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捐献:保护供者是前提

  • 仰美霖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7-11-01
  • 6265
“白血病”这个字眼,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相当不少见:新闻媒体上有,报纸杂志上有,最重要也最可怕的是,周遭的生活中也有。然而,在现代发达的医疗技术条件下,白血病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但它的前提是,必须要有相匹配的可以移植的造血干细胞。
 
可现在大多数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这意味着将来很难在亲缘关系中找到供者,只能依靠社会上的捐献者为他们提供HLA配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那么,“中华骨髓库”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然而,由于中国传统观念的束缚,公众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还很不了解,甚至有很大的误解。事实上,捐献造血干细胞是安全无害的,并且,对于“中华骨髓库”和医学界来说,始终是把保护供者放 在第一位的。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可以告诉我们,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有相当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安全性的。
 
他是中科院研究生院信息学院本部研三的学生张楠。早在2004年春天,他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06年夏天,他又成为“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志愿者之家”的一名宣传志愿者。
 
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张楠,经常会想起捐献干细胞的事情,他希望自己能够帮助一位患者,希望1/400-1/10000配型成功的几率能发生在他和某位患者的身上。2006年5月的一天,他接到了让他兴奋不已的电话,“中华骨髓库”告诉他,他和一位患者“初分”相合。那意味着如果接下来的“高分”和体检都没有问题的话,他就可以给一位患者带去生的希望,也可以实现他自己的愿望。当时他的感觉“就像中了大奖一样”。
 
可是,后来和医生的面谈结果,让他的兴奋跌落谷底。由于他的眼睛度数过高,那从理论上来说,捐献干细胞时眼底产生病变的危险会比正常人高一点,也就说,从保护供者的角度,他是不宜捐献的(其实高度近视对于普通献血来说也是受限的,干细胞捐献控制的更严)。
 
当时的张楠很懊悔,懊悔自己没有保护好视力,也懊悔自己在加入“中华骨髓库”之前,没有弄清楚相关的一些限制,浪费了骨髓库的金钱、工作者的精力和患者的希望。从那次捐献“未遂”之后,张楠做了一个决定——他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造血干细胞的捐献,鼓励更多的人在充分了解捐献过程和自己身体情况的基础上加入骨髓库,这样一旦和患者配型成功就能够确保捐献。所以,他加入了“志愿者之家”。
 
关注并从事相关宣传工作近两年,再加上有切身经历,张楠对干细胞捐献比较了解。他说,捐献过程虽然比较复杂,但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非常好的操作条件,以往的临床案例也表明了安全性;身体指标虽然有很多项,但是正常健康的人都不会有什么问题,而且最终捐献之前一定会有严格的体检。
 
“不为了救一个人而伤害另一个人”,这是在干细胞捐献过程中严格贯彻的准则。作为供者,对此大可放心,张楠的经历正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责任编辑:仰美霖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