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前言:辞旧迎新之际,中科院研究生院各院系、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纷纷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告别匆匆忙忙的2005,迎接满怀希望的2006。在此我们特设本专题,来全方位展示师生的风采。

     【新闻网讯 吴世军】羊城花海暖意融融辞旧岁,科苑学子欢歌笑语迎新春。12月28日晚7:30,中科院广州分院礼堂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广州教育基地2006年研究生迎春晚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莅临晚会现场的嘉宾有中科院人事教局李和风副局长、赵夕潮处长,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陈勇院长、黄宁生副院长、侯红明处长及广州分院各所领导、老师和部分同学。会前侯红明处长致辞,晚会开始后匆匆赶来的李和风副局长和陈勇院长也先后致辞,陈院长勉励大家好好学习,并恭祝大家新年好,身体健康,学习愉快。

    晚会节目形式多样,高潮迭起。化学所同学以舞蹈《吉祥颂》拉开了晚会的序幕,洁白的哈达,飘逸的长裙,将观众带进了宁静的西藏。随后节目更是精彩纷呈,犹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深情的对唱、婀娜的舞姿、悠扬的笛声、字正腔圆的黄梅戏、滑稽俏皮的三句半、幽默搞笑的话剧等将科苑学子的多才多艺充分展现,瑜伽、跆拳道、梅花拳更展现了广州分院各所同学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地化所同学带来的健康、时尚、青春洋溢的健美操《舞动的青春》把整场晚会推向了高潮,晚会最后在全体师生合唱的一曲《难忘今宵》中落下了帷幕。

    晚会中穿插的抽奖活动,充分调动了现场观众的热情。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广州地化所研究生部的马跃良老师幸运地抽中了自己,一时传为美谈。

    晚会由中科院广州教育基地主办,广州地化所、南海海洋所、广州能源所、华南植物园、广州化学所协办。晚会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各所研究生会的大力支持,大家在工作中克服了不少困难,加强了交流、增进了友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再一次得到了证明。

     【新闻网讯 卢耀华】2005年12月28日晚,中科院研究生院EMBA学友新年酒会在北京长峰假日酒店大宴会厅隆重举行。来自科学院各院所及所属企业、国家开发银行、新闻出版行业等企事业单位EMBA学友代表及部分授课专家、特邀嘉宾近六十人聚集一堂,共话一段EMBA难忘的经历,共祝中科院EMBA教育前景辉煌。

    忆往昔共度岁月,叙别后各样情怀。新朋老友喜相逢,诉说与倾听成为了酒会的主旋律。

    本次新年酒会由第三期中科院管理干部EMBA班学员、来自中科院华建集团的洪琳副总裁和第一期中科院所级领导EMBA班班长、来自中科院中生公司的吴乐斌总裁担当晚会的主持人。研究生院工程教育学院院长黄钧教授介绍了与会嘉宾,对所有与会EMBA学友、嘉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黄钧院长热情洋溢的欢迎词正式拉开了新年酒会的序幕。

    第一期中科院所级领导EMBA班学员、现任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的隋红建教授首先致辞。她代表研究生院向各位学友通报了中科院研究生院EMBA项目的发展情况,并对广大学友及嘉宾对研究生院EMBA项目的一贯支持表示感谢!她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作为广大EMBA学友的母校,随时欢迎各位学友回到研究生院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分享学友的成功经历。你们的成功是我们教学的最大成就!”

    愉快的“学友大联欢”,各路学友大展风采。热情洋溢的致辞与精彩纷呈的节目赢得阵阵掌声。如果说工程教育学院教师的小合唱《同一首歌》奏响了 “学友大联欢”的序曲,那么第一期中科院所级领导EMBA班的《走进新时代》则引领在场所有的人进入了豪迈与激昂。国家开发银行EMBA一期班的《铃儿响叮当》、第二期中科院管理干部EMBA班的《掌声响起来》、第三期班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节目则曲调起伏跌宕引人怀想……由工程教育学院老师和第三期中科院管理干部EMBA班学员联袂表演的《智斗》则将晚会节目推向了高潮。

    举杯畅叙中,许多学友纷纷发表感言。中科院北京分院党委副书记孙建国代表第一期中科院所级领导EMBA班学友在致辞中说:非常感谢中科院研究生院能为广大EMBA学友提供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使分别很久的EMBA同学又能重新聚首,也希望所有EMBA学友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回报母校老师的辛勤劳动。代表国家开发银行一期EMBA班学员致辞的国家开发银行信用管理局高级经理隆鉴清班长在致辞中说:非常感谢中科院研究生院EMBA项目,正是因为该项目有雄厚的师资为基础,优秀的教学组织作保障,才能够为科学院系统以及如国家开发银行、新闻出版署这样的大行业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优秀人才。第三期中科院管理干部EMBA班王小民学友的发言表达了广大学友共同心声: “今夜,我们在这里相逢相会,歌声醉,笑声飞,让我们把美酒斟满金杯,相互祝福我们的未来,祝福我们的EMBA,越办越好,越办越红火!”

