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情结

  • 魏娜 (国科大记者团)
  • 创建于 2012-10-19
  • 409

接一池碧波轻荡,临怀于青山之间,群楼林立,嫣红翠紫或间,承天物之钟灵,品山川之毓秀。登上国科大雁栖湖园区最高处——钟楼,这一切便可尽收眼底。

雁栖湖,碧波清纯、四季气候宜人,由于春秋两季有成群的大雁、仙鹤等珍禽在湖边休憩而得名。国科大就坐落在这雁栖湖畔,周围群山环抱,苍翠欲滴,北处又接有秀气蜿蜒的慕田峪长城,于此处读本书、听个曲,难免寄怀于山水之间,悠然自得。但若要脱离林立的群楼,独得这一眼仙境,非上钟楼不可。

钟乃报时之器,在元、明、清三代专司更筹,铜漏壶、时辰香计时,鼓楼击鼓定更,钟楼撞钟报时,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的古代,人们便依此计时。于是,报时的大钟多为铜质方得音质浑厚、传声绵长。钟声于近处听是震人耳膜的浑厚,于远处便来得悠久绵长,时常环于耳边不肯离散。恰于其独特的音色常常震撼人心,于是便有晨钟暮鼓一词。

因此,现今建钟楼多取自“晨钟暮鼓”的晨钟之意,意在警醒世人。于校园必是最高处方显穿云入雾破云霄之势,当晨钟一敲响,那浑厚的音波便排山倒海般穿越出去,带着晨起的朝气涤荡每个的心胸。

笔者幼时学校简陋,楼房低矮破旧,更有一口大钟,呆在魁梧粗壮的树枝上,周身泛着古铜黑色,钟面倒镌锈着细致的花纹,每于上下课时便会从某处走过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慢悠悠的拿起旁边的钟竿,看准了勾在钟锤上那么一拉,“当”的一声吓得孩子们跑进教室。胆大的孩子带着好奇和恐惧慢慢靠近钟口,像天狗食月一样,眼里的天慢慢被乌黑的老钟吞噬,顿时觉得眼前一片昏暗,恰巧不知哪来了一股劲风,吹得枝丫摇晃,笨重的大钟也摇摇晃晃要落下来似的,于是再没人敢接近那神秘的大钟。

于是,钟楼于我是神秘的,是有一种童年情结的。

但相比于我记忆中粗犷的大钟,钟楼对于老北京人来说,是一个城市坐标,是对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是北京文化在时间积淀中的缩影。

北京钟楼位于东城区,是老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与鼓楼南北相望。现存的钟鼓楼都是清代重建的,书载:“钟楼楼身为正方形平面,重檐歇山顶,无梁式砖石建筑。屋顶为黑琉璃瓦绿剪边,正脊两端安背兽,两层屋檐的戗脊上均安狮子为首的五跑小兽。上层檐下施重昂五踩斗拱,下层檐下施单翘单昂五踩斗拱”。中国的古物讲究的就是精致,不肯忽视了一砖一瓦,布局对称、雍容大方。北京钟鼓楼的暮鼓晨钟流传了六百多年,专设司筹为古代都城报时,“每日始于暮鼓,止于晨钟,依时定更,依更报时”,是有严格规定的。清晨几声钟鸣,千家万户便陆续开始劳作,钟声渐渐也形成了生活的符号。“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人张继夜泊枫桥偶得钟声入耳,顿时勾起心中无限感慨,落第、思想,安知其没有想到家中父老位于暖炉、灯光烛影下还思念着远方飘泊的孩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光的确在钟楼上刻下痕迹,青色的古铜慢慢变色,精雕细琢的花纹也渐渐老去。但是当钟锤撞击钟面,因历史而略显沉重的钟声始终能坚持它的本色。就像风总是会拂去遮在眼前的灰尘,岁月洗染无声,事物的精华终将浮现。

钟声总是以它独特的嗓音令我们久久不能释怀,钟楼又总能以它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呈现开阔的视觉盛宴。从古至今,自从有了它的存在,我们便摆脱不了这种奇怪的文化情结。

于是,从1990年除夕夜开始,大铜钟每年敲响旧历新年钟声。2000年至今每年的公历新年子夜,大铜钟也分别敲响。越来越多的,新旧历新年我们都更愿意去抚摸一下粗糙、冰冷的钟面,更愿意感受古老钟声带给我们的震撼。当亲手敲响一口老钟,仿佛亲手释放了囚压在内心与生俱来的沉重感,仿佛听到远古的回音,仿佛回到中国古老的世界。也许,这是一种民族情结,涤荡的钟声会穿引起我们血液中对于历史、对于家乡、对于民族的归属感。

钟在中国的出现的形式大约是这种需要人力敲响的铜钟,在西方,他们则用的是自鸣钟,将计时与报时结合起来,相当于中国的钟鼓楼。西方式的钟楼在教堂、学校、商业中心都可多见,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英国的伦敦地标建筑——大本钟。

大本钟由当时的英王工务大臣本杰明·霍尔在1859年建造,后因火灾钟楼烧毁,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本钟是1840年重新建造的,但为纪念本杰明的卓著功勋,仍将这高达97米的钟楼命名为大本钟。大本钟着实笨重,钟摆重305公斤,大钟总重量为13.5吨。偶尔,这个憨态可掬的大本钟还会开个玩笑的停摆、报错时,于是,我国还亲切的称之为“大笨钟”。

西方的文明史虽相较于中国是很短的,但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后却因技术革命取得蓬勃的发展。

于英国人而言,经历了100多年沧桑历史的大本钟不仅代表了19世纪蒸蒸日上的大英帝国,同时也记录了属于那个年代的男士穿着优雅的燕尾服、女士穿着蓬裙礼服的文化时代,记录了发生在英国的两次世界大战,代表着英国人民在历史的考验中依然不能被摧毁的坚强意志。

读史使人明智,而流逝的历史已经将岁月交付于古老的钟楼,岁月又将钟楼镌刻的更加沧桑。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不停留,我们却可从来自岁月的钟楼寻找过往,寻找内心真实的认同感。

钟楼一隅
责任编辑:魏娜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