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日下午我们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在这里我们将要度过66夜的夏令营生活。时间已过了一大半,在这几天时间里我收获颇丰,恕我文才有限,也只好选择三两事情来叙述了。
    在夏令营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化学所,化学是我最喜欢的科目且没有之一,我也获得过化学竞赛省二等奖。在化学所,我们参观了各种光谱测序仪,观看了化学所自己制作的化学所style视频,和沙画作品。之后让我最开心的莫过于去看了各种奇妙的实验。有用鲁诺试剂和氧气发生的漂亮的显色反应;茶水和硫酸亚铁发生反应变黑,又被草酸还原成原来的颜色,但是茶水就不能喝了;还有纳米级的碳60在水中聚集在一起的奇妙现象,同样也解密了刘谦的魔术。后来出来看到由多个六元环组成的化学所外墙。这不禁使我更希望将来可以进入化学所进行学习。
    在夏令营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电子所,本来听了前面报告后睡意更浓了,但是听到吴一戎院士要来给我们讲座时,睡意登时减少了不少。当我看到他时,让我对院士有了不一的感觉。以前总觉得院士是那种可老可严肃的老爷爷,但是他看起来年级不大,还挺帅的。最令人感动莫过于他一个大忙人,能在这时抽出时间了,给我们解答问题,和我们聊聊天儿,完全没有那种想象中院士的严肃样子。他讲述了许多有趣的电学小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儿都要坚持。让我收获颇丰。
    今天上午我们来到高能所,这里的邢先生以一个别开生面的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有多重演讲让我了解到了搞科研不仅要学会发现问题,还要发现好问题,还要有着坚定的意志
    不会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导致无法发表论文。总结起来就是要情商,智商,逆商三者都要兼备。他也给我们讲了一些小故事,让我们了解到科学并不是只是从很宏大的方面体现出来的,而是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处处留心皆学问!
    这几天的生活虽然很辛苦,但是却让我了解到了许许多多,可以说不虚此行!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题记

前不久,在中国科学院大学2015年中学生科学夏令营的开营式上,国科大丁仲礼校长提到,国科大要为国家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所以国科大要成为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对此我深受感动,并希望知道到底国科大要成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我是一位酷爱数学的学生,我对于数学的热爱促使我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抽出时间学习竞赛和一些高等数学的内容.这次来国科大也是出于对其基础数学研究的兴趣.我认为在这里我们不仅要让国科大改变我们,更要由我们去改变国科大。
    一个月前,在泰国清迈举行的IMO圆满结束,这次的总冠军并不是中国,而是一直落后于我们的美国队,因此中国各界对美国数学教育重新产生了兴趣.美国队领队冯祖名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数学,止于高中.”他说的当然不全然正确,但在高等数学的教育上我们的确看到了中美之间巨大的差距。
    没错,我们的教育制度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而丁仲礼老师提到的国科大的特别之处令我眼前一亮,我认为中国在高中和大学教育这方面非常好地做到了平等,但同时往往失去了效率.相比于美国,中国的高中生在苦苦埋头刷题之时,美国学生可以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将来想要研究的领域.自然人家会更出色.因为他们在那时就有了自己的选择,这使他们从繁杂的众多科目中解放了出来,达到精于一科的目的,拔尖人才就此形成。
    而在中国也有对应学科的竞赛和其他活动,但影响力影响范围均不广泛,最近更是有逐年递减的趋势。因此我们高中生往往只会选择高考,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意识,这也间接导致好的系人满为患,而像基础数学这样的院系却没有市场,归根究底就是缺乏选择的意识,或是说不会选择。
    我本人认为,做科学应当秉承四个字,本心和殉道。学者应尊其本心,大胆选择,无怨无悔,并真正付出,为了科学之道,作出必要的牺牲,实现自身价值。这是我的大学之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大学之道在于选择正确的道路,只记对错不计利害。
    这几天的国科大生活让我颇有感触,它所体现的风格与其他学校截然不同,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不是片面追求业绩,与众不同的学风使它独具特色,这恰恰为新的教育制度提供了生存的沃土,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国科大之道必将独放异彩。
    大学之道,明德而亲民,而后能止于至善。

