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40多名中科院院士将迎来一个特殊的教师节。他们即将走上新的“三尺讲台”,为中国科学院大学300多名本科新生传道解惑。

教师节前夕,多名参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生教学的中科院院士,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本科生备课、担任班主任和学业导师是一项新的挑战,他们为此做足了功课,希望能带领本科生走进真正的科研。

用心迎接新挑战

再过几天,中科院院士袁亚湘主讲的微积分和席南华主讲的线性代数就要开课了。两位院士的鼎鼎大名,让该课程异常火暴,选课人数远远超过了预定的上限。

自1988年回国,袁亚湘指导研究生已经有26年时间了,不过,给本科生上基础课这还是头一次。“这是一个新的挑战,我将全力以赴。”他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记者在袁亚湘的办公桌上,看到一大摞各种各样的数学分析教材,都是袁亚湘和同事们为本科生微积分课程备课用的资料。此外,袁亚湘还和国内外许多同行进行过大量的交流,探讨如何讲授好微积分这门大学数学最基础的课程。例如,他与一位在俄罗斯取得博士学位、目前在法国工作的学者为讨论课程大纲和教学实施方案,互通了20多封电子邮件。

作为国科大生科院院长,中科院院士康乐也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坦陈:“本科生教学确实是一项新课题,是我们促进科教结合的重要尝试。”

他为本科生课程设置下了不少功夫。“要全面考虑到这批学生的知识基础、今后的发展方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如何衔接等等问题, 因为他们的培养目标是成为未来杰出的科学家。”康乐表示。

院士们纷纷表示,经过长时间的用心准备,他们有十足的把握迎接这个新挑战,为本科生上好精彩的课程。

以激发科研兴趣为重

长期致力于教育工作的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余翔林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大学生的教育中,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更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学业导师制是国科大本科生教育计划中的重头戏,其目标是把课堂教学和导师熏陶结合起来,贯穿于本科培养的全过程。国科大曾在其拥有的逾万名研究生导师中,精心挑选出包括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在内的400余位骨干教师,担任学业导师。康乐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夏天,国科大正式下发录取通知书后,康乐的课题组迎来了第一位本科生。开学前,康乐便与这名学生进行了交流沟通,还带他参观了实验室。

康乐认为,本科学生正处于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折点,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我会向学生们强调不要只考虑在课程学习中考高分,要注意掌握更广泛的知识,更要感受科研气氛、激发科研兴趣,为今后的科研打下更坚实的知识基础。”他说。

袁亚湘指出,教师应当引导本科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从“掌握知识”逐渐过渡到“研究问题”。他强调:“学习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我希望教给同学们扎实的基础知识,更希望引导他们感悟知识的内在美。”

近距离接触受期待

即将开始的教学中,院士们最为期待的莫过于通过“小班教学”,让学生和自己近距离接触。

袁亚湘指出,mathematics(数学)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要掌握这门知识就必须深入学习”,这恰好指出了数学学科的特点。他认为,通过小班教学,教师能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手把手的指导。

余翔林则认为,与院士近距离接触,能给学生们带来长远的、历史性的影响。“让他们切身体会创新思维的过程和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他说,“这对学生们而言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他回忆,自己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时曾听过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的课,“他的大师风范、高尚的品格和严谨的作风,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学生们也对近距离接触院士老师充满了期待。今年7月,国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新生刘翼豪微博上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大学首批本科生致所有人的一封信》,信中强调:“选择国科大,是选择纯粹的科学。”

他还在微博中这样写道:“院士老师们选择把时间花费在对我们的教学上,就一定会出色完成教学任务,他们一定会悉心教导我们,帮助我们,让我们在熏陶中成长。”

《中国科学报》 (2014-09-10 第1版 要闻)

央广网北京9月7日消息(记者张闻 王楷)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本周五中国科学院大学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开学典礼,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学术科研机构,中科院首次招收本科生的举动引人关注,开学第一课,院长白春礼想给科学家想给科学家、预备军讲些什么?

中国科学院院长、国科大名誉校长白春礼为学校招收的第一批本科生们上了“开学第一课”。课上他和即将开启大学生活的同学们讲,未来他们将体验与众不同的四年:

白春礼:国科大具有一般大学的一切,又具有一般大学不具有的一切,因为你们可以看,任何大学不可能有我们这么多研究课,数理化、技术科学,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都有我们研究机构,我们最大的优势特色就是有一百多个研究所来做支撑,有高水平的学术人才队伍做科研项目来支撑。

白春礼介绍,在座这300多名本科生将由中科院各所的科学家亲自授课,担任班主任指导学习,并开玩笑的表示,把同学们当做眼珠子珍惜:

白春礼:跟每个学生学业导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对学生集体的有科学家班主任,有青年班主任,有辅导员,因为你们人数少三百多个,如果在另外一个学校,一下要招几千个学生,我想他没有这么多班主任老师去一个一个带,我们把你当成眼珠子一样。作为国科大招收的第一批本科生,名誉校长白春礼对学生们提出了两点要求,或是说寄语,一是鼓励他们“标新立异”,二是教育他们必须具备“拳拳的报国心”。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王振红) 2014年9月5日,初秋的北京,晴空万里无云,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在怀柔雁栖湖校区举行2014年开学典礼,迎来了14366名新同学,其中346名是来自49个国家的留学生。

