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到至7月8日,林海翔教授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信息学院之邀,为科院学子做《高性能运算与运用》高级强化课。
 
 林海翔教授来自荷兰德尔夫特大学电子工程、数学与信息系 (DIAM,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研究方向是并行与分布式计算的算法, 网格计算, 大型系统的(数学)建模和利用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和并行算法进行计算和模拟。已发表(杂志和国际会议)论文100多篇。著有一本讲义“Parallel Computing”,并与他人合著两本讲义:“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和“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1993至2004任Simulation Practice and Theory 杂志编委 (Elsevier 出版社)。欧盟“Asia Link”欧洲大学同亚洲大学合作的项目“开发网格计算于高性能计算课程”(2005-2008)的总负责人(合作的大学包括荷兰德尔夫特大学, 中科院研究生院, 清华大学, 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学)。
 
在课程中,他首先介绍了高性能运算的发展历史和趋势,接着对并行计算的体系结构,并行算法的设计和分析,并行算法的性能模型,以及并行和分布式计算的编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最后列举了高性能并行算法的几个应用。林教授把自己对高性能运算的理解与十几年科研成果与同学们分享,指出了该领域当前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并且详细地解答了同学们在学习高性能并行计算中所遇到的疑惑。此外,林教授还是一位富有亲和力,关心同学们生活的良师益友。选课的同学无不为林教授的风采折服。
 
 
 
 
 
 

2011年6月14日,来自于中科院软件所的顾毓清研究员来到信息学院高级强化课程的软件测试课程的讲台上。这是信息学院为了提高中科院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学生们深入了解软件测试的相关知识而开设的高级课程。
 
顾毓清,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1963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应用数学系,1963年至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1981年至1984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任访问学者,1993年1月至7月在香港浸会大学电脑学系合作研究,1985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工作。在其的科研工作中,曾获得过很多奖项,如199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3年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2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
 
顾毓清研究员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技术与工具,CSCW。
 
顾老师上课十分生动形象,第一节上课便以生动有趣的智力题极大的提高了大家的热情,在课堂上产生了良好的互动。下课时留下的思考题更是引起了大家课后的热烈讨论,第二次上课时同学们就上一堂课留下的问题纷纷踊跃提出解决方案,气氛十分热烈,授课效果极佳。顾老师本人更是耐心细致,和蔼可亲,认真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更能就问题给同学们指出更远的方向,开阔大家的思路。课后,同学们一致对这门课程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新的一周,新的内容,《数字媒体专题系列讲座》精彩继续。本次的讲座由北京大学数字媒体研究所所长高文教授为同学们精心讲授。如今数字视频内容已经广泛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从电视中播放的电视节目到电影院里放映的影片,从DVD到互联网,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数字视频信息。高文教授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了数字视频的概念和内容,以及生成、应用这些数字视频的编码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其实“视频编码”这种提法并不十分准确,这种技术的英文叫做“coding”,它包含了“encoding”和“decoding”,也就是“编码”和“解码”两部分。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讲,我们用到的实际上常常是“解码”的工具,比如我们的DVD播放机。
 
接下来高文教授详细介绍了预测编码、DPCM等几种经典的编解码技术,以及几个国际组织提出视频编码标准和他们的发展历程。视频编码技术不断发展,编码的质量和速度也不断的提高。然而新的编码技术也带了一些非技术性的问题——专利授权。由于高额的专利授权费用,使中国的数字视频产业面临沦为廉价的“世界加工厂”的风险。由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编码标准AVS应运而生。高文教授接着讲解了的AVS编码标准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最后,高文教授为大家分析了视频编码技术的前沿与发展方向。几大国际组织都在根据新的应用需求加紧研发新的编码技术,随着3D编码技术和高质量编码技术的使用,我们的数字视频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
 
