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31日,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科苑星空BBS上,出现了一个题为“读博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帖子,现转在新闻网供大家分享。欢迎大家推荐其他精彩的文章,信箱: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


    tmsfht (牛牛|卢俊义|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信区: CASExpress
    标 题: [合集] 读博是一种生活方式(zt)
    发信站: BBS 科苑星空站 (Wed May 31 01:09:01 2006), 站内
    ☆─────────────────────────────────────☆
    LatteEra (Latte一族) 于 (Mon May 29 12:02:43 2006) 提到:

    首先,谈谈为什么要读博?

    1、如果你压根就没想好这个问题,完全是随波逐流,或者证明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或者认为考博可以带来生活的翻天复地的变化,或者认为读博就是混个学位,为了以后好提升,那么,请你谨慎考虑。

    首先,博士并不一定意味着高收入。

    其次,既便为了想进高校而读博,也要事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喜欢那种生活方式,能否接受那种清苦?能不能坐冷板凳?不然,高校的日子也不好过,竞争一样激烈。而考博只不过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个环节。等你博士毕业之后,不继续自己的科研,可是又已经付出那么多青春、热情和心血,放弃是否舍得?如果继续从事科研,就要考虑自己是否热爱这种寂寞的无人喝彩的工作,并且身边都是精英,你能否承受那种压力?要知道,真正的名专家名学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是要默默无闻、平平淡淡过一生的。你也可以有更好的未来,但那意味着加倍的付出和努力。

    2、如果已经想好了,比如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或者仅仅是体验一下这种生活,或者证明一下自己,或者临时没有更好的出路,想过渡一下,或者干脆就是喜欢从事科研,那么,无论任何理由,只要是坚定的,能说服自己的,那么你就可以选择自己的活法。祝贺你,你就可以尝试。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读博士可能需要什么?

    1、高智商就不要说了,还要有高的情商。这样才能保证自己高处能胜寒,或者寂寞的时候依然美丽着。

    但凡读到博士的人,总是一些人群中的佼佼者。要么是绝顶聪明,要么是极端有毅力,要么就是非常灵活,总之,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在读博期间的感受之一就是,周围的人的确不简单,都有令人非常佩服的一面,可能再\"混\"日子的人,跟一般人相比也有一份自律和坚持。所以这是一个可以相互约束、相互见证、共同进步的群体。高智商基本是读博的第一要素。

    但是不要以为光有高智商就有好的生活。高情商也很重要,比如你要经常想一下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过和适合过什么样的生活?你怎样让自己在纷繁的乱世中保持一份清醒,远离物质诱惑?你怎样让自己保持快乐?因为,的确是有一些人没想好就进来了,所以学得很累,日子过得很牵强,时不时可能还觉得\"活着没劲\"。如果这样的话,倒不如及早融入社会洪流更让你能安静下来。既能出世也能入世是最好的,如果压根做不到出世,就绝对入世一些,让自己实际\"生活\"起来,也就运转自如了。

    因为如果没有高情商,那么读博不但可能不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快乐,而且会带来很多负累。因为你可能会跟社会上的人比物质,跟潜心做学问的人比成果,跟那些滋润的\"小家庭\"比幸福,等等。那就比较麻烦。因为老天爷毕竟不会把所有的好事都给一个人。你得到了一些,就要坦然面对可能因此失去的。

    2、读博需要有点毅力,沉得住气,至少一段时间内是这样。

    读博可不是说着玩的。如果只是想混混,也不是那么好混的。现在的毕业论文盲审制度,还是能卡住不少没下功夫或者功夫下得不到,或者下了功夫但没下到当处的人的。而且,平时博士还有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档次的要求,动不动就是国家核心期刊几篇,理工科的可能还需要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虽然大多数博士都完成任务,拿到了学位,但那是付出了很多焦虑、睡不着觉、掉头发等等代价的。当然,视个人天资和基础不同,可能各有差异,但不努力就可以完成任务的还真没听说过。

    平时上课、读书的要求就不要说了。为了完成博士论文,或者在那样一个氛围中,为了自己至少像个博士,理工科的人要无数次地做实验,甚至通宵达旦,而文科的学生则要天天泡在书堆里,基本上3年下来,看小说的时间是没有的。大家都比较训练有素,就是自己浪费了时间会自责。所以为了逃避自责的痛苦和外在的压力,大家一般还是要选择一点点的去面对和积累。没有点做冷板凳的功夫是不行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这样。

