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自然与社会交叉科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前沿系列讲座,于5月14日下午在教学楼S106教室如期进行。来自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及其他院所的近百位同学与老师参与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邀请的嘉宾包括罗马尼亚科学院前副院长Florin Gheorghe Filip院士、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院院长Fuad Aleskerov教授、巴西Ibmec大学商学院院长Luiz Flavio Autran Monteiro Gomes教授、罗马尼亚Agora大学校长Ioan Dzitac教授和美国德州大学孙明和教授。5位嘉宾就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领域的重大议题与最新进展发表了主题演讲。会前中国科学院大学邓勇书记接见了演讲嘉宾。
Filip院士发表了题为“绿色制造与计算机辅助决策” 的主题演讲,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近年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清洁生产技术并介绍了计算机技术在决策模型的构建于求解中所起到的作用;Faud教授的演讲主题为“政府采购中的3个量化管理问题及求解”;Luiz教授就“多目标决策分析”向我们介绍了该领域的历史发展并展示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提出了一种用Choquet扩展的TODIM方法并将其运用到了房地产估值中;接下来Ioan教授做了题为“从Kelvin到Zadeh:硬计算与软计算”的演讲,该报告以辩证的视角对硬计算与软计算做了一个全面的比较,尤其是强调了软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潜力;孙明和教授介绍了他在“多类别支持向量机理论与模型”中的最新进展,他提出了一种新的能够有效减小分类误差的模型。
讲座的现场气氛热烈,听众与演讲嘉宾进行了充分互动。讲座的最后,主持人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石勇教授做了总结发言,并对5位嘉宾表达了感谢。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出现,正在引发全球范围内深刻的技术创新与商业变革,为推动信息技术与量化管理领域的国际化发展,促进国际交流,积极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创新协作与服务能力,同时展示我国本土研究与实践,首届信息技术与量化管理国际会议(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Quantitative Management,ITQM 2013)于5月16日-17日在苏州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信息技术与量化管理的创新与发展”。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巴西、智利、日本、韩国、印度、巴基斯坦、香港、澳门等21个国家与地区的知名学者近300人参会。
本次会议由国际信息技术与量化管理学会(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IAITQM)主办、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联合承办。会议得到中科数据(苏州)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市科协、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一号店、苏州联建科技有限公司、华宝证券等单位的赞助。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担任本次会议的荣誉主席。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国际信息技术与量化管理学会首届主席石勇教授主持。此次会议安排有4个主题演讲、2场专题演讲和21场分会场报告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创始人利奥•梅拉梅德(Leo Melamed)应邀出席此次会议并就信息技术创新对社会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及全球商业模式的影响发表了精彩演讲。
在会议开幕式上,国际信息技术与量化管理学会向Cheng-Few Lee教授颁发了首个“成思危量化管理奖”,这是第一个以成思危命名的国际学术奖,同时向罗马尼亚科学院前副院长Florin Gheorghe Filip院士颁发了以美国著名信息技术企业家 Walter Scott命名的首个 “Scott信息技术奖” 。
成思危先生首先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虚拟运营”为主题做了生动的报告,不仅阐述了信息技术带给中国经济商业模式和人们消费习惯的变革,而且从供应链整合视角,阐述了信息技术对虚拟运营的支持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了对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而言,虚拟运营的优化策略。美国工程院院士、迈阿密大学Daniel Berg教授的“新兴技术管理的学术与实践思考”主题报告,重点针对新兴技术管理中的重要议题和困境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析。美国罗格斯大学Cheng-Few Lee教授,以“股利分配政策和股利支付行为”为题,通过动态的可持续增长率模型对股利政策理论的相互关系和支付股息的行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讨。罗马尼亚科学院前副院长Florin Gheorghe Filip院士,在其“绿色制造和计算机辅助决策”主题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当前可持续生产和物流系统建设中的重要概念和关键挑战,并对绿色制造过程中现代信息系统的决策支持功能与设计进行了梳理与总结。
