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9日,管理学院“科技创新管理与决策系列讲座”在S101正式举行,因选课人数就已超过500,并且又来了许多旁听的同学,学校不得不安排了S106教室进行同步视频。管理学院副院长柳卸林教授主持,共有600余名科院学子聆听系列讲座。

第一场讲座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胡志坚博士主讲,胡书记长期从事科技创新政策相关研究,历任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处长、副司长。讲座主题围绕“后危机时期中国的创新战略”展开。在介绍了各国经济发展历史之后,分析全球化新规则:美国主要依靠出口,金融和再工业化;欧洲提倡低碳等等,从而提出危机是一种强制调节。全球化不可逆转,只是需要新的治理模式,道路崎岖。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的追赶模式。从我国这些年的一些主要做法出发,参考了不同国家工业化的不同路径,认为中国传统模式不能长久。最后支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比较优势的根本路径。在结合经济危机和技术创新的关系,世界新产业发展动向和重大技术创新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自主创新的战略。

第二场讲座由中国科学院秘书长,中科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邓麦村教授主讲。邓秘书长围绕“中国经济阶段性变化特征、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主题,运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和图表,从中国经济阶段性变化特征、到2020年的发展趋势、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前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等四个方面展开讲座。指出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进入“十一五”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特征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空间扩大,经济体制仍然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发展观念发生重大转变。最后指出,我国经济面临全球经济衰退和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双重压力,再加上我国尚未彻底摆脱粗放式发展模式,今后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也许会有所放缓;但从长远看,如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经济的前景还是向好的。
第三场讲座由产业集群领域研究知名专家,北京大学王缉慈教授主讲。王教授围绕“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的创新集群发展问题”展开讲座,主要内容涵盖: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来自发达国家的经验,创新以及创新集群促进创新的机制,中国技术创新问题的思考以及与国外的差距等多个方面,明确集群的定义,指出集群是由地理相近的企业、支持性机构和研发教育机构组成,分析创新集群促进创新的机制过程中创新是如何发生的,技术又是如何溢出的,地方产业集群与全球市场的关系。最后,王教授认真回答了听讲同学提出的问题。
 
第四场讲座由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柳卸林教授主讲,柳卸林教授围绕“区域创新体系与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主题,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背景、什么是战略新兴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推动力、从S曲线理解新兴产业的演化、区域创新体系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等五个方面展开讲座,系统分析了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不确定性、战略新兴产业的推动力、战略新兴产业的市场因素以及科学技术突破与技术新兴产业的关系。以新兴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寻找中国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讲座内容丰富翔实,讲解生动幽默,引起同学们广泛好评。
 
第五场讲座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梁正博士、副教授主讲,梁老师围绕“研发全球化与中国”主题,首先回顾了研发国际化的历程和新一轮研发国际化的特征,指出美日欧依然是目前研发国际化的主要力量,中国和印度的份额在不断增长。进一步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特征及变化,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对内资企业发展的影响。指出,跨国公司研发一定程度上能带来技术转移但是本土企业无法直接获取技术能力。最后,从政策层面上给以解读。
 
学院教学部门的老师在讲座现场向学生征询建议时,物理学院的同学说:如此多的著名专家、如此密集的高端讲座,今天的“性价比”真是太高了,我马上就要离开北京了,以后可能再也享受不到了;资环学院的一位女同学颇有感触地说,真不知道管理学科也这么博大精深,柳教授的“区域创新体系”的观点对我将来的工作很有启发。许多同学建议这样的讲座在春秋季学期也要多安排几次。
 
整个讲座气氛热烈,虽是周末,同学们仍然热情高涨,至此,科技创新管理与决策系列讲座圆满结束。
 
 

6月25日下午15点30分,在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教学楼715教室,生命学院学生会成员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执行院长丁文军教授等院领导、各班辅导员以及各班班长参加了此次报告。
 
总结汇报的内容总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学风建设、文艺活动、体育活动、专业特色和学生生活。报告一开始先是学生主管刘占良老师对学生会一年来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提醒各班在夏季学期即将结束时要注意安全等问题。接着是学生会主席贺水莲同学简要介绍了学生会各部门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生命学院学生会共有11名成员,每个成员负责一个部门,虽然人员很少,但是在学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整个学年的工作计划完成得很顺利,体现了学生会服务同学的宗旨。举办的各种活动让各班同学有了相互了解的机会,增进了班级之间的友谊。在工作的过程中,各学生会成员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然后五个方面的报告人依次做了非常详细的工作总结汇报,让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了解到学生会的工作内容、职责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在工作总结汇报的过程中,报告人不单单列举了学生会工作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在工作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之处和改进建议,这给下一届的学生会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帮助。
 
