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9、20日,2007第八届中国MBA发展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在5月20日揭晓的2007年中国MBA/EMBA精英人物评选活动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MBA邢晓炜获得“2007年中国MBA十大精英人物”的荣誉。

    作为北京连邦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刚过而立之年的邢晓炜,掌管着中国最大的正版软件销售企业的全部软件销售业务,每年有五个亿的软件从他手里卖出去。为中国的正版软件产业而奋斗,二十年前,在邢晓炜的梦想中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场景,那时他的一切都为成为科学家。

    新的目标,不一定在曾经的梦想之路上。多年后,他终于领悟了这个道理。

    两种命运

    二十年前,刚进入江苏省南通市一所全国重点中学的邢晓炜并不是老师、家长眼中的优等生。入学后第一次单元考试,他位列第52名,全班倒数第三。面对老师严厉的批评,邢晓炜平静地对老师说,期中考试保证进入班级的前十名。在邢晓炜的眼里,52名和第10名的距离并不遥远,因为他已经很清楚这次考试失败的原因。一个月后的期中考试,邢晓炜列全班第8名;半年过去了,他进入全班前三名;一年过去了,他进入了全校前三名;三年过去了,邢晓炜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生物系。

    正当年少的邢晓炜憧憬着自已的科学家之梦时,命运之神和他开了一场恶作剧。一场突如其来的失败,让邢晓炜错失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改变了他的命运。而这一败,他花了十年才站起来。

    1989年,邢晓炜参加了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的选拔赛,在江苏赛区,笔试第一名,比第二名高了近20分,然而在实验赛阶段却发生了重大的失误,结果江苏的唯一一名进入国家队的名额,给了一名和他进行了七次化学竞赛均不如他的同学。最后,这名同学代表中国在1990年法国举行的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上取得了金牌,最终成为了李政道的学生。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如果我能代表中国参赛,我也一样能得到金牌。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能改变我自己命运的重大机会,一个很少人能有的机会,可我却没能抓住。”自从那以后,邢晓炜常常问自己:“如果我去了,我会怎么样?”

    也正是这个原因,曾狂热爱好科研、立志做一名伟大的科学家的他,对科学研究失去了兴趣,在大学毕业后逃离了学校。

    不做科研,做什么?当时邢晓炜并没有想明白。带着随波逐流的心情,他回到南通,找了一家从事医药检测试剂开发和生产的民营企业:南通宏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事技术开发工作。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邢晓炜作为主要的研发人员参与了一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的开发,并取得了成功。不过,命运之神依旧没有垂青于他,由于公司管理层的决策失误,导致公司经营陷入了绝境,面临倒闭,该项目自然也未能投入实质性的生产。

    再次的失败,反而让邢晓炜开始思考一个自己以前从前没有考虑过的问题:除了最先进的技术,一个企业还需要哪些素质才能成功?

    市场经济对他的第一次启蒙,也让他明白,科研并非是通向“罗马”的唯一大道。

    回忆自己的职业生涯,邢晓炜认为离开南通宏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到山东三株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应该是他开始战胜自己的第一步。从那时起,他终于不再复述那一段在自己心中已经重复了无数次的疑问,潜心去探索一片未知的天空。

    做了一年多的技术,对销售一无所知,邢晓炜却大着胆子去应聘三株的销售经理。进入公司后一个多月,在对三株的业务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后,他自荐到一个新的市场去开设办事处。

    对于这个充满理想主义的实干家来说,其职业之梦的实现颇有破釜沉舟的壮烈。一个人,背着一包宣传资料就上了路。在筹建办事处的前三个月,邢晓炜走遍了当地的大街小巷。有人很不理解,像他这样当地还比较有名的高材生,居然会沦落到站在街道上发宣传资料。坐在位于中关村宽敞明亮的办公室中,对于过去的这番经历,邢晓炜说:“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我知道发宣传资料不是我一辈子的工作,但这却是我今后从事更重要工作的必经之路,必须要从小事做起,一步一脚印。”

    在三株的勤奋获得了预料之中的回报,邢晓炜所负责的办事处,连续5个月在三株的县市级办事处中销售排第一名,他本人也被三株集团评为十佳销售能手。

    放弃 = 转折

    1997年底,由于三株公司整体经营出现了问题,邢晓炜离开了三株公司。他先后面试了多家公司,均被录用,然而基本上每一家公司,他都是上了十几天班就辞职了,因为他觉得这几家国营企业并不适合自己。但是当时的他也不知道那里才有适合自己的舞台,他不停地问自己:我应该做什么?

