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晚,“地科讲坛”第七场院士报告会在研究生院玉泉园区阶二(2)教室举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朱日祥院士作了题为“从板块构造理论的创立看研究生培养”的专题报告,地球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魏东平教授主持报告会。

    朱日祥院士早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物理系,接着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和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魏东平教授在介绍朱日祥院士时说道“平时做事踏实低调,但对公益事业和科教论坛从不推辞。”

    朱院士的报告从四部分展开:地球内部结构与岩石圈的定义,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与启示,固体地球科学的热点,其余的思考。

    开场朱院士从地球构造,不同学科确定地球岩石圈的结构、厚度说起,认为地震学观测可能是目前提取岩石圈特征信息的最佳途径。接着从人们所熟知的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通过启发式的问题介绍了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的建立,分析了各位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年龄,得出启示:研究生和青年学者是创新理论的重要力量。鼓励中科院青年学子在新地球观的建立上有所作为。

    朱日祥院士描述了固体地球科学发展趋势,并通过一系列小问题对固体地球科学热点进行了分析,由此引发了对研究生培养的思考,重视学科交叉融合,就科学与技术有机结合方面,提到现行的教育体制不具备培养理论、实验、仪器研制三位一体人才的机制,而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是创造知识,提出研究生培养要自己思路指导下的科研,不是导师研究任务带动下的工作。并对研究生自身培养提出:修身养德,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广大的科院青年是地学创新的生力军,要勇于创新,探索未知,训练严谨理论思维,敢于对权威提出理性的质疑。

    提问环节,朱院士与在场学生做了热烈的交流,从学术专业到科学思维方式,到专业兴趣的培养,重视动手实验等一一做了回答,就发表国际论文注意事项问题,朱院士归纳了三点:要具备好的逻辑;要艺术的展现;要哲学,使问题很好的解释。并用自身物理专业转地磁专业的经历解答了怎样通过看文献找适合自己并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的困惑。最后对广大科院学子就七月五号到八号的国际前沿讲座发出邀请。

    至此,“地科讲坛”院士系列讲座在科院莘莘学子的积极支持下划上圆满句号。

应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校长邀请,我校邓勇书记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5人,于3月13日访问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墨尔本大学Ian Andrew Renard校长首先代表学校欢迎我校代表团的来访。他说,墨尔本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将成为学校工作重点。中科院研究生院在这方面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都值得墨尔本大学借鉴。2005年墨尔本大学副校长Frank P Larkins教授和研究生院院长先后两次率团访问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研究生院之行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并加强了墨大与研究生院开展教育合作项目的信心。因此,在研究生院代表团到达之前,墨尔本大学已经做好了各项接待准备工作。

    邓勇书记感谢墨尔本大学所做的周到安排,并希望此次访问能积极促进两校合作项目的开展。

    研究生院代表团先后参观了墨尔本大学管理学院、工程学院、土地和资源学院、农业和食品学院、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学院等,并与上述各学院院长、专家、教授进行了座谈交流。

    随后,邓勇书记和Ian Andrew Renard校长分别代表两校签订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开展学者、学生、职员交流项目和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双方将对国际合作项目的申请与执行提供必要的支持。

    墨尔本大学成立于1853年,2000年被有关机构评为澳洲最出色的大学。墨尔本大学与中科院在科学研究领域有着长期合作的关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合作备忘录》的签订将有助于双方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随团出访的人员有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王颖教授、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高鹏教授、资源与环境学院常务副院长王艳芬教授及国际合作处处长朱相彬教授。

 5月25日,中科院研究生院“建设与发展论坛”第48讲在玉泉路园区举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校办产业国际合作总经理马科斯威尔博士应邀在发表演讲,他介绍了奥克兰大学在科技产业化方面的经验和战略。研究生院副院长侯泉林教授主持论坛。

    奥克兰大学与中科院及我校的教育交流日趋紧密,合作范围日趋扩大。2006年11月13日,奥克兰大学举行专门仪式,授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工程学荣誉博士学位。2007年3月15日,奥克兰大学学术副校长Raewyn Dalziel教授等一行5人来我校考察访问。3月20日邓勇书记应邀率我校代表团一行5人访问奥克兰大学并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本次论坛是今年我校代表团访问该校后的来宾回访,也是两校合作协议的具体落实。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三大职能之间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大学的快速发展。侯泉林副院长说,“大学的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探索真理的场所,同时也是传播文明、促进科研成果社会化的场所。如何使高校的科技成果走向市场,实现高校与市场的双赢,是中国高校普遍面临的热点问题。”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本期“建设与发展论坛”设定了“科技产业化”这一主题。

