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5日,怀带着忐忑又夹杂着一点兴奋的心情,我走进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校园。

    甫一进门,惊讶于校园的巨大的同时,便被国科院所独有的氛围所震撼——整齐利落的宿舍楼,庄严肃穆的教学楼,花园草地和小路上没有一丝一毫的垃圾,所有人手中拿着书或是严肃的向教学楼走去,或是彼此谈论着学习的问题。秩序井然,治学严谨——这便是国科院给我的第一印象。

    在被安排的干净寝室中住了一夜,我们便被辅导员带上了夏令营的科学之旅。

    学术会堂的宏伟庄严,纳米科技馆复杂的仪器设备,物理研究所奇妙的显微镜,计算机技术的趣味原理,令人自豪的探月报告……这一切的一切令我们沉迷其中。

    在与校长和老师的座谈会中,我了解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独特的教学模式——兴趣至上。曾经有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因压力太大而主动退学,问其原因,答道:"国外的学生们选择自己的专业全凭兴趣,我却因家庭的压力,所以在学习的热情方面完全比不上那些国外的学生,效果自然也差。”然而,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这种情况却并不存在。在这里,所有人选择自己的专业全凭兴趣。我了解到,大一新生来到这所大学需要先上两年的基础课,为将来自己选择专业打下牢固的基础知识。并且,基础课全部由院士授课,避免了将来因基础不牢而造成的专业学习出现漏洞,同时也可以在与院士们的日常接触中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前接触到一些世界顶尖水平的科学技术,真正地体会最前沿科技的魅力。同时,每位同学都有三次更换自己专业的机会。由于前期所打下的牢固的基础,即使更换了专业,也不会处于接触新专业的迷茫中,反而会因为自己的兴趣去更加努力的学习新的知识,这样无疑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与现今国内大学本科生的教育大大不同。这种制度所给学生们的自由开放让我收到了很大的触动。即使选择的专业比较冷门也无需担心,若是表现突出,毕业后还可以进入国家科学院所设的104个研究所继续自己的研究,而不用面对来自于家庭和就业的压力。而大学四年级的时候还会有半年的时间出国留学,去学习其他国家顶尖的学术知识和科学技术,从而起到开拓眼界创新思维的目的。

    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每位同学还可以拥有假期去研究所参观的机会,提前与曾经只能在课本上见到的科学家和专业器材见面,真正做到“博学笃志,格物明德”。

    在谈话过程中,校长和老师们的平易近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表现完全像是自己隔壁家和蔼亲切的叔叔伯伯阿姨,却并不像是普通人认为的科学家的木讷严肃。对于我们的疑问,他们不厌其烦的一一解答,从关于学院的事宜到学习生活中出现的迷茫困惑,他们在尽自己的努力来帮助我们,解答我们的问题。三个小时的谈话时间一闪而过,其间,欢声笑语充满了整间教室。直到谈话结束,我们还仍觉得意犹未尽,心中更是对这所校园充满了无尽的憧憬与向往。 

    短短几天夏令营的时间一闪而过,这几天我见识了许多中国目前最前沿的先进设备器材,也见到了很多位博学亲切的科学家。在参观各大研究所时,我的内心被人类社会的科技发达程度所深深震撼;在参与各位严谨治学的科学家的趣味座谈时,我为科技的魅力所深深着迷;在参观庄重严肃的院史馆时,我为中华民族科技的振兴而感到深深的自豪;在与辅导员和同学们的相处中,我又感到家一样的温暖愉快。这次夏令营不仅仅让我交到了天南海北的朋友,让我对国科大这所美丽的校园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见识到了许多中国最前沿的先进科技,让我深深地被科学所吸引,产生了浓厚的科学兴趣。希望将来无论我能否考上国科大这所校园,我都能为中国科技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中华崛起而努力!

