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外语系和学生处共同主办,研究生院学生会具体承办的2004研究生院英语演讲比赛初赛在玉泉路园区首先举行。当日,来自玉泉路园区不同院、系的35名选手参加了紧张而激烈的角逐。外语系老师张文芝、刘彬、张红晖、郑群、高原、于华、马洪玲、姜文东、于华以及外教Liza、Tim.担任了本次比赛的评委。学生处学生会秘书长常宏武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据记者在现场了解,由于本次演讲比赛参与人数众多,且选手的积极性很高。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将比赛分为两场。下午2点整20名同学参加了第一场比赛。选手们演讲的题目十分广泛,内容涉及到经济、生活、娱乐等多方面。为了更好地对参赛选手进行选拔,本次比赛特别增设了现场提问一项。在选手做完3分钟的演讲后,由4位老师就选手的演讲题目及内容进行现场提问。通过现场提问,可以很好地检验学生的现场反应及应变能力。晚7点整15名选手参加了第二场比赛。   经过紧张激烈的比赛,在各位评委老师的严格打分评判下,来自生物系的王燕同学以其准确的发音,流利的表达以及敏捷的现场反应力,征服了各位评委老师和现场观众,获得初赛第一名。 赛后,外语系刘彬老师就本次比赛进行了点评。同时,就比赛的组织工作方面提出了建设性建议。据悉,全部比赛结果将在中关村园区进行完初赛后汇总择优产生。   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学生会及记者团主要骨干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学生处、玉泉路园区学生会、研究生记者团 熊志建供稿)

  4月17日,生物系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前往八宝山烈士公墓悼念英烈。   清晨,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八宝山烈士公墓,在任弼时同志的墓碑前举行了悼念仪式。悼念仪式由陈毅序同学主持,在向任弼时同志墓碑敬献花篮之后全体人员三鞠躬。郭莉同学介绍中回顾了任弼时同志的生平。二十位预备党员在孙振山同学的带领下,面对着党旗庄重地宣读了入党誓言。生物系党总支书记杨建虹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倡导各位党员以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勉励自己,在研究生院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将来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仪式后,各支部书记带领成员瞻仰烈士墓碑并开展支部活动。 (生物系 郭莉 傅继欢供稿)

  4月1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基础局理化处刘佩华处长应研究生院科研处和物理系的邀请,来到研究生院物理系调研工作,就如何发展和提升物理系的科研工作等问题与物理系教师进行座谈。座谈会由科研处杨炳忻处长和物理系主任苏刚教授主持,物理系教师和科研处有关人员参加了座谈会。   首先,刘佩华处长扼要介绍了中科院基础局理化处的职能、承担的主要工作及目前支持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项目。随后,刘处长听取了物理系主任苏刚教授关于研究生院物理系目前所覆盖的学科范围、教学及科研情况、科研队伍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详细介绍。之后,大家就如何能够促进物理系的科研工作及长远发展、如何加强与基础局的联系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许多教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强烈希望将物理系的科研工作纳入院基础局的业务指导范围。刘处长对物理系在相对艰苦的科研环境中所做出的科研成绩及拟订的发展规划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认真听取了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她通过引证多个科研单位的成功发展历程,指出研究生院物理系科研工作的发展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特点,理清思路,凝练目标,首先从具有优势的研究方向找到突破口, 组织和建立一支精干的科研队伍,瞄准确定的重要前沿和方向,做出国际一流的工作,并带动其他学科共同发展。同时,应充分发挥物理系学科覆盖范围广,研究领域宽等特点,抓住“十一五”建设规划的契机,争取在学科交叉方面有所创新。刘处长表示以后有机会将常来物理系调研工作。   通过此次自由而热烈的座谈,大家的共同感受就是要认清目前的形势,明确自己的位置,确立今后的目标,通过发挥物理系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来认真思考和调研,将明晰、合理的发展规划呈现给中国科学院,以期得到更强的支持,做出优秀的科研工作,对进一步搞好教学工作发挥推动作用,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生院做出贡献。 (物理系 刘丰珍供稿)

  2004年4月20日下午,“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三单元主题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正式拉开序幕。   首场报告由著名理论家、“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理事长郑必坚主持,报告的主题是“时代 国情 使命”,报告人为国务委员、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陈至立委员首先从中国基本国情谈起,阐述了三大产业的特点,以及国内劳动力成本低,社会稳定,配套设施齐全等优势,结合经济全球化趋势,提出中国应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追赶世界发达国家。随后又分析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瓶颈和压力:自然资源消耗严重;人口压力增大;城乡差距不断拉大……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关口,必须树立科技发展观,以人为本!陈女士全面而诚恳地总结了我国科技与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如科技、经济竞争力不高,创新能力差,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等,提出科技队伍学科结构和国内经济发展要求一定要与国际发展趋势相适应!陈至立委员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任务,再次重申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道路:只有不断坚持自主创新,计划和制定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才能真正提高中国的科技竞争力,使中国的经济发展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   最后,陈至立委员代表党和国家提出要求:希望科技界、教育界顽强拼搏,回报社会;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继续创新!   接下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作了本单元的第二场报告。1929年,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园度过童年和少年时光,到今天,已经70多年过去了,现在他又重新回归清华园。在杨先生的小院墙壁上,悬挂有一块“归根居”的木牌,《归根》诗,则是杨先生的咏怀之作。在这场报告中,杨振宁先生回忆了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一百多年的历史,谈到了他的父母亲人,他的良师益友;谈到了他的童年生活,科学研究;论述了中国的科学与人文以及中国的未来。当谈及话剧《哥本哈根》,讲述科学历史时,杨先生说当他看到这样理论性与学术性非常强的话剧在中国的大学生中有着很强的反响时,他觉得我们已经进入了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杨先生对比分析中西文化,精辟地讲述了人本文化和神本文化。杨先生还回顾了中国的历史,分析了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他认为中国的崛起是20世纪中对长远历史最有影响的事情之一,而21世纪最伟大的事情是中国将成为一个强国,一个大国。   报告最后,杨先生还回答了听众的提问。大家从不同角度问及杨先生回归清华园的缘由和感受,请教杨先生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研究方法等等。杨振宁先生在整场报告中,以他渊博的知识娓娓道来,讲述了自然科学思想又论述了人文精神,给在座的每一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处、玉泉路园区研究生记者团 熊志敏 杜晨光供稿)

  阳春三月,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老树吐出了新芽,小草伸展着嫩绿,花儿绚丽灿烂,阳光撒满大地。褪去沉重的冬装,伸伸已经有些懒散的筋骨,感受一下春日阳光的气息,在这个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里, 中科院沈阳分院团   员青年排球赛于4月16日拉开了帷幕。在全体参赛队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于4月18日鸣哨收兵。   这次排球比赛,是沈阳分院团委重组以来举办体育活动最火爆的一次赛事。沈阳生态所团委组织参加这次比赛,沈阳生态所团委此次活动得到了所党政工领导的支持,参赛队员在比赛中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也赛出了团结。赛场上,双方队员你争我夺,拦网、扣球互不相让,队员们相互配合,使得赛场上险象环生,气氛十分热烈。   排球比赛是纽带、是桥梁,运动员们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通过比赛,增加了相互间的了解,也增进了运动员之间的友谊,对推动团委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次活动既为加强学风建设调动了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又为创新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花絮。 (沈阳生态所团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