半个月之前,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报名国科大夏令营,以我的表现,在十一学校不算名列前茅,对于国科大的认识也只限于十一学校附近的玉泉路校区和高能所中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在获得夏令营资格并真正体验国科大生活之后,我才认识到科学的实质远超我的了解,高中的学习与生活,不过是知识和人生的汪洋中的沧海一粟罢了。
中科院成立于1949年11月份,他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诞生,承载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望,也正标志了新中国将实现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看着院史馆滚动播放的一张张两弹一星元勋的照片,我感慨、敬佩这些人大多都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技术条件,毅然踏上归国的轮船,重返祖国的怀抱。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他们放弃自由支配这人生中最蓬勃的美好年华,隐姓埋名于大漠深处,沉浸于科学研究之中。这不仅仅是出于对科学热爱的伟大奉献,更是为国家发展,不计个人利益的伟大奉献。现如今,远在海外的华裔科学家,如丘成桐,杨振宁等仍心系祖国,不忘祖国的科学发展,在培养新一代科学创新人才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树木没有根基就不能成活,人同样不能忘其根本。我认为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他学术研究成果的高度,而是他在如日中天之时不忘记养育自己的祖国。建国之前,中国缺少稳定先进的科研条件,学生大多出国留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之后,中国就拥有了自主培养科研人才的能力,他孕育了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这正象征着中国的科技发展能够走出属于自己的自主创新道路,也成为了为国家输送人才的主要途径。对本科生的招收,更是为莘莘学子开启科学研究的大门,为培养中国高素质创新人才夯实基础。进入这所学府,是我的目标,而通过科研工作为社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更是我希望为之不懈奋斗,值得坚持一生的梦想。
除了院史馆,这几天来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对数学院的参观了。从欧几里德到笛卡尔,再到罗素;从秦九韶到祖冲之,再到陈省身,巨幅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古今中外数学家和他们做出的贡献。其中两位中国数学家:华罗庚和陈景润给了我极大的震动和鼓舞。
华罗庚仅有初中文凭,家境贫寒患有残疾,却倚靠自学完成了大学数学内容,后经慧眼识俊的熊庆来发掘,终成一代数学名家。陈景润因普通话说的不好被任教的北京四中解雇,却经由一篇论文被华罗庚发现,进入中科院研究,后来摘取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
这两位伟人有其共同的特点,他们的物质条件贫穷朴素,才华天赋被人发掘,最终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在数学方面取得极大的成就。在今天,我们的物质条件可谓富足,却不能因此丧失前进的动力,而应该学习华罗庚和陈景润自强不息的精神。国科大为无数梦想成为科学家的学生提供提升自己的平台,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其它学校无法比拟,在此,每个人都能发现、发展自己的天赋,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施展才华。科研工作人员最需要的是沉得住气、钻的进去,不服输的韧劲。陈景润在文革时期无视外界给予的压力和影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终于在十年动乱结束之后,给予其他深陷苦难疲惫不堪的科研人员希望的曙光,同时也激励了当时无数学子,走出文革结束的阴影,继续在人生道路上奋发图强,勇敢前行。
华罗庚与陈景润不仅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榜样,更是无数为理想而奋斗的普通人的榜样,我自然希望我也能够与他们一样,在实现梦想道路上自强不息,不懈奋斗,努力成为一名对国家有贡献的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