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王珊)“原来图书馆不只可以借书,还有这么多支持创造性学习、研究的服务,这完全不是我们原来头脑中图书馆的样子。”9月21日,在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这座强大的“开放知识实验室”,一批中科院大学本科生进行了一次知识服务体验之旅。

“创造型学习”“创新型研究”“知识发现”“知识工具”“信息达人”是本次体验之旅中学生们听到频率最高的词汇。在一天的体验活动中,工作人员向学生们介绍了中科院文献资源与服务,推介了丰富的网络开放资源及其发现与组织工具,展示了科技态势分析和技术产业分析的技巧与工具,演示了智能化学术论文,而2013开放数据创新大赛的获奖者则介绍了他们的作品。

“数字科研时代的创新者必须具备新的强大的知识发现、分析和创造素质。”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张晓林说,“我们正不断探索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和科学研究提供各种支持。”

据悉,文献情报中心以“客户驱动”和“客户参与”型创新方式,邀请30余名同学成立了“信息达人社”,和学生共同建设知识服务的新方法、新工具、新产品、新活动。

《中国科学报》 (2014-09-24 第4版 综合)

海路发展之于中国非常重要

王赓武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新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引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与经验。他指出,通过历史经验可以看到在陆路不通时,海路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进一步分析了中国重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因,认为最主要的是新海上丝绸之路对现代化、全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有直接的关系,从这方面重视海洋丝绸之路也是中国软实力的一种表现。

王赓武认为我国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最大的阻碍在于我们海上经验的有限与海上需求强烈的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中国本身需要航海自由。面对国家利益的时候,海洋与大陆同样重要,国家的主权在哪里都不能受到侵犯。国家提出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说明国家已经开始注重海陆平衡了。

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海洋密不可分

王赓武向大家介绍了海军发展对大英帝国的历史强盛的重要影响,深度分析了欧亚大陆文明发展史与其所处的海陆位置密不可分。他举例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海外扩张来说明商业作为海上扩张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海商也因为海军的支持而迅速的解决了经济全球化的问题。王赓武以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迅速崛起为例证,阐述了海洋与大陆平衡的重要性。

他指出,美国成为世界海军最强的大国,一是沿袭了英国海军的经验,二是其特殊的海陆位置优势。“美国不仅是一个海洋国家,同时也拥有优厚的大陆资源,人口资源支持了它的海洋力量,陆海共同建立了新的竞争力。这对我国发展海上势力是个启发和引导。”

王赓武回顾了中国的历史,指出中华文明的发展与海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客观分析了各个朝代对海陆的关注度不同与其朝代兴衰。他提出,海洋贸易、海洋经济、海洋军事,这些问题都是不能够忽略的。大陆跟海洋的平衡是一个很重要的主流趋势,现在要重新平衡起来,新丝绸之路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活动中,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了一位全程站着听讲座的基因组学专业研一学生韩潇,她说:“王教授讲得很精彩,不但讲了详尽的史实,还有很多他自己对历史的独特的观点,以及他个人的生活经历,这使我在学了专业知识之外,还得到了一些生活的感悟。我觉得来听这场讲座不虚此行”。

 

凤凰卫视9月13日《问答神州》节目播出:“问答成思危”,以下为文字实录:

 

在2014年9月10日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达了对新一届政府掌控中国经济的信心。他的这番话或许可以看作是对某种疑虑的回应。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速继续放缓,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虽然官方表示,中国经济的增速进入了一个“七上八下”的新常态,风险总体可控。但是仍然有国内外的经济学者和人士担忧,经济不断下行可能会导致一些风险的爆发,甚至有可能引发经济危机。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就语出惊人,他说中国发生系统性、全局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已经超过60%,甚至可能超过70%。那么中国经济放缓到底将给我们带来什么?中国经济怎么样才能健康发展?本周我们继续问答国际金融论坛主席成思危。

 

吴小莉: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海外在唱空中国经济,甚至硬着陆这样的说法都时而有之,你怎么看这样的说法?