    生活对于邢晓炜来说似乎又陷入了一个更深低谷,所幸的是此番心境大不同于以往。此后,邢晓炜开始了各地短暂的游历,去了解南通之外的世界,在这阶段他渐渐明确了做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志向。

    这一年多,也曾因困惑,也曾为了生存,他到当地的一家电视台工作了一段时间。在电视台工作的时候,他也曾想就这样,过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没有压力、平平静静的生活,终老一生。

    大舍大得才是大智慧。最终,邢晓炜还是舍弃了这份待遇丰厚又悠闲的工作,在1999年11月,进入综艺。距离1989年的失败,恰好十年。放弃带来的是命运的转折。

    综艺集团是江苏省一家知名的民营上市公司,董事长昝圣达是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当时,综艺招收的只是一个普通的行政人员,待遇很低,比邢晓炜在电视台的收入要少很多。但他欣然前往,“综艺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我在综艺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在面试官问邢晓炜期望的待遇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我不在意公司给我什么样的工资,因为公司有自己的规定,不取决于我。我在意的是三年后我的薪资是多少?我在意的是相比和我一起进入公司的同事,我的工资是否是提高最快的。”

    进入综艺使得邢晓炜在毕业5年后终于打破了之前黑暗,驶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正确轨道。不过,对自己在此之前5年时间的摸索,他并不后悔,“因为在我看来,无论是三株的第一次尝试,还是那些国营企业十天的短暂工作,还是一年多电视台的经历,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历练,让我对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从每一个地方我都有自己的收获。而且在每一个单位,我都可以自豪地说我都是工作最优秀的。”

    在综艺,邢晓炜遇到了他终生的老师:综艺集团原董事副总经理,现南通明德重工董事长季风华先生。在新员工见面会上,季风华先生说了这样的一名话;“希望每一个员工都能做到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或许很多同事都没有在意这话,但邢晓炜记住了,也是如此做的。

    在既定的规则和条件下,把好胜心和激情发挥到极致,这是邢晓炜后来每次遇到挑战时的信条。“首先要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要想去改变环境,先要适应环境。只有适应了环境,你才有机会去改变环境。”

    由于勤奋、好学,邢晓炜很快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在短短三年内,由一名普通员工,升为部门经理助理、副经理、经理、子公司副总经理,成为综艺二十年来升职最快的员工。

    在进三株之前,邢晓炜对经营一无所知,不知道什么叫增值税,不知道银行汇票如何开,不知道什么叫库存,什么叫周转率。在三株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对经营的一些常识有了基本的认识。而在综艺,他开始接触资本,世界由此更宽阔。

    在综艺的这几年间,邢晓炜不仅自学了会计学,金融工程、投资学、项目管理等课程,还作为上市公司投资部经理及江苏省高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参与和主持了十多项涉及多个领域的投资项目,让他对很多行业都有了一个较深的了解。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或许血液里流淌的就是不安分的基因,或许总觉得自己还可以做的更好更多,或许已经习惯于思考。资本运作曾让他兴奋,但在江苏省高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了一年多以后,邢晓炜又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投资经纪人是不是自己最终的职业目标?最后,他发现,管理一个实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样的生活才是他向往的。职场的几次起伏已经把邢晓炜磨练的处变不惊,并不担心自己没有任何大型生产或流通型企业管理经验,为了自己的目标,再次开始全新的冒险。

    2005年的春天,邢晓炜离开了江苏省高科技产业投资公司,来到了北京连邦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中国最大的正版软件销售企业,一家有300多名员工,近二十家分公司,500家加盟零售店面的公司,任副总裁,分管业务和分公司工作。

    对于他这样一位对软件不了解,没有流通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来说,这份工作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认为商业规则是相通的,企业管理也是相通的。”

