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影的序幕徐徐拉开的时候,故事的主角楚门走到了观众眼前,这部电影开头并没有着急去讲述这个故事的发展由来,而是直接的展现了楚门的日常生活:楚门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同样的生活,重复着相同经历,而对此,他自己却浑然不知,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虚拟,周围都是演员的世界时,他愤怒了,他想离开,他要离开。而最终他成功了,他乘着小船,打败了狂风暴雨,最终走向了自由。

这是一部肥皂剧,可它完全超出了一部肥皂剧所表现出来的艺术价值,所以几乎所有的观众都被它所吸引了,更确切的说每个人都被楚门向往自由并为之奋斗的精神所吸引。而反思自己,我们又何尝不是那个生活在“桃源岛”的楚门呢?

也许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经历的丰富,会变得所谓更加的成熟稳重,处理问题更加娴熟老道,可是当我们静下心来去想想我们曾经的梦想时,会发现变的离我们越来越远。在生活中,有很多追逐自己梦想的人,看到他们的事迹,总能让人心潮澎湃,所以我敬佩那些人,敬佩那些为了自己所要追寻的梦想努力拼搏,努力奋斗的人,也许他们耗尽的自己的一生,没有成功,没有得到鲜花,没有得到掌声,可是我想他们起码得到一个超越其他的东西,那就是生命的意义: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我们豪情壮志过,可是现在也许我们会说:梦想太遥远了,以我的能力不可能会实现的。可是我们并没有为之奋斗过,为之努力拼搏过,怎会知道最终的结果呢,如果我们不经历千辛万苦去翻越那层层的大山,那我们又怎么会看到大山那边浩瀚的海洋呢?如果我们不去穿越茫茫的大海,又怎么会看到大海尽头绚丽的风景呢?

最近颇有些头疼,心烦意乱,一大堆考试来临,一大堆文献等着你来看,但我想每个人都很清楚,这些最基本的工作都是我们作为研究生必经的过程。临近中午的十一点,一个人待在宿舍看文献,突然之间想写点什么。

还记得很久以前有个朋友跟我说过,孤单能让你看见更好的自己。安静的宿舍里,只能听见自己敲打键盘的声音。反思了自己从考研之后到现在国科大半学期的研一生活,觉得只能用混乱两个字来形容。考完研之后,整个人闲得都快发霉了。工作不用找,毕设不用自己做。每天最最“忙碌”的时候似乎就是躺在床上睡大觉。来到国科大以后,虽相较于以前的睡大觉忙碌了些,但着实算不上什么,看着各种学霸级人物每天泡图书馆跑自习室,自我安慰说时间还早呢,我再玩一会儿,浑浑噩噩地过了大半学期。最近,看着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被找工作虐得身心疲惫,看着国外留学的小伙伴们各种所见所闻的状态,觉得自己真的不该再这么颓废下去了,我是不是也该出去走走?

昨天在图书馆自习的时候,遇见一个国科大本部研三的一位师姐,看见她上午在看考公务员的行政能力测试的书,下午在忙着投简历找工作的事。无意间她向我借了支笔,于是我们就简短的聊了一会儿。她问我:“你是工科学术型研究生吧?”我说:“是。”她说:“如果你有能力直博的话还是继续读博士好了或者有能力出国还是去国外深造一下。现在研究生找工作也很难了。”她的这些话让我突然想起考研之后,一位教授前辈跟我说过的话,他跟我说:“如果有机会的话,你读完研之后出国,然后去国外深造。”以前,我很排斥搞科研这个工作,觉得实验室那种安静狭小的空间真的不适合我这种爱动爱说的人。我也很难理解,那些科学家到底是怎样能坚持每天待在实验室直至死去。越来越发现,活动空间虽小但学问空间广阔而不可见其边界,并且随着你的探索,其乐无穷。老板隐晦地跟我说过好多次,想要留我在那边读博士。但我每次都避而不答这个问题,只说先看看自己适不适合科研这个环境,喜不喜欢科研这个工作再说。就中国目前的就业状况,我想很多人都是被就业压力一步一步慢慢逼着读完硕士读博士以致其他,有些人或许根本就不是对科研感兴趣,但或许有一天,一步一步走下去,你会越来越喜欢越来越感兴趣。来国科大听得最多最受用的一句话就是:或许你根本不喜欢这个工作,一旦你做了,就要把它做好,即使你不喜欢它,你也要学着热爱它。这或许是对我一辈子最深刻的启迪。

怀念以前高中学习的那种干劲儿和不服输,怀念考研时目标明确的那种拼搏和努力,听了那么多受用的话,想了那么多,突感自己小宇宙爆发,在心里默默作着规划。嗨,好久不见,另一个自己。

问题再多,一个一个解决,步骤再烦,一步一步来。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未来的路还很远,你准备好了吗?