在讲座结束之前,高文教授热情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通过直接而深入的交流,同学们解除了之前对数字视频编码技术一些疑惑,也对这个领域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高文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Fellow,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博士学位,1991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电子学博士学位。高文教授是ISO/IEC/JTC1/ SC29/MPEG国际标准化委员会中国代表团团长、IEEE视频信号处理和通信技术委员会(VSPC)委员、IEEE多媒体系统与应用技术委员会(MSA)委员、国家信标委多媒体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AVS)工作组组长。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媒体技术,长期以来从事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多媒体数据压缩、多模式接口以及虚拟现实等的研究。已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80余篇。作为第一完成人,他在视频编码与系统,以及人脸与手语识别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曾四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7月1日,在举国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盛大日子里,新加坡A Star生物信息研究所程立博士,为研究生院学子带来了一堂精彩的《机器学习与图像视频分析》课。
 
该课程是信息学院开设的一门高级强化课,深入介绍机器学习方法及其在图像视频分析的应用,侧重讲解当前机器学习领域的前沿研究(比如图模型,最大间隔方法,在线学习等),以及图像视频分析领域的重要课题(如图像标注,基于视频的对象分割,运动理解等)。课程要求选课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基础和计算机编程能力,通过参与并完成相关研究课题的方式,加深对相关研究领域的理解。
 
在课堂上,程立博士首先简单介绍了课程的授课内容和课程要求,接着开始了课程的正式内容。今天主讲的内容是机器学习基础知识之一:概率图模型。为了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听讲的积极性,程立博士首先介绍了概率图模型方法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两个经典应用:立体视觉和无监督图像分割。然后详细介绍了概率图模型的数理统计基础和基本原理。程立博士治学严谨,课程准备充分,对学生和蔼亲切,主动要求大家在课堂上多提问题,及时为大家释疑。今天的课程气氛融洽,结束时学生也以热烈的掌声对程立博士表示欢迎和致谢。
 
程立博士是第一次来到研究生院为广大学子开设课程,下面附上程立博士的简历。
 
程立博士于1996年在吉林大学计算机系软件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99年从南开大学机器智能所硕士毕业。之后1年他在天津ExperVision工作,接着 2000年到2006年期间他在加拿大Alberta大学计算机系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到2010年间,他先后在NICTA统计机器学习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美国TTI-Chicago担任研究员。2010年6月至今,担任新加坡A Star生物信息研究所生物图像分析组组长。
 
 
 
 
 

75日,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2011届毕业典礼在B-210会议室隆重举行。薛勇彪所长、马七军副所长、杨维才副所长、韩一波书记出席典礼,典礼由张永清副所长主持。

毕业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薛勇彪在毕业典礼上致辞。他代表遗传发育所对2011届毕业生的顺利毕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培养他们成才倾注了心血和汗水的各位导师表示了诚挚的感谢。他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三句广为流传且哲理深刻的话表达了他对毕业生们的殷殷期望与衷心嘱托。

王秀杰研究员代表研究生导师发言。她深情地回忆了毕业生们在学期间的辛苦努力,对他们所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即将离所的同学们提出了坚持探索脚踏实地胸怀开阔的希望,并祝福同学们未来能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鲜波博士代表毕业生发言。他感谢导师们的教导和那些曾经的帮助,感怀最后一次意义非凡的毕业,表达了毕业生们从遗传发育所出发,在未来要做出更加辉煌成绩的豪情壮志。

杨维才宣读了毕业生名单。在热烈而又伤感的氛围中,他也深有所感,用最成功的人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最适应的人勉励同学们尽快适应社会,做出成绩。

随后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研究生导师们依次向身着学位服的毕业生们颁发学位证书并拨正流苏。仪式结束后,师生们合影留念,记录下了这人生中激动美好的时刻。

据统计,2011年遗传发育所毕业生共有77位博士研究生、6位硕士研究生。他们在遗传发育所品尝了科研的酸甜苦辣,历经了各种失败与成功,在这一天完成了学业,奔赴工作岗位,踏上新的征程。祝愿他们的未来事业更加辉煌,人生更加美好!

陈受宜研究员、朱立煌研究员、朱祯研究员、张建研究员、储成才研究员、胡赞民研究员、童依平研究员、李传友研究员、王秀杰研究员,毕业研究生代表及部分亲属参加了毕业典礼,一起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