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党组办公室、京区党委和研究生院联合组织的创新案例系列讲座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关村教学楼正式拉开2004年度的帷幕。本次讲座的两位主讲人是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艾国祥院士和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艾国祥院士报告的题目是“创新超越的启示“,而李国杰院士报告的题目是“创新的前提是信心,创新的关键在选题”。   两位院士的讲座都很精彩,而我作为一名计算所的学生,对李院士的演讲尤其有感触。李国杰院士自八十年代从美国学成归来后,领导国家智能机研发中心研制出了曙光一号到曙光4000的各种高性能计算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性能计算事业,近年又大力推动国产通用CPU芯片的研制。在做技术的同时,他还注重科技成果转化,曙光公司,神州龙芯公司都是他的作品。   在李院士看来,创新最重要的前提是信心。没有信心,一切都无从谈起。智能中心刚刚成立的时候,不管是硬件资源还是人才储备都没有什么基础,但李院士并没有气馁,而是坚信他们有这个能力。而龙芯项目的负责人胡伟武以前做的并不是CPU,但当他向李国杰院士发出请战时,李老师给了他充分的信任,让他大展拳脚,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李院士认为创新的另一个关键在于选题。曙光机以前采用的技术路线很先进,并且自有很多知识产权,但是由于和用户们的系统不完全兼容,因此很难有市场。这时李院士下决心改变技术路线,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一些地方直接采用国外的技术,而自己只在一些关键的部分来创新和研发。最终用户开始认可机器了,曙光公司也借此而诞生。   演讲结束之后,在座的近400名研究生,以及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连接的中国科技大学、上海分院、武汉分院、广州分院的数百名研究生向李院士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李院士也耐心的一一予以解答,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本次创新案例讲座是2004年系列讲座的第一讲,两位院士在自己的领域里都是大师,能够有与这些科学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对我们这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研究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创新人才大有裨益。 (信息学院701班 刘耕圃供稿)

  4月9下午,中科院2004年“创新案例系列讲座”第一场报 告会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中关村教学园区举行开讲。兰州分院根据中科院党组和研究生院的统一安排,组织人事处积极组织兰州、西宁两地在学研究生300多人通过视频收看了艾国祥、李国杰两位院士的精彩报告。   艾国祥院士作了“创新超越的启示”,李国杰院士作了“创新的前提是信心,创新的关键在选题”的报告。研究们被两位科学大师富有哲理、通俗易懂的报告深深折服和感动,并深受启迪。兰州分院党组书记、副院长王学定、近代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谢铭等领导同志在分院视频会场与30多名研究生一道聆听了两位科学大师的报告。寒旱所、兰化所、地质所、资环信息中心等在兰单位,分别在本单位组织在学研究生收看讲座。西宁西高所也组织所有在学研究生、部门负责人、创新人员收看讲座。兰州分院党组书记王学定同志十分重视本次活动,讲座开始前15分钟就赶到会场,指导会场准备工作。 (兰州分院 陈作涛供稿)

  4月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2004年创新案例系列讲座第一讲在中关村教学园区举行,从而拉开了本年度创新案例系列讲座的序幕。讲座由中国科学院京区党委常务副书记项国英主持,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何岩致辞。著名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空间太阳望远镜”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艾国祥教授作了题为“创新超越的启示”的讲座。著名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教授作了题为“创新的前提是信心,创新的关键在选题”的讲座。两位院士的讲座赢得了主会场和分会场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艾国祥院士指出,要从螺旋式上升中寻求超越,从优缺点演化中寻求超越,从把握全局中寻求超越,从国家战略需求中寻求超越。从创新超越中,我们要在全局和整体上把握和解决问题,从对立统一辨证发展中寻求突破,要有振兴中华的民族自尊心,自强不息的个人自信心,不怕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李国杰院士把自己的经验概括为精辟的四句话:自强自立的信心是创新的前提,前瞻务实的选题是创新的关键,惠及大众的需求是创新的源泉,乐在其中的追求是创新的动力。   这次讲座的主会场在研究生院中关村教学园区,分别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和远程教育系统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分院、长春分院、武汉分院、成都分院等17个分会场和全部教学站直播,并在部分会场进行交互讨论。   为了保证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与院网络中心等各有关单位积极配合协调,确保远程教育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运行平稳,圆满地完成了现场直播任务。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处、中关村研究生院记者团供稿)

