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1日,经过信息学院研究生会和微软公司的共同努力,“微软领跑之旅2007校园行”来到中科院研究生院,开展了一次与同学们近距离的接触和交流。在两天的时间里,多彩多样的活动受到科苑学子的极大关注,并在微软员工和我院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此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和极佳反响。 21日上午在青年公寓大门里侧,微软搭设了路演,积极为同学们就此次活动和微软方面的相关问题答疑解惑,并向路过的同学们发放微软宣传册。在为同学们服务的同时,也向大家传递了一种微软员工青春向上的朝气和广纳贤才的豪气。 下午在6号楼会议室,微软的技术经理、校友和人力资源部经理与科苑的部分学生进行了一场小型互动交流。同学们就微软先进的技术等方面所关注的话题向微软的资深技术专家进行了请教,并就实习、进微软工作及他们的生活方面向HR,校友作了咨询。微软的领导层细致详细的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各个问题,并同时给出了他们在职业规划方面的忠告和建议。特别是他们所强调的微软的价值理念对每一个梦想加入微软的同学都是值得思考的。两个小时下来,气氛热烈,交流融洽,同学们都感觉意犹未尽,收获颇丰。 晚上7点,在研究生院中关村园区教学楼S101教室,微软“领跑之旅2007校园行”拉开了帷幕,由信息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刘思源同学和微软高校关系部经理金燕女士共同主持。首先由中科院研究生院信息学院常务副院长黄庆明教授为校园行致开幕词。黄院长首先对此次校园行表示了欢迎和支持,并对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副总裁张宏江博士作了介绍等,还鼓励大家珍惜机会,把握机会,提高能力,创造辉煌。随后,张宏江博士就“微软领跑之旅”作了主题演讲,向大家讲述了微软的发展历史和微软技术发展的动向,以及表达了微软在IT行业领域继续领跑的气概和决心。之后微软专家给大家展示了微软在游戏、搜索等领域的新技术,大家在惊讶和新奇中感受了微软技术的魅力,并引发了大家热烈的讨论和积极的思考。 随后展开的模拟面试环节将整场校园行推上了高潮。三名科苑学子作为求职者,三名微软经理客串面试官,在现场向大家展示了一场形式新颖,轻松而又精彩的面试。面试官提出的问题都比较发散但设计巧妙,注重考察面试者的思维能力、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质,而三名面试同学也反应敏锐,灵活的回答了问题。最后三位面试官做了全面点评,并特别提醒许多大家面试过程应特别注意的问题。无论是台上还是台下的同学们都深深地感受一次微软是如何进行面试,如何选拔精英。校园行在最后的校友面对面环节中,在掌声和笑声中落下帷幕。结束后,很多同学团团围住微软来宾继续深入探讨和学习。 此次校园行,让中科院的同学们亲身体会到了微软的技术研究、文化理念和发展愿景,微软对人才选拔的高要求和高期待,更是发现,微软是我们学生学习一生的好地方——此次校园行给同学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思考。 (信息学院 刘思源)

     火红的五月繁华锦簇,就在这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时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一年一度的“五月的鲜花”歌咏比赛也拉开了帷幕。管理学院的原创音乐剧《战火中的青春》获得了本次歌咏比赛特等奖。

    5月18日,“五月的鲜花”歌咏晚会在科院玉泉校区大礼堂隆重举行。本届歌咏比赛一方面在比赛主题上紧扣弘扬革命传统,展现时代青年风采的中心思想。另一方面,在表演形式上施行“百花齐放”,要求参赛节目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以反映科院学子的创新精神。在这两条基本原则的支持和鼓励下,研究生院各院系的同学们大胆创新、积极尝试,在参赛作品中将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都发挥到了极致。管理学院作为本次参赛人数最多的学院,送出的作品《战火中的青春》更是当仁不让,将管理学院同学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将全场观众的情绪推向了顶峰。

    管理学院的参赛作品作为本次参赛节目中唯一的音乐剧在演出一开始就以其与众不同的表演形式调足了观众们的味口。《战火中的青春》以音乐剧的方式讲述了一段发生在1937年中华民族陷于生死存亡一线时刻,一对青年学生在革命与爱情之间艰难选择、奋勇抗争、生离死别的故事。全剧跨越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5年取得胜利的全部历史过程,演出从中截取了四个不同历史片段分别反映了青年们在战火中的分别、思念、抗争直至牺牲。不仅如此,全剧更以不同时期的代表革命歌曲为线索,用歌声贯穿始终将全场观众带回了那个充满激情和热血的年代。在演出的进行当中,观众们时而因为演员的精彩表演而欣然欢笑,时而跟随着激扬的革命歌曲情不自禁的小声低吟,时而又因为剧情的曲折悲壮而潸然泪下,演出尾声当牺牲的革命青年在歌曲《五月的鲜花》合唱中走向舞台中央时更引发了全场观众久久不绝的掌声将整个音乐剧的表演推向最高潮。