在我最深处 有过你祝福

有花瓣的飞舞 泪水的凝固

轻抚一路上成长的纹路

在默读那些爱的仓促

友谊的脚步 坚持的酸楚

可是我很清楚 别在乎付出

轻抚 内心最柔软的感触

回忆的泥土 让生命有厚度

让明天把今天给记住 不是因为孤独

因为我们追求的专注 不管它起起伏伏

让今天把明天变特殊 回忆因为会幸福

因为我们努力不服输 从来不曾退出

回头不可恕 被误解的路

现在我弄清楚 那让我成熟

轻抚 内心最柔软的感触

长成的大树 让生命有高度

让明天把今天给记住 不是因为孤独

因为我们追求的专注 不管它起起伏伏

让今天把明天变特殊 回忆因为会幸福

因为我们努力不服输 尽管失误

让明天的记忆不模糊 不是因为孤独

因为我们执着的态度 不管它起起伏伏

让今天把明天变特殊 未必因为满足

因为我们过得不含糊 从来不曾退出

每每想起红楼梦,让我最感慨的还是这一句:女人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巴作的骨肉。有朋友戏言:“我见了女人便觉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污浊”。无可非议,女人是属阴,女人柔和。

女人如水,无私奉献。

离开家乡已经有好些日子了。在午夜梦回的日子,总是不经意间想起母亲,想起母亲的音容相貌。母亲因为半年前车祸的原因,渐渐的变得清瘦了,额头留下了更多的皱纹,曾经的青丝慢慢变白,见证了母亲走过的艰辛岁月,见证了母亲为孩子无私无悔的操心。母亲的声音很柔和,柔和的如珠玉一般,使得和她聊天的人心平气和。母亲是平凡的,但却是伟大的。母亲干着天下母亲同样的家务活,像所有母亲一样抚育自己的孩子。每次出门前,总是会把我的衣服都清洗一遍,检查我的衣扣,看我穿的是不是合适。在外面,隔三差五的电话,抱怨中带着想念,责骂中掺杂细腻的关心,让游子的心瞬间安定下来,游子不苦,家就是心灵的港湾。家里的决定都是父亲做的,但是产生分歧而又执拗不过的时候,母亲眼角的那两行清泪,总是能让父亲缓和下来,静心下来再仔细斟酌。母亲是用她柔弱的臂膀支撑着这个家,用一颗细腻的心把持这个家。母亲如水,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女人如水,柔弱中带着坚强。

历史上有“昭君出塞”的故事。王昭君二八岁月被选入宫,宛若幽兰独立的她自然也做不出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的事情,入宫多年未见帝容,入宫的喜悦慢慢消散,虽然平时可以读书写字、轻歌曼舞,音律绘画,不断的充实自己。但是对于入宫女子来说,见不到皇帝,这是孤苦的,也是可悲的。一寸一寸的韶华就在这样的等待中悄然而逝,生活没有目标,迷茫弥漫心头。这一刻他来了,匈奴单于呼韩邪入汉请求和亲。她却纠结了:是决定在深宫中,继续消磨自己的年华,还是背景离乡在,找一个爱自己的人?于是她带着对汉元帝的埋怨,勇敢请求同行。

昭君离开了生她养她的大汉,出现在这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到了匈奴,她对于汉匈沟通与和睦有着调和作用,她多次劝说单于应明廷纲,清君侧,修明法度,多行善政,举贤授能,奖励功臣,以得民心,取汉室之优,补匈奴之短。同时,在春日之际,管理草原,植树栽花,育桑种麻,繁殖六畜,并向匈奴女子传授挑花绣朵的技巧,讲解纺纱织布的工艺。王昭君毫不保留地细心施教,在忙碌与诚恳之中,受到匈奴人民的爱戴!王昭君死后,其墓被称为“青冢”,名垂青史。

诗人的眼中,王昭君可能是悲伤的,是爱情的悲剧。但是不管怎么样,王昭君她是坚强的,她为了祖国,一路上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地来到匈奴,用她柔弱的身心换来了和平。