成思危:困难一大堆你可以摆出来,但是你从一季度和二季度的这个增长情况看,就看结果看并没有太大的下滑,对不对?去年(GDP)全年是7.6%,对不对?今年也就是7.4%,7.5%这样的情况,所以我认为今年三四季度通过努力保持在7.5%左右,应该不是大问题。退一万步说,就算下降到7.2%,7.1%也还在7%到8%合理的范围内,所以没有什么太多可以担心的,我是个审慎的乐观主义者,我觉得我们看问题应该是看大势,看主流,看隐患。那么中国经济实际上从2013年开始,就已经是进入了一个我们叫做中高速平稳发展的阶段。从2013到2022年这十年当中,这个周期当中,我认为是平均可以保持七到八的这样的增长速度。

解说:2013年,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正式上任,随之公布的不仅是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成果,也包括一份旷世“问题清单”。

成思危:要采取措施来加以逐步的整治,当然这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所以我的预计,大概到2018年换届以后,2019年的经济会有所上升,会超过8%,原因就是三中全会的决定逐步落实。主要领导治国理政的经验更加增加。那么新一批领导,这个地方领导人上来,也会更加努力的工作,所以2019年可能会突破8%。但是从整个周期来看,大概也就是平均7%到8%。

而到2023年,可能就还会下降一点,可能会叫做六时代,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基数大了,我们没有必要去再追求过高的发展速度,另外我们需要用更多的精力来改善民生,改善环境。

解说:对于经济增速有可能滑出底线的风险,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向东说:“政府预留了很多的杀手锏,会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稳定经济增长。”然而,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政府若仍以投资拉动经济,虽然能够换来一时的经济增长,但不利于结构调整,不利于长期经济发展。

吴小莉:有学者像您的观点是一样的,觉得现在最大的风险就是怕重复思维,以这种虚火,刺激经济的方式拖延了改革的步伐?

成思危:对,这一点我是觉得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现在就是清理过剩产能的问题是必须要坚决去做的。

吴小莉:在今年4月份为了抵挡经济下滑的这种压力,政府对于一些非产能过剩的领域进行了一些微刺激,但是也引发了一些讨论,会不会进行全面的刺激这样的一个议论,您的意见是?

成思危:我的看法是现在中央已经很明确,绝对不搞全面的经济刺激了。因为全面经济刺激在2009年我们已经接受了教训了,对于一些产能不过剩的,或者说是代表新兴产业方向的一些产业给予一些扶持和刺激,是完全必要的。

解说: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下产生的诸多问题让人们重新审视幸福这个命题。如今中国告别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七上八下”的“新常态”,又会对人们的就业和收入增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吴小莉:瑞士信贷在2011年出了一个报告,它说预测未来的五年内也就是,大概那时候2011年所以大概到2016年左右,中国的工资增速将会达到19%,远远超过GDP的增长,所以很多人想问,您觉得这样的预测靠谱吗?

成思危:我觉得不大靠谱。为什么不大靠谱呢,工资的增长取决于两个方面,首先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其次是取决于分配。拿我们现在第二产业看,我们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大概我们是两亿就业人员,创造的增加值是22万亿左右,也就是相当每人11万,这11万政府税收要拿掉一部分,企业要留一部分,所以个人来说,根据统计局报道的数据,平均工资也就是五万多。就算企业,一个钱不留,政府一个税不收,你不也才11万,你要每年增加19%的话,上哪去增加,这是一个问题。

吴小莉:那您觉得未来比较合理的工资增长是多少,才能够让民众真正去享受到这个改革的红利?

成思危:我认为如果是七到八的经济增长速度的话,九到十的工资增长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吴小莉:有人觉得说(GDP增长)7%到8%,这样的一个估算,对于保就业是很重要的,那您的估算到2023年6%是不是就能够维持我们的就业?

成思危:你要有7%到8%的增长,才能保证一年1100万到1200万人的就业。实际这种思维是一种线性思维,它没有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假如说你的产业结构改变了,你的服务业发展了,对不对,那你就不是说单纯的靠第二产业的就业问题了。你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它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了,对吧?在农村种地一年创造的社会财富很少,而进入城市以后,它变成进入第二产业或者第三产业它创造的财富大大增加,创造财富大大增加也就说人们消费的能力大大增加,所以第三产业的发展就会更进一步的增加。而第二产业的产品也会有更多的销路,所以到了2023年我们的产业结构变化了,我们的人民整体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那就不是这样一个算法。

主持人:2014年被称作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年,其中金融改革尤其受到关切。特别是在改革的步调和节奏方面,存在不同的意见。既有人担心国企改革、财税改革、政府行为约束不能够协调推进,风险太大;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的金融改革完全可以走得更快。

吴小莉:您觉得中国的金融改革是快了呢,还是慢了呢?有什么样的例子?