21个分会场上,学者们就各自研究的领域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报告和学术交流,领域涵盖经济、金融、管理、最优化模型与决策、计算机技术与商务智能、供应链管理、数据挖掘等方面。会议收到300多篇投稿,经过评审录用的160余篇论文已由Elsevier旗下的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出版。
IAITQM于2012年6月在美国成立,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石勇教授被推选为首任主席,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李建平研究员为秘书长。ITQM2013为其首届年会,本次大会体现了“三新”,即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为期三天的会议真正成为一个学术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国际舞台。它的成功召开一方面加速了最新信息技术和成果在全球商业和其他应用领域的实践和传播,另一方面也展示了我国科技界在国际上不断增长的影响力。同时,由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与苏州工业园区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该会议也加大了中国科学院与苏州工业园区在全球的影响力,对引进人才和加快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2013年5月17日下午两点,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主任杨大利做客“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40场主题报告会,为国科大学子带来了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治理”的报告会。当记者于一点钟踏入玉泉路校区礼堂时,发现礼堂里早已有不少同学早早地来占座了,五月的北京骄阳似火,礼堂里同学们更是热情如夏。
在前来听报告的人中,记者意外发现自己的班主任——人文学院的曹胜老师,他告诉记者,杨大利在学术上非常严谨、规范,华人做政治科学的没几个,杨大利是其中一个。他在政治科学领域是很有影响力的,主要是对具体的政治现场进行实证研究、计量分析。曹胜的研究领域是政治发展及政府改革,因此他慕名特意来听这次报告,看来前来听报告的诸多同学都是对政治学怀有浓厚兴趣的。
会议由人文学院执行院长任定成教授主持,他简要地介绍了杨大利的学术背景、学术专长及学术成果等。接着,在众人的期盼中,杨大利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坛,给人一种雷厉风行之感。在简要阐明今天的报告主旨后,杨大利表示,为了能更好地表达报告内容,他将用英文以探讨的方式作演讲,这大大出乎了在座所有听众的意料。
杨大利从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开篇,首先向大家展示了一张由安格斯•麦迪森计算的全球GDP历史数据图表。这张图表显示了中国、印度、日本、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及英国从公元元年至2008年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从中可以看出,在公元元年时中国的GDP占世界GDP总量的26%左右,仅次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一直有起有落。而1978年后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断上升,三十年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发生巨大变迁,是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无法比拟的。但是,杨大利指出,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却伴随着不确定感和恐惧感。大多数人都感到恐惧,但不知为何恐惧、恐惧什么。有钱有权的人恐惧,无钱无权的人也恐惧,有工作的人恐惧,失业的人也恐惧,老人恐惧,小孩也恐惧,整个社会及每一个人都陷入一种恐惧中,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恐惧。在宏观经济非常好的情况下,中国人的微观感受,比如幸福感指数却在下降。
接着,杨大利提出了两个思考问题:中国能否维持和过去一样的高速发展,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对此,杨大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由于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将很难维持出口额的增长,同时不断增长的土地成本和环境保护问题也将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产生影响。虽然中国的人均GDP为6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但在20世纪时,除了日本、韩国、台湾和新加坡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外,鲜有经济体能否中低收入的经济体跨入到高收入经济体。因此,中国也面临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同时杨大利还提出了目前出现的一些讨论话题:是否能维持和过去一样,高速增长的出口数额不断增长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问题,中国经济是否将出现拐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将如何发展?
