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做为广大中华儿女的一员,我感到激动而温暖,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感到骄傲而自豪。不仅仅是因为今年中国共产党已经建党90周年了,更重要的是,在回顾我们党从1921年建立到现在所经历的近一个世纪的时光中,我发现,无论任何情况,尤其是危难时刻,广大人民群众最信赖的一直是中国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词,自1943年由曹火星创作以来,这首歌就一直被传唱至今。歌词非常精炼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立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做出这些努力并取得这些成就,都是因为党在建立之初就有自己的非常明确而且坚定的信念:拯救中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践行这一伟大信念的唯一方式就是——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自从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越来越多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有识之士加入这支队伍,拧成一股绳共同担负起拯救中国的重任。经过历时八年而且异常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终于领导中国人民一步一步地、坚定不移地迎来了中国的新曙光,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如果没有党的正确领导,如果没有众多党员大义凛然的自我牺牲,就真的没有新中国的成立。
 
什么时候一个人会让你觉得可以信赖和依靠?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什么时候一个组织可以让人民大众可以信赖和依靠?在人民大众经历危难的时候。所以,关键时刻才能见得真情。每一次这样的关键时刻来临时,党总会出现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1998年,长江流域暴发特大洪水,根据当时湖北、江西、湖南、安徽、浙江等省(区)的不完全统计,受灾人口超过一亿人,受灾农作物1000多万公顷,死亡1800多人,倒塌房屋430多万间,经济损失达1500多亿元。江泽民等中央领导亲临一线,为参加抗洪抢险广大党员和人民军队鼓舞士气,最终取得了抗洪斗争的胜利。歌曲《为了谁》应运而生,就是为了纪念和歌颂在此次特大洪水中奋不顾身的英雄们而写的,是送给所有的用自己的身躯挡着洪水的抗洪勇士们的。2003年初,我国广东省首先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随后,广西、山西、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发生非典疫情,灾难开始在中华大地肆虐。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灾害,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际往来。面对严峻的非典疫情,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在一起,本着“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的工作方针,果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将防治非典列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党员身先士卒,尤其是身为医务人员的党员,完全不顾个人安危,为了早日控制疫情的发展,始终坚持在抗击非典第一线,非典疫情最终被很快控制。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每一次自然灾害,每一次重大疫情,我们的党员总是在党的号召下,从祖国各地汇聚到第一线,勇敢而自觉地挑起重担,护卫我们共同的家园和亲人。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经历或者目睹苦难之后,当身处困境的时候,人民群众最盼望也最信赖的,就是党及时来到身边,那面鲜红的党旗,那把镰刀和斧头,都不再仅仅是一个标志,而是化作无穷的力量,守护和温暖着千家万户,使祖国大地安宁和谐。
 
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责无旁贷地要继承和发扬先辈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身先士卒,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并在关键时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永远飘扬。

 “我说本场演出到此结束,祝大家晚安,可是所有的观众好像还没有反应过来,足足有3秒钟之后才起身各自散去。说实话最后一场演出是演的最好的一次。”柯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取得这样震撼效果的,正是近期在校内引起强烈反响的《毕业》
,柯鑫同学是这部话剧的导演。
 
 富有激情的社团领跑者
 
 对于一个好的社团来说,社团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和责任心至关重要。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社团负责人就是整个社团的灵魂,他处于整个社团的枢纽位置,可以调动整个社团的积极性和增强整体的凝聚力。
 
柯鑫非常清楚团队里每一个人的特点,“这部话剧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我觉得我做的唯一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找了他们六个人,把他们聚到一起,每个人都觉得特别合适,但是我当时压力真的很大,没有一点经验”。
 
 柯鑫是个有心人,尽管团队刚刚组建,他也不放过每一次观察的机会。“最初就是先让大家参加活动,活动中我就观察每一个人的表现,看他们适不适合这个角色,第二周我就确定了演员名单。”柯鑫对那时的情况还是印象深刻。
 
 尽管舞台上看不到柯鑫的半点身影,但台下的他却对这部话剧付出了不少。一个团队中,领跑者的热情和责任心显得相当重要,从一部话剧可以看出导演的风格。“晚上十点钟回宿舍,三点钟睡觉,早上八点要排练,一天睡觉的时间只有四个多小时,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更重要的是还有学业任务。”现在的《毕业》团队如此团结,其实很受导演柯鑫的影响。“他这个人非常热情,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演员药晓东这样评价他。
 