成思危:现在来看我总看还是慢了一点,比如说我们原来想搞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货,中金所都成立了,但一下金融危机来了,大家总是担心风险多于推出的好处,所以几年没开张,那么这个实际上就是耽误了一段进度。实际上还是慢,实际上我觉得就是邓小平说的大胆试,允许看,不争论。

吴小莉:在过去这一段时间,银行业受到的冲击还是挺大的,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后,您还特别去了腾讯和阿里巴巴去做了调研。

成思危:这个调研是这样的,因为这是一个新的事物,所以我想去了解一下,当然网上炒得很凶,说是把会把银行挤垮。我个人倒不是这样看法,我也想看看。我调研下来的结果,总体来说有好处的,但是也不要太惊慌,因为它实际上针对的是草根人群,他这个实际上是把小的存款集中起来,然后跟银行,然后按照大客户角度存回银行,拿到比较高的理财的利率,实际是这样一个结果,对不对?所以从数据上看,大概它分流了银行活期存款的1/4,现在这个电脑、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认为正是处在接近高潮的阶段。如果银行视而不见,那肯定就会受到更大的挑战。

吴小莉: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规管我们可以怎么样进行?

成思危:它是一个新的事物,新的事物本身它是带有风险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有一点,这是制度经济学里有个名言,就叫交易先于制度,没有交易你根本就看不到问题在哪儿,你只有先让它去交易,通过交易后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建立制度来限制它,如果你一上来一棒子打死了,那还谈什么监管呢。

解说:1998年,成思危以一号提案开创了中国的风险投资事业,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但是十年过后,从2008年开始,私募基金取代风险投资成为金融市场新的热点。大量风险资本在找不到好的项目的情况之下,开始一窝蜂地将目光转向传统行业,使创新企业更难得到风险投资的支持。

吴小莉:现在的风险投资会不会有一种投资偏好,就一窝蜂大家流行农业一窝蜂到互联网,然后现在到文创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

成思危:有,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整个的风险投资的重点是往后移,什么意思呢,就是往上市前去移,因为这个时候风险最小,所以呢你看私募基金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发展,也就是这样一个原因,这个我是很担心的。因为如果没有人去敷鸡蛋出小鸡,都到后头给鸡打激素,让它长大去卖,这个就是危险了,所以最近我一再提倡要搞天使投资。就是在风险投资,在真正开始建立企业之前,就要给。美国数据我看了一下,从提出想法到最后能够变成上市企业的万分之八大概是。也就是说你风险是很大的,但是如果没有最初的,对这一万个项目的支持,最后那八个就出不来。

所以我现在的看法,在天使投资和前期上下工夫,当然这个需要有政策的支持,有风险投资家们自己的一些觉悟。我认为最好的风险投资家是叫做为人所不为,能人所不能,只有这样他才能够异军突起。

解说:有评论认为在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瓶颈之一是立法问题,近年来,《企业法》、《公司法》和《证券法》都做了相关风投的修改。而《风险投资法》迄今未出台。

吴小莉:您曾经希望风险投资法能够出炉,曾经在2003年的时候,您还特别乐观的觉得2005年就会出炉,但现在还没有,到底卡在哪儿?

成思危:风险投资法的问题,涉及到一个。投资基金法的问题。投资基金法,我们1999年就开始在讨论,当时我记得在宁波开了一次会,我还以人大副委员长身份去参加。当时投资基金法我提出包括三个内容,一个是证券投资基金,一个是产业投资基金,一个是风险投资基金,可是最后大家只同意。把证券投资基金放进去,而那两个没有放进去,所以呢到现在为止,这个还需要进一步的去做工作。这个产业投资基金我曾经开了三年的闭门论坛,我还是论坛的名誉主席,不要记者参加的闭门讨论,大家也都取得了比较多的共识,但是对于怎么建立,由谁监管,这个里头的风险如何防范等等很多问题,也还是在争论当中。上一届人大也曾经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看来也还没能够解决。我只能寄希望这一届或者下一届的人大,立法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主持人:最近,中国分别与英国和韩国签署相关文件,欲将伦敦和首尔打造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有分析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入快车道。不过也有专家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人民币要想跻身全球主要货币的行列,还需要跨越万水千山。

