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象,明日理——记院士大讲堂之“太阳与空间物理”

  • 林妙玲/文 臧琪、曹沛/摄影 (团委)
  • 创建于 2015-07-25
  • 2205

7月23日下午,中国著名太阳物理专家汪景琇院士做客国科大科学营,为营员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太阳和空间物理”的专题讲座,从科普的角度为营员们讲解了太阳物理和空间物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本场讲座吸引了全体营员和所有带队老师到现场聆听。

汪景琇院士多年来一直从事太阳物理和空间物理的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太阳小尺度磁场的磁通量分布和内禀性质;太阳活动区向量磁场的结构、演化、非势性和拓扑复杂性,现任伦敦大学学院空间和气候物理系荣誉教授。

讲座主要围绕太阳概述、研究太阳和空间物理的原因、国内外观测研究的现状、中国学者的贡献以及我国天文学的地位和进展等五个部分具体介绍。

据汪院士介绍,目前银河系的范围远大于传统意义上的约七万光年,包括了晕和子星系,规模可达100万光年左右。随后,汪院士解剖了银河系、日球、太阳系和地球的层次结构,还详细介绍了太阳的演化过程和基本物理参数等,目前太阳仍在不断地膨胀,人类急需寻找到适合宜居的类地星球。此外,汪院士还通过动态演示,形象生动阐述了太阳活动如太阳风暴、日冕、黑子等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为了在地球上更好地生存,需要人类对太阳活动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预测。

随后,汪院士以近百年来第二强的2003年太阳活动观测结果为例,列举了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具体影响,从而简介了太阳和空间物理研究的意义及其研究的基本流程。天文研究重点在于观测,通过理解观测现象、总结规律,得到其原理,再通过基础理论计算预测太阳周期活动。讲解过程中,汪院士不时引导营员们独立思考,掌握学以致用的本领,用普适的物理知识解释复杂的气象物理和空间物理现象。其次,他还根据自己课程组的研究成果,为营员们介绍了最新太阳活动的预测结果。绚丽的图片、生动的讲解,一层层地揭开太阳的神秘面纱。

此外,针对目前国际天文学研究方向进展和方向,汪院士又细谈了我国学者在天文研究中的贡献:由最古老的黑子记录到青岛天文台高平子先生对太阳活动的观测,从全国各天文台对太阳物理的最新研究观测结果到将其应用于神州飞船发射空间环境的预测,从古至今,中国的天文学者们为太阳和空间物理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后,他还指出,中国的天文学论文数量虽多,但国际影响力仍有限,还需要各天文学工作者、爱好者投身其中,继续再接再厉。报告最后,汪院士以彭桓武老先生的“没有一个人喜欢去品评你知识的多少,而主要是看你有没有创造”勉励同学们——学习的目的在于创造知识。全场报以热烈掌声,经久不息。提问环节中,营员们踊跃发言,汪院士耐心解答中悉心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讲座结束后,汪院士为科学营题词:努力学习,为将来攀登科学高峰做出贡献。讲座在营员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观天象,明日理。聆听大师的专题讲座,使许多营员备受感染,对天文学、太阳和空间物理表现了极大的兴趣。本次讲座让同学们在了解天文学科普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天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测,也为营员们日后的科学路增加了一个选择。科学路上,我们且行且珍惜!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汪景琇院士讲座
营员积极提问
营员与院士近距离交流
汪院士寄语题词
汪院士寄语国科大营员
责任编辑:陈俊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