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新工程中的研究生】实验室里过元旦

  • 王蔚 (新华网)
  • 创建于 2008-01-02
  • 4480

2008年的第一天,记者探访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所属的几个科研院所,那里的科学家、研究生们一如继往地研究、实验,在工作中度过元旦。 

    希望突然有一天结果出现 

    1月1日上午,上海的气温为零下1摄氏度,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人工气候室里,温度却达到25摄氏度。搭乘“神舟四号”从太空返回地面的“太空烟草”,经过5年的培育在这里已经繁殖杂交六代。研究人员每天都要来这里观察两次,为太空烟草浇水、施肥、除草。 

    主持这项研究工作的研究员郑慧琼1日像往常一样,首先来到人工气候室观察一些正在实验中的植物生长情况。随后她带领几位研究生来到地面模拟重力变化装置前开始研讨工作,他们眼下研究的内容是重力改变对植物基因表达、细胞骨架、生长发育的影响,这是为将来在太空进行植物生长试验做准备。 

    郑慧琼从2000年起就专注于空间密闭系统中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研究——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生命科学研究项目之一。2006年9月9日我国成功发射“实践八号”育种卫星,卫星上搭载的青菜种子、幼苗和开花的植株,就是郑慧琼研究的课题。利用实时图像观察与实时监测技术,郑慧琼对太空青菜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阶段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太空青菜开花过程延长,花药没有正常开裂,散粉、传粉过程受到影响。显然,植物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中的生长发育规律尚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郑慧琼告诉记者,实验有的时候需要连续性,要得到规律性的结果需要许多重复实验。有时候做一个实验,做了好几个月什么结果也没有,觉得很郁闷,突然有一天结果就出现了。 

    工作到深夜很正常 

    1日上午10时,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里,有4位研究生正在做实验。在一个无水无氧的手套箱前,一位研究生将两手插进一个长长的黑色橡皮手套内,在这个密闭透明的实验箱内进行一些化合物的处理。 

    这里承担的是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项目《手性分子的构筑及相关规律研究》。 这一课题按计划要在2011年9月完成。正在这里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汪海明告诉记者,这里的任务紧,工作强度大,有许多的实验要做。平时每天8点半走进实验室,一直要工作到晚上11点多。不仅研究生如此,主持研究项目的导师都是如此,他们通常也要工作到深夜。 

    阻击浮躁,脚踏实地做研究    

    “我们刚刚起步,但我们充满探索未知的欲望和活力。我们强调在‘阻击浮躁,脚踏实地’中努力工作,一切从零开始。”1日中午,记者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2楼的墙报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这期墙报是该所肿瘤基因组学实验室编写的。 

    6楼的干细胞研究实验室,有六七位研究生在做细胞分析实验。记者了解到,当日上午9点多,研究生们就陆续展开了实验工作。 

    在此硕博连读的研究生李令杰告诉记者,干细胞研究是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能够在这里学习,大家都十分珍惜。目前,他来这里学习已经5年。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代理所长、研究员徐国彤告诉记者,在这里实习的研究生有270多人,研究所始终坚持在事业发展中培养人才、造就人才,让人才创新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来源: 新华社 发布时间:2008-1-1 作者:王蔚)

 

责任编辑:王蔚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