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玉泉路园区摄影协会成员在会长、副会长的带领下,前往钓鱼台边银杏林采风。大家不仅领略了这里的银杏林美景,学习了摄影方面的基本知识,而且切身感受到了摄影带来的快乐。   到达目的地后,虽然天公不作美,光线不算特别好,银杏的叶子还没有全部变黄,但是同学们都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大家各自选好角度开始拍摄起来。三角架是必不可少的。会长不愧经验丰富,一边帮没有用过三角架的同学支三角架,一边给大家讲解有关景色拍摄时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如光圈、快门的选择、构图、以及拍摄微距突出显示某些局部细节问题等等。大家都感觉受益菲浅。   采风活动更加激发了会员们对摄影的热情。大家表示,在以后的活动中一定好好练习摄影技术,多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协会的活动,要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发现生活的美丽,去感受自然的美好,去记录生活的多姿多彩。 (学生处、玉泉路园区摄影协会 王欢欢供稿)                   

  10月17日晚,710班全体同学期待已久的初秋之夜联谊活动在6号楼多功能厅举行。   整个联谊活动在最具搞笑天赋的主持人蒋晓娜,陈恺的真情对白中开始。接着《说方言》,让我们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由全班同学参加的《齐心协力》体现了大家团结合作的精神;《猜词》,《枪椅子》等游戏深受同学们们喜爱;还有郑欢同学制作的娃哈哈和模仿秀游戏,着实难倒了一大批同学,让大家在欣赏美妙舞姿的同时感叹郑欢同学的良苦用心;王润泽同学是跆拳道蓝带,他和另外三名同学表演了跆拳道基本步伐,展示了跆拳道的威力;葛宗成、倪阳同学的合唱也受到同学们的一致赞扬。22:30分,整个活动在欢快的舞曲中在同学们手肩相连的友谊中,在欢声笑语中结束。   本次活动由710班班主任叶世伟老师和全体班委精心策划。从游戏策划、名单确定、任务分配,到奖品购买和宣传工作,班委会同学都作了最大的努力。联欢不仅增进了同学们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也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信息学院710班 余清供稿)

  10月21日,由英国大使馆主办,生物系承办的第八期科技沙龙活动举行。科技沙龙迄今为止已在北京成功举办过7次。此次活动的主题是“你能扮演上帝吗?-- 基因操纵中的伦理”。英国牛津大学教授Michael Parker、莱卡斯特大学Sue Weldon 博士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邱仁宗教授、翟晓梅教授应邀作了报告,约50名生物系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科技沙龙活动使同学们在轻松幽默的气氛中同各类著名专家共同探讨前沿课题,大家一直认为,受益匪浅。 (生物系 张旭供稿)

  为了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认识机会,进一步增近同学之间的互相了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707班党支部和班委会精心筹划一次香山之行。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的响应。   10月16日早9点,近80名同学登上了开往香山的“专车”。到达香山脚下后,在香山公园门口,707班这个崭新的集体留下了她的第一张全家福。   接下来,同学们以小分队的形式向山顶进军,并约定在山顶汇合。途中,大家有说有笑,似乎忘记了登山时的累,遇到陡峭危险的地方,总是互相提醒、帮助,让人感觉到了来自集体的关怀。到达顶峰之后,同学们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种活动,有的聚在一起打牌聊天,有的做很活跃气氛的游戏,有的跑到各处留影,有的三五成群登高远眺,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为了组织好此次活动,班干部们提前一个多星期就开始准备。他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租车、订票、采点,使得活动能够圆满举行。   是缘分,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是激情,让我们凝聚在一起。信息学院707班的全体同学们将用积极向上的青春热情,谱写花样年华。 (信息学院707班 尹建风供稿)

  10月20日下午3点整,在研究生院教学楼704教室开始了一场地球科学学院系列学术报告,题为《地球的第三极地如何崛起?----探求青藏高原隆升之迷》。报告人为中国地貌学会主任、北京大学崔之久教授。崔教授是新中国自己培养出的第一代杰出地质地理学家,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国家南极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地理联合会冰缘委员会委员,国际冻土协会冰缘环境工作组成员,也是国际石冰川研究组发起人之一。崔教授的到来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虽然窗外秋意已浓,但拥挤的教室里则气氛活跃,同学们热情高涨。   崔教授首先从地球科学学科的性质、特征、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开始讲起。他指出“科学不分输赢”,并以此鼓励同学们勇于创新,要敢于评论,要“海阔天空地去想,脚踏实地地去干”,体现了崔教授注重实践,敏于思维的科研美德。在这些理论铺垫的基础上,崔教授带领同学们进入了他所为之奋斗的事业——神秘、广阔的冰川世界。在滔滔不绝、幽默风趣的报告中,崔教授还向同学们展示了大量的实地科考图片。张张图片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理性上、感性上使同学们对青藏高原的隆升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开拓了视野,也增加了专业知识。崔教授娓娓道来的多次参加科考工作的经历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人,博得了阵阵掌声。大家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地学科学家所要付出的辛苦。   在近3个小时的报告中,细心的同学都会发现崔教授一直是在用右手拿着教鞭,为同学指点图片中的重点,而他右手的5个手指已经全没有了,这是在1959年受伤的。那年5月,崔教授随登山队集体攀登海拔7650米的“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峰,成功登顶并打破了当时的世界记录。登山中他得了雪盲症,因双手早已冻麻木了,右手手套丢了也没有发觉,致使右手严重冻伤,下山以后只好做了截肢手术。这次经历没有动摇崔教授继续从事冰川事业的信念与决心,反而使他觉得自己负担起更加重要而神圣的职责,他要去做已牺牲的战友们想做而无法再做的事业。无私,伟大!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啊!相信:与会的每一位同学在聆听崔教授侃侃而谈的报告的同时,内心世界也会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对崔教授,对他所从事的科学事业表示敬意!   报告结束了,但脚下的路还在继续,作为冰川世界的常青树——崔教授还将研究着他所钟爱的事业。正如崔教授所言“做研究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一样,我们青年一代更要发扬这种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 (地学院学生会采编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