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高校自主招生迎考试高峰 花样试题考生直呼脑洞大开

2015-06-14 08:37: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6月14日消息(记者王楷)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又是一年栀子花开,又到高考结束的这个六月,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等待分数出炉的日子虽然忐忑,但空气中弥漫更多的是轻松的味道,因为大家都已经开始憧憬未来的大学生活了。不过对于一些“学霸”来说,高考可能只是一场“热身赛”,接下来的两周则要进入各高校自主招生综合测试的“赶考模式”。

  由于今年全国自主招生综合测试试点高校都改为高考后开考,计划在两周时间内集中确定入选资格考生名单、专业及优惠分值并予以公示,所以可想而知,今年考试的密集程度、紧张状况较以往更加严峻,考试办法、试题类型、面试流程等也备社会关注。昨天,在2015年中国科学院大学高考综合评价面试现场,类似“假如让盲人来开汽车,你认为需要对现有的汽车进行哪些改善?”这样的面试题目着实让很多“学霸”考生“脑洞大开”,直呼“接地气儿”。

  与此同时,全国多所高校的自主招生综合测试也扎堆在周末开考,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走入考场,迎战2015“小高考”。力求寻找“最适合自己需求的人才”的自主招生综合测试里,各高校评价考生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今年的考试又有哪些新的变化?

  记者:考完了感觉怎么样?

  考生:还好,老师挺亲切的都,我也不是特紧张。

  上午9点半左右,第一批到国科大面试的考生走出考场,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放松的微笑。聊聊天,唠唠家常,并没有想象得那般紧张。国科大的综合评价能力测试部分为面试,在综合评价总成绩中占30%的分值,高考统考卷面分数仅占60%,其余的10%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意味着,在高中学业水平成绩差别不大、高考成绩折算后又缩小分差的情况下,这一个小时的面试结果是决定学生们最终成绩的关键。为何用采用面试的形式呢?

  国科大校长丁仲礼:面试的时候它一定有一定的人为性,这个是必须承认这一点。那我们为什么不做笔试呢?原因很简单,每个人都有高考的成绩,我们孩子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看看这个学生的机灵程度、反应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据了解,为保证面试的公平公正,每组考生进入哪一个考场,都由抽签决定。面试过程对所有考生均相同,而且全程录像。面试官是由包括院士在内的相关学科一流专家组成。考官对今天参加测试的学子们如何评价?

  国科大北京地区面试现场负责人、国科大副校长席南华:有一部分学生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科学,有一部分是外在的因素:科学很好,科学能够为人类做贡献,或是各种各样的原因影响使他觉得应该做科学,或者我应该喜欢科学。

  席南华表示,国科大面试考题范围涉及数理、人文甚至心理等多个领域,甚至如 “东方之星沉没,你怎么看”的社会话题都可能涉及。而当被问及什么样的学生最能打动考官时,他的答案是:

  席南华:他对科学真正有兴趣,要落在实处而不是夸夸其谈,我要研究什么宏大的问题或者什么。在我们面试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考试成绩都很好,但是我们感到他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在我的经验中间的话,这种真正走得很远的人,他一般都是从小的时候,他对于科学或者探索有一种内心的渴望。这个东西是特别可贵的。

  在国科大高考综合评价测试进行的同时,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其他高校的自主招生笔试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上午11点,一名走出人大考场的考生说,他报考的专业考试中,给出一段“庆安枪击案”的材料,让考生分析当下的舆论生态。在国学专业的考试当中,让考生解释什么是“三教九流”。据了解,昨天共有637人参加人大的自主招生笔试,今天还将会参加面试。考生根据其报考专业,将接受不同形式的考核。比如考古专业的考生,会由老师带领去考古现场实践,并且要接受评分。他们还会在学校统一安排下去博物馆参观。另外一边,在北大未名湖畔,来自全国各地考生也走入北京大学普通自主招生考试的考场。一位来自于上海的女同学考完对记者表示:

  女同学:有一个给你一首诗,把你的影子加点盐,风干,留到以后下酒,问你写的是什么对象。选择是爱情、岁月还有牛肉干。我在爱情和岁月之间纠结了一下,我忘了最后选了什么。