    轻松活跃的气氛、协作互动的游戏、饱含祝福的话语、激越婉转的歌声增进学友间的了解、加深了彼此的感情。具体策划和组织此次学友新年酒会的工程教育学院EMBA项目组负责人傅宏伟老师表示:希望通过类似的活动答谢一直关心、支持中科院EMBA项目的各方人士,使中科院EMBA项目能更好地服务科学院和社会;也希望中科院EMBA学友通过这样的活动更具凝聚力,形成学友间沟通、合作、发展的友好氛围。

    晚会在“友谊地久天长” 的合唱中达到高潮。相聚的时间总是很短,老友新朋握手惜别,期待来年再相聚!

【新闻网讯】新年的前夕,研究生院工程应用研究中心“干扰管理研究组”与中科院管理所、中国海洋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并通过中科院远程教育系统与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相关院所和高校从事相关研究的专业人员和研究生就干扰管理问题进行的第10 次研讨如期举行;此前的12月21日,工程应用研究中心“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组”通过中科院远程教育系统与长春光学与精密机械所联合进行了本学期的第6次远程讨论班活动……这只是工程应用研究中心自筹备成立起所开展的各项工作中的两个镜头。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应用研究中心2005年7月开始筹备,于2005年12月12日正式揭牌,挂靠工程教育学院。目前,已形成了由资深专家、青年骨干和研究生组成的多个研究组,立足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分别开展项目管理、应急管理、干扰管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项目融资等方向的工程应用研究工作。各研究组根据自身的特色定位和优势,逐步形成院所合作、院系合作的局面,各项研究工作初见成效。 其中,“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组”与长春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室通过相互的了解,已就相关技术研究、软硬件产品的开发、研究生指导和互派等方面开展合作达成初步意向。双方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形成了详细的计划,随着计划的逐步实施将使该领域的相关技术的水平在一年内迈上一个新台阶,力争为国家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应急管理研究组”在研究生院和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联合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教学、科研、应用的结合,近日完成了工程硕士系列教材之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教材的编写,实现了院所结合和教学科研的相互促进。“干扰管理研究组”与中国海洋大学已开始联合指导硕士研究生,与中科院管理所、北京交通大学并通过远程教育系统与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的30多名师生就干扰管理的理论、业界动态和出现的新问题定期进行系统的交流研讨。“项目融资研究组”组成了由世界银行高级顾问、前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东南亚首席代表、美洲银行常务董事彭重民先生,中信集团战略规划部主任张极井先生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和高校与研究院所从事项目融资的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广泛参与的研究团队,在开展与国家金融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项目研究的同时,撰写了面向工程硕士研究生的项目融资讲义,也将形成教材出版。工程应用研究中心还与华中科技大学就合作开展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学术交流等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应用研究中心将以国际国内工程、管理等相关领域优秀人才为主体,与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和组织、工程应用部门和企业开展广泛联系与合作,紧密结合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展工程应用领域理论与系统开发研究、提供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推广等。正如研究生院邓勇书记在中心成立仪式上所说,工程应用研究中心的工作将以中科院的所拥有的高端技术与智力优势和先进管理理念为基、以创新的研究与应用成果服务社会的发展、承担社会责任。

     【新闻网讯 记者姜靖】2005年12月30日下午,因为下午有课,记者比约定的时间迟到了一个小时。马院长正在办公楼第一会议室听报告,被记者的短信“喊”了回来。

    马石庄副院长的办公室不大,10多平米,书柜里,书桌上,地板上,沙发里,甚至茶几上都塞满了书和资料。“书太多,我也没时间整理,太乱了。”马石庄副院长不好意思地说。然而,除了这些书外,更吸引记者眼球的是散放在办公桌上的几张特殊“贺卡”—没有皮儿,只有瓤儿。我们的采访就从这些特殊的贺卡谈起——

    “厉行节约很重要,谁的钱来得容易?”