    上任后,面对公司资金紧张,渠道萎缩,管理不到位等众多问题,邢晓炜先从内部管理做起,从绩效考核做起,从渠道建设做起,公司很快有了起色。这两年来,公司每年的销售额都以5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或许得益于曾经在路边发放宣传资料的经历,在邢晓炜的管理中,有着充满人情味的很多细节,他愿意抽出时间和底层员工面对面地沟通想法,对上百家连邦软件专卖店的店员都很熟悉。

    连邦两年多的工作使邢晓炜积累了大量的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了使这些经验能和理论相结合,为了自己的管理水平能更上一个层次,他还读了中科院的MBA。一年多的MBA学习,一方面让自己工作中的一些管理办法在理论中找到了依据,另一方面,也使自己对管理工作有了系统的认识,能够更高层次地去思考公司的未来。

    这只是开始,对于未来,邢晓炜已经又有了新的打算:“我的第一目标是和连邦现在的团队一起将连邦及其旗下的子公司8844网站做上市,成为中国软件流通领域的领头羊。”

    回家是最大的愿望

    十多岁开始寄宿生活,使得邢晓炜比很多人有着更多对家的思念,也有着更多对安静、温馨生活的渴望。然而为了事业,他离开深爱的妻儿来到完全陌生的北京,抽空回家看看成为平时他最大的愿望。而这种愿望也成为他努力实现新的事业目标的一种动力。“三年后,我将回到江苏,寻找一家中等规模的民营企业,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股东们一起将公司培养大,并成为一家上市公司,有一个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

    人生感悟

    人们常用“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来形象人生的无常,感叹命运的捉弄。邢晓炜也常常提及此话,因为过去的20年对他来说也有起有伏。然而面对过去的种种经历,他却有另一种认识:我知道祸福不是来自命运,而是来自自己的心态、自己的准备和自已的努力。失落之时,只要努力,成功和幸福就会在不远处等着你;得意之际还要保持清醒,还要加倍努力,否则就会失败。一帆风顺的人不是因为命运的偏爱,而是他一直在努力。


    5月18日晚19:00,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礼堂,灯光静静地撒向舞台,研究生院第六届文化艺术节重头戏之一的“五月的鲜花”歌咏比赛如约绽放。本次比赛的主题是“弘扬革命优良传统,高唱校园文化主旋律”。来自玉泉路和中关村两个校区的十一个参赛队伍联手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马石庄副院长的致词,为歌咏比赛揭开了序幕。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遮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正顽强地抗战不歇…”比赛在物理学院的男生四重唱《五月的鲜花》中正式展开,这是一首描写国家沦陷,民族垂危的深刻作品。我们的思绪一下子回到那段屈辱的岁月,惟有怒吼才能激起全民族的反抗!无伴奏的表演显现出李昌志、刘宇,阎岩和刘春四位表演者深厚的演唱功底。

    接下来,资环学院李岩同学和钢琴伴奏陶岸君同学带来了配乐诗朗诵作品《地球,我的母亲》。演绎着郭沫若先生的作品,李岩以饱含深情的朗诵和富于启示意义的主题博得了满堂掌声。

    在有力的节奏声中,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男女三重唱《红旗飘飘》登场了。穿着白色西装的梁伟伟,宁永慧两位男生和身着红色长裙的唐琳莎显得尤为精神抖擞,配合着高昂的旋律,宁永慧还带动观众们齐声打起了节拍,现场气氛第一次来到高潮。

    比赛也有不少个人演绎的作品:化学学院的王红艳带来了她的原创作品,配乐诗朗诵《父亲》,在现场青年学子中引起不小的共鸣。地球学院的黄杰则以独唱的形式演唱了大家耳详能熟的《中国人》,黄杰的不仅声音雄壮有力,声线还和原唱者颇为相似,表演可谓十分到位,赢来台下阵阵掌声。

    这时,一阵山歌般的呼喊声激起了台下观众的好奇心,原来是信息学院的表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穿着彝族服装的表演者载歌载舞,声音婉转清亮,生动活泼的表演不时引来观众们阵阵笑声,而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演绎更是让现场叫好声此起彼伏。

