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晚7点,继话剧《毕业》后,追梦剧社亲情打造的另一部大型校园写实话剧——《有雷无雨》在科苑礼堂准时上演。本部话剧以演员排练话剧《雷雨》遇到的重重困难为主线,展现了剧中角色的理想、爱好与现实之间的种种矛盾。
 
 整部话剧深刻诠释了演员们因为学习、考试、生活、感情等压力而想放弃话剧《有雷无雨》排练的纠结历程。其中的精彩之处,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和频频笑声。“整天看书有什么用?再看你都看成了寡妇脸”演员张阳说话的语气和生动的表情着实让观众体会到了表演的艺术魅力。第二场中四凤(殷芳饰)的一句“本来就是,‘大热天的还小纺绸’,那眼神,要多色有多色”冤枉的鲁贵(张阳饰)原地转了好几个圈,眼神中更是充满委屈。而第四场中,演员白书明嘴里叼着玫瑰大跳歌曲nobody中的舞蹈动作,更是让全场的观众笑到了极点。
 
《有雷无雨》作为一部经典校园题材话剧,先后被多个校园社团演绎,也因此产生了不同的版本。追梦剧社选取某些经典版本,并集剧社全体人员的智慧对本剧进行了反复、大规模的加工与修饰。“在讨论剧本的过程中,我们曾考虑到这部话剧是否脱离科苑生活,但是我们认为,本次演出主要是对本科还有深刻印象的研一同学,反应的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所思所想,因此并没有改变本剧的背景。”导演曹靖这样解释保留原有背景的原因。
 
 与话剧《毕业》相似,本次所有演员均是首次登台,而导演本人也是第一次指导大型剧目。“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很紧张,不过说几句台词之后就好多了”采访演员张文亮时,他这样说道。但是与话剧《毕业》历时半年多的准备不同,话剧《有雷无雨》只用了一个月就搬上了科苑的舞台,其中剧组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我们用的时间很短,最近两个星期才开始密集排练,但是大家都很积极”导演曹靖欣慰地说道。演员积极投身表演的态度,在一位探过班的同学那里得到了证实,“白书明每次拍戏都在修改剧本,他很有临场发挥的才能。这次演出说的到‘北京来看海’就是新加的。”
 
 与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春季、秋季学期校园活动不同,夏季学期举行的活动并不是很多。本场演出丰富了夏季学生课余生活,提高了科苑学子的人文素养,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
 
 
 
 

在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陈楚侨研究员的采访中,他多次提到交流讨论对于科研的发展以及科研思路的拓展很重要。(参见研究生院新闻网2011619以开放的心智、专注的态度发掘科研创新的潜力——专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楚侨、博士生徐婷、严超》)。开放自由的交流需要有适合的公共空间作为保障,公共空间的构建不仅仅体现在科研的学术讨论上,也体现在政策决策、社会建设和公民意识的培养上。

 

咖啡馆的兴起是欧洲中世纪之后文明复兴的重要体现。咖啡馆成为公众交流意见,讨论问题的重要场所,也成为各种意见碰撞争论的阵地。这样的公共场所,逐渐发展成为各种俱乐部聚会的场所,从议员到知识分子到商人以及普通公众。也正因此,在这样的公共场所中,问题得以讨论,方法得以体现,争议得以解决,从而促进了欧洲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对欧洲近代的思想启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中叶以来,技术的更新使传播媒介得以迅速发展,媒体的繁荣为构建新的公共空间提供了条件和保障。媒体作为社会信息的传递平台,理应成为社会公共空间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哈贝马斯认为,公共意见能够在公共领域中形成,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民开放,公民可以自由地集合和组合,自由地表达和公开他们的意见。《人民日报》在616日发表评论称公开透明逐渐成为执政共识,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成为公民基本权利。舆情不是‘敌情’,相反,媒体是社会的预警器,对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利莫大焉文章认为,绝不应该滥用媒介,视之为文过饰非的工具,漠视民意,打压舆论

 

