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 马海燕)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今日受聘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名誉教授,并为学生们带来题为《发现J粒子实验》的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向丁肇中颁发了名誉教授证书。白春礼高度评价了丁肇中的科研贡献,并结合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强调了基础科学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性,论述了国际交流合作、科研与教育融合及人才培养对于促进科研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表示中国科学院将不断探索新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推进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科研院所科研制度建设。

1974年11月10日,丁肇中领导的实验组发现新的基本粒子,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J粒子的发现表明了第四种物质基本组元——粲夸克的存在,开拓了基本粒子研究的新领域。这个发现在科学史上被称为“十一月革命”,丁肇中也因此荣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在报告中回顾J粒子的发现历程,阐述了基础科学研究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他还简要介绍了由他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国际空间站实验的最新结果,为探测和寻找暗物质、揭示和理解宇宙的结构和演化提供了更精确的实验数据。

今年正值J粒子发现40周年,丁肇中是应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吴岳良之邀来中科院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出席报告会的有国家外专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及相关研究所、大学的科研工作者、中外师生代表共计约400余人。(完)

 

本报讯(记者肖洁)“我从来没有同时做过两件事”“我不是天分高的人”“关键看你选择了什么样的父母”“兴趣很重要”“你说的这个我不知道”……10月18日上午,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座无虚席,连过道也站满了科研人员和大学生、研究生。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教授在此作学术报告并与听众互动交流,他诸多坦诚直白的回答引来一次次热烈掌声。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参加学术报告会并致欢迎词。在欢迎词中,白春礼高度评价了丁肇中的科研贡献,结合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强调了基础科学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性,指出国际交流合作、科研与教育融合及人才培养对于促进科研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他表示,中国科学院将不断探索新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推进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科研院所科研制度建设,争取到2030年左右,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目标。

在报告中,丁肇中回顾了J粒子的发现历程,还介绍了由他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国际空间站实验,该实验为探测和寻找暗物质、揭示和理解宇宙的结构和演化提供了更精确的实验数据。“从1974年至今,我最重要的体会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是具有竞争性的,只有第一。”报告结束时,这位正领导着数百名不同国籍科学家的实验物理学家如此表示。

在随后与科研人员、大学生和研究生的互动交流中,丁肇中一再强调兴趣和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的重要性。他直言自己小时候成绩不好,甚至常常是最后一名,但母亲从来没有因此责备过自己。“我绝对不是天分高的人。我很早就认识到自己能力很有限,所以就集中所有的能力做一件事,就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事。”在麻省理工学院1000多名教授中,丁肇中是唯一一个不教书的,他对此的解释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就是只做一件事”。而在回答“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加入阿尔法磁谱仪研究团队”这一问题时,他表示除了脑子要“比较清楚”外,“一定要认为这是你最重要的工作,其他工作都是次要的”。

报告会上还举办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名誉教授聘请仪式,白春礼向丁肇中颁发了名誉教授证书。

今年正值J粒子发现40周年,丁肇中此次是应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吴岳良之邀来中科院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1974年11月10日,丁肇中所领导的实验组发现新的基本粒子并将其命名为J粒子。J粒子的发现表明了第四种物质基本组元——粲夸克的存在,开拓了基本粒子研究的新领域。这个发现在科学史上被称为“十一月革命”,丁肇中也因此荣获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詹文龙主持了此次报告会。出席报告会的还有国家外专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的负责人、院士、专家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北京部分高校师生代表共计500余人。

《中国科学报》 (2014-10-20 第1版 要闻)

本报讯(记者肖洁)“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跟学生瞎侃。”10月17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京举行第157场主题报告会,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学家唐本忠在演讲一开始,就这样告诉与会的几百名国科大师生。

唐本忠认为,与学生的交流非常重要。他笑着说:“做老师的要把学生逗得开心,让学生们什么事都告诉你。”这是因为学生们“战斗”在科研第一线,有机会看到很多科学现象,但是他们往往不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如果能够及时告诉老师,就可能作出非常好的科学发现。

在演讲中,唐本忠以自己的研究生涯为例,提出了“创新三部曲”的概念:第一,发现新现象、发掘新问题;第二,提出新概念、建立新模型;第三,开发新应用、开拓新领域。

唐本忠鼓励国科大学子在科研创新中要敢于颠覆传统。他说,一般外国教授都认为,中国学生基础知识非常扎实,但同时又非常崇拜或者迷信权威。而后者是作科学研究非常要命的一大害。“你要知道什么叫作成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会比巨人高,你一定要敢于把巨人踩在脚下,最后把巨人踢走。”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8日电 (记者李大庆)“丁教授,天分在您的成就中起多大的作用?”“我绝不是天分高的人。我很早就认识到我的能力很有限,所以呢,就集中我所有的能力做一件事,就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事。”在18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举行的学术报告会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几次谈到他“只做一件事”。

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J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此次报告会上首先作了题为《发现J粒子实验》的演讲,回顾了J粒子的发现历程,介绍了由他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国际空间站实验的最新结果。

演讲结束时,有位听众问丁肇中: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加入到阿尔法磁谱仪研究的团队中?丁肇中说,一个条件是脑子清楚一点,另一个条件是你一定要认为这是你最重要的工作,其他工作都是次要的。“我一直说我就只能干一件事,我从来没有同时从事过两件事,这是非常关键的。”

一名研究生问:丁教授,在您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是什么?丁肇中回答:在麻省理工学院有1000多名教授,我是唯一不教书的。我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就是只做一件事。

丁肇中的回答博得了包括白春礼、张存浩、陈佳洱、何祚庥、陈和生、吴岳良等院士以及首都多家单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热烈掌声。

报告会上,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高度评价了丁肇中的科学贡献,并向他颁发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名誉教授证书。

(第01版)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李大庆)“同学们肯定都仰望过星空。我小的时候就常想:地球是悬挂在空中的一颗星球,它为什么不掉下来呢?要想成为一个科学家,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没有好奇心很难成就大事。”在17日由国科大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与大学生、研究生们交流了创新研究的体会。

成为一名科学家是国科大许多学生的梦想。唐本忠告诉学生,要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必须有深厚的好奇心、强烈的事业心、取得成功的荣誉感和做出发现的成就感。有好奇心和事业心,你就会有兴趣和热情,“早上一睁眼你就会有一种往实验室跑的冲动,如果一睁眼想到的是‘又要去那个破地方了’,你就赶快把老板炒掉算了。”

唐本忠认为,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生命。人的快乐,在于需求的满足。但是,当需求满足了一段时间以后,又会产生新的需求。人几乎总是在希望着什么,这是贯穿人一生的特征。他引用英国皇家学会会士、物理学家迈克尔·贝里的话说:“科学发现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我们搞明白一些东西之后的满足感。在科学的世界里,当你有一些新发现的时候,你会好几天兴奋得像飘在云端一样。这是很多科学家的快乐之所在。”

唐本忠说,在做科学研究时,要力争创新,要敢于颠覆“众所周知”的传统观念,敢于挑战教科书传授的常识或教条,敢于开拓并引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因为“纵观一部科学发展史,正是‘旧观念的推翻’和‘新概念的建立’周而复始地推动着科学研究向前发展。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奖给了美国的黑格、马克迪尔米德和日本的白川英树,因为他们关于导电聚合物的发现就改变了‘聚合物是绝缘体’的传统观念,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第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