    博士同学中已经是硕导的,在博士论文的冲刺阶段,也会形容枯槁,也有老师们形容\"做完博士论文就像扒层皮\",毕竟抛却客观要求不说,就自身而言,大家也知道专心在学校搞点研究不容易,所以基本上博士论文就是一段时间内的最高水平。何况博士论文的最高要求,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创新\"。这两个字,可是会把人折磨坏的。结果是,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自然减肥\"。一个抱着侥幸心理,本来以为混混就可以过关的同学,在博士论文写完之后,说了这样一句深刻的推翻自己以前逻辑的话——\"以后,谁要再说博士是混出来的,我跟他急!\"

    接下来看一下读博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1、读博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节奏和轨迹。比如恋爱、婚姻和家庭。

    说这个好象是废话。但是我们可以算笔账,一个人中间一直不停地读书,等博士毕业也是接近30的人了。这时候的社会工作经验还可能是零。如果不是足够幸运地在读书期间遇到合适的另一半并且已经成家的话,那么就要在毕业之后不但面临找工作,适应新环境的问题,也要面对建立一个小家,适应婚姻和家庭的问题,还要考虑是先在工作上干出点成绩还是抓紧要孩子的问题。这时候大多数小家庭都是无产阶级,可能早先工作的同龄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和孩子,心理上的落差需要自己摆平。

    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有了一定的工作、家庭、孩子之后又去读博的,这种辛苦就不要说了。面对家庭和自己的前途之间的不调和,需要自己判断、选择。有时候,有所选择是痛苦的。所以有很多人说,早知如此,宁愿不要选择的机会。可是时光是无法倒流的。校园里有不少带着孩子读书的母亲,有的将孩子放在周边的幼儿园或者学校里,自己面对多重压力,孩子也跟着受苦。精力、财力和爱心、责任之间的冲突和压力,让很多母亲说:\"等我拿到学位的那一天,我可能最想做的就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

    有的时候,鱼和熊掌的确不可得兼,这是事实。所以大多数博士在毕业后都会多多少少有些尴尬,来自情感的、家庭的、工作的,等等。

    2、读博可能会加重取舍之间的难度。

    有人认为,读完博士,工作等等可选择的余地更大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博士阶段着重培养的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进行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它不是一个通才教育,只会将人的研究领域和学习领域越限越窄。所以,除非是在高校或做科研,不然,博士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读博可能多多少少还会产生这样的效应,就是你在长期的研究和投入中已经多多少少对这些研究产生兴趣。明知继续研究可能热情和动力不足,但是放弃却着实可惜,那时该怎么办?其实周围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的。最后选择的未必是最初想选择的生活道路。我学的是文科,我的很多同学,本来想进新闻媒体,或者出版单位,或者机关等等,机会并不是没有,但是真正抉择的时候,却又割舍不下对专业培养起来的感情,最终继续选了高校进行教学科研,也有的虽然进了新闻出版,却做的并不开心,有点后悔的意思。不得不搞学术的时候不觉得热爱,反倒是真正离开了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喜欢学术的。这是一种悖论。会带来很多困惑和尴尬,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智慧、对自己的了解,还需要决断能力。一旦上了这贼船就必须面对,由不得你了。

    说了这些,有人可能退缩了,觉得后脊梁骨嗖嗖发凉。其实,运用最简单的逻辑想想,如果真的读博就像地狱,哪还有现在的趋之若骛呢?不否认有一些头脑发昏,没想明白就混进来的人,但是一定也是有人是真正考虑好了并认可这种方式的。权且说其一二:

    1、读博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很奢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的。

    相比于钱来说,读博的机会显得更是一种稀缺资源。有机会读博的人可能不觉得,但是有很多人是压根没有机会考虑和尝试的,他们的羡慕和憧憬可能不是你读博的理由,但是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你可以体会跟别人不一样的人生。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这种生活体验是非常奢侈的,有限的,难得的,所以自然也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如果说有人选择冒险、挑战生命极限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读博也是。读博完成和实现的是一种精神追求。享受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经历、一种财富、一种收获。

    有一个同事,我在博客中提到过的,海归,放弃了原来在外企的高薪工作,跑到国外读博士,最后回到高校。就是因为她觉得在外企的工作,使人变得没有时间思考,人像机器。所以为了进高校,她选择了读博并为这个目标奋斗了10几年。她说,人是要有点追求的。斯夫!当人们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之后,对精神的渴望和寄托就会浮出水面,而读博是使人更接近思想本身的一种方式。

    2、读博可以有机会接近和聆听大师的声音,并与最聪明的人相处。想不提高都难!

