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所特别的大学。

 我第一天踏入中国科学院大学2015年中学生科学夏令营的时候,还是在抱怨这里的条件:虽说是单人间,但是没有空调,即使洗完澡身上也很难受。然而,行程后几天我的收获让我感到这点小小的不爽完全是可以忽略的,没有再见过比这更棒的夏令营了!这不就是我梦开始的地方么?

 初来乍到时的我,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一天的时间,大家就从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变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我们第一天参加了夏令营的开营仪式,丁校长神采飞扬的演讲以及学生代表充满激情的发言瞬间让我的肾上腺素加速了分泌,而参观校史馆的时候,国科大多个“第一”也让我瞬间就让自己的心灵被这所大学俘获了:如果能够在中科院这个中国最高等的学术中心进行研究,并凭借获得的成果获得国际奖项,为国家争光添彩,那该是一种多么无上的荣耀!但是这些的前提条件都是我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这里,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攀升,而且要一直在努力,否则,一切的想象都只能停留在想象。

 第二天,我们三生有幸地参观了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我之前只是一个听说过“1+2”的毛头小子,甚至对华罗庚前辈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那个奥数比赛上。而参观完数学院之后,我深深地被华罗庚先生的爱国精神吸引了,甚至连未能参观化学所的不快也抛在了脑后:没错,你是一个数学家,但你首先是一个中国人!你内心中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就不应该忘掉自己的根!华罗庚先生不惜放弃国外丰厚的待遇,依然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归国的道路,用知识为造福国家,助力人民。无论我们有没有进入国科大,有没有成为一个科学人,我们都要牢记我们的血统!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老一辈的科学家没有这么好的研究条件,但他们依然取得了不俗的科研成果,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白白浪费今天大好的学习环境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呢?所以,是时候换一种活法了!我们要从现在就开始努力,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的奋斗精神,将来争取进入中科院,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没有什么是无中生有的,一切都要从现在抓起。那就让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坚实地行走,为祖国科研事业发光发热吧!

    国科大曾在我心中就像天边的云,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金边,永远能望见,却只是远远的让你望见,直到我站在国科大门口的那一刻。
   
尽管常说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但总恍恍惚惚间觉得是别人的事,直到我站在国科大门口的那一刻。
   
直到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我已经是一个优秀的国家中最好的城市里一所优秀高中里一名优秀的学生,或因为命运或因为努力,某种程度上我已是精英。而国科大的门也已然敞开,只等我走入。或许此时正当谈人生谈理想,或许此时正当明白未来应该做什么。总之,在我人生中某个点,也许是某次取得不大不小的成功时,我注定要承担一份社会责任。
   
就像中科院,作为中国最高的科研机构,其研究成果不仅让中国整体科研实力冲在世界前面,同时也切实解决了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它有着最高的荣誉,同时也担着这份荣誉带来的责任。
   
此时我身处北京,享受最好的教育,得到父母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抚养,我的未来就不能是简单的能养活自己,我必须要思考我的社会价值,我需要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留下一些什么。
   
尽管连续参观院史,让一些人觉得并没有想象中收获的那样大,但实际上,每一遍看到风雨飘摇中为祖国付出的大师,每一遍看到艰苦环境下被释放出的热情,每一遍看到被扣上白帽子依旧如故的傲骨和国科大坚实的守护,我总觉得国科大的精神早已融入每位学者的骨血,融入每一个它的追随者的灵魂。院史带给我的不是知识,而是更坚定的信仰。
   
一周的时间不长不短,足够让我们产生热情,也足够让人寻找自我。还记得座谈会中有人问了校长这样一个问题:国科大有什么缺点?我想,这不是刁钻,这不是找茬,它恰恰说明一个学生开始了对这所学校的关注。
   
未来的某一天,当我回首往事,国科大之旅,必将闪烁光芒,指引方向。

刚步入国科大校园,就深深地被这里的学术氛围吸引了,砖红色的基调,弥漫着学术的厚重与沉着,随处可见的海报,预示着知识的汩汩流淌与思维的激情碰撞,座座教学大楼,诉说着自然的奥秘。这便是我们的初次邂逅,对它有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站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脚下,仰望着牛顿,牛顿眺望着远方,他在眺望什么?是真理的彼岸。牛顿看得远,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他站在经典力学之巅,不也正因为他对真理的向往,对科学的深刻洞见吗?

我也是科学的虔诚追随者,我为科学中那浓缩着一个个自然结构的体系所折服。我多么想穿越回那科学的黄金时代啊,苹果树下的六个月,启发了蒙昧的人类,一个科学爆炸的时代,仿佛超新星之爆发,那么璀璨,那么光芒万丈

回过头,瞥见了爱因斯坦,他叼着烟斗,智慧从他深邃的眼中不断投射出来,先摘了狭义相对论的金苹果,又在广义相对论的幽径上独行了十年,一鸣惊人,多么意气风发啊,再想到他同玻尔的旷日论战,激起千层浪,甚至重塑了人们的世界观,染上了哲学的意味。科学就这样在一次次的争辩中被推向顶峰。

可惜时光是个幻想,再无法经历牛顿离校的黄金岁月,再体会不到索尔维会议的灵魂交谈,可惜科学的波澜已稍稍静息,再遇不到牛麦爱波这样的划时代伟人,别怪自己生不逢时,没有机遇,就创造他,难逢大师,就成为他,而国科大,是最接近科学的地方。看完宣传片,我心血沸腾,我,不,是我们,热爱科学的莘莘学子们,科学美在召唤我们,奔向国科大,汲取知识,让我们纵身跃入科学海洋,掀起下一代科学革命的狂潮吧!

