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谢勇报道 彭彦摄影】6月2日下午,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一行5人在其科研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Koropchak教授的带领下来我校考察访问并商谈合作事宜。马石庄副院长会见了来宾,院长助理侯泉林教授、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向军辉副教授和国际合作处处长朱相彬参加了会谈。 客人对我校的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非常感兴趣,提出了在两校之间开展学生互换和设立双博士项目的建议。他们还就能源项目和纳米技术分别和侯泉林、向军辉进行了交流。双方表示,将保持进一步联系,争取早日签订合作协议并落实合作项目。 南伊利诺伊大学建于1869年,是美国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现有在校学生21000多人。

     【新闻网讯】5月22日至5月31日,期十天的沈阳生态所2006年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已圆满结束。

    此次答辩会共有生态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和土壤学的31名硕士和38名博士进行答辩。会上邀请了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冯宗炜院士、中科院沈阳分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庆礼研究员、辽宁省环境保护局局长朱京海教授及辽宁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沈阳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生态所等53名专家作为答辩委员会评委。

【新闻网讯 戴岳】5月28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举行了2006年第一场毕业生论文答辩,分析生物技术室李永进、游蕃同学顺利通过答辩,自此2006年武汉病毒所毕业生答辩工作拉开帷幕。 为保证本次答辩工作的顺利进行,病毒所研究生部及研究生导师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从论文进度、质量控制、时间安排、答辩分组等进行了细致的讨论,毕业生也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答辩现场,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毕业生答辩分研究生报告学位论文与提问回答两个程序,其中硕士论文报告不超过30分钟,博士论文报告不超过45分钟,答辩人陈述完自己的论文后,回答答辩委员会成员和到会人员提问,同时,答辩人导师可就学位论文及答辩中提出的问题作补充说明。最后答辩委员会结合论文评阅人对学位论文的评阅意见、论文的水平以及答辩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评议答辩人的学位论文是否达到所申请学位要求的学术水平,获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2/3以上票数同意,方可做出建议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决议。 据悉,近期还将有几十名毕业生陆续参加答辩,病毒所全体毕业生论文答辩工作将在6月10日前结束。


     【新闻网讯  朱效民、魏沛】2006年5月17日至19日,第九届公众科技传播世界大会(PCST-9)在韩国首都首尔召开。PCST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科学技术传播国际会议,也是自1989年在法国召开第一届PCST大会以来首次在亚洲地区举办。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学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李娇的论文荣获了世界最高奖项,也是中国学生首次在科学传播领域荣获世界最高奖。同获此奖项的还有巴西姑娘Germana Barata。

    国际公众理解科学网(PCST Int’l Network)主席Vladimir de Semir在颁奖仪式上说:“Junior Award是本次国际大会一个最有分量的奖项,学术委员会由世界各个国家的专家组成,大家非常认真地对青年人提交的论文进行评论,选出两名优秀有潜力的青年人授予世界最高奖,他们是中国的李娇和巴西的Germana Barata。”

    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公众理解科学副教授布鲁斯·莱温斯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Junior Award寄托着我们许多科学传播专家的希望,希望获奖者能够继续从事科学传播领域的工作,在学术和实践领域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李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所获得的Junior Award奖章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在我完成论文的过程中细心指导我老师们和提供帮助的朋友们!他们是在中国科学传播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有独特思想和责任感的科学传播人。感谢我的导师李大光长期以来对我的培养!

    PCST-9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交流与探讨服务全球公众利益的科学文化。本次会议正式参会代表有300多人,既包括许多国家著名大学、研究机构的教授和科研人员等科技传播方面的理论研究者,也包括来自学校教育、大众媒体、科技馆、科技文化传播公司和相关协会等科技传播方面的实践工作者。会议报告、交流的议题多种多样,层次丰富、内容广泛,基本上涵盖了当前科技传播各个方面的相关议题,可谓“大而全”,所以相对有利于世界各地的参会者找到有共同兴趣和话题的相关专家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和交流。

    继上一届公众科技传播世界大会(2004年巴塞罗那)的主题“科学知识与文化多样性”之后,本届PCST大会的主题确立为“为了全球公众的科学文化”(Science Culture for Global Citizenship),进一步凸显了当代科技传播服务全球公众多元利益的价值导向。对此,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首先,科技传播是一项惠及全球公众的事业。勿庸置疑科学技术早已是现代人类文明的基石,今天大到国家民族、小至家庭个人的发展进步都越来越和科学技术有了日益密切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技术本身无疑具有世界范围的普适性,这也是需要在全球范围大力推进科技传播的逻辑前提。因此传播“为了全球公众的科学文化”,十分需要建立一个国际科技传播网络体系,全方位动员科技团体、学校教育、大众传媒、科普场馆等各种力量积极推动科学知识在全球范围里的流动和普及,协调科技与社会的发展进步,促进形成科技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确保当代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