    马石庄副院长说,他收到了很多圣诞卡和新年卡,都是老师和同学送的。像每个收到贺卡的人一样,“我也很高兴过节了,大家都还惦记着给我问声好,我当然高兴了。”

    然而,让他在高兴之余感到心痛的是:“没必要那么花哨,花几块钱甚至十几块钱买张贺卡。随便拿张纸给我写句祝福我就很满足了。”所以马石庄副院长“命令“送他贺卡的人“把皮儿拿走,可以再送给其他人。瓤儿留下就行了。”

    马石庄副院长向记者展示了他最欣赏的一张“贺卡”,一张普通的白纸,上面用钢笔写了几行新年祝福语。“这种简单的我最喜欢,不花什么钱,目的也达到了。现在铺张浪费现象太猖獗了,我们一定要厉行节约,谁的钱来得容易?”

    他提到令恼火的一件事,一次有个学生干部送来一个请柬,还有个面具,于是马院长问他,面具哪里来的?自己做的?那个学生回答说外面买的。于是马石庄副院长毫不客气地把那个学生请了出去:“钱烧的呀你!”

    “我们学校的经费都是国家拨付的,都是纳税人的辛苦钱。现在一个学生每年的活动经费是多少?几十块钱,像你们喷涂一张海报,一个学生一年的活动经费没了。”现在学生处正在制定相关规定,从明年开始,规范校学生活动的海报,通知,请柬的规格,对纸张克数,大小,颜色数量提出上限要求。除了橱窗里的海报,一律不许喷墨印刷。

    “学校的经费现在比较紧张,能节约尽量节约,就是将来很宽裕,也要用好每一分钱。”马石庄副院长语重心长地说。制定这个规定一方面可以告诉各院系不要攀比,另一方面还可以杜绝各学生团体的大手大脚。“规格都一样了,就不存在靠谁的海报印刷花哨来吸引眼球了。”

    接着,他还给我们推荐了一本他比较喜欢的院刊——化学系的《北极星》,据马院长讲,虽然这本院刊的纸张很普通,版面设计也很简单,但内容翔实,信息量很大,所以每期他都会很仔细的阅读。

    “诚信比考试分数更重要”

    我们的采访刚进行了十几分钟,马院长电话响了。“我晚上要上课。”马石庄副院长拒绝了对方的邀请。待他放下电话,记者就接过了这个话茬儿。

    “马院长,您这学期也开了课,这门课考试吗?”

    “读书报告,口试,不是卷面考试。”他指了指桌上一摞厚厚的论文打印件向记者介绍说,晚上他们上课就讨论这些论文,根据大家的发言情况打分。

    “您对考试怎么看?学期末了,同学都在忙考试,我经常听到一些同学在抱怨,从小学到大学,我们都在考,现在研究生了还要考,什么时到头?”记者问。

    他反问记者,如果不考试,你说该拿什么考核?考试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找到更合适的方法。此外,学校会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来确定与否。小班上课考试可以更容易组织,采取其他方式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其实从平时的交流中老师就可以判断出学生学地怎么样。但大班采取这样的方式就比较困难了。马院长以自己上学期带的一个130多人的班为例,除了平时喜欢问问题的同学,班里的很多同学都不认识,这样除了考试没办法来考核学生学的怎么样。

    “到目前为止,考试不是最好的办法,却是最不坏的做法。很多操作程序的事情,肯定不可能完美”。马石庄副院长说。

    对此,他建议同学们不要把考试分数看的太重要,分数不高的同学不意味着创新能力不强,谁都不能预言一个考试成绩不好的人将来不能成功。另外,考试不仅仅是考的同学们的学习成绩,还有诚信。“考试不及格,至少你的诚信是合格的,作弊不仅仅是考试不及格,你的诚信也不及格。”

    马石庄副院长还想通过记者转告同学们:“学生党员不要作弊,一旦发现作弊将受到双重处分。在诚信面前,不要为了一个分数,把你的”身家性命“全搭了进去。”

    “没有不能教育的学生”

    在整个采访中,马石庄副院长始终不忘谈及他的学生。他表示,做了一年多的学生工作,从学生身上学到了很多,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善于发现一个学生的优点。自然,在表扬一个学生的时候也要知道他还有很多不足。马石庄副院长强调说,这点对于每一个做教育工作的人来说都很重要。

    马石庄副院长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去年有个学生在校外打架,被派出所拘留了。他没有指责那位学生,因为那个学生利用假期出去帮做小买卖的父母打理生意时跟别人发生冲突,这种对父母的孝心很值得提倡,只是遇到事情态度有些过激了。最后经过马院长的“说服教育”,现在这个学生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现在发展的很好。

    “就像自己的孩子,犯了一些错,不还是你的孩子吗?哪个家长因此不要这个孩子。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他说。

    在采访的最后,马石庄副院长也祝愿每一个“孩子”和“家长”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新闻网讯】2005年,在院领导及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研究生院国际合作坚持以“三统一,四结合”的办学方针为指导,紧紧围绕着研究生院和中科院各培养单位的教育建设和发展目标,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

