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年第七期研究生指导教师研讨班成功举办

  • 谷勇杰 (科技管理学院)
  • 创建于 2013-09-24
  • 255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年第七期研究生指导教师研讨班成功举办

为了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的政策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促进导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年第七期研究生指导教师研讨班于9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玉泉路校区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29个研究所和中国林业科学院共138名导师参加了学习研讨。国科大学位办副主任、培养处处长缪园主持本次研讨会。

中科院原党组副书记郭传杰研究员、国科大副校长王颖教授、国科大副校长马石庄教授、北大六院唐登华教授、生态中心郝郑平研究员,分别就《科研道德——学术工作的生命线》、《研究生教育制度与政策解读》、《创新教育中导师的角色》、《师生沟通技巧》、《培养学生的一些体会》等主题作了专题报告,并在课后与研讨班学员现场交流,互动答疑。

研讨班还安排导师分成六个小组,就既定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小组讨论这种形式受到普遍认可,通过相互交流,可以互通有无,发现问题,共享方法与经验,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参加培训的导师普遍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导师,应敬业勤业,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学生要做好“科研素养”、“专业技能”和“人文关怀”等多方面指导。在师生关系上,应使学生成为自己工作的伙伴,协作的朋友,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与学氛围;在培养方式上,应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和研究兴趣,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方式,努力调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科研与试验技能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文献调研的方法,注重书面表达的训练,同时加强学术方面的交流,扩展学生视野。在生源质量上,严格执行入学制度,学生筛选很重要,宁缺毋滥,可以在面试前,通过安排学生实习并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直观、系统、深入、全面的了解,有效避免招收学生后方觉不理想的情况。导师们还对学术道德、课程设置、基础理论课学习时长、研究生评价机制等话题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研讨班报告内容丰富、实用,信息量大,借鉴意义尤为突出。通过学习,进一步熟悉了研究生培养的教育体制和相关政策,明晰了导师的角色定位,在解决培养研究生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上有了更多的启发,有助于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和人格的培养,对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增添了信心。研讨班于9月18日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谷勇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