    同样属于原创作品的,还有管理学院吴迪、简明珏等表演的话剧《战火中的青春》。紧接着,有来自管理学院的另一个节目小合唱《小路》。《小路》是一首俄罗斯民歌,王婷、张凌等用柔美的歌声把与爱人共赴远方保卫边疆的美丽情感抒发得愈发动人。

    此后,外语系2006级的全体同学身着一式青色文化衫演唱了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旋律优美,唤起大家对青春的赞美和往事的追忆,而中间改编的说唱部分,更是体现了外语系同学充满动感活力的一面。

    生物系的带来的《和平鸽》是双人配乐诗朗诵,身着白色衣裙的李佳、黄蕾,讲述了一个为和平献出自己年轻生命的士兵的感人故事。而名为《高原红》藏舞则是地道再现了西藏的民韵。

    数学学院向我们展示的是高雅艺术的品味,弦乐四重奏《远亲人早日疗好伤》和《萨丽哈最听毛主席的话》在当晚的比赛中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吸引了不少眼球。

    时光飞逝,很快就来到最后一个节目,是人文学院郑伦和赵俊娜精心准备的朗诵《中国人, 不跪的人》。她们从一间真实的事件开始,回顾我们革命志士的事迹,赞扬了中国人的铿锵铮骨,跌宕起伏的声音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个晚上,礼堂内始终被表演者和观众的热烈情绪所包围。同学们用自己的激情,或高歌,或吟诵,或舞动,或演奏,一首首动人的旋律回旋礼堂;一段段感人的朗诵,萦绕耳边;一张张精彩定格,留在你我的记忆中。这里有清脆响亮的音乐语言,这里有淋漓尽致的文字语言,这里有传情达意的肢体语言,这里有热烈奔放的思想语言!

    声音,是今夜的主角,歌声,朗诵声,琴声,鼓掌声,喝彩声,声声入耳,声声响彻于礼堂之中,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在你我燃烧的青春中不断升华。

    比赛表演结束后,马石庄副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本次比赛。接下来,在钢琴配乐声中,他现场朗诵了《忆秦娥.娄山关》。洪钟般的声音,磅礴的气势,马石庄副院长用自己的亲身演绎带来了最独到的点评。他非常欣赏比赛中的原创作品,建议评委临时增加两个特别奖,分别颁给两个原创节目:化学学院的朗诵《父亲》和管理学院的话剧《战火中的青春》。

    比赛的最终结果揭晓: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表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摘取桂冠;地球科学学院的男声独唱《中国人》和人文学院配乐诗朗诵《中国人,不跪的人》获得二等奖;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资环学院等单位获得三等奖。

    “五月的鲜花”歌咏比赛圆满结束了,而秉承革命志士的优良传统,中科院的校园文化主旋律还将如五月的鲜花,在烈日中盛放,在时光中继续唱响。

    (研究生记者团 徐扬)

5月20日,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金属所成功举办了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的2007年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公众科学日”活动。来自东北大学和药科大学的200余名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活动,他们聆听了李守新研究员作的题为“漫话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讲座,参观了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分析测试部实验室和研究生教育大厦。 李守新研究员以生动的语言,向广大青年学生介绍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的范畴、金属所的学科布局、材料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及目前材料科学所处的发展阶段,在普及材料科学知识的同时,李老师勉励广大青年学子齐努力,不拘一格做人才,为国家和民族的美好未来做出贡献。在参观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分析测试部实验室和研究生教育大厦期间,同学们都被金属所良好的实验设施和科研教学环境所吸引,表现出对科研工作及到金属所学习工作的浓厚兴趣。 金属所自2004年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以来,已经连续举办四届,共接待来访青少年学生千余人。该系列活动,使广大公众和青少年通过走进研究所了解了材料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传播了科学思想,弘扬了科学精神,同时也展示了金属所的科技创新成就。

     2007年5月19、20日,2007第八届中国MBA发展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在5月20日揭晓的2007年中国MBA/EMBA精英人物评选活动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MBA邢晓炜获得“2007年中国MBA十大精英人物”的荣誉。

    作为北京连邦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刚过而立之年的邢晓炜,目前掌管着中国最大的正版软件销售企业的全部软件销售业务。