杨大利在报告会中谈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中国发展模式。中国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投资、高出口及低消费,同时是依靠大量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环境资源消耗及城镇化等因素驱动的。杨大利同时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成本及优势作了分析: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对开发商、地方政府税收及投资者是有利的;GDP中劳动份额低于其他国家——工资随着GDP的增长也持续上涨,但却限制了消费;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及环境吸引了投资,成为“世界工厂”等。
在演讲过程中,杨大利还运用具体案例阐述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负面问题,这些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等。杨大力认为面对这些问题,政府应该努力维护公众的信任感、重构“社会契约”、重塑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等。
在报告会的最后环节,杨大利与在座同学进行了积极的提问交流。同学们就中国政治改革的难点及推进方式、造成人们幸福感降低的因素和政府实行单双号限行来缓解交通压力的政策等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杨大利以自己独到的见解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报告会结束,一位听众告诉记者,杨大利讲得很实在、很具体,而且他用一些量化的数据作为论证,很有说服力,对许多问题都有他独到的见解,从中很受启发。
“学习提升能力,职场改变人生”,5月1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首届职业生涯发展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园区S106教室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办,MBA联合会和职业发展协会联合承办。
论坛由管理学院2012级春季MBA学员、MBA联合会职业发展部部长,北京合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总监张银昆主持。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纪昌教授、院长助理许健副教授、MBA中心常务副主任龚其国副教授、职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曲如杰博士和杨涛老师代表学院出席论坛。
张银昆首先介绍了本届论坛嘉宾——泰来猎头咨询事务所所长纪云先生、博雅软件集团高级副总裁阎轶卿女士、国家电网英大保险干部人事处处长任洪生先生、中创信测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贺清君先生、北斗星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治民先生以及四家猎头公司的代表。之后董纪昌教授代表论坛主办方致辞。
董纪昌首先祝贺论坛的顺利召开,然后介绍了管理学院MBA与普研学生的职业发展情况以及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真正实现学院正在实施的两阶段培养计划,把对学生的职业引导和职业发展更好地与十八大精神、中国科学院的精神相结合。董纪昌表示,学院非常重视学生职业发展工作,专门成立了职业发展中心,并采取了很多措施推动这一工作。最后董纪昌表达了对论坛嘉宾的感谢,希望日后能得到他们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接着,中国猎头第一人,泰来猎头咨询事务所所长纪云与博雅软件集团高级副总裁阎轶卿分别做了题为“职业规划从心开始”和“立足企业,成就自我”的主题演讲。二位嘉宾以自身经历、工作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就职业选择、人生定位、自我认识、面试选拨、企业择人、职业生涯规划、跳槽等给大家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职场建议,博得了现场听众的阵阵掌声。
在随后的圆桌对话环节,嘉宾们与听众现场互动答疑,就跳槽、择业、户口、职业瓶颈突破、女性职业发展以及创业等问题回答了听众提问,帮助他们解除职场困惑。最后每位嘉宾给现场听众送给了一句祝福。贺清君说,职业选择需要智慧,需要眼光,需要毅力;任洪升说,找准定位、坚守正道、广结善缘、事业有成、形成一个强大的气场;黄治民说,选择决定命运、坚忍决定成败;阎轶卿祝愿大家找到自己的“四结合”,现在所学的就是自己最喜欢的,能够在技能、性格方面从事好这个职业,将来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纪云则带来了价值观评价表,希望大家利用此表,通过对自己的判断,按价值观的定位选择工作。
本次论坛组织精心、准备充分,为猎头、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论坛现场发布了80多个职位并接受简历投递以及职位咨询,更有幸运的听众获得了嘉宾一对一的简历和职业生涯指导。参会同学纷纷表示,本次论坛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5月16日,利物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Murray M Dalziel教授前来管理学院访问。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汪寿阳教授、副院长赵红教授、孙佳婧老师以及国际合作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待了Dalziel教授。
Dalziel教授此次是继年初汪寿阳教授访问该校之后,应邀来访。双方主要就未来可能的多方面合作,展开了交流。
Dalziel教授首先代表利物浦大学管理学院介绍了该校的教学规模及学科优势,主要谈到了其现有合作情况、其下设的研究中心及相关研究情况;随后,汪寿阳教授也就管理学院的科研优势及现有教学情况向Dalziel教授作了介绍。
双方就合作科研、学生互换、高级经理人项目等未来可能合作的领域,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并提出了在签订合作备忘录的基础上,共同设计具体合作项目的建议。未来双方将从高级经理人培训项目入手,展开全方位的交流合作。
背景链接
利物浦大学建于1881年,是英国久负盛名的研究型重点大学,英国最古老的六所“红砖大学”之一,也是英国名校联盟“罗素大学集团”创始成员。作为英国著名的老牌名校,利物浦大学以其优秀的教学质量和顶尖的学术研究享誉全球,吸引着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众多学者和学生。
自十九世纪建校起,利物浦大学就开始有了两年学制的商业课程(Business Curriculum)。现在的管理学院,成立于2002年,目前拥有120余名专职教师,并于2012年通过了AACSB认证。学院在航运、足球产业、电子商务等领域,有着很强的科研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