    忙碌而又精彩的国科大夏令营之旅已经开始了两天,在这两天中,我们参观了数个国家级的高端科学院,听取了教授和老师们无数的智慧之言,了解了中国最尖端的科技,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然而,带给我感触最深的却不是这些,而是“差距”。这是中国科技与世界尖端科技的差距。这些差距让我更好的反思过去,让我更有动力的展望未来,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开始参观的第一天,来到纳米科技实验室,眼前陈列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高端设备,但当我认真阅读仪器的标牌时,却痛心的发现,这些仪器无一不是外国的产品。问过讲解的老师,我又深入的了解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下午参观完国科大的校史馆,我对中国科学院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校史馆里陈列的珍贵图片与文字材料,使我的思绪穿越时空和历史长河,想到了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75年前,英国舰队的炮火惊醒了沉睡的清王朝,也揭开了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从此,中国的革命先贤们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当时的中国,几乎没有近代科技的发展,与西方差距巨大,根本无法与列强的舰船火炮抗衡,中华民族陷入严峻的危机之中。

    新文化运动以后,陈独秀把科学“赛先生”引入中国,人们愈发的明白,中国要是想真正在世界上屹立,科学技术必须得到大力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老一辈科学家们为了科学事业呕心沥血,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缩小了与世界的科技差距。中国科技仿佛迎来了曙光,看到了未来。

过去,有屈辱,也有荣耀,然而,过去的一切都已经湮没在时光的长河中,有价值的是这些往事对未来的借鉴。陶潜有句话说:“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我们必须看见,虽然进步和超越确实存在,但是中国科技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依然存在,需要我们去追赶,去努力,去学习,去超越。我想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所在,这也正是国科大如此努力建设一流名校,培养高端人才的目的所在。

    铭记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展望未来,反思差距是为了更好的追赶超越,完善自我是为了更好的肩负使命。发展中国的科技,任重而道远。诚然,目前我国的某些教育或学术体制还不尽完善和合理,但是变革是一直存在的,我相信我们这代人会是它们变的更好。

    我们参观的东西有很多,但我更希望的是,在国科大剩下的旅途中,我能学到更多的人生经验和感悟。铭记过去,展望未来,我必将受益终生。

    2015年7月27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报告厅里听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对于计算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报告学习给了我们很大的震动,丰富了我们的知识。首先是研究生处主任简要介绍计算所历史。计算所始建于1956年,在国家和党最需要高级计算工具的时刻建立起来,所里第一批研究人员在艰苦条件下仍然拼搏顽强的精神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随后,一批批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件件高科技产品打破了外国对中国技术的封锁。从曙光4000到天河1号,从龙芯1号到龙芯2E,无一不展现着中国科研人员的汗水与努力,中科院计算所,成果丰硕!

    对计算所的历史有所了解后,下面是计算所的卜东坡研究员给我们作有关计算的报告。这次报告以“计算的魅力”为主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计算的基本情况。怀揣无限的疑问与兴趣,我们听完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实例,有帕斯卡的加法器,莱布尼茨的乘法器,还有巴贝奇神奇的差分机,古代科学家神奇的发明给了我极大的触动,在古代科技如此不发达的情况下,竟然还有巴贝奇的差分机这样神奇的机器,,连我们现代人都摸不清头脑!研究员为了帮助我们认识图灵的算机以及巴贝奇的差分机,特意带来了和研究生共同制作的乐高机器模型,在实践中让我看到了计算学的无限乐趣。科学的魅力是无限的,在报告接近尾声的时候,卜研究员为了把我们的胃口吊足,又摆出来四五个神奇的计算问题,乍一看十分容易,但他只用了几句话就把真正的困难亮给了我们,原来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还隐藏着一个个陷阱,。对待科学容不得半点马虎,卜研究员的几个计算难题让我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缺陷。没有精细的头脑和认真的态度,又怎么能研制出像曙光4000这样的巨大科技成果呢!