吴小莉:您提到人民币国际化时间的区段,也分析到大概十年,基本上能够国际化。

成思危:那么我的理想是人民币在十年以后,作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第三大货币。现在根据人民大学的数据,美元占百分之五十二点几,欧元占百分之二十六点几,人民币前年的数据0.87%,我想人民币如果能够占到10%到15%,这可能就世界第三大货币了,是不是这样,我也很难说。

吴小莉: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其实大家已经很担心所谓的风险和挑战了。

成思危:对,但是不能因为担心风险就无所作为,这是我最基本的看法。

吴小莉:我还是想帮广大的投资者来问一个问题,人民币的汇率的自由化肯定是必然的。那也有人觉得,在过去一段时间因为刺激经济的关系大量的印钞,人民币其实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值钱,就长期来说,未来可能是人民币和美元会双升值,甚至提到长期来看,人民币是会贬值的,您又怎么来预测?

成思危:人民币略微的贬值,这个完全可能的,谁也没有办法说预测怎么样,但是我一个基本观点,在今年内人民币汇率6到6.5是合理区间,这是有贬有升,没有关系。还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很多人,包括一些国外的学者,老是拿这个PPP来作为衡量汇率的,就购买力评价来作为衡量汇率的标准,我是坚决反对的,我在国际上是多次跟这些经济学家辩论,因为购买力评价是代表了是一个国家货币的国内购买力,而汇率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国际购买力。所以这样就牵扯到英国财经学院提出的,所谓巨无霸指数,说英国的一个巨无霸汉堡包,比在中国贵40%,说明人民币低估了40%,我说这纯粹瞎扯。为什么瞎扯,它比我们贵40%,不是因为面粉贵,牛肉贵,吐司贵,而是劳动力比我们贵,它的工人的工资比我们要高多了,对不对?我们之所以便宜是劳动力便宜,要按照这个逻辑的话,只有中国工人的工资达到了英国工人水平的时候,人民币才不会低估,这不纯粹瞎扯吗?所以按PPP来衡量这个汇率,是绝对错误的一种说法。

吴小莉:最后一个问题是,很多人觉得人民币的崛起,对美元的威胁太大,所以美国,可能是人民币要国际化一个很重要的阻碍点吧,他可能特别不乐意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人民币成为一个强势货币?

成思危:对这一点来说,我一点也不担心,只要人民币能够逐步实现了可兑换,那就是在国际市场上,就是看谁强,看谁能够取得更多的信任。

吴小莉:谢谢您接受我们采访。

 

节目视频链接地址:http://v.ifeng.com/news/finance/201409/012c090c-5115-4a2a-8d2c-84a4eceab563.shtml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 王虔)海洋一直与人类文明与世界发展息息相关。台湾中研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王赓武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主题报告会”上指出,当今世界,大陆跟海洋的平衡是一个很重要的主流趋势,中国重视海洋丝绸之路建设,是软实力的表现。

王赓武先生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海洋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古老文明的诞生、欧洲国家的崛起、世界全球化的实现,都与海洋息息相关。他认为,欧洲航海大发现把三大海洋联系在一起,这是现代化全球化经济的开始;英国成为盛极一时的“日不落帝国”,其强大的海洋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赓武通过回顾历史,总结出海洋对于国际经济和国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他同时提出,现在,海洋的“决定性地位”也产生了变化。同样以英国为例,王赓武指出,英国之所以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失去了在全球的优势,很大原因在于战争发生在大陆,而作为岛国的英国没有大陆力量,无法影响战争的结果,只能处于协助地位;二战后美国成为了世界最强国,其原因就是在海洋力量方面学到了英国的成功经验,同时自身还拥有丰厚的大陆资源,陆、海共同建立新的力量。

在新的形势下,中国该如何发展自身力量呢?王赓武先生指出,中国在历史上由于一直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所以国家战略重心一步步向大陆倾斜,海洋力量渐渐被忽视。以致在19世纪面对海上来的侵略者时,承受了一段痛苦的历史。所以中国不能忽略海洋的问题,海洋贸易、海洋经济、海洋军事都不可忽视。