  4月9日下午,大连化物所认真组织在所研究生代表通过视频系统收看由中科院党组办、中科院京区党委和中科院研究生院联合举办的中科院创新案例系列讲座报告会。党委委员、所长助理卢振举和人教处副处长熊博晖及部分教育干部与研究生同学共同收看了艾国祥院士和李国杰院士所做的精彩报告。   艾国祥院士在报告中指出,超越创新是需要有勇气和耐心的,要有质疑的胆量和否定的信心,要敢于实现超越创新;要经常读书,并且精读书;要学好哲学,因为哲学是研究发展的,科学本身就是发展的。   李国杰院士通过自身的经历告诫研究生们:自信、自强是创新的前提,新人出力量;而创新的关键在于选题,选题要考虑“该不该做”,而不是“me too”,年轻人要给重担来承担,要有以事业为乐趣的长期动力。   报告会后,大连化物所的研究生们感到收获很大,表示今后要积极参加收听收看这样的报告。所长助理卢振举指出,艾国祥院士现任国家天文台台长,在太阳物理研究方面做出了世界一流的工作;李国杰院士现任计算所所长,他领导研制了曙光系列计算机和超级服务器,主持“龙芯”微处理器的研制,是两位非常有特点的院士所长。今天虽然我们不能直接和两位院士进行提问回答及互动交流,但两位院士在报告中所阐述的哲理和科学思想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的。过去我们很少有机会聆听这些院士的报告,使我们和京区的同学相比,多少有些遗憾,但今后中科院视频系统的开通,可以使我们能够经常和一些科学大家“见面”。希望大连化物所研究生积极参加收看系列讲座来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科研素质。 (大连化物所人教处供稿)

  4月8-9日,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委举办了2003年度社会力量办学总结表彰大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培训中心被评为石景山区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培训中心颜炜老师被评为先进个人。这是培训中心第四次获此殊荣。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培训中心自成立以来,充分依托中科院研究生院一流的教师资资源、高标准的教学设施,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方针,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强调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3年,培训中心克服“非典”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大力加强鲁谷校区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BTEC项目、对日软件培训、数控工程师培训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走过了一个充满考验、充满收获的一年。   培训中心开办BTEC项目以来,严格按照BTEC的教学理念实施BTEC班的教学与管理工作。首先,中心强化英语学习,引进澳大利亚权威的英语学习多媒体课件“行星英语”,帮助学员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其次,聘请留学英国归来的教师讲授专业课,按照BTEC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突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BTEC教学获得了学员和家长的普遍认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挥。再次,按照BTEC的要求,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学校重视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成为岗位适应性强和积极上进的高素质劳动者。通用能力的培养比较符合我国正在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充分肯定。   培训中心BTEC班的教学质量得到了英国BTEC总部外审专家的高度赞许。同时,BTEC项目的教学实践表明,该项目与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一致,有利于培养掌握国际最新计算机知识、具有很强应用能力、熟练掌握英语、具有国际水准的计算机技能人才。教学质量充分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学生们有着美好的就业前景。   同时,培训中心还承担着为中日高科技企业培训软件人才的重任。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培训中心为该班制定了翔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在教师的辛勤努力下,全体学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编程语言,日语水平也已经从零达到了三级水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非典”肆虐期间,中国科学院远程系统INTERWISE开通,为学员进行远程辅导,帮助学员克服困难,共度难关。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完成了全部学业,2003年底顺利结业。结业的学员绝大部分被推荐到日本企业就业。 培训中心的数控工程师培训班也在2003年底正式启动。第一期学员已于2004年3月结业,受到所在企业的高度认可。   2004年,培训中心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也迎接着更大的挑战。我们相信在研究生院的领导下,在石景山区教委的支持下,培训中心的工作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 (远程与继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