学术部部长张良同学首先代表学生会做了关于学风建设的汇报,他指出“学生会在成立之后,在学院领导和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下,本着“一切为了同学”的宗旨,在广大同学的鼎力协助下,经过全体学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完成了本学年初定的工作计划,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生会各部门举办的各类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拓宽了视野、娱乐了身心,并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锻炼自我的舞台。”在玉泉路园区集中学习的一年里,学生会所组织的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力的促进了学风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术部开展的主要活动有举办新东方大型讲座;组织同学参加首届中丹科教中心学术论坛“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主题专场报告;举办辩论赛;组织本院学生参加“2010年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生论坛”;组织学生参加高能所第六届“公众科学日”;组织学生参加“中国科学大讲堂联盟”启动仪式;组织同学参加“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负责学院学术报告的宣传工作;负责学校部分活动的宣传和组织,如校英语科普演讲比赛初赛的组织报名工作,配合校学生会的工作等。
 
文艺部长常琦同学对生命学院的文艺活动进行了工作回顾,并说出了自身的深刻体会和对文艺活动的展望。文艺部主要的工作成绩是制定问卷并组织调查,丰富院校人才库;选拔优秀节目参加校迎新晚会;协助学生处、团委,积极组织学院参加所有高雅艺术进校园及学校礼堂承办的各类专场文艺演出;积极发掘学院文艺人才并为其提供自我展示平台;组建学院合唱团,参加一二·九大合唱比赛,获得二等奖;举办生命学院2010年“梦想起航 激情飞扬”元旦晚会;组织学院参加“五月的鲜花”文艺汇演并获优秀节目奖。她对文艺活动的建议是加强与各部门协作与合作,加强宣传力度,调动学生积极性,系统策划学生活动并科学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来丰富校园文化。
 
体育部长刘冰同学介绍了一年来生命学院所开展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校足球联赛、迎新篮球赛、校篮球联赛、校象棋比赛、首届体育节系列活动、院排球联赛、院趣味运动会、三人制篮球赛、校拔河、跳绳比赛、校排球赛……各个活动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可贵的运动精神激励着同学们,刘冰同学记忆犹新、感慨万千。值得一提的是生命学院排球队连续三年夺冠,今年也不例外。
 
鹰之恋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是生命学院的专业特色活动,协会的根本宗旨是“敬畏生命,保护动物”。协会一年以来开展很多有意义的活动,比如流浪狗流浪猫的拯救宣传活动和图片的收集;在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进行几周一次的义工活动;举办“尊重生命,关爱身边的动物及生科院动植物风采”主题图片展;北京公园观鸟;参观动物园等。该协会还受到了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的表彰。
 
生活部部长方小翠同学分别对学生会记者团、女生部、外联部、生活部、宣传部等五个部门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成绩进行了很详细的汇报。记者团的学生记者用平实的语言捕捉精彩的瞬间;女生部展现女生风采,满足校园女生之所需;外联部联系校内到校外,举办了新东方等大型讲座,负责院徽的设计;生活部解决同学后顾之忧,营造良好生活氛围;宣传部用美丽的画面诠释学生会活动。总之,各个部门相互协调与合作,加上各班班干部的积极参与,学生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报告的最后是丁文军院长做总结,首先他对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工作表示认可,同时也指出了可以改进的地方,激励同学们共同努力,发扬生命科学学院的优良传统。他还指出学生通过自发组织,可以提高社会工作的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心态,毕业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要求。报告结束后,院领导与学生会成员以及各班班长合影留念。
 

为深切缅怀我国著名土壤学家、中国现代土壤科学的先驱者、南京土壤研究所原所长熊毅院士,学习传承他的高尚品德和精神风范,南京土壤研究所于6月25日上午隆重举行“熊毅院士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中科院南京分院有关领导、熊毅院士的亲属以及我所职工、离退休同志、研究生等近200人出席了大会。

党委书记林先贵研究员主持大会并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熊毅院士毕生致力于我国土壤科学事业,其精深的学术造诣、卓著的科研功绩、优秀的人格品质交相辉映,不愧为我国土壤学界一代学术大师,堪称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

随后所常务副所长沈仁芳研究员向与会人员介绍了熊毅院士生平及突出贡献。他指出,熊毅院士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科学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是我国土壤胶体化学和土壤矿物学的奠基人、黄淮海平原盐碱土改良和农业综合治理的先驱和重大贡献者、水稻土发生和肥力新见解的首创人与倡导者、土壤生态和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我所建立与发展的杰出贡献者,为推动我国土壤科学发展、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号召大家认真学习熊毅院士热爱科学、报效祖国、严谨治学、率先垂范、诲人不倦、勇于创新的高尚品德和学术作风,弘扬前辈的优良传统,奋力进取,为土壤科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祖国的昌盛富强作出新的贡献。

