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外交家吴建民先生谈世界的变化与中国外交

  • 李丽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10-12-15
  • 3110
【新闻网讯 记者李丽】12月14日,北京迎来了入冬以来少有的寒潮。当日下午,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礼堂内却聚集了近千名师生,气氛热烈。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09场主题报告会正在此举行。
 
中国知名外交家、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吴建民以“世界的变化与中国外交”为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苗建明主持报告会。
 
认识世界 成败由此
 
报告伊始,吴建民指出:当今的中国社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次“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是注重历史的国家,回顾近600年历史,成功与失败都与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有关。郑和七下西洋,在时间上比西方早、规模上比西方大,但中国却没有像西方一样获得发展,缘于明朝皇帝对世界认识错误;而清朝乾隆皇帝盲目自大、拒绝与西方互通有无,让中国近一百年遭受屈辱,其根本原因是统治者对世界认识的错误。
 
接下来,吴建民联系自己亲身经历,揭示出建国初期我国所遭受的挫折,也是因为对世界认识的错误;而改革开放后的大发展正是由于对世界有了正确认识、对自身有了正确认识。材料学院的孙鑫同学在听取了吴主席的报告后,感悟道:“吴主席的演讲为我们认识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世界的认识。”
 
世界在变 观念要变
 
吴主席从时代变了、国际关系的重心转移及潮流变了三个方面说明了世界的变化。他指出中国发现时代变化的第一人是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时代的主题已经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吴主席联系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领导人对内政及外交中诸如中苏关系、中美关系、改革开放、港澳回归、钓鱼岛争端等问题的处理说明了时代的变化:谁举起战争旗帜谁走向灭亡,谁举起和平旗帜谁走向繁荣。对于国际关系的重心,吴主席指出:纵观国际的重心先是在欧洲,然后移向美国,接下来是已美欧为主导的大西洋,现在正在向以亚洲为主导的太平洋转移。世界潮流变了,我们的观念也要变,正如孙中山先生指出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中国外交 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大的调整,改革开放前我们的目标是求生存,改革开放后是求发展;改革开放前我们在外交中‘立异’,而改革开放后我们要‘求同’”。吴主席的一席话发人深省,中国的外交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在国际交往中共同利益往往大于分歧,合作才能更好地发展。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取得了大发展,“中国已经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对此,吴主席给出三点原因:天时——世界变了,给中国以机遇;地利——亚洲一个接一个的崛起浪潮;人和——好的政策,与世界各国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在接下来的交流时间里,同学们积极踊跃发问,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就目前比较热门的“美朝关系”吴主席指出”保持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符合大家的共同利益,任何破坏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的行为我们都反对。我国与朝鲜关系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符合历史的潮流。“针对同学们比较关心的 “留学潮”,吴主席认为“这非常好,年轻人长见识很重要,这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和平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人要走向世界。”搏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对于比较敏感的中国在外交中的韬光养晦、当“和事老”问题,吴主席并不回避,他指出“应当看到中国崛起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别人往往会拿“苏联模式”来套我们,中国不要飞扬跋扈,不要瞧不起小国,要与时俱进,韬光养晦。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当“和事老”,不能学美国,以势压人,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我们要以平常心看待,勇于接受批评。”一番言辞恳切的话语,扫除了同学们对于我国外交政策的诸多疑虑。
 
报告会结束后,一位与会同学兴奋地说:“吴建民大使儒雅的作风、谦和的态度,让我们见识到了中国外交官的风采。”
 
 
 
 
 
责任编辑:李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