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生先生,一路走好!

  • 贾宝余 (党委宣传部)
  • 创建于 2008-03-12
  • 3443
今天惊闻著名第四纪地质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刘东生院士于2008年3月6日11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一位慈祥的老人走了;一位让人敬重的科学家走了;一位致力于研究黄土的中国科学家走了,一位在“讲台”上耕耘了半个世纪教育家走了。
 
我清晰地记得那是2006年的2月21日。春天开始了,学校也开学了。刘先生这学期给研究生们上“第四纪地质学”,这是一个刘先生领衔、众院士参与的系列讲座,刘先生今天首讲第一次课。此前我曾与地球科学学院的林秋雁有约,希望她能介绍几个地球科学领域的大家谈谈研究生教育。这天早晨,我到办公室没几分钟,林秋雁老师来了,说今天刘东生院士来校讲课,愿意在课后专门谈谈研究生教育。
 
10点半刚过,我到教学楼阶梯教室时,两个小时的课程已经结束,教室内留着三三两两的学生,刘先生和他指导的一位研究生坐在教室的前排,等候我的到来。我为自己的迟到而致歉,而刘先生连连说“没关系,没关系”。刘先生坚持站着上了两个小时的课,如果按原计划进行访谈,刘先生累吗?“要不明天吧!”我说。“那好啊!”声音有点沙哑,和蔼可亲。
 
2月22日,早上九点我如约到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的时候,刘先生已经在办公室了。这是一间相比而言很大的办公室。办公桌的后面是成排的书架,书架上放置的是成卷成册的书籍,还有各类石头。办公桌前,春日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茶几和沙发上。
 
“那就从西南联大聊起吧!”访谈前,我看了很多资料,得知刘先生曾在西南联合大学,所以希望他先谈谈西南联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西南联大的自由!学生可以选老师,老师也可以选学生。”时至今日,刘先生言犹在我耳。谈话间,学生不时敲门进来,请刘先生签字,或问其他事情。
 
谈及日本飞机轰炸下的昆明城和西南联大师生,我发现了在刘先生身上随着岁月流失而不曾消逝的伤感情绪。而两年来我在我思绪中经常飘荡并影响了我对中华文明认识的,是刘先生对“中国为什么能战胜日本”这一历史事实的解读——这应归于中国文化特有的包容、团结、忍性,以及民族危亡时刻的民族大义。
 
“我一般让年轻人放手干”,谈及今天的研究生教育,刘先生说,自己只给研究生们提供学科方向方面的指导,但不强求学生做自己所研究的课题。“只有发现自己才能超越自己”,对年轻人的成长,刘先生如此告诫。两年后的这个周末之夜,当我回味两年前飘荡在春光里的这些话音时,深深体味到这是一位科学领域的强者发出的感言,也是一位人生的长者对新一代人的劝诫。
 
访谈文稿经过一个月的打磨才成稿,我把清样发给刘先生后等待着回音。一周后,我收到刘先生的修改稿。“我一般让年轻人放手干”的标题只字没改,文中的部分人名、地名、学术名词旁,刘先生用铅笔认真而规范地做了较正。文末,他专门注了这样一段话:“这是他个人的经历和一些简单的想法,并不一定有普遍的意义,希望对研究生院和未来的科学家们提供一点参考。”
 
后来,访谈文章在多家媒体发表。再后来,听林老师说,刘先生生病了。而今天,听到刘先生去世了。我时常在想,什么人是令人尊敬的?显然,刘先生是令人尊敬的——爱国,艰苦奋斗,成就斐然,为人谦和,提携后辈,不争名、不争利,不摆架子,尊重别人。
 
深深祝愿“黄土之父”、“地球之子”刘东生院士一路走好!
 
把两年前文章做一链接,以此纪念刘先生。
 
 
 
 
责任编辑:贾宝余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