    “今天,是一个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世界性的科学技术成果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各国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也在加大科技产业化方面的投资。然而,科技产业化常常伴随一系列风险。”马科斯威尔博士指出,“因此,在加大研发投资的同时,也需要有计划地加强科技产业化的培训。”

    奥克兰大学科技产业化的工作已进行了20多年,该校所属的校办产业公司拥有550名员工,年收入增长率达到15%,是新西兰及澳洲地区最大的校办产业组织。马科斯威尔博士介绍了该校产业公司的主要做法,这包括:

    合作研究——迎应全球化的开放创新趋势,选择最合适的合作项目,进行基础科学领域的合作研究,实现多赢;合作教育——主要面向中国、泰国、马来西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元化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知识产权许可——在芯片、汽车制造业和隧道照明等领域开展知识产权的许可协议合作;小企业孵化——通过孵化基金促进中小企业的成长,通过企业中心来专门来支持和创建中小企业,目前该校中小企业总产值达8.65亿美元。谈到发展前景,马科斯威尔博士透露,到2012年,该公司的知识型员工将达到1200人左右,流动性资金达到20亿美元。

    马科斯威尔博士透露,奥克兰大学将面向中国开设短期课程,该课程为期8周,其中6周在中国国内通过网络学习、2周在新西兰学习。课程包括项目管理、营销战略、知识产权法律、技术转让、新公司的准许和运作等。同时,奥克兰大学的校办公司将面向中国、印度、韩国等国家提供技术转让咨询服务,为各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转化、科技产业化等,提供战略咨询服务。演讲结束后,资源与环境学院常务副院长王艳芬、科研处处长张洪勋等就感兴趣的问题与马科斯威尔进行了交流。

    论坛举办前,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与马科斯威尔博士进行了座谈,国际合作处处长朱相彬参加座谈。

    奥克兰大学建于1883年,在新西兰高校排行榜中名列榜首。除了传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奥克兰大学十分重视学科交叉和科研成果应用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奥克兰大学先后成立了若干教学、科研及成果转化平台,以促进新兴产业技术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4月17日上午, 波兰华沙社会心理学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Tomaxa Skowronski先生、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Wietaw Godzic教授一行3人访问我校,我院国际合作处朱相彬处长与来宾进行了工作会谈。

    主宾双方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的情况。来宾对我院独特的院所结合的教育体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希望在学生和师资交换方面首先开展合作项目。最后,双方还探讨了开展联合培养项目的可行性,来宾还表示愿意同我院的人文社科专业开展教育科研的交流与合作。

    波兰华沙社会心理学大学是波兰国家科学院直属大学,是波兰教学水平最高的大学之一,在校学生总人数有8700余人。去年10月份,马石庄副院长与朱相彬处长考察访问波兰国家科学院时,曾与波兰国家科学院副院长兼华沙社会心理学大学校长Jan Strelau院士进行过友好会谈。

5月29日上午,韩国汉阳大学“面向产业需求的先进IT教育项目”主任、研究生院院长崔在熏教授一行4人来我校考察访问。马石庄副院长会见来宾。

    马石庄副院长对韩国汉阳大学的访问表示欢迎,并希望此次访问能为两校的教育合作创造良好的基础。汉阳大学金会律教授介绍了汉阳大学以及该校选入“智慧韩国BK-21计划”的IT类专业。在听取了我校情况介绍后,来宾对我校独特的教学体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希望能早日与我校开展学生交换、教师交换等教育合作项目,并表示将尽快启动两校框架型合作协议签订的准备工作。

    据悉,“智慧韩国BK—21计划”是韩国政府为适应21世纪知识和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的一项旨在培养具有创造性和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的财政资助计划。汉阳大学的IT教育已列入该计划。

    汉阳大学成立于1939年,是韩国最大的私立大学,在韩国各大学中的综合实力位居前列,工科实力位于韩国高校榜首。

    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王颖教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孙应飞教授和国际合作处副处长李莉参加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