    二十分钟的演出是短暂的,但是留给全场观众以及评委们的感动却绕梁于耳。管理学院的演出一结束,中科院研究生院的马石庄副院长就破例直接从还在激烈比赛当中的演出现场走到后台与管理学院的演出同学们亲切交流。马院长首先肯定了《战火中的青春》音乐剧演出的成功,他激动的说:“你们感动了观众!”然后与管理学院的同学们一一握手并合影留念。而后,当他得知《战火中的青春》从构思、创作到表演的全过程都是管理学院同学们的原创时,他更是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并当场邀请《战火中的青春》音乐剧,免除选拔直接参加将于6月1日举行的中国科学院“青春的风采”大型文艺汇演。不仅如此,马院长还对《战火中的青春》一剧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并决定亲自担任该音乐剧进一步艺术加工的指导。

    最终,为了体现对学生原创作品的支持,在全场观众及评委的一致同意下,本次比赛的总负责人马石庄副院长破例在原有的一、二、三等奖之前特设了特等奖,并将该奖项授予管理学院的《战火中的青春》音乐剧以及化学学院的配乐诗朗诵《父亲》。届此,本届“五月的鲜花”歌咏比赛在欢快的气氛中圆满的结束了。管理学院和信息学院共同获得了本次大赛的特别奖。这是对管理学院所有同学付出的肯定,同时更是一种鞭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拥抱着成功的自豪和自信,相信管理学院的同学们会在中国科学院“青春的风采”大型文艺汇演中表现得更为出色,完美的诠释管院学子们的青春风采!

    (管理学院 吴迪)

“正负电子对撞机”,凝神想一想,关于这个词组,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印象? 遥想当年从新闻报道里知道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对撞机,虽然不明白这高科技到底是什么模样,却也激动的心潮澎湃;也犹记得第一次在研究生院里散步,不期而遇的看见“电子对撞机实验区”字样时,那种惊讶、激动,想“原来它就在我身边呢”,顿时觉得连自己都高了一个档次似的。 5月19日,第三届科学公共日活动在中科院系统首先开展。“近水楼台先得月”,生物系广大同学借此东风参观了高能物理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理所当然成了参观中的重头戏。 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首先参观了BEPC的模型。从外行上看,BEPC像是一只硕大的羽毛球拍。圆形的球拍是周长240米的储存环,球拍的把柄是是全长202米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在“羽毛球拍”的顶端是一台粒子探测器:北京谱仪(BES),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则位于储存环周围。 看完了模型,依然由老师带领,同学们进入了实地参观。直线加速器隧道,运输线隧道、储存环隧道、同步辐射实验室、中央控制室、对撞点实验厅等,一一走过。在参观的过程中,由于整个设备的高精密性和具辐射性,同学们尽量遵守着“少动手、多听讲解、多提问”的原则,虽然早已有心理准备,也有相关老师在讲解,可是看着一台又一台、我们不明所以的庞大机器连成的错综复杂的功能群,还是不禁惊叹。 据了解,BEPC/BES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工作在氘-粲物理能区的大型实验装置,以其高性能的加速器和探测器以及一大批高水平的物理研究成果跻身于世界八大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之一。它是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大型粒子物理实验装置,由多种子探测仪组合而成。在稳定、高效的运转了15年后,BEPC于2004年圆满完成了预定的科学使命。为了适应世界高能物理的发展,继续保持BEPC的竞争力,高能物理所于2003年底对BEPC进行了重大改造过程,总投资为6.4亿元,项目建设期为5年,采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双环交叉技术。改造完成后,预计对撞机的性能将比原来的单环对撞机提高100倍。 有意思的是,在我们参观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一群老先生、老太太组成的参观对伍,看着烈日下,老人们的白发,不禁佩服他们的求知欲丝毫不减,也感叹BEPC的魅力真是不小呀。 此次参观,不仅拓宽了我系同学们知识面,也激发了同学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BEPC的成功,曾使我们扬眉吐气,到今天我国在此领域也依然保持着先进地位。在科学日益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中科院的学子们,肩上所背负的不仅是自己和家人的希望,也背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今天的我们,风华正盛,如何在自己的领域学有所成,以报效父老和国家?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咬定青山不放松,在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上,获得成功。 ( 生物系 皮秋霞供稿)