央广网北京9月8日消息(记者张闻 王楷)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创建于1978年,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是经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那里曾经出过很多的院士,也有很多的科学家,是我们国家科学界的圣地,不过他也很神秘,好像只有被选中的科学家才能进入的地方,就好像哈利波特里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一样,不知道是不是只有在北京西站冲进站台的柱子,才能找到去往那里的方法。

不过去国科大可能不用冲柱子这么简单。其实很多人了解到在国科大有340位院士、6100名博士生导师、3900多名硕士生导师,一直有很多硕士生、博士生在国科大学习,但是今年以前这所依托于中国最顶尖科研机构的学校并不招收本科生。

今年的情况发生了改变,中科院将启用豪华的科学家教师阵容培养直属学校中国科学院大学的首届本科生,这个豪华阵容也是令人期待,那研究能否带出“顶尖人才”? 国科大能否为孕育本土研究性人才趟出一条新路?

上周五,步入壮年期的国科大,迎来了332位最最年轻的成员,他们刚刚从高中毕业,怀着成为科学家的理想,即将在这里度过大学4年的生活。先来听听这些年轻人入校时透着朝气的声音吧。

学生:焕然一新的UCAS ,这是我们六个学科,磁铁、晶体、碳12、A60、双螺旋、hello world是每个学科的精髓所在。阿基米德在浴缸中发现浮力定律时曾大呼了一句非常有名的“Eureka”译为找到了,没错我们愿意去做那个探寻奥秘,并大呼“Eureka”的人。

想成为科学家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这332位年轻人是有志向的,同时他们敢于以超高分选择一所还未涉足过本科教育领域的学校,应该说也是有胆量的。来自山东青岛的女孩儿田诚今年高考考了693分,以她的成绩应该可以自由选择国内任何一所顶级高校,选择国科大是因为她把这里看成了“科学家的预备役”。

学生:恩,有一个科研梦吧。很多同学就是小的时候大家的梦想都是当科学家,可是到最后真正能做到的可能是很少的人,我觉得我可以完成小时候说出来的这个梦想。

记者:但是别的学校也有这个可能啊?

学生:咱们国科大对我们本科生的培养也非常的重视。也看好这边的条件和老师们对我们的培养,并且这边的学风我也是我很欣赏的。

学生把成为科学家的梦想系在了国科大身上,看中的是中国科学院强大的科研实力,一向不招本科生的国科大也承诺尝试“科学家带班”的全新模式去培养这些年轻人。新生被分为12个班,每班大约有30人,配备两个班主任,其中一个为科学家班主任,另外一个是有博士学位的青年专职教师。12位科学家班主任都是在相关领域成就卓著的著名科学家,包括席南华、江桂斌、李树深等多位院士。本科生班级也不是用传统的数字命名的,而是取自科学家班主任的姓氏,例如席南华院士带的班叫席班,江桂斌院士带的班叫江班,用中科院院长,国科大名誉校长白春礼的话说,他们把这300多名本科新生当眼珠子一样珍惜。

白春礼:因为你们人数少三百多个,如果在另外一个学校,一下要招几千个学生,我想他没有这么多班主任老师去一个一个的带,我们把你当成眼珠子一样。科学家都是第一线做科研的,创造者上讲台,这方面我想科学院是有我自己很好的传统和实力。

当然也有人质疑,顶尖的研究人员不一定就是优秀的教育者,对此国科大已经想好未来的战略。

白春礼:要摒弃传统的生产线式、模板化的教学培养方式,培养基础人才他的共同特征就是要利用他的好奇心、他的想象力、他的批判性思维,同时,高等教育是通过自由教育的发展的这么一个过程,其实我们这种研究性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这种研讨式、启发式教学以及鼓励主动思考、大胆质疑寻根究底、培养自学、表达、推理的能力这个也至关重要,我想这个不不仅仅在研究生,在本科生这儿也是应该特别重视这一点。

用培养“研究生”的思路去培养本科生。利用“科教融合”的体制去探寻研究性人才的成才之路,这将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次全新尝试。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国科大校长丁仲礼明确,学校同中国科学院下辖的104个研究所一起实行“共有、共治、共享”。今后"小而精"的办学模式将成为他们实验的重点。

丁仲礼:绝大部分好大学都是小而精的办学,例如那种大教室几百个人上课的那种办学,好学校是不会这样办学的。大家都知道很有名是吧,加州理工,一直就是248个本科生,所以小而精是办学的方向。全世界成功的经验就是小而精的办学。

开学第一课后,这332名本科生即将开始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目前他们已经初步确定了自己的专业方向,到毕业前,这批学生还有两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未来的不确定性与确定性交叉在一起,让我们对他们的未来有点好奇又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