    有博士点的地方,大都是师资力量相当强的地方,各种资源也很多。读博士可以使人轻而易举地就接近原来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一些大家,聆听他们在学术、做人等等方面的一些感受和教诲。这将是受益终生的。这种视界的打开和融合对一个人的提升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些学者的点拨,可能会使人少走很多弯路,并在一些领域迅速接近国内或国外同行。某种意义上,这有\"鲤鱼跳龙门\"之效。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的名牌大学,这种优势就更加明显。用原来硕导的话说:\"就像从省队进了国家队\"。各种讲座、交流以及图书等等资源,使人进步飞快。

    再说周围的同学,都是来自各地的人中龙凤。依我的经验,每个读到博士的人,都是有一些品质可能是一般的老百姓没有的,比如那种悟性、那种天资、那种刻苦、那种执着、那种毅力,等等。所以,与这样的一群聪明人交往,无论别人是不是有一些很难容忍的缺点,但也总是有一些优点是值得学习的,在这样的一种碰撞和交流中,无论是对学术的,还是对生活的看法,都会让人获益匪浅。真的是想不提高都难!

    3、读博可以积累一些资源。

    博士期间会遇到很多名师,也会有很多优秀的同学,这些都是一些潜在的资源。就算日后你的同学里出不了王侯将相,但至少以他们的起点,在各行各业上都会是不错的骨干。至少就我而言,很多同学遍布在很多城市的很多高校,无论对搞研究,还是作为了解风土人情的交流,都是颇有助益的。博士期间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建立广泛的学术联系。

    毕业之后,如果选择一个中等城市或者发展中的学校或单位,那么可能意味着你会瞬间拥有别人奋斗10几年才能拥有的东西,比如各种津贴补助、比如房子,或者配偶的工作,都能得到解决。生活会有明显提高。 从这个意义上,用原来同事的话说,读博就是赚钱。或者,读博还极有可能在毕业后进入一个博士成群的工作团体。这样,你就有可能使自己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学习不断上升不断进步的状态。与智者的交流毕竟是令人愉快的。对此我受益良多。

    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也是一个老教授曾经说过的,做研究工作,所有的科研成果的发表,名利都是自己的,不象在机关等单位工作,在年轻的时候多是为别人做嫁衣,而到了退休,往往是人一走茶就凉。而现在看来,读博直接地与以后是否有机会搞科研密切相关。

    4、读博可以愉悦身心,是难得的生命体验。

    因为博士不象本科生那样有天天上不完的课程,有各种各样的活动的约束,有各种检查和评比,所以基本上属于比较天马行空的、自由的一群。而高校大都有优美的环境和小资的气氛,博士生里面,大家基本上要么是有收入的,要么是可以自己赚些外快的,思想相对比较成熟了,各方面处于学校和社会的结合带,并可以暂时脱离家庭的束缚,做一些自由自在的个性的事情,是难得的生命体验。对于工作多年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放松、调整和休憩,而对于从未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来说,也从别人那里直接间接得到一些启迪。

    我的博士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的。有一帮朋友,大家经常轮流坐庄,出去吃饭、喝茶、野餐,或者就在校园里散散步、打打球,或者在学校的食堂里进行\"学术午餐\"和\"学术晚餐\",关于学术的、人生的、社会的,无所不谈。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同学和朋友都颇为留恋那段时光。我们都曾说过这样的类似\"痴人说梦\"之类的话,\"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真想一辈子当学生,一辈子在校园里待下去。让读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

    我想说了这么多,不知那些想了解些什么的人是更清醒了还是更晕乎了?其实,大家都是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这都正常。关键是,主要问题想明白了就行,小事不妨糊涂一点。某一时间和地点,我们只能有一次选择人生的机会。是否读博?这本身就是一个考卷。想好了再下笔,一旦下笔就坚持下去。相信,你会看到传说中的彩虹!

【新闻网讯 记者杨少莎】26日晚7点半,玉泉路礼堂不时传出震耳的喝彩声和掌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第五届文化艺术节“青春的风采”文艺汇演在这里拉开了帷幕。 这次汇演是一次全国科院学子大聚会,来自全国十余个培养单位和研究生院的近二百名演员同台献艺,全国108个培养单位的一百余名教育干部、中科院党校2006年春季党员领导干部进修班的老师们和研究生院师生欢聚一堂,观看了这场精彩纷呈的演出。研究生院马石庄副院长为晚会致词,一首《祝酒歌》掀起了演出前第一个高潮。 就像《祝酒歌》中说到的,“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话,万言不赘”。在开场博士合唱团带来精彩的大合唱《赶牲灵》和《乌苏里船歌》之后,马石庄副院长意犹未尽再次登台领唱《海港之夜》,给全场观众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随后,研究生院生物系8名同学带来了热情奔放的爵士舞表演《沸点》,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张弥同学带来了优美的钢琴独奏《梦中的婚礼》,京区过程所和植物所的同学表演的小品《大话梁祝》、蒙古舞也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研究生院综合艺术团民舞队的现代舞《都市印象》、体育舞蹈协会国际拉丁队的桑巴集体舞《Burning Floor》演出水准之高,视觉效果之眩目另观众们惊叹。 除京区各培养单位,京外同学带来的节目更是精彩迭起。长春应用化学所选送的三句半《科院颂》、兰州近代物理所选送的小品《海北故事》不仅幽默诙谐,引得在场观众哄堂大笑,节目中体现出的科院学子不畏艰苦专心科研的精神也让我们感动。这次汇演中还出现了不少不太多见的表演形式,如沈阳金属研究所同学带来的双簧《如此学问》和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态所和健康中心同学带来的武术表演《龙争虎斗》,同样获得满场的喝彩声。 相比同学们的表演,中科院党校领导干部进修班的老师带来的节目毫不逊色,男生小合唱《共青团员之歌》《打靶归来》气势磅礴,演唱始终伴随着观众们响亮的节拍声;诗朗诵《时代风流》激情澎湃,在观众的掌声中掀起一个有一个高潮。 中科院研究生院每年都有为数众多的海外留学生来这里深造学习,在这次汇演中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Manzoor还带来了纯正的巴基斯坦舞蹈,成为汇演中的又一精彩亮点。 最后,演出在九点半乐队的激情演唱中结束,一位同学告诉记者:“每个节目都是一个高潮,每个节目都很有水准,实在是很精彩。”

