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时评】让爱延续——记造血干细胞捐献

  • 毛志成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10-10-17
  • 762

  【校园时评 记者毛志成】每年我国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近百万人,仅白血病患者每年就新增4万人以上,要成功地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捐献者与患者之间的HLA型就要相合,如果不合,移植后就会产生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中国人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并且是参加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越多,库容量越大,患者找到相合捐献者的机会就越多,“生机”就越大。为了让生命在爱中延续,为了让爱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传承,1015日中午,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团委、北京市红十字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会、海淀区红十字会承办的“片刻驻足 用爱为生命加油”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活动在玉泉路园区一公寓和四公寓的两个食堂外同时举行。

 

  记者向承办方王同学了解到,经过本次的宣传呼吁,全院学生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激情度相当高,并积极向志愿者们咨询,要求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行列,一天之内玉泉园区共有110人有意向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本团记者采访了其中一名叫陈国科的打算捐献的志愿者,他对记者说:“我来自生命科学学院,同时是造血细胞的捐赠者和宣传者,我感觉这项活动意义重大,他就像一个接力棒让爱传递,给爱心者释放爱的热情,给患者生的希望,只要有爱,生命不止,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你——我——=我们将有美好的未来。社会爱心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我们学生,尤其是站在最高科研学府殿堂上的学生,不但要有高学历,还更应该有社会责任心,有爱心,让世界充满爱。”

 

同时记者也了解到一些同学对捐献过程主要存在疑虑,随后本团记者向相关医务人员了解到:整个捐献造血干细胞过程中,有少部分供者可能会有一些不适,这主要是由于在捐献前以及采集中所采用了一些药物所导致的。这些反应的发生率很低,而且对捐献者没有远期影响。采集过程时间比普通献血要长,同血小板单采类似,其实也属于成分献血的一种。捐献后一个星期内,可能会有发热、肌肉酸等现象,一般一个星期后就会消失。这个期间不影响正常工作。

 

  本次宣传活动向社会证明了中科院研究生的学生不但站在科学殿堂的顶峰,同时也愿意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我们要让爱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延续,要让更多的生命之火再次燃烧只要我们有爱,我们的身边将会增加一份温暖,爱的国度里也将多一位天使!

 

 

 

责任编辑:毛志成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