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场报告会 8万名受众 8年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迎来百场庆典

  • 肖洁 (科学时报)
  • 创建于 2010-05-05
  • 2110
本报北京5月4日讯(记者肖洁) 5月4日下午,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百场演讲庆典。该论坛的两位发起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和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该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分别致辞。
 
路甬祥首先向中科院的广大青年学生致以五四青年节的祝贺。他在演讲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我国在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同时,也必须为新科技革命作好充分准备,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经济竞争中,赢得先机、占得主动,实现跨越发展。
 
路甬祥强调,要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必须坚持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下实施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立足自主培养,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创新创业人才方面的差距,才能在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其自身规律,其中科学与人文的会通和融合是一个重要因素。
 
路甬祥指出,21世纪的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以及青年一代应当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应当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具有很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敢于冲击世界科学前沿,敢于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勇于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恪守科学人文伦理道德,崇尚先进文化理念,努力以科技创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引领社会文明风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路甬祥希望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继续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继续深化科学与人文的交汇融合,继续丰富发展中华创新文化建设,继续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郑必坚在致辞中指出,8年来,论坛秉承“从国家战略角度思考科学与人文、从科学与人文角度思考国家战略”的宗旨,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思考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这一战略问题;并围绕这一国家发展的战略道路问题,深入探讨科学、人文和社会课题。由此获得的一个基本共识,就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最深刻的实质内涵,乃是与当代人类文明相交汇的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他认为,现在我们站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历史新起点上,论坛应当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要求,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性主题;应当紧紧抓住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两大命题,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在着力突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又着力突出人文、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治理”等问题的研究。
 
郑必坚强调,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要在对时代重大问题和中华文明复兴的历史进程的灵敏反映、准确把握和科学解答中,寻求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要在探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及其相互联系中,针对我国快速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综合利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知识,组织社科界和科技界联合攻关;要在注意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民族自觉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觉,本身就包含着研究和借鉴国外文化和国际经验的高度自觉。他还强调,要更加主动地开展重大理论战略研究和咨询研究。
 
著名哲学家邢贲思、高能实验物理学家叶铭汉、著名美学家汝信、免疫学家巴德年、经济学家张卓元等在仪式上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等出席了庆典活动。中科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论坛秘书长邓勇主持庆典。
 
科学与人文论坛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 据论坛主办方介绍,该论坛自2003年初创立以来,邀集中国高层领导、外国政要及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企业精英,就人们共同关心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环境、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和交流。8年来,该论坛已举行了99场主题报告会,累计听众达到8万多人次,演讲内容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分6辑文集即《世纪机遇》、《科学发展》、《创新与传承》、《和平崛起》、《面向未来》、《应对挑战》出版。
 
《科学时报》 (2010-5-5 A1 要闻)
责任编辑:肖洁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