南京分院谷孝鸿副院长、老同志代表赵其国院士、熊毅院士学生、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杨林章研究员、青年学生代表叶茂同学、熊毅院士女儿熊丽萱女士等先后发表致辞和感言,从不同方面回顾了熊毅院士为我国土壤科学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以及为我所的创建和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谷孝鸿副院长代表南京分院表达了对熊毅院士深深的敬仰之情,他在讲话中指出,熊毅院士曾经担任过南京分院院长,为南京分院的发展壮大付出了心血,分院全体职工群众将永远铭记在心;熊毅院士作为一名人民的科学家、一位优秀的土壤学教育家、一个出色的管理者,是土壤学界的丰碑,也是土壤所的骄傲,我们要在熊毅院士崇高风范和科学精神的激励下,在中科院“创新2020”的实施中再创土壤科学事业新的辉煌。赵其国院士在发言中表达了对熊老的深切缅怀和崇敬之情,他说,当前我所已经从过去艰苦创业的阶段进入创新发展的阶段,希望我所土壤科学工作者在熊老崇高精神的鼓舞下,紧密结合国家和院提出的“十二五规划”战略要求,承担好国家任务,不断推动我所向前发展。杨林章研究员在感言中指出,熊毅院士不仅是老师、院士,更是一名大师级的先生,他希望中青年科技工作要秉承熊老“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老骥伏枥、开拓创新”四个精神,做到工作不止、学习不止、战斗不止、奉献不止。随后,沈仁芳常务副所长向熊毅院士家属赠送了由一张张珍贵照片汇聚而成的纪念图册。

最后,林先贵书记总结说,在“七一”即将到来、中央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之际,我们以图片展、纪念大会、新老科技工作者交流会、《土壤园地》纪念专刊等系列活动,深刻纪念和深切缅怀熊毅院士,具有特殊而又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向党的忠诚战士、优秀共产党员、老科学家熊毅院士学习,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优秀品德;学习他兢兢业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风范;学习他脚踏实地、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他光明磊落、豁达大度、团结同志的优良作风;学习他治学严谨、诲人不倦、识才育人的博大学风,同心同德、奋力拚搏、开拓进取,保障我所“创新2020”的顺利实施,不断推动我国土壤事业向前发展,共创土壤所美好的明天!

大会结束后,参会人员还集中观看了纪念熊毅院士诞辰一百周年图片展,再次缅怀了这位在土壤学界享有崇高威望的前辈光辉的一生。

据悉,在纪念熊毅院士诞辰一百周年活动之际,10多个熊毅院士生前活动过的单位、60多个生前好友、同仁、学生纷纷以题词、来函、提供图片、撰写纪念文章等方式,撰记熊毅院士丰功伟绩、叙述熊毅院士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深刻表达对熊毅院士的崇敬和思念。

熊毅先生是贵州省贵阳市人,生于1910年4月。1932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1932-1947年,在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室工作,历任调查员、技士、研究室主任等职;1947-1949年,在美国密苏里大学留学并获硕士学位,1949-1951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留学并获博士学位;1951-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地质调查所研究员;1953-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研究员;1956-1959年,任中国科学院土壤队研究员、队长;1959-1961年,任中国科学院土壤及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62-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名誉所长。曾任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土壤学报》和《土壤》主编。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中国科学院院士)。1985年1月逝世。

 

 

6月26——27日,大连化物所研究生部组织部分研究生导师赴郑州大学相关院系进行了招生宣传。李海洋研究员、李微雪研究员、潘秀莲研究员,王峰副研究员和段春凤博士参加了本次活动。

    李海洋研究员等五位研究生导师分别作了题为“借你一双慧眼:新方法和新仪器的创新和发展”、“表面化学反应的理论研究——让设计化学反应的梦想照进现实”、“纳米催化”、“生物质化学品与材料合成”和“分析仪器及其微型化”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各自研究组的科研方向及研究生培养情况等。此外,李海洋研究员、李微雪研究员、王峰副研究员还分别应物理工程学院和化学基地班的邀请,与学生进行了交流,并做了学术报告。研究生部介绍了大连化物所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的概况以及2011年招生政策及夏令营活动的相关情况。会后,研究生部和导师们还就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广泛交流了意见。

    此次招生宣传活动邀请的导师中,李海洋研究员和王峰副研究员分别是郑州大学1984届和1999届的毕业生,这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本次招生宣传引起了郑州大学化学系,物理工程学院和材料学院相关专业考生的广泛关注,为吸引优秀生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期间,研究生部专程到郑州烟草研究院看望了联合培养的几位博士研究生,并参观了实验室,详细询问了几位博士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鼓励他们在努力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加强与组内导师和同学的学术交流,最大限度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顺利完成学业。

 

 

 

 

6月26日,近代物理所研究生党支部组织“阳光户外行”活动,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四十余人参加了活动。
 
在晴朗的夏日早晨,同学们迎着八九点钟的太阳,沐浴着清爽的微风,沿着徐家山森林公园的盘山路前行,兴致勃勃地到达了位于山顶的润泰山庄。在核桃林的绿荫中,系列趣味活动在“螃蟹王”游戏中拉开了序幕。“蟹王”领着自己的“喽啰”进行了“拔河”、“踩气球”等游戏,向即将离开支部的毕业生党员赠送了纪念品。中午时分,以党小组为单位,大家分工协作,各显其能,将肉、蔬菜等洗净切好,串起来,自己动手制作烧烤,尽管味道不够正宗,但大家乐在其中,吃得津津有味。随后,大家分头进行棋牌等活动,各得其乐,欢声笑语不断。下午五点钟,活动结束,大家仍然意味尤尽,恋恋不舍地下山。
 
本次活有效地增进了党员间的了解和友谊,增强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丰富了党员的生活,并为枯燥的科研生活增添一些休闲娱乐色彩。同学们在身心放松中去享受明媚的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进一步激发了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