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里的创新故事——“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31场报告会举行

  • 刘晓奕 摄影记者 林国明 (国科大记者团)
  • 创建于 2012-09-21
  • 261
段永基董事长
段永基报告结束后同学提问

9月20日下午,“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31场报告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园区礼堂举行。四通集团公司董事长段永基以“中关村里的创新故事”为题作了报告。报告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王艳芬主持。

“村长”段永基回顾了自己在中关村的创新、创业历程,总结了民营企业尤其是创新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他指出,青年学子要保持信心、不懈努力,认清时代潮流,才能开创光辉的人生之路。

首先,段永基谈到了时代赋予中关村的历史责任。中关村是全球罕见的智力密集区,同时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之窗、荟萃之地、碰撞之场”,在这里诞生了广东、苏浙企业模式之外的中关村模式,即科技人员下海办企业,给中国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中关村有众多的高素质人才,但为什么没有得过诺贝尔奖呢?段永基认为,要想获得重大科技成果,除了具备人才的充分条件,还需要有宽松的制度和批判性的文化作为必要条件。“这样的时代正在来的过程中,而且快来了”,同时他也指出,条件具备后,关键还需学生、老师、企业家等中关村人的主观努力。

回顾四通集团28年创业故事,段永基感悟到“成功经验令人鼓舞,失败也很重要,失败的事多于成功的事”。他认为企业的生命是市场,在分析市场潜力、规模的同时,很重要的是分析市场成熟度,超前开发、研制,进入市场才能赚取超额利润,但注意只能超前“半步”,还要注意研究产品的社会属性。

段永基谈到创新、创业的风险很大,要承受挫折,不怕失败。“剩者为王”,永远不能丧失自信、放弃努力。四通在过去的28年中,经历了多次生死考验,他坚持困难都是通向成功的过程,“事实证明,不放弃拼搏,不放弃信心的企业精神是成功的!”礼堂内响起热烈的掌声。

报告结束后,段永基就中关村的未来发展、资源配置等问题与同学展开了讨论。

段永基,四通集团公司董事长、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理事长、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原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届委员,第九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责任编辑:刘晓奕 摄影记者 林国明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