现在,中国提出了建设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王赓武指出,中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海上交通贸易提供了主要的帮助,所以中国是绝对支持海航自由的。“新的海洋丝绸之路对现代化,全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学术有直接的关系。这方面重视海洋丝绸之路,从中国的观点来讲,也是软实力的表现。”同时,中国还致力于打造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王赓武认为,中国了解得很清楚,大陆的资源和海上资源是并重的,两方面都要注意。

王赓武提出,当今世界,美国和中国都是同时拥有大陆和海洋的大国,但是“中国海洋方面还是相当脆弱的”,海洋力量发展开始的时间并不长。他指出,“现在是大陆、海洋平衡的时代,大陆跟海洋的平衡是一个很重要的主流的趋势。要重新平衡起来,中国还要下很大的功夫,现在不过是一个开始。”

7月中国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公布,其中一个细节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突出,融资成本进一步增加。调查显示,二季度小微工业企业发生民间借贷借款平均月利率为1.89%,年化利率为25.19%,比一季度再提高了0.29个百分点。这一问题受到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的关注。滇京金融合作产融对接峰会日前在京举行,发表主旨演讲的成思危开篇提出,“金融如何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最主要还是要靠地方中小银行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核心提示:在中国现在的情况下,要想维持高的收益,是靠实体经济创造的财富。而现在实体经济创造财富,大部分被金融、影子银行那些东西高的贷款利率拿走了,到最后难以为继。这个确实是存在风险的。保证过高的回报率的背后,肯定是有猫腻的,当然我不知道什么猫腻,但是我觉得肯定是有猫腻。或者是跟房地产商的勾结,或者是跟稍微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的勾结。

 

凤凰卫视9月6日《问答神州》,以下为文字实录:

 

吴小莉: 虚拟经济高速膨胀,实体经济被压缩。

成思危:保证过高的回报率的背后,肯定是有猫腻的。

吴小莉:怎么下手去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比较重要,因为其实很严重的。

吴小莉: 信贷泡沫是否破灭在即。

成思危:这两个角度如果不会出问题,信贷资本不可能出崩盘的风险,当然我们走着瞧。

吴小莉: 股市低迷,何时上行。

成思危:能不能国有企业互相换股、参股,就中石油中石化互相参股,那它就不一样了。

吴小莉:居安思危,是成思危姓名的本义,而他也一直以行动诠释着父亲当年给他取这个名字时的意蕴。成思危在任人大副委员长和民建中央主席时,提出发展风投事业一号提案,并以持续不断的推动,开创了中国的风险投资事业,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自2008年春天卸下政务重任后,他仍然在为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深入调研、积极谏言、著书立说。成思危对虚拟经济的研究已经有18年,然而采访中,多次提及自己是审慎乐观主义者的他,却对中国虚拟经济出现的隐患表现出罕见的担忧。原本约定只有一小时的采访时间,然而一谈到虚拟经济,成思危却意犹未尽,在我担心年届八旬的他太过劳累、想尽快进入下一个问题时,他关切地追问,你听懂了吗?主动将话题引向深入,而他言论的犀利也尽现“成氏风格”。

吴小莉:委员长好。

成思危:您好。

吴小莉:到这里来采访您, 应该称您院长,但是也应该可以称您主席。

成思危:我是中科院虚拟经济和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的主任,所以我也是主任。

吴小莉:您的抬头比较多,那我们先进去聊一聊。

成思危:这是风险投资研究室。

吴小莉:这是您来了以后才建立的?

成思危:整个中心都是我建立的。

 

成思危谈中国虚拟经济危机:银行利润过高

 

吴小莉:改革开放之初,已经46岁的化工部官员成思危放弃了化工本行,赴美国学习工商管理.三年后,他带回国内的不仅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还有对金融现象的许多疑问。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成思危开始组织一批专家进行虚拟经济的研究。

吴小莉:为什么对于虚拟经济这么样的在意,这么样的着力去研究它?