    同时获得该奖项的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蒋占华,对外经贸大学迟惊涛,清华大学栗晋,西安交通大学董书宁,厦门大学杨光裕,中国人民大学卢山,中国人民大学李雅兰,中山大学杨贯仲,北京大学周志国。

     “你所选择的工作必须能使你增值,这就是你选择就业的最低限。”2007年5月18日,我院毕业生,威客创始人、现北京中科威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锋,在接受记者的专访时说。

    选择就业的最低限

    又临近一年一度学生毕业的时候了,就业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然而,据劳动保障部有关调查,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2006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寒流,还将持续影响2007届毕业生的就业,并可能再度“降温”。

    那么,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如何选择:是高薪水?是企业知名度?还是别的什么?对此,刘锋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你选择工作必须能使你增值,这就是你选择就业的最低限。”

    刘锋本人是自主创业的典型,但无论是学MBA之前七年的工作经验,还是在经营自己的公司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难关,都真切地回应了他的这一“最低限”理论。他形象地举例说,如果你毕业后想去花旗银行任职的话,一门心思只往花旗看是不现实的,而更应该选择一个就近的有发展空间的工作,做上一年半载,学会一些东西后再往上攀登,再做上一段时间,这样逐渐升值,直至能够达到进入花旗银行的资格。

    增值是在选择工作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不是考虑能拿多少钱,是一千还两千,而是我干这份工作能否使我增值,我的无形资产是否得到提升了,这才是更重要的。”

    兴趣决定一切

    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曾提到,他成功的奥妙只有一个词:兴趣。他说:“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往往隐藏着你人生的所有奥秘。”刘锋在坚持威客理念的道路上,凭的也就是这两个字。

    从威客思想的萌芽,到经营威客网站,并且不断将这一理念扩大化,刘锋一直坚持在思考中前进,说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他也会感叹“辛苦,太辛苦了”,可是,内心里他是满足的,能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那真是再好不过了”。最狂热的时候,他“就像祥林嫂一样,逮着谁就说(关于威客的)想法,让他们提意见,并且把做的相关程序给他们看”,归根结底就在于,“我感兴趣的领域恰好就是我的工作”,这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动力。

    就业选择尤其如此,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和兴趣点结合起来”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如果没有特别的兴趣点怎么办?“那就多尝试,多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寻找自己的兴趣点。”

    走出象牙塔接近社会

    一个普遍存在于高校学生中的问题就是,他们常常感到迷茫,常常被束缚在自己的象牙塔里,对于社会,并不贴近,以至于在毕业时总需要好长一段时间来适应它。而刘锋无疑是不在此列。有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分别在计算机和MBA这两种不同专业中浸染过,并且结合两者之长萌生出一种新的威客理念,刚一毕业即建立了自己的威客网站和公司,凡此种种,刘锋无疑站在一个一般学子无法企及的高度,对此刘锋谦虚地表示,如果说真有什么差距的话,那就是他比普通学生更加贴近社会。

    “像我的一个同学,他就和工地上劳动的工人一起生活了好几年。他可以光着膀子,抱着个大西瓜,一屁股坐在地上,和他们一起谈天说地。”正是这些宝贵的社会经验,不仅让他们能更快地走出象牙塔,了解社会,接近现实生活,也让他们的心态也更为平和、更为理智。而这种平和、理智的心态,也是毕业生面临就业选择时所必备的。

    调整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因为在威客理论方面的创新贡献,刘锋在被关注的同时,如影随形的是沉重的压力,对此刘锋在无奈之余又保持着清醒的认知,他自嘲地说,自己正处在“变形的状态”中,“旁边站着几十个人在仔细看着,你是怎样一点一点变,怎样由一个猴子变成一个人,一个打着领带西装革履的人。”

    而在这个变形的过程中,最痛苦的莫过于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这也是每个自主创业者、每个踏足社会的毕业生都会遇到的问题,再完美的逻辑也会在市场和现实面前败下阵来,然而,刘锋的破解之道便是不断的尝试和调整,当然,坚定的决心和平和的心态也非常重要:“后来,我想通了,决定做了就不要后悔,实在不行,大不了回到老家安徽,重新开始。”

    (研究生记者团记者 陈微笑 屈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