  今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初试考2门:《数学与逻辑》必考,《物理探究》和《阅读与表达》选考一门。

  清华招生办主任于世洁:比如说我们在测试学生的当中,可以给学生一些图表、文字、数据,希望他根据这些信息来分析和解决未知的问题。

  在江苏,南京师范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也从昨天起拉开战幕。

  考生:比如他是考苹果公司有七句广告语,把它们翻译成中文,主要就是靠你口语表达能力是否流畅。

  实际上,盘点今年各校的考题,“无从下手”的奇葩题少了,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多了。这可能让看客觉得“不够过瘾”,但考试形式和题型变化的背后,却体现了学校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于科学和知识发自内心的热爱,这或许更接近自主招生和高考综合评价的本质。

原网页:http://china.cnr.cn/yaowen/20150614/t20150614_518842627.shtml)

收听广播:下载6月14日早间“新闻纵横”节目:http://aod.cnr.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ItemId=11,第13分40秒-19分59秒)

本报讯 (记者 刘欢)6月13日,220名北京考生和150名山东考生,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接受综合评价面试,竞争国科大学位。该校将综合高考、面试成绩、高中学业成绩进行录取,今年,高考成绩权重降低,面试成绩权重有所提升。

6月13日上午9时30分左右,第一拨结束面试的北京考生走出考场,大都显得很轻松。

“考官都很随和,面试就好像聊天。”北师大附中考生孙晓砚说,考题大多是针对一些社会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近期成为焦点的长江沉船事件也成为面试考题。“有什么看法就说什么,我觉得国科大的面试不是考专业,而是在考表达能力。”北京四中的考生小闻说,他觉得自己考得不错。

“面试题目一般没有非此即彼的刚性答案。”国科大北京地区面试现场负责人、国科大副校长席南华院士说。据介绍,国科大这次面试主要考察考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整合运用能力以及课外兴趣爱好等。面试官在意的是考生在回答问题时所展示出的科研潜质。

国科大录取学生所采取的综合评价选拔方式旨在打破“一考定终身”的高考统考录取制度。今年该校综合评价选拔各部分成绩权重有所调整。高考成绩权重由去年的70%降至60%,面试成绩由去年的20%增至30%,高中学业成绩权重不变,仍为10%。

国科大相关负责人表示,所有参加了面试的考生都有成绩,也同时拥有报考国科大的资格。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前,考生就可以在国科大招生信息网查询面试成绩。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国科大根据入围考生的高考成绩、面试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提前批次择优录取。未被录取者,不影响考生一批次第一志愿及后续录取。

今年,国科大在北京地区的招生名额为25名,全部采用综合评价面试方式。6月13日至16日,该校综合测评面试在江苏、陕西、四川、辽宁、山东、浙江、河南等省市陆续展开,全国总计1168名考生参加面试。

6月1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综合评价开始面试。来自北京的220名考生和来自山东的150名考生,将在今天接受院士担纲的专家组考核。

“没有太难的专业问题,大家在一起聊了会儿天”,上午9时20分,第一批考生走出考场,考生告诉记者,刚进考场的时候还有点儿紧张,但是听到第一个问题之后,大家就放松了,“让我们聊聊自己喜欢的科学家之类的,气氛很放松。”

国科大北京地区面试现场负责人、国科大副校长席南华表示,面试主要考查考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整合运用能力以及课外兴趣爱好等。面试官在意的是考生在1小时面试时间内回答问题时所展示出来的科研潜质。

为保证面试的公平公正,每组考生进入哪一考场,都由抽签决定。面试过程对所有考生均相同,且全程录像,相关影像资料将留存备查。面试官是由国科大从中国科学院系统精心挑选的相关学科一流专家。

据了解,与去年相比,今年的“综合评价”成绩中增加了面试成绩的比例,由去年的20%增加到30%;而高考成绩占比由去年的70%下降到60%。

高考刚刚结束,眼下报志愿、选专业成为学子们最关心的大事。许多学生和家长因为既不了解专业,也没有发现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在填报志愿时感到比高考还要“压力山大”。