成思危:虚拟经济它如果和实体经济相结合,虚拟经济本身不从事生产,是创造不了财富的,但是它可以促使实体内创造更多的财富。你比如股市,一个健康的股市,一个好的上市公司,它的股价会上涨,大家会买它的股票,它以更低的成本融资,它能够扩大生产。但是如果虚拟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盲目地扩张,那造成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

吴小莉:成思危说,虚拟经济以信用体系作为保证。美国的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发生,就是因为信用体系遭到了破坏。

成思危: 我们中国虽然虚拟经济不够发达,我们现在实体经济率大概是70.5%,但是你也可以看到这个危机了。最近公布的今年上半年的股市整个的股市利润是1.27万亿, 2535家上市公司里,16家银行的利润就占了54%。你想两千多家公司的利润,还赶不上16家银行,这就说明了银行的利润太高了。

再有一个例子,就最近五百强会议上公布的数据,中国五百强里有1/3的大企业,他的收益率还不如银行的存款利率,你想,这样他能维持下去吗,我宁愿存银行,不用生产,我也不投资你呀,对不对。所以这两点说明一个问题, 就是说中国已经出现了这种危机,就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不均衡的问题。虚拟经济的利润过高,压缩了实体经济,实际上给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困难,有些小微企业甚至垮了。

那么为什么银行要这么做呢?它的理财产品,要高回报,高回报靠什么?还是得靠实体经济去给它创造利益,所以真正的小微企业,按照法定的贷款是贷不到的,这个花样很多,有的是要加两个百分点,要的是要咨询费,我都调研过了,有的是要你返还一部分存回去。甚至有的是要联保,在浙江出现的情况,就是要企业联保,结果有一个企业垮了,把好企业也带垮了。

但是长期这样下去,必然的结果就是实体经济萎缩,实体经济萎缩的结果就是没有人去创造财富,创造财富越来越少,那你虚拟经济靠什么来支撑。所以这种做法就是杀鸡取卵的做法,如果说隐忧,我最大的隐忧担心就是这个问题。

吴小莉:可以怎么样子去解决这个问题,釜底抽薪去改变它?

成思危:当然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第一,民间有大量的资金,我们通过组织社区银行来支持小微企业,这是一个手段。第二个,当然企业本身要改善经营管理,也不能全赖银行。第三个,就是要对影子银行进行适当的监管和控制。

 

成思危:影子银行承诺高回报率 背后定有猫腻

 

吴小莉: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美联储年度会议上,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虚拟经济概念:影子银行。它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从事类似于传统银行业务,却又是非银行机构,比如银行理财产品、信托、民间借贷、担保、典当行、小贷公司等。虽然影子银行能够帮助分散风险,改善结构,甚至迫使传统银行提高效率。但是它难于监管的现状和急速膨胀的规模,让国内外金融界都对它心怀疑虑,从而谨慎相待。

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从2013年中国银监会公布的10万亿元人民币,至近期有报道推算出高达30万亿,业界的估算越来越大,不止是有国内专家认为影子银行是中国信用风险的“重雷区”,国际金融界也对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表示担忧。2013年索罗斯就曾警告说,中国影子银行问题正成为定时炸弹,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提醒投资者警惕中国非银机构的道德风险。

吴小莉:我们最近在我们的网络圈里面流传着一个视频,咱们分享一下,看一下这个视频。

银行有一个亲生的小伙伴,影子银行。就是那些同样可以吸收存款,却不在银行监管体系内的机构,换句话说,银行存款相对来说是最安全的。银子银行的产品有风险,市场上大部分理财信托基金保险,都是影子银行体系的一员,而它们的收益远比银行存款高得多,于是银行开始和它们合作。老百姓又心甘情愿的把存款拿出来,买了理财信托,和物联网金融等等,开发商从银行贷不到款,就去找影子银行要钱,影子银行把钱给了开发商,开发商把成本和自己的利润,再加上影子银行的管理费,还有影子银行投资者的高收益,都加到房价里,卖给了需要买房的老百姓。在经历了至少八十五次调控之后,在影子银行的助推下,房价又涨了。

吴小莉:中国的影子银行这几年被说风险很高,研究学者也认为中国快速增长的影子银行,将可能会酝酿经济的危机,您怎么看?

