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作者:34
-
分类:要闻速递-old
-
-
点击数:1300
4月1日晚6:30,原中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人教局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化与建设委员会主任余翔林教授应地学院邀请对广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及校训的宣传,作了题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精彩报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杜澄教授主持会议,地学院常务副院长吴忠良教授,地学院党总支和学生工作负责人参加了报告会。
余教授针对目前教育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情况。从素质教育的提出、内涵、整体要求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有志之士对于素质教育的看法和呼吁。在此基础上,余教授提出了关于我国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框架,为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上了生动的一课。他指出: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本思想品德是:做人要宽容、为他、爱国;做事要勤奋、求实、协作;做学问要博学、善思、严谨。他还强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首先,科学教育就是指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科学素养,开发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其次,人文教育是指弘扬人文精神,培育人的美德,开发审美能力,提高精神境界。所以,要从素质教育的整体要求出发,务必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报告中,余教授透过许多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的例子睿智地讲述了他的观点,博得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和笑声。
在谈到路甬祥院长提议的“博学笃志,格物明德”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校训时,余教授说“博学” 是希望我们的青年学生通过刻苦学习和实践,获得广博的知识。要有远大的抱负,广博的胸怀,面向社会,看待人生,走向未来,在生命途中永无止息地学习和充实自己;以崇高的理想及对科学事业的不懈追求,投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而忘我地工作,就是今天“笃志”的含意。“格物明德”都源自《礼记·大学》。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自汉唐以来历代士人毕生追求的理想,对当代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同样有深刻的启示。“格物”是仔细研究探察天下的万事万物,推究它们存在变化的真实道理, 才能获得丰富的知识,这样才有智慧; “明德”是要教导学生能够彰显自己的心中美好的德性,革旧从新,身体力行,处于内心清明的最高的善的境界上。这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路院长题写的“博学笃志,格物明德”这一校训,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它的核心是引导青年人怎样做学问,怎样做人,很好地概括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办学理念,激励着广大师生无尽探索的科学精神,永不止息的人格追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本场报告使大家在耐人寻味的启发和感动中受益匪浅。
报告最后,杜澄副院长作了总结发言,吴忠良老师对余翔林教授和杜澄副院长的光临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地学院供稿)
阅读更多: 教学改革起步 素质教育先行――记余翔林教授素质教育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