    积极开展与国际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中科院研究生院先后组团访问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州大学、西北大学和杜克大学等美国著名高校。双方直接的交流沟通有力地促进了合作的实质性进展。例如,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院长David T. Ellwood博士于2005年6月回访了研究生院并受聘为研究生院名誉教授;杜克大学商学院正在准备与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开展共建EMBA的学位计划。另外,研究生院还与美国的一些知名的公立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学校包括明尼苏达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生院也与美国的其它教育和科研机构,诸如美国国家健康院、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等开展了积极的交流活动。

    过去的一年,在中日两国外交关系处于紧张阶段的时刻,研究生院积极地发展与日本著名高校的合作关系。这些学校包括东京大学、筑波大学和京都大学。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研究生院与东京大学的校际关系发展势态非常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双方校际的高层互访就达6次之多,其中包括我方科学院白春礼常务副院长在东京会见东京大学人员,东京大学两任校长多次访问研究生院。2005年7月,白春礼常务副院长率团前往筑波大学签订两校合作协议。研究生院与日本高校的交流互访从民间角度对缓解改善中日关系无疑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除了美国和日本,研究生院还积极拓展与其它国家的国际合作交流,如德意志联合研究会、荷兰皇家科学院、芬兰科学院、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多伦多大学、瑞典隆德大学、意大利都灵大学等。

    2005年,我校因公派出93批129人次,创历史新高。派出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美国、德国、荷兰、加拿大、瑞典、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和台湾。

    推进中科院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研究生院国际合作立足于全局发展,积极为中科院研究生教育事业争取和实施了一系列有益的国际合作项目。实施的项目包括中德国际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中荷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澳大利亚BHP Billion研究生奖学金项目、中日学生论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学术研讨会等。

    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了促进国际合作交流的规范化发展,2005年与世界知名大学及科研机构签署校级合作协议8项。

    邀请国际著名人士来访,不断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

    一年来,研究生院先后邀请并授予了一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科学家、管理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为研究生院名誉教授。他们中包括日本东京大学校长小宫山宏,美国微软高级副总裁李开复,美国社会学家Lawrence Brown,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David Ellwood,美国宇航局葛达德太空飞行中心主席 Benjamin Fong Chao,澳大利亚BHP Billion公司总裁Charles W. Goodyear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Gregory Chow (邹至庄) 等人。

    截止2005年底,共接待来访外宾45批215人次。其中包括接待泰国公主一行代表团、美国前副总统戈尔、14位著名大学校长以及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公司总裁等。

    本年度共聘请6名长期在我校工作的外籍文教专家,有12位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作为“爱因斯坦讲席教授”来校讲学。

    组织实施援外项目, 开拓国际合作的新领域

    根据国家总体外交政策和战略需求,结合我院创新三期规划,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批准,具体组织实施了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研院所领导人研修班” 和“发展中国家科研项目管理者研修班”二个人才援外培训项目。该批项目为中国科学院承办的首期援外培训项目,共有7个发展中国家的26名科技官员或专家学者参加了这两个项目。在中科院国际合作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各有关研究所和院属单位的支持下,经过精心策划和组织,这两个项目已圆满完成,得到了项目学员和有关领导的满意评价。成功举办“发展中国家科研院所领导人研修班”及 “发展中国家科研项目管理者研修班”标志着我校外事工作水平又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拓宽渠道,规范管理,努力使境外学生工作可持续发展

    面对招收境外学生的诸多困难,经过多种形式努力,在招生宣传、留学生推介方面逐步理顺渠道、规范管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在南-南基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类政府、院级、所级协议、导师合作等项目的支持下,我校留学生招生工作正在逐步走上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目前境外学生队伍已形成一定规模,现有来自港澳台的学生56人,来自巴基斯坦等13个国家的学生83人。

    我们的留学生管理工作已由粗放性向精细性转变,对留学生的管理定位在服务,加大和深化了服务范围和力度。学校建立了完善的留学生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手续办理流程,实现了留学生管理信息化和规范化。

    积极开展活动,使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巴基斯坦遇到灾难时,我们协助留学生组织献爱心捐款活动。同时精心组织了留学生赴济南、曲阜、菏泽等地进行观光考察。

    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国际合作工作在很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国内知名高校,诸如清华、北大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为了缩短差距,更好地服务于中科院的三期创新工程,今后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还需要逐步扩大留学生来源国别,有计划地派遣我校访问学者前往国外著名高校进修,加大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的力度和拓宽经费来源,进一步拓展奖学金的境外资源,并加强此项工作的对外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