成思危: 在中国现在的情况下,你要想维持高的收益,你靠什么呀,是靠实体经济创造的财富。而现在实体经济创造财富,大部分被金融、影子银行那些东西高的贷款利率拿走了,到最后难以为继。所以我认为这个确实是存在风险的。

所以保证过高的回报率的背后,肯定是有猫腻的,当然我不知道什么猫腻,但是我觉得肯定是有猫腻。或者是跟房地产商的勾结,或者是跟稍微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的勾结。

我就听到这么一个例子,比如企业借了银行的钱,到期了,我希望延期,银行说好啊,你先还回来,那企业本身钱占着,没法还啊,小额贷款公司来了,我借给你。但是利率高,那企业想,银行答应我一个月再贷给我,一个月的高利贷我就借了,其实那小额贷款公司跟银行是勾结的,一旦你借了它的钱,银行原来答应一个月给你贷款,再给你贷款,拖你俩月,这样你就要付三个月的高利贷,有的企业就垮了。这我讲的都是实际情况,所以像这种情况,如果不依法处置,将来实体经济是有很大的隐忧的。

吴小莉:我们来谈谈股市吧。

成思危:你听明白我说的吗?

吴小莉:听明白完全明白,但是就是你说我们都看懂了,但是怎么下手去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比较重要,因为其实很严峻的。

成思危: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问题就是,如果再不注意振兴实体经济的话,我们真的可能会出现问题的。

吴小莉:出现像美国这样的,步美国实体经济萎缩这种后尘?

成思危:对,所以现在美国你看,他要海外的企业回来,回流,实际他要提升他实体经济的比例。

周立波调侃中国股市视频:我们这个股灾啊麻雀也受影响,怎么回事,证券公司门口不是有一个大屏幕吗,又没翻过红,一直碧碧绿,麻雀又看不懂,它们以为共青森林公园到了,它们以为延中绿地到了,一只只冲上去,冲一只死一只,冲一只死一只。

吴小莉:2014年6月18日,暂停约4个月之后的中国A股IPO再度重启。但中国股市的萎靡不振,已难以重振股民的信心。而成思危预测,股市只要在正确的政策引导之下,真正着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两三年后一定会处于上升期。

吴小莉:您提到改革股市的时候有两点非常的重要,一个就是要强调建立退市的机制,您甚至提到了股市的改革要壮士断腕这种精神,为什么,这么严峻了呢?

成思危:是, 我支持南开当年搞一个南开公司治理指数,按照南开公司治理指数,现在我们公司治理的仅仅刚刚合格。

吴小莉:六十分?

成思危:六十分,也就是说有不少企业存在问题。而从近年来暴露出来的虚假信息,内部交易,恶意操作股市的情况,屡出不绝,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说一定要下决心加强股市的制度建设。要建立退市制度,而建立退市制度难在哪里呢?就是我们原来的股市是审批制, 所以股市上市公司就是一个资源,谁也不愿意退, 所以要从根本上改成注册制,这是三中全会决定的,只有这样,让投资者来把坏孩子赶出去。

现在的问题在哪儿呢?就是上市公司一股独大情况,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一股独大,大股东就容易操纵, 能不能国有企业互相换股、参股, 就中石油中石化互相参股,那它就不一样了,它就会有互相的监督,

第二,独立董事一定要发挥作用, 就是独立董事要有职有权,要真正代表广大的投资者,所以在国外公司治理规定,薪酬委员会的主席一定是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的主席,一定是独立董事担任, 否则的话,你想他自己人担任薪酬委员会主席,他随便可以给他加薪,这不行。另外审计,如果他自己审计自己,那起什么作用。

 

成思危:信贷资本不可能出崩盘 我们走着瞧

 

吴小莉:近几年中,关于中国信贷泡沫即将破灭的言论频频见诸媒体。有分析认为,这些预测虽然并未如期发生,却也不是空穴来风。中国信贷占GDP的比率在五年内从75%上升到了200%,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日本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裂前的这一比值,大约为40%,只是中国的五分之一。因此惠誉称中国信贷泡沫在现代世界史上罕见,信贷规模已达到极限,中国会发现很难再像过去那几次一样摆脱过度投资带来的困境。

吴小莉:那我现在也谈一个关于金融的信贷的泡沫,牛刀我不知道您可能也熟悉这位专栏作家,一直说是中国经济崩溃论的这位作家。他也特别提到了觉得现在中国的信贷遭遇了暴跌,你怎么看牛刀这样子的一个说法,他预测中国的信贷泡沫正在破灭当中。