女人如水,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今年来,越来越多的言语对准了女汉子。她们会说脏话,做不到内向的文静的爱脸红的小女生。她们高兴了就笑,难过了就哭,生气了就发脾气。遇到喜欢信赖的人,她们会掏心掏肺,不懂得“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遇到厌恶的人,她们则会骂得一无是处。这就是女汉子,一个真真切切的人,她们只是不屑去掩饰自己的感情,做真的、自然的自己,不被外界所束缚。她们坚强,遇到难事自己扛着,脑海里没有“女人就是被保护”的概念,但是再坚强的女人,也有脆弱的一面。她们也会遇到困扰,也会失恋,也会有诸多烦恼伤心的事,只是我们没发现罢了。当我们走进女汉子的内心时,我们会发现,她们是脆弱的,她们也需要保护,只是她们在外面给自己上了一层厚厚的保护壳。不是她们不脆弱,只是未到伤心处罢了。

二十岁的女人,遇到爱情,像一块木头,一会就蹦出了火花;三十岁的女人遇到爱情,像一扇门,需要你多次的叮咚才能走进去,四十岁的女人遇到爱情,像一堵墙,需要你如流水般涓涓细流才能渗透进去。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若得之,且行且珍惜。

柴静写过一本书——《看见》,非常有震慑力。我的读后感很多,尤其是开始明白了情怀之于我们的重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情怀,提倡把关注点落在大众身上,落在整个世界上。《看见》这本书,却给我们展示了很多个“世界”。貌似因为我们平时见不到那样的场面,所以无从得知书里那些人的悲喜生活。我们现如今拥有越来越发达的世界,但空气不清新了,水也不清澈了,很多东西更难看见了。

和很多优秀的人交流,越来越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情怀。做人的情怀,在种种规章制度和无法约束的事情之外,越来越重要,说大一点,就是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这种情怀,包含了善良、信任、奉献;这种情怀,是一个人最终的驱动力,是一种柔性的催化剂,驱动我们看到这个世界所需要的东西,让我们自发地为人类美好的未来努力。

黄河面临干涸的局面,长江也不那么清澈,很多地方的小河小溪也被污染成五颜六色,威胁地里的粮食,危害当地居民和动物的健康,我们看见了,那需要我们努力把它们变得清澈。那些因为环境问题健康被损坏的居民,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救治。如同我们一样,他们也渴望健康的生命。

冬天来了,冷得不想伸出双手的季节里,清洁工每天早起,打扫街道,整理市容。他们只是想凭借自己的力气干活,赚钱养家。之前曾报道过清洁工为了一个塑料袋死于车祸的案例,这让很多人唏嘘,生命太脆弱了,他们的生命不该因为我们随手扔垃圾的恶习就凋谢在马路上。

在路边,时常能看见躺在马路两侧人行道上的建筑工人,他们也希望有更舒适的环境可供休息,但是和休息时间比起来,环境就不那么重要了。在网上经常能看到“大学生还不如一个农民工赚钱多”这样的言论,可是多少人知道建筑工人里时常发生事故,有的死亡,有的严重残疾。即便面临的风险再大,他们也要赚钱养家,不怕脏不怕累。逢年过节,买不到坐票的他们宁愿坐在过道上,睡到过道上。可谁不想有个好点的地方休息?他们也很疲惫,有的不愿买卧铺是为了省钱。愿意吃苦受累,也都是为了家人。很多人三十多小时的车程,就买两三盒泡面就应付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为了挣钱养活自己和家庭,吃苦受累也是在所难免。但是很多人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当成世上最可怕的事情。那些心思狭隘的人,一旦和别人起冲突,总是一口咬定自己就是受害者。他们用受害者的口吻,用受害者的思路,咄咄逼人,一定要去讨回“公道”。可是,公道不会偏向任何人,如果没有体谅他人的情怀,就不可能为别人考虑,就不可能正视问题,那又怎么奢求公道为自己倒戈呢?

这世上,人来人往,我们天天面对的人,其实最终也会迎来送去。悲天悯人的情怀,可以在关键时候唤起人的良知。“医者父母心”,如果医生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不会一直挑战自己医术的极限,这样现有的医疗水平不会越来越好;“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如果老师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就没办法因材施教,培育出各行各业的人才。

悲天悯人的情怀,说起来是个很大的概念,实际上,它就存在于我们看这个世界的眼神之中,就存在于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之中。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个体,从人类诞生开始,我们都只如微尘一般,随时间生老病死,连结我们的就是爱,是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我们总想要保护祖先遗留的,也想为后代留下一些东西。

拥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不一定能促成一个大英雄,但会促成一个更好的时代。相比独立的我们来说,时代才是最重要的,这个世界才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去看见,去感知,去理解,去付出,才能完成人生的自我升华。
 