 其实演出时幕后的成员比演员还要紧张,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做到最好,每一个人都觉得这部戏和自己息息相关。“他们提前二十分钟就一句话不说静静地做好姿势准备着,就等着演员说完最后一句话。”柯鑫的眼神里流露出对幕后同学的感激。“看到那一幕,真的特别感动,觉得他们特别的可爱”演员陈自强深有感慨的说道。
 
 打造富有凝聚力的社团
 
 凝聚力是社团的核心生命力,团队的领导者都在尽可能使团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富有凝聚力的社团能够充分发掘每个队员的优势,为社团建设而服务。在这方面,追梦剧社确实为不少社团做了一个好榜样。
 
柯鑫认为队员彼此之间纯粹的感情是社团凝聚力的基础,“就是友谊,是我们之间的关系。如果你塑造的氛围很舒服,大家一进来就会被感染。假如你是一个‘边缘’人,看见大家都在那么积极的工作,不做事的话你就会不舒服,做些事情你就会觉得是这个团体中的一员。其实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个氛围,挖掘出科苑人本身就有很强责任心的这个潜质”。
 
 话剧《毕业》台上的道具就用了17个人,每个道具都打好地标。负责人王湘云还给剧务组的同学每人手绘一张道具位置图,明确表明每个道具的位置;宣传组和导演修订了多个版本的《毕业》海报,最终的海报凌晨1点才定稿;舞台上严琪师兄的古装衣服是剧社的方晓晴同学花了2天时间自己一针一线做出来的;负责音乐和灯光的同学都在剧本上标注强度、持续时间,甚至在手机上打点……
 
在调动队员积极性、提高社团凝聚力方面,追梦剧社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我们不定期开会,但是一定阶段会把为我们服务的灯光、道具同学叫过来看进展。这样大家就会有信心,同时对剧情有些了解。就是让这部剧的‘外围’同学看到剧社的人都在努力。接下来大家就会很认真的一步一步做好。就是这样由内层人员影响外层人员。”药晓东向记者这样介绍。
 
 明确分工 情系社团
 
 玉泉路追梦剧社成立初期时只有导演光杆司令一人,后来逐渐发展到拥有近60名社员。直到现在很多社员之间还常保持联系,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这一现象与许多名存实亡的社团有所不同。就社团如何有效地运行,社长和社员们交流了他们的心得。想要成功地排一部戏,涉及方面林林总总、纷繁复杂,如剧本的修改润色,演员的排练,服装道具的准备,灯光影响的调试,演出的宣传,后勤工作等等。
 
针对如此琐碎凌乱的工作,柯鑫谈到,社团需要明确分工,通力协作。没有人可以一肩挑起所有的事,具体问题要分门别类,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位社员积极性,众人拾柴火焰高。张祥同学说,“每个人都努力地琢磨自己的工作任务。比如说,彩排时灯光师一边盯着舞台,一边在剧本上附注着此处灯光强度建议为多少,是追光还是单光等等,可能具体到了每一句台词。”遇到疑惑时,大伙也常常聚集起来协商处理。明确分工,避免了工作的重复低效,激发了每位社员创造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每位的责任感和对社团的集体荣誉感。
 
 除了明确分工之外,访谈中社员们提到最多的就是因情系团。张祥告诉我说:“因为我是第一个出场,所以我就觉得自己必须要打好一场仗,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不能影响后面的发挥”。“剧组排练时,我必须要努力。如果我一个人站在那里,什么也不做,我就会于心不安,会羞愧,觉得对不起大家的努力。”邢亚琳同学深有同感地说道。每个人都因为别人的努力而感动,每个人也担心因为自己的松懈而辜负了别人的付出。访谈中大伙儿趣称这种感动为“交叉感染”。
 