    这样一次头脑风暴式的报告过后,下一项令人振奋的成果便是计算所拥有自主产权的“机器博士”。这个机器博士的能耐可不小,能识别人的语音并自主回答问题,并能够识别图像,研究所成员简单地演示了这项科研成果的功能,通过这样一件小小的科研成果,足见祖国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达。

    不知不觉间,两个小时匆匆而过,马上就要离开计算所了。计算所研究员们精彩的演示与讲解给了我们足够的兴趣,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为国家科技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有缘千里来相会。在茫茫人海中相会在一个城市已是一种不易的缘分,而这49位学生加辅导员汇集在这个班里更是不易。不易的相遇给我了巨大的震动。从接站到交流到自我介绍,国科大的形象在我的心中重塑、完善。

    了解才有发言权。这座科学的殿堂没有想象中的沉闷,相反,她有巨大的活力。这里严谨,但也活力四射;这里高端,但也贴近民生;这里是科学的火车头,但也是人文的天堂。

    我想如果用一个词描述国科大给我的印象,那一定是“像家一样”。像家一样的温暖、亲切;像父亲一样给予人生学业的指导;向母亲一样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没有任何一所大学给我像国科大一样的感受。不过短短一天,我便认定这是我想要的,这就是我梦想中的学术殿堂。

    最令我惊叹的是在与国科大老师座谈中了解到的培养机制像丁校长说的那样:国科大是培养高端人才的,不止在国内,更要走向世界。这里有无尽的机会,只要你有梦就有平台。像一位同学在座谈中说的那样:像这样的一次交流比高中教室里的十节课更有价值。也许老师的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鼓励,可以影响我们的一生。

学校不只带我们参观各大科研前沿的实验室,也指导我们自主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羽毛球、篮球赛,联谊晚会,这让我们在学习之余获得了放松与乐趣。

    这里的每一位辅导员都真心的关爱学生,大到人生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国科大像一个大家庭,亲情友情在这里会渠。

    学术方面,学校的院士、高科技人才数量占全国的很大比重。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向往的学习方向。在中关村这个国家科学最前沿平台,我充分了解了科学的魅力。

    科学是有魅力的。原子像个孩子似的顽皮,机器人也有了生命。几百个纳米的范围内,中国的汉字在闪烁。

    这样的大学,怎能不令人向往?

    从我之前对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了解,以及这两天的经历来看,中中国科学院大学是个注重研究,以科研、探索、创新为重点发展方向的大学。她有资深的师资力量,雄厚的资金支持,严格的选校标准,虽然今天的她对于招收本科生才刚刚起步,但我相信,未来,她必将对中国的学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实力定能创造奇迹!而现在,她就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今天上午我们参观的了纳米科技中心。纳米技术,虽然一直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经过今天的短暂参观,纳米技术的神通广大令我惊叹。我感慨于科技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感慨于人类智慧的无穷无尽。使我对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兴趣。但在所有这些惊喜之后,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却是:在参观纳米加工实验室时,我沮丧地发现,所有的高端精密仪器,没有一台标有中国研发制造,都是由国外研发制造的——这令我很震惊。

    我们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其灿烂的文明至今令我们骄傲自豪。然而今天,我们却不得不面临这一尴尬现状。这种情形不能不令我们深思: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的科技总体水平并未领先于世界。

    我国现代科学发展起步晚,历史短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实践需要时间,能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更是需要时间。也许有人认为,为了能够与世界最前列最尖端的科研工作相接轨,有时我们借助国外已经完备,甚至说趋于成熟的科技与设备也不失为一条捷径,但任何获得都不是无偿的,这种借助必然要付出代价:金钱是次要的;不能够掌握核心技术而受制于他国,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不想大声宣扬我如何爱国,但国家的命运就与我休戚相关。作为一名学生,我想拥有轻松的学习环境,想拥有优越的学习条件,这一切需要富裕的生活作为保障。人们要想富裕,经济就要发展;经济要想发展,国家必须强大;国家要想强大,科技一定要领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支持与保障。

    科技与我休戚相关!

    幸运的是,国家早已认识到这一问题,制定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加大了对教育、科研领域的投资,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习、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

    我们要更加勤奋,更加努力。充分利用好现在的资源,勇于探索,乐于发现,大胆尝试,敢于挑战,不断挖掘我们自身的潜力,在更好的资源条件下,创造出比先辈更加瞩目的科学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