合理有序的空间,带来的是交流的繁荣、知识的传播、思想的碰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种新的启蒙。公民启蒙与公民社会的建设是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的重要保障,对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6月17日,在建党90周年华诞之际,为给奋斗在一线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山地所研究生党支部响应山地所党委的倡议,开展了“爱我园区 清洁家园 文明践行 美化环境”的主题活动。党委书记关晓岗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社区服务活动。
 
山地所研究生党员在多数出差、自愿参加的情况下,共6位研究生党员参加了此次活动,其中有3位为2011年夏季毕业生。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干净、整洁的成都分院园区被清理出来。
 
劳动中,研究生党员们克服困难、团结协作,体会到了为人民服务、维护公共环境的喜悦与责任感。

【新闻网讯 记者毛志成】通过在玉泉路园区紧张的一年理论课程学习后,现在正进入夏季学期,同学们学习课程相对比较轻松。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GIBH)2010级的同学们因为男生被安排住在校外,大家选课时间、上课地点也不尽相同,使同学们之间的熟悉程度并不高,甚至出现姓名与人对不上号的情况。在即将回广州进入实验室阶段之前,GIBH的同学们都渴望在北京留点纪念,互相之间增进了解和沟通以方便以后的相互学习和讨论。GIBH学生们组织了大家举行了十渡两日游联谊活动。
 
大家在这次联谊活动中,一起打水仗,一起男女搭配进行漂流,一起唱歌,一起玩游戏,共同体会着农家生活的乐趣,亲近自然;一起出去买菜,一起动手做饭,一起围着吃饭,使同学们感觉到大家是一家人,使同学们深深的认识到自己是GIBH集体中的一员,深深的感受到集体的认同感和集体的荣誉感。
 
正逢今年是建党90周年纪念日,GIBH在联谊活动中还组织大家参观了平西抗战纪念馆,以组织集体参观平西抗战纪念馆的活动来纪念这一重要的日子。“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让历史的警钟震动同学们的耳膜,用先烈的业绩撞击同学们的心扉,使同学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净化,对同学们,特别是党员同志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们深刻的认识到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界,心中应该时刻装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GIBH通过举办此次活动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提高GIBH的整体凝聚力,使大家认识到团队精神、与人合作的态度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同学们进入实验室阶段很重要。同时也对同学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坚定信念跟党走,尽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服务。
 
 
 

他是爱党爱国爱民的杰出院士;他是手术台上的一盏明灯;他是肝脏外科领域中的一代宗师;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吴孟超老先生。
【校园时评 记者毛志成】6月15日下午3点,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礼堂举行,礼堂坐满了人,中科院处级以上干部和学生听取了该报告会。
 
忠诚赤子
“一个人,找到和建立正确的信仰不容易,用行动捍卫自己的信仰更是一辈子的事。”这句话,来自于吴老的切身体会。吴孟超5岁时,随母亲漂洋过海,投奔在马来西亚做工的父亲。抗战爆发后,17岁的吴孟超放弃了去国外读书,回到战火纷飞、灾难深重的祖国。吴老这一感人事迹,无不激励我们这些年轻研究生怀有一颗立志报国的忠诚赤子。
 
坚强战士
快到九十高龄的吴孟超老先生,已经为病人做了14000多例肝脏手术,其中肝癌切除手术9300多例,成功率达到98.5%。迄今每年动手术仍然多达190多次。早已功成名就的吴老,在不少人眼里,本可以选择尊荣,选择享受,选择超脱,甚至还可以选择很多,但他选择了继续前行。他说:“我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战士,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吴老曾反复表达过个人的心愿:“如果有一天我真的倒下,就让我倒在手术室里,那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吴老拿了那么多第一,拥有那么多头衔,获得那么多荣誉,是什么动力还继续驱动他前行呢?那是祖国和人民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动力。他说:“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的发展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的知识价值、人生价值才会有很好的体现。”
 
吴老的感人事迹,展示着爱党爱国爱民的赤子情怀,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着医者的仁心大爱,不愧为我国医疗科学战线的一面旗帜,不愧为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不愧为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楷模。广大中科院同学要学习吴老对党忠诚、矢志报国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情系人民的高尚品格,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积极投身于祖国的科研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