【新闻网讯 记者谭艳微】病毒所 05 至 06 学年度学生会新老干部交接仪式于近日举行。研究生部负责老师对上一届学生会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并对上届学生会为广大同学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文体、学术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经过个人申请、民主评议,新一届学生会产生了体育部、学术部、文艺部、宣传部和生活部五个部门。为了满足研究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术的追求,学术部打算开展各个领域知名学者的学术报告会或其他形式的学术研讨活动;在文体方面,为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及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除了举办更多的体育比赛和文娱活动外,他们还打算举办摄影作品展和书法展;生活部将更好的联系同学,沟通你我,服务师生;宣传部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有效地推进其他各部的工作。随后,校学生会新老干部分别进行了工作交接,并合影留念。 至此武汉病毒所学生会换届工作圆满完成,新一届学生会将秉承上届学生会的优良传统,切实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与武汉教育基地研究生会的成员们一同,为教育基地的广大同学提供优质服务。

     【新闻网讯 记者:杨莹】为弘扬体育精神,迎接2008北京奥运,主旨为“迎奥运,兴中华”的“荷美达”杯第二届北京市高校MBA篮球联赛5月27日在中央财经大学开赛,北京16所高校参赛。5月29日下午,我院管理学院MBA在北京第二届MBA篮球联赛中主场出手不凡,以40:20大胜首都经贸代表队。

    这场比赛打得酣畅淋漓,首发队员状态上佳,很快占据了场上主动,并在半场以24:4 大比分领先。出征的队员们得天独厚的身体条件,篮下场间的挪移妙传,行云流水的配合加上不时的精彩扣篮,让所有在场的同学都毫不吝惜的给予最热烈的欢呼、最热切得目光。后半场,管理学院MBA队表现出另一个亮点:各高校中最吸引眼球、最专业的啦啦队还不时地也为对方加油。我方主力队员在后半场进行短暂调整后,再没给对方多大机会,以最后凌厉的攻势、灵巧的配合瓦解了对方的冲击力,最后完美的“封杀”了对手。

   

【新闻网讯 记者团 方晨】近期,在Rox杯北京高校电子竞技大赛实况足球赛上,中国科学院研究会生院代表队挺进8强,展现了中国科学院学生活泼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再添精彩。 这次电子竞技大赛实况足球项目,共十八支参赛队伍。我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派出了5名实况足球好手组成的代表队。小组赛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代表队与北京师范大学代表队、北京理工大学代表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代表队分在了B组。经过三个星期的艰苦鏖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代表队小组赛3:0胜北师大、2:1胜北理、0:2负于北航,最终以小组第一的身份昂首晋级8强淘汰赛。 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代表队参加的比赛中,十分精彩的一幕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代表队的刘明同学以8:2大比分赢得对手。8个进球中有4个是任意球直接进门,最远的一个任意球在46开外发出,堪称经典之作。这场比赛,为研究生院代表队出线立下了汗马功劳。 本届Rox杯北京高校电子竞技大赛由“光芒传媒”举办,是“首届大学生校园原创文化季”当中的主题项目之一,是国内首个演播室级别的电子竞技大赛。本次大赛,旨为广大校园电子竞技爱好者提供一个优质学习交流平台,通过举办规范化、高水平、刺激精彩的比赛,培养涌现出一批电子竞技新星,从竞技的根本陶冶情操,磨练睿智。同时更好地推进校园主题文化活动,丰富广大学子的校园业余生活,进一步促进和引导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编辑 杨少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