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旧网数据/
- 青春随笔-old/
- 谈“孔子与中国艺术精神”——明德讲座文艺版块第五场顺利举行
谈“孔子与中国艺术精神”——明德讲座文艺版块第五场顺利举行
-
李锐 (国科大记者团)
-
创建于 2012-10-28
-
399
10月23日晚上7点,国科大中关村教学楼S206准时迎来了明德讲座文艺版块的第五场讲座。主讲人是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王浩副教授,他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孔子与中国的艺术精神”,讲座由国科大人文学院新闻与科学传播系詹琰老师主持。
詹琰对王浩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之后,讲演正式开始。王浩首先向同学们解释了讲演题目的缘由,其一在于初闻明德讲堂中“明德”二字,联想起儒家;其次在于对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观点的重新思考,“徐的书把中国艺术精神与西方艺术精神之不同的原因归结于道家思想,对艺术精神的解释过于含糊,也不考虑影响中国最深的儒家思想”。
介绍完选题缘由后,王浩对孔子的生平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话题从孔子其人转向其思想,王浩认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内涵不是独立存在的,是“仁”、“直”、“礼”三者的辩证统一。“‘直’代表了自然的礼物,正直,‘礼’表示人为的艺术,自然的礼物和人为的艺术对立统一,由‘仁’表达出来”,王浩接着谈到,“论中国的艺术精神与儒家思想离不开对‘仁’内涵的阐释”。
带领同学们重新理解了孔子“仁”思想的内涵后,王浩切入了中心,论及了“孔子思想与中国的艺术精神”。他将其关系归纳为5点:
第一,孔子精神蕴含着审美的情趣,教人处理人与自然、与万物的关系;
第二,孔子思想强调美善合一,“尽美矣,又尽善也”;
第三,中庸之道对后世的品鉴诗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四,孔子思想中包含着对节奏的美学观念,认为节奏是宇宙中自然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则;
第五,艺术的美感在于“痛”“快”之乐。
王浩对儒家与艺术思想的阐发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大量古文原著的援引对于在场同学来说并不一定能全然消化,但是王浩的讲演赢得了在场同学的肯定。虽然到场人数并不多,但提问环节异常热烈,王浩针对每一个问题都给与了解答。最后以儒家的一句至理名言“极高明而道中庸”结尾,希望同学们下来能仔细品味儒家精神。
责任编辑:李锐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