很多时候,我们必须相信很多东西,才不至于在独自面对自己时,产生价值感的虚无,突然地跌入深渊,任由自己下坠,而不得解救。相信什么呢?相信无声的微笑,相信自己有被爱的资格和给予爱的能力,相信坚实的脚步能够丈量出与梦想的距离,相信你所存在的世界因为你的存在而更加欢喜,相信阳光、雨露、空气;更重要的是,相信未来。

即使我们带着对世界的信任乐观地生活着,可依然会在没有预料的一天胜似一天的枯燥中无助地捱着。信任的力量往往可以抵抗很强大的敌人,却总是禁不住岁月那漫长平淡的消磨。格言只是格言,而生活却是常态。

如何和父母沟通,才会消除“我很好”“吃饱了”“没闯祸”“不缺钱”之类的乏味对话,而开始像一个朋友,甚至是知己般交谈呢?他们是和我们最亲的人,但也是和我们代沟最深,最不知如何相处的人。从前那个一直腻着妈妈讲故事的孩子丢失在时间的长河里,打捞起来的,是一个不再稚嫩,背负责任的青年。那青年,踽踽独行!

俗世的爱情太过饱满,也太过干瘪。饱满的是,除了爱情本身以外,还夹杂着太多现实的东西:房子,车子,社会地位,经济价值。爱情于是不再只是爱情,它开始发酵,酝酿,最后肿胀得不堪入目,却仍然被冠之以“爱情”的名号。只是,即使将这些填充物都剔除,爱情也早已被挤压得面目全非,瘦骨嶙峋。我们的爱情,不再是我们小时候幻想的模样。

人世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除了亲情,爱情以外,还有友情。不曾对男生的友情感同身受,但女生的友谊却如同影子般在我短暂的生命里随行。没有为你“上刀山,下火海”的果敢,亦或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胸襟,有的只是陪伴,朝夕相处的陪伴,所以感情也是细水长流。陪伴的长度决定着女生友情的深度,这也是为什么女生的友情多半死于天长日久的分别了。长大的苦恼,是你必须一个人面对黑夜。短暂的陪伴之下,友情自然也变成了快速消费品,其质量也每况愈下。

生活开始越来越变得像父母的生活。流浪和闯荡不见了,踏踏实实地工作好像也并没有像之前想象的那么难以忍受。南瓜马车和白马王子都没有出现,好像也没有人感觉到失落,他们都开始忙了,恋爱,恋爱,恋爱……然后突然发现结婚了,大家会心一笑,她真的结婚了。再也不想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古训了,前辈告诉我,找到一个好工作才是最靠谱的,是吗?我也要这样想,虽然我之前总是太笨的转不过弯。

无所谓生活得快乐或者不快乐,反正偶尔的欢笑在岁月的湖海里也泛不起浪花,生活,能留下什么?

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独自生活了三个月,努力回想时间都流到哪里去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自己是怎么过来的。唯一能在心里留下笑容的,却是那日午后独自静坐在图书馆的光景。那是我的第一次去所里的图书馆,即使是周末,图书馆里的人也少得可怜,只零星分布着几个人影。而我,却爱极了那份宁静。手指在一排排书脊间划过,我的目光停在了龙应台的《野火》上,轻轻地抽离出来,找到一个无人的小角落,将整个身躯蜷缩在椅子上,我翻开了书页,开始期待着龙应台的那把野火,也可以将麻木的我内心的那股躁动点燃。现在想来,我并没有从书中收获太多,只是觉得,那个午后,我好想沉浸在时光里,轻轻地,轻轻地漂着。我能呼吸到窗外飘进来的桂花香,看到尘埃在阳光的轨迹里起舞,而阳光,像轻纱一样慢慢地褪去,从桌上滑下,从墙上飘落,最后交融到昏暗里。原本不多的几个人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就已经离开了,偌大的房间里,竟只听到我一个人的呼吸声。需要怎样的机缘,才可以有幸让我收获那样一个美好的下午。那个下午,我终于只是我,不再在社会中扮演任何的角色,在那片刻,我本色出演。

忽然想起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食物符合你的口味,主要是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以此来欣赏,来审定。”那个午后,我才真正读懂了这句话。

俗世的快乐,来得最平常,却最不容易被人发觉,捧腹大笑也好,会心一笑也罢,关键在于认真的参与。我把我的整个身躯和灵魂都赋予了这年华,再不释然,再不快乐,怕会辜负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