    其次,现代科学文化与各国传统文化需要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对话合作的关系。虽然科学技术没有国界,但是“为了全球公众的科学文化”的传播却越来越需要和世界各国的历史传统、现实国情以及自身需求结合起来。这从本届PCST大会各国代表所采用的丰富多彩的科技传播名称中也可管窥一斑:“公众理解科学与工程”、“公众理解研究”、“公众参与科学”、“人民科学运动”、“公众对科学的认知”、“公众对科学的意识”、“科学普及”、“科学对话”,等等。又如近年来的调查显示,欧美公众在科学技术是否利大于弊的问题上,均只有约一半的公众持肯定态度,而在中国和印度持肯定态度的公众则都占大多数。可见,不同国家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和态度存在着明显的层次上的差异,直至云壤之别,这也要求科技传播必须和各国的文化传统、实际国情进行认真沟通和有效协调。

    第三,各国的科技传播相互之间应当采取平等、欣赏、互补、开放的态度。“为了全球公众的科学文化”面对各国千差万别的从日常生活,到精神文化,到民主参政等不同层次的多元化需求,不断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模式和形态,但毫无疑问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没有所谓优劣之分,最适合的实际上也就是最好的。例如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对广大普通百姓来说首先还是增产粮食多挣钱的手段,显然普通百姓要求通过科技摆脱贫困、尽快致富的愿望无可非议。如果全然不顾这种现实需求,面对着饥肠辘辘的听众仍然大讲特讲天体如何演化、生命如何克隆,这种科普无疑是牛头不对马嘴,不仅表面上有些滑稽,而且实质上简直冷漠。

    有必要关注的是,大会结束后PCST网络委员会还于20至21日两天举办了针对专门主题的研讨会(WORKSHOP),更是集中了相关主题的许多科技传播方面的理论专家,弥补了PCST大会的议题相对松散、讨论不够深入、交流互动不足的缺憾。本次研讨会的参与者围绕“如何培训科学家与普通大众对话”的议题进一步展开了深入充分地讨论和交流,并计划出版研讨会的集体讨论结果。因此,对关心研讨会主题的研究人员来说尤其值得重视和参与。 

    中国科协组织了有12位团员组成的中国代表团,是历年参加PCST大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也是提交学术论文、作会议报告最多的一次。在会议期间,中国科协向所有各国参会代表赠送了2005年于北京召开的公众科技传播国际研讨会英文论文集。

    最后值得期待的是,在PCST-9大会的闭幕式上确定了下两届公众科技传播世界大会将分别于2008年、2010年在瑞典和印度举办。

    (注:朱效民,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新闻网讯 孙玲】5月31日晚,管理学院副院长赵红教授和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咨询部总经理王洪亮一道,揭开“中科院研究生院MBA实习基地”的牌匾。这是继去年9月以来,管理学院在新华信集团建立的第二个实习基地。这标志着管理学院与新华信集团(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和新华信正略君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更深入的合作。(2005年9月 相关报道 >>> >>>)

   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市场研究与咨询公司,其前身是成立于1992年的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公司市场研究事业部。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广州和香港设有全资子公司,全职员工近300名,调研网络覆盖全国80%的地级以上城市。2001年,新华信重组为新华信集团,成为国内最大的咨询集团之一,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是新华信集团的主要成员之一。

   当晚,王洪亮还在管理学院做题为“职业生涯,从咨询师起步”的演讲。王洪亮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咨询行业的情况。他认为,从事咨询行业能使MBA学生学以致用,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增加丰富的阅历,并增强个人的信心。

    之后,王洪亮又就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咨询顾问等话题,与大家分享经验。他通过介绍自己的职业生涯,向学生们展示了咨询顾问在新华信的职业发展通道。最后,王洪亮与大家分享了一个哲理小故事,建议大家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既有远大理想,又能脚踏实际,重视职业生涯发展的每一步。王洪亮的诚恳、谦虚与敬业深深地打动了在座的学生,同时咨询业的魅力也吸引了大家。讲座结束后,新华信人力资源部的员工现场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并收集了简历。整个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本次讲座和授牌仪式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兼MBA教育管理中心主任董纪昌副教授主持,职业发展中心孙玲老师参加了此次仪式及讲座。(编辑:贾宝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