成思危:如果是他说的话,我觉得从过去的经验来说,他多次说的都不准,这次我希望他说的不准。我认为这种说法有点危言耸听, 尽管现在出现信贷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一个是房地产趋势下行问题,这两大问题,给中国银行会有比较大的威胁。

吴小莉:穆迪基于中国审计署的报告计算得出,从2010年末至2012年末,中国地方政府的直接和担保债务可能已经上升13%,至12.1万亿元。从2011年以来,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引起了国际和国内社会的高度关切,其中尤其受关注的是:如何进一步防范风险。

成思危:实际上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这是中国式的次贷,一定想办法防止,但是从这些年来看,不仅没有减少还在增加,实际上采取了措施,就是借新债还老债,推迟它的爆发。那么这次预算法通过以后,允许地方政府适度放债,实际上意思你自己的债,你自己想办法还, 再加上最近土地升级,实际上现在地方政府把一部分土地储备增多,通过审计曝光以后,政府处理以后,也能够消耗一部分债务,所以地方政府的债务是一个问题,但是在中央的强力的力量之下,还是尽管风险很大,但是可控,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房地产,我就说了,要看大势看主流,大势来看中国城镇化必然对住房的需求是增长的,再一个呢从土地建筑材料,劳动力等等的价格,也是在上升的,所以房地产无论从供应层和需求层来看,它都是价格都是往上走的

这是北京掉了8%(价格) 销售量增加54%。这是最近胡数据。

那么现在房地产的贷款,大概是占银行30%, 从开发商角度来说,不会有大量的开发商破产,银行还不了贷,违约这个不大可能。从买房人角度来说, 中国的住房应该说大多人买房还是为了自己住,他再困难,只要他能维持下去,他还是会维持的。 地方政府债务和房地产。这两个角度大概要占到银行信贷60%左右,这两个角度如果不会出问题,如果不会出大的风险,信贷资本不可能出崩盘的风险,所以我认为不大可能,当然我们走着瞧。

吴小莉:我下来这个问题是帮编导问的,因为他最近接到一个电话鼓励他去卖掉房子拿个几百万然后去理财,12%到15%的这么高理财回报,您建议他该卖掉房子参加这样的信贷理财吗?

成思危:我个人的建议是这样,收益越高的项目,风险肯定越高,12%的收益风险是相当高的,所以这就在于他的偏好,你比如说美国一百年来房价的增长大概是3%每年,中国估计可能会比这个高,因为美国通货膨胀率相对比我们低,这个我估计可能是从长远来说,不是从一年来说,长远来说可能平均比如说6%,那你是要6%没有风险的收益,还是要12%有风险的收益呢,所以这就在于她的偏好。收益越高的项目风险肯定越高,12%的收益风险是相当高的。所以这就在于她的偏好,你比如说美国一百年来房价的增长,大概是3%每年,中国估计可能会比这个高。长远来说可能平均比如说6%,那你是要6%没有风险的收益

还是要12%有风险的收益呢。这个在于她个人的选择了。

吴小莉:也有人提到说,现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高回报的这种情况已经消失了,甚至出现了觉得,也有报告提到了,在中国住房发展报告认为拐点其实大致出现在2020年到2025年,就是房产下行为,您怎么看的?

成思危:所以有人说现在出现拐点,这肯定是不对的,不可能,后来我就讲了,需求还是在增长的。什么时候出现拐点呢?应该是在我们基本实现城镇化,也就是说城市人口占到70%的时候,有可能对房的需求慢慢下降了。这个时候呢,现在我们城镇化率大概是52%,那么如果说每年增加1%的话,那还要18年,对不对,那就跟你刚才说的数据相比呢,还可能再晚一点。就是2032年,大概是这样的情况。

反正我认为任何预测就是测不准的,测准就是神仙了,但是没有预测是万万不能的,你没有一个方向。所以我个人认为,拐点可能出现在2030年左右。

吴小莉:您觉得今年的经济改革是快了呢,还是慢了呢?

成思危:我认为实际上还是慢了,这不能担心风险就无所作为,到2018年换届以后,2019年的经济会超过8%。

节目视频链接地址:http://v.ifeng.com/news/finance/201409/01bbb175-3646-4620-bd59-a7d046358e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