对此,专家和学长们呼吁,填报志愿重在通过充分了解专业,尽早发现自己的兴趣,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

选专业的迷茫

陈先生是成都一所中学的高三学生家长。儿子上高三以来,他就已经开始为孩子“物色”报考专业了。“孩子想当科学家,但说不清自己的兴趣。”陈先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比较倾向于孩子从事环境方面的研究。”

但陈先生多方打探还是没有搞明白环境类专业大学期间学什么、科研工作中研究什么。为此,直到高考开始,他和儿子也没有作出最终决定。

事实上,陈先生遇到的问题,大部分考生和家长也都会面对。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67%的受访者报志愿时不了解自己所选的专业,67.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报考专业时是“盲目的”。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中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存在诸多问题。“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专业,没有选到理想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里会遇到新问题。”熊丙奇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

同时,中学生没有充分了解报考专业,缺乏长远规划,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不清晰,也导致了学生们只能在填报志愿中根据分数被动地选择学校和专业。

以兴趣为导向选专业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则向《中国科学报》记者指出,若选择不喜欢的专业,则没有快乐可言,也不会有成就感。“对考生而言,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特别重要。”他强调。

在大部分考生迷茫于选专业之时,来自湖南的陈俞嬖是个例外。小学课文《三克镭》让她笃定了当科学家的信念。“从那以后,居里夫人就成为我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目标。”她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高中以后,陈俞嬖显示出在物理学科上的优异天赋。

来自辽宁的朱天瑶也在童年时期发现了自己在生物方面的浓厚兴趣。高一时,朱天瑶参加了生物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泡了两个多月,终于在亲手制备的培养基中成功获得了植物的愈合组织。

去年,陈俞嬖和朱天瑶在对科研的共同爱好下,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成为了这里的第一届本科生,分别学习她们喜欢的物理和生物。

“只有喜欢,才能做得好。”陈俞嬖表示,“选专业最重要的是有兴趣。”

不断挖掘兴趣

听欧阳颀院士用深奥的物理知识解答小昆虫为什么漂浮在水面上,听洪德元院士回忆发现新牡丹品种的全过程……一年的学习里,院士上课带来了科研最前沿的“真材实料”,陈俞嬖和朱天瑶真切感受到科研的乐趣。

朱天瑶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自己也在不断挖掘对生物的兴趣,找寻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挖掘兴趣上,她们的同学游玮镝也下了不少功夫。去年,和大多数考生一样,游玮镝决定报考国科大后,也在选专业上有过犹豫,“没想那么多就报考了化学”。如今,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他计划申请调整到数学专业。“自己似乎对数学有更浓厚的兴趣、更擅长。”游玮镝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据了解,国科大本科教育实行“三段式”的培养方式:第一阶段公共基础课学习结束后,学生可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材料、计算机这六个专业中进行重新选择,不设任何门槛。第二阶段专业基础课学习结束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进一步深入的专业方向,以完成第三阶段的专业学习和毕业论文。

在游玮镝和大多数“过来人”看来,高考志愿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志向,选择专业首先要遵从自己的兴趣,进入大学后,挖掘兴趣的脚步也不能停止,职业生涯的规划仍然要不断修正和充实。

《中国科学报》 (2015-06-11 第1版 要闻)

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大宗非粮型饲料资源高效利用战略研究”日前在长沙正式启动。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禽健康养殖研究团队带头人印遇龙领衔,旨在推动我国大宗非粮型饲料的利用,提高畜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据介绍,我国粮食消费增量中的很大一部分被用作饲料,小麦、玉米、大豆等饲料用粮短缺已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而秸秆、杂粕、花生壳、玉米棒芯等具备利用价值的农副产品下脚料多遭丢弃,既不利于缓解“人畜争粮”局面,又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印遇龙表示,研究利用非粮型饲料代替部分常规饲料,不仅可补充动物所需营养素和功能性成分,还能降低饲料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不过,这首先要解决一系列共性技术难题。

他介绍说,通过该项目研究,有望在年底建成我国非粮型饲料资源信息数据库,构建我国大宗非粮型饲料资源高效利用战略和技术体系,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建议。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5-06-10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