2007年5月18日,中科院研究生院第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五月的鲜花”歌咏比赛犹如春天的奏鸣曲,唱响了春的热情洋溢和涓涓情谊。信息学院合唱团倾情演绎的彝族的经典民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成为了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华彩乐章,荣获了比赛最高的荣誉——一等奖。 在众多以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优良传统精神为主题的歌曲和诗歌中,信息学院的这首反映少数民族美好生活的民歌让人耳目一新。“啊哩哩,赶圩归来啊哩哩,日落西山啊哩哩 散了圩咯啊哩哩,欢欢喜喜啊哩哩 回家去咯啊哩哩”一群身着彝族服装的少男少女在舞台上载歌载舞,把我们带入了彝族青年赶集归来后与家人相聚的情景。悠扬的歌声传达出了幸福生活的喜悦,热情欢快的舞蹈散发着纯真质朴的气息。他们的笑容像五月的阳光般灿烂,甜美的歌声如五月的繁花般芬芳。男女的对唱部分也传递出了农家青年朦胧而含蓄的情感,独特编排的一段表达爱慕之情的双人舞蹈,其幽默地表演方式也让观众忍俊不禁。他们投入的情绪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位评委和观众,大家情不自禁的跟着节奏轻轻哼唱,也欲随着他们的舞姿翩翩起舞,当表演结束后,台下掌声雷动,所有人为之动容! 在宣布结果的那一刻,信息学院合唱团的成员们都激动得难以自己,排练的辛苦都已化作幸福与感动涌在心头,回想排练以来的一个多月,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到自信满满,经过了多少辛勤与汗水才成就了最后这精彩的演出,这期间的艰辛也只有合唱团的同学最了解。为了准备这次比赛,一个多月前,信息学院学生会的同学就开始积极筹备,在信息学院学生主管钱老师的大力支持下,迅速组建了由“一﹒二九”合唱团骨干成员和在信院卡拉OK比赛中获奖的歌星们组成的实力超群的新合唱团,并邀请了张帆老师作为艺术指导。作为合唱团的组织者兼钢琴伴奏董慧同学很早就开始为选歌做准备,既要切合比赛主题,反映社会主义下人民的美好生活,又要有新意,与台下观众产生共鸣,可谓颇费心思,经过了几个不眠之夜,她最后选定这首经典的彝族民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既能展现出社会主义下少数民族幸福生活的场景,又能表现出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 接下来就是枯燥的排练。别看骨干成员都是卡拉OK比赛的佼佼者,但唱起民歌来并不是十分的应付自如,所以要从最基本的发声练起。但是成员们都很虚心的接受老师的指导,耐心的练习民歌的发声,反复寻找民歌的演唱感觉。一周三次,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之久。当演出日益临近,最后冲刺阶段,更是把排练加到了每天一次。中关村园区的多功能厅日程紧张,为了不和其他社团活动冲突,只能申请晚上5-点到7点的晚饭时间,很多同学刚刚下课,匆匆买个面包就赶赴排练现场,时间紧迫的同学更没有时间吃饭,但是团员们没有一个有所怨言,也没有一个借故迟到,他们知道申请场地的不易和排练日期的紧张,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以最完美的表现为当天的观众献上别具风味的民族歌舞表演! 艺术指导张帆老师更是牺牲了无数个休息日来指导大家的排练,富有经验的张帆老师配合这首歌曲的欢快曲风编排出了颇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合唱团的成员虽然并不是个个能歌善舞,但只要能为表演加分的动作都乐意的去尝试,热心的团员们纷纷献计献策,如何让动作更有趣也更自然,董慧同学更是想出了让表现力超强的宁永慧和擅长拉丁舞的王洁同学来一段幽默的双人舞表演穿插期间,果然最后的演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 这首民歌能取得如此大的反响,部分也要归功于那夺目绚丽的彝族服装。漂亮的头饰,飘逸的长裙,闪亮的银饰无不传递出了浓浓的彝族风情。这美丽的服装也凝聚着组织者董慧同学的很多心血,她跑遍了学校周围的数十家服装市场和租赁商店,带着团员们挑选合身的衣服,为了节约路费,她常常要倒几路公交车。组织、伴奏、服装、后勤,还要兼顾学业和实验室的工作,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这个单薄的肩膀上,作为信息学院学生会文艺部的副部长、合唱团的负责人,她深知责任的重大,她牺牲了自己所有的休息时间,专心筹备比赛,她的敬业和付出也感染了合唱团的每一位团员。 另外值得一提是其中的三位成员:梁伟伟,唐琳莎和宁永慧同学,他们还准备了另一首歌曲《红旗飘飘》,同时要准备两首歌曲,压力可想而知。比赛当天他们第二个出场,热情地演唱与台下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将《红旗飘飘》的气势和自豪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对艺术的热爱让团员们精益求精,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化作坚持的动力,强大的团队凝聚力给予了他们信心,在比赛的那一刻,他们破茧成碟,绽放出了最美丽的姿态,以精湛的表演给大家奉献了震撼人心的演出。比赛虽然结束,但是艰辛换得成功的喜悦,辛勤的汗水铸成胜利的荣耀,团队成员之间温馨的情谊永驻心间。今夜,注定无眠!今夜,你们是最棒的! 信息学院学生会 赵娟

     5月19日,研究生院院办联合党支部和院办联合工会小组组织所属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工会会员(党办、组织部、宣传部)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学习。研究生院副院长吕晓澎、侯泉林一同前往。

    在西柏坡期间,他们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和西柏坡纪念馆,并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重温了入党誓词。

    58年前,毛泽东在西柏坡提出著名的“两个务必”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大闭幕不久就和书记处的同志来到西柏坡,再次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院办联合直属党支部此次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旨在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昂扬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增强在研究生教育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命感、责任感。

    学习参观后大家表示,要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并把他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与时代的要求相结合,进一步发扬光大,更好地履行党员的义务,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