《毕业》团队已然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那就是任何一个团队成员看到别人努力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只有同样努力才够得上朋友。这样团队的价值追求就得到净化和升华,就变得很纯粹,没有任何功利性质的东西,或许这也就是追梦剧社能够攻克各种困难,成功打造话剧《毕业》大戏的内在驱动机制。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她是一个天姿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令人爱慕之美。”——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一位身陷囹圄的共产党人,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写下了这篇对祖国充满情意与爱意的文字。作者笔下可爱的中国,在那个时代,却早已失去了昔日天朝上国的荣光。一波又一波的入侵,一层又一层的压迫,这五千年的古国仿佛看不见希望。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探索者,追寻着,炎黄血液中的灵魂在呼喊:我们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路在哪里?从1840年到1921年,81年间,各种思潮,各色人等在中国大地上来来往往,可是九州大地依然是黑暗沉沉,看不见一丝光亮。

1917年,那是一个吹响推翻旧世界号角的年份;1919年,那是一个民族觉醒的年份;1921年,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年份。在人民的推动下,时代的脉搏将随着南湖上那一点新生灯火而跳动。黑暗的中国,终于迎来了代表着光明的火种。13名代表,50余名成员,一艘小小的画舫,正是我们民族复兴之路的起点!这团火就是新生的中国共产党!

这初现的灯火,尽管渺小,却指出了那条通往复兴的道路。从那时起,中华大地上,无数在黑暗深渊中的青年人跟着那盏灯火奋进,最终用这点火,燃烧了青春,燃烧了热血,燃烧了自己。星星之火,正是有了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才汇聚成燎原之势,28年间,燃遍了中华大地,一个新的中国犹如凤凰涅槃般,浴火重生在世界的东方。1949年,天安门上一位伟人的声音,宣告了一个站立着的时代开始了,中国共产党人,正是这站立着的中国的脊梁!

新的中国,新的社会,新的时代。走过了往昔峥嵘岁月,又一代的中国青年聚集在了这团火焰周围:我们要建设伟大的祖国!一穷二白的祖国,将在我们的手中绘出最美的图卷!共青城畔的朝阳,北大荒的晚霞,映照着这些坚强的身影。光明的前途,崎岖的道路,他们跟着这面火红的旗帜,心中怀着那团火,在复兴之路上不断汲取经验,坚定的前行着。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共和国走过了那段激情而又蹒跚的少年时期。在另一位伟人的指引下,中国走进了新的时代。春风化雨中,我们接过了这复兴的火炬。新的世纪,新的千年,这团从1921年开始点亮的火焰始终不灭,依旧燃烧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我们所谓的80后,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足,没有内忧外患的时代。但是,我们依然有着自己的责任和担当,依然有着那传承至今的强国梦,复兴志。这九十年的时间,早已证明,我们的党始终站在民族复兴的最前沿。“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新时期的指导思想,也是指导我们先进青年的重要思想。所以,90岁的中国共产党,仍然用它那旺盛的生命力,蓬勃的朝气吸引着我们这代青年人前赴后继,为着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着智慧、力量、热血乃至青春。

九十年,风雨征程,复兴的信念不衰!九十年,历尽艰辛,中华崛起的志向不变! 一代代先进的青年们,无悔的追随着这面绣着镰刀斧头的旗帜,矢志不渝,健步如飞,去实现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之梦。一路走来,这团火焰燃烧得更旺,复兴的梦想必将在我们这代青年人的手中实现!

中国的青年们,投入到这波澜壮阔的祖国建设中去吧,当我们老去之时,回望这段奋斗的青春岁月,我们能说:“我和一群中国最先进的青年们,将我们的青春投入到了中国最伟大的事业中去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6月2日晚,大连化物所第七届“创新杯”足球友谊赛总决赛暨闭幕式在山上足球场举行。所长助理金玉奇、所长助理毛志远、八室室主任徐龙伢、工会副主席李晓佳出席了闭幕式。本届杯赛在经历了30场小组赛、13场主客场淘汰赛的激烈比拼后,最终七室球队和八室球队力挫群雄,闯入决赛,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巅峰对决。场上球员们奋力拼搏,场下观众高声喝彩,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经过七十分钟激烈的角逐,八室队以3:1战胜七室队,获得本届杯赛冠军,七室队获得亚军。