凭着《门外汉的京都》,我曾随它的作者前去小游。舒国治常常自称是京都的门外汉,但语调之间分明泛着些俏皮可爱,仿佛很以此为乐。门外汉者,只在门外,不可登堂入室。他在那些古旧而清新的木门前半轻巧半犹豫地止住,我便亦随他。

我猜,他大概秉承了某种哲学,独有一种眼界。

“门外汉”一词,并不算褒扬。记得初中时曾学过铁凝的《门外观球》,是我读到的为数不多对“门外”毫不忌讳的秋水文章。我自想是爱数学的,每每看到抽象的公理仅单单借助逻辑的演绎变化发展为简明优美的诸多定理和推论,总不能平静些许。只是,长久在数学逻辑上的用心好像并无收效似的,我总难以理解这栋巨厦的实质和隐涵。而这,总驻足门口难窥其真妙的无奈,也与其他事物予我的感觉相近。这种隔离之感如此普遍,以至于说它是生命的常态也未免不可。

我想,舒国治是看到这一点了。他早在京都浸淫多年,街头巷尾漫过步去,在长川上暮色四合的缝隙里等一响木屐,在邻人小院中欣赏柿果低垂之迎人可喜…长长久久,对京都的好些风景渐渐稔熟。固然如此,许多颇具风味的木门仍静默地紧闭着,因不可登门,略存遗憾,但掠一眼日本建筑中最叫人赞赏的玄关仍足一乐。在京都,多年长留也难免做“门外汉”,这或许是件憾事,但领略他文字中的山水心情,则必须感佩他别具一格的胸襟。而对于门,不得进入,却可平静、安然。

就是这样了,环顾四望,说这是种生命的必然性,那便无怪人类常常在各式各样的门口止步不前。像是有时,穷尽我们一生致力却无法道尽自己所好的本源奥妙……这样类似的必然性,生命里恒久长存。站在京都门口,大概算其中颇有诗意亦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状态了。对此,大可以坦然而轻盈地继续前行,不会对这种状态稍持不满,亦会更加用心,毫不气馁,即使是“ 细水”,也要“长流”。

我随他便这样站在京都门口,华灯初上,艺妓缓步而来,川水淙淙。我们或许真是门外汉,但,不知不觉之间,我们或许早已与门内精神相往来。

科学是什么?仅仅是几门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抑或是几张图纸,几条公式?我想都不是。科学应该是对世界本源与规律地探索与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这些仅仅是它的研究方向,公式、定理只是它的工具。它源于一种好奇,源于为什么,源于人们的想象与实际的结合。而作为一个充满好奇心与想象力的人,我对科学充满热诚。

我曾无数次逼问过自己:“你到底想要什么?”钱,太多了也不过是个数字;权,安分做个公民便好,何必勾心斗角。我明白,我终究会走上这条路的:为科学事业终身奋斗!

于是,2015年7月25日的那个下午,我怀着激动并忐忑的心情,第一次踏入了国科大的大门。我惊讶于这里美丽的景色:抬头便可望见远处的青山,笼罩着淡淡的烟霞,如科学神秘而又深邃。整体通红如火柱的大楼与无处不在的绿意相映成趣。我更惊讶于这里人们的友好与热情,学长学姐们为我们发放营员必需品,辅导员老师与我们有说有笑,打成一片,与我想象中的机械,僵化,严肃完全不同。

仅仅四天,我们已经参观了不少地方: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物理研究院,中科院校史馆……在这里,我们领略到了院士们的风采,开拓了自己的视野,看见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前沿科技,感受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虽然这些讲座,报告中,听不懂的仍有不少,而于那些精美的仪器,复杂的原理,我更是一窍不通,但正是这些听不懂,用不来像千万只爪子挠着我的心肺,让我愈发沉迷于其中,激发着我的求知欲。这并没有让我感到羞耻,毕竟谁能生而知之呢?那些个伟大的科学家们哪个不是从懵懂学子一步步走来的呢?即使我现在有诸多不足,我仍有时间去学习,去弥补,就像国科大这所年轻的大学一样,我们正朝气蓬勃,只要我们勤奋,拼搏。

还记得院史馆中,将中科院自成立之初到如今划分为六个单元,每一步走得都是那么艰辛,中间甚至有关停的风险。可一代代科学家的血与汗之下,中科院终究走到了今天,一项又一项科研成果诞生,为祖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了中国的科技火车头。他们凭借的是什么?便是一种拼搏的精神!朝气蓬勃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继承并发扬。它使中科院从一无所有到世界领先,也必将使我们茁壮成长。

今年的暑假,我有一个遗憾——未能参观化学研究所,然而我相信,总有一天,我能凭自己的努力,在那里看东方升起的太阳。

国科大,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