七月份的尾巴划过青春的梦。国科大,一个既年轻又富有朝气的名字,指引着我们在这里,雁栖湖畔,从相聚到相识、相知,为了心中的追求而执着着。日月六次轮转,我与来自全国参加科学夏令营的朋友共同度过,感受良多。
    第一天,我们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礼堂外观如白玉砌成,几根坚实的石柱撑起了高耸的屋顶。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奠基者的雕像静静地矗立在礼堂外围,守护着这知识的圣殿。缓缓步入礼堂内,只见一排排座位围绕着中心严肃的讲台,头顶的洁白的石壁上,烙印着“荣誉、使命、科学梦”鲜红色的信念,似乎在昭示着昨日的辉煌与明天的希望。的确,在这庄严肃穆的礼堂中,不知凝聚着多少追逐科学巅峰的梦想。这是一代又一代复兴的梦啊!
    在神圣的国歌中,开幕式正式开始了。杨国强副校长主持了夏令营的开幕式,丁仲礼校长、席南华副校长,夏令营营员刘恬、兰宇驰先后进行了发言。其中最令人感受深刻的,是刘恬同学所说,“在夏令营的这几天,谁都不知道自己会被什么所影响。”而对我们来说,这个夏天将因为夏令营而精彩,将因为科学而难忘。在缓缓流淌的乳白色灯光中,在场每一位学员的心都仿佛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献身科学的信念愈发坚定了。开幕式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我对未来几天的浏览更加充满信心。我也相信,没有人会空手而归。
    在中科院院史馆,我见证了中科院从雏形未具,一步步地闯过颠簸与风雨,成长为了今天的科学支柱;也感受了一代又一代如钱学森、华罗庚等仁人志士为国呕心沥血的壮丽史诗与爱国情怀。在国家纳米科技中心,我将目光凝聚到了分子原子之间,忘情地享受着微观世界的规律与美丽,在最细小的地方改变世界。在数学所,我看见了如华罗庚、苏步青等老一辈数学家为了科学事业坚实的脚印与面对挫折阻碍时的坚持与胸怀。在自动化所,我被种种创新的科学成果所吸引,与人工智能对话,和年轻的学者面对面,慨叹着科学为我们带来的巨大改变......
    朦胧的月光撒在湖面上,夏日的晚风抚摩过,并荡起阵阵波澜。我整理思绪,心中满是即将离开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期盼。我们在这里寻梦的时光虽然短暂,但是我相信,明年我们仍然会在这里相遇,带着热爱,真正步入科学的殿堂。

时光飞逝,几天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学生科学夏令营生活转眼间就要过去了,但我收获了快乐,收获了友谊,开阔了我的眼界,也体验到了一种崭新的校园生活。
    来到国科大校园的第一天,我的心里非常紧张,陌生的校园,陌生的同学,尽管在出发前我做了一些心理准备,但来到这里后还是有些不知所措。晚上,领队老师把我们带到教室,开始了我们的第一个班会。班会上同学们充满个性的自我介绍,辅导员幽默诙谐的主持,让班级的气氛变得轻松活跃,之后进行的游戏也是笑声不断,融化了同学之间的"",让我们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下找到了归属感。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参观了各院的院史馆,了解了中科院从建立以来对我国的科研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大师们的生平和世界观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我们聆听了各院院士的报告,对各院丰硕的研究成果表示由衷的赞叹。我们观摩了一些国家级的实验室,接触到了前沿科研人员的日常工作,浓厚的科研氛围大大提高了我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在学校的生活也同样丰富多彩,同学们多才多艺,在体育比赛和联谊晚会等活动中崭露头角,志趣相投的同学也很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大学的生活和科研领域如同一个令人向往的神秘花园,我们对它的认识只是道听途说,其中也不乏一些错误的认识,参加这次夏令营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它让我有机会一窥其中的奥秘。在夏令营期间,我们与国科大优秀的研究生们生活在同一个校园,在闲暇时间与领队的老师询问经验。同校长的座谈让我意识到一个科目中学阶段对它的学习和对它的科学研究工作是截然不同的,高中所不擅长的科目并不意味着就不适合自己,反之亦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相比高中仅仅是给知识点套马甲更需要强烈的好奇心,锲而不舍的追求和大胆的创新,所以学习方法上,心态上都需要进行调整,以及最重要的给自己人生作出正确的规划。我很庆幸能够参与这次夏令营,它让我对科研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让我明确了大学学习的目标,甚至是人生的目标。
   
正如刘恬同学在开营仪式中说到的,这几天的生活确实在不经意间影响了我。在这里我要为夏令营点个赞,为国科大点个赞,这个夏天将因为国科大而精彩,将因为科学而难忘。

  2015年7月29日早,国科大辽宁组的同学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聆听了来自高能物理所邢志忠研究员的报告《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有多重》。
    邢老师的报告非常精彩,他的幽默和睿智赢得了同学们阵阵热烈的掌声,他说道,在做科研时要不断阅读,从而产生想法,科研想法分为好想法和烂想法,例如从苹果往牛顿头上砸去提出为什么苹果往下落而不是往别的地方落就是好想法,而提出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有多重就是烂想法,做科研要尽量多的产生想法,并且尽可能产生好想法,避免烂想法。
    邢老师还认为,在做事情的过程当中情商、智商、逆境指数三者缺一不可,其中情商指数最为重要,并以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兹曼为例,玻尔兹曼发现了物理学中的热力学统计规律,但却由于因为哲学上的思辨无法解释而上吊自杀,非常可惜,也是情商低的表现。他还说,做科研,灵感离不开联想,并且从他的亲身经历出发,介绍了科研的基本流程。最后,他用爱因斯坦与玫瑰花的故事告诉大家,做科研也是可以有浪漫的情怀的。
    同学们听了邢志忠研究员的报告,获益匪浅,提问积极踊跃,并一一得到了解答,同学们对于物理世界又有了进一步认识,对于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又有了新的了解,为他们的以后专业的选择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