本届足球赛评出最佳裁判两名,分别是五室队的黄保坤和机关队的刘斌;最佳球员得主为八室队的王磊;最佳射手经统计累计进球次数产生,八室队的于洋以10粒进球摘得此桂冠。出席本次决赛暨闭幕式的嘉宾为最佳裁判、最佳球员、最佳射手以及冠亚军球队颁发了奖杯和获奖证书。历时一个多月的第七届“创新杯”足球赛完美落幕。

在研究生会、足球协会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本届杯赛历时37天,共有12支球队参加了比赛。在四十多场比赛中,球员们全力以赴、积极拼抢,裁判员尽职尽责,拉拉队同学热情呐喊助威。本届杯赛让大家从实验室中走出来,以球会友,促进了全所职工、研究生的交流,增强了各研究室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为大家奉献了一道道精彩的足球盛宴。
 

5月31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支教社与化学学院411班党支部主办的春蕾小学“迎六一·趣味运动会”在春蕾小学拉开了帷幕。春蕾小学的孩子们与支教社和411班党支部的志愿者们在春蕾小学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又有特殊意义的“六一节”。  

    活动共分为三个部分:拔河比赛、自由参加活动和文艺演出。  

    拔河比赛于下午一点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准时开始,活动分为高年级组(4-5年级)和低年级组(1-3年级)。在高年级组的比赛中,5年级同学以相当大的优势轻松夺冠;而在低年级组的比赛中,一年级的小朋友力压三年级小朋友而取得胜利,这一胜利跌破大家的眼镜,也爆出了整场比赛最大的一个冷门。在比赛中,同学们精神抖擞、团结一心,体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既赛出了水平又赛出了风格。现场啦啦队的同学和老师们的呐喊助威也为本次比赛增添了一抹亮色。  

    自由参加活动包括室内兴趣小组(绘画、折纸、音乐、舞蹈),室内游戏(一个比划一个猜、一元五角游戏),室外活动(乒乓球比赛、松鼠大树、心心相应、跳绳、转呼啦圈)。室外活动的小朋友在志愿者的带领下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做着愉快的游戏。欢乐与微笑同在,祝福与快乐同行。此外室内活动也进行的热火朝天,绘画组的小朋友画出了自己的理想中的家乡,参加折纸的小朋友用白纸折出了飞机、船、东南西北等等有趣的模型。来自411班党支部志愿者带领音乐组的同学们唱响了“快乐的节日”,刘菲和郭豆豆同学带领舞蹈班的同学跳起了节奏欢快的“五六七八”。同时志愿者带领游戏组的同学们进行着各种益智游戏,整个活动内容丰富全校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得奖。整个学校充满了欢歌笑语,热闹非凡。  

    文艺汇演以学前班小朋友的《别看我小》诗歌朗诵拉开了整场演出的序幕。同学们用纯真的童音演唱了“大海”、“欢乐的节日”等经典歌曲,同时把“五六七八”等现代舞蹈演绎的淋漓尽致。而志愿者代表的双节棍表演将整场演出推向了高潮,同学们在欢歌笑语中度过了他们在春蕾小学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  

    最后在校长讲话中语重心长的教导孩子们,“对于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来自农民工家庭的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的方法那就是好好学习……”。看着这些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笔者心潮澎湃。在这样恶劣的学习条件下,他们仍然保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表现出来的是奋力拼搏、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自信、自尊、自强的锐意进取的精神,应该提倡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帮助城市农民工孩子的活动中来,让他们体会到科苑学子的爱与温暖。整个活动既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同时也为“六一”节的到来营造了和谐、喜庆的氛围,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健康、有益、难忘的下午。  

    这是孩子们在春蕾小学度过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石景山区春蕾小学是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孩子们的父母多是在京务工人员,是一个在废弃的厂房里用砖砌墙隔出一间间教室的学校。该小学是科苑支教社的固定支教点之一,也是最早的支教点。像这样的六一活动,支教社自2008年以来每年都会在春蕾小学举办。志愿者给孩子们带去了很多欢乐,然而孩子们的快乐却是短暂的。由于地产开发,春蕾小学被迫面临拆迁。校长王从智去找的其他办学场地,都因租金过于昂贵而放弃。春蕾小学的孩子们何去何从,下一个六一儿童节将在哪个陌生的环境中度过,这成为老师和志愿者们心中的痛。希望像春蕾小学这样的情况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期待有一天他们的学习环境能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