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湿润的青草包裹着双脚,似乎早晨的清露还尚未散去。

  大家都来齐了,整整12个省的最昂扬的少年们。

  开营仪式的音乐欢快地响起,校长们的演讲也在一片掌声中结束,终于是各班才俊自我展示的时间了。二班、六班纵然别致,但代表着我们的江苏骄子,十班的班徽与口号一经亮起,一片呼喊与掌声。当然,这种激动大多来自我们自己的自豪,可是来自大江苏各个地区的学子心齐如一,又怎能不让我心潮澎湃!

   “拥抱国科大,触摸科学的心跳”当所有人齐声喊出口号,当所有人微笑温暖过初夏的日光,我陡然明白,接下来的日子,定然会比巧克力味冰淇淋还甜美吧。

 (二)

  今天的阳光似乎比往日都要温柔。

  从食堂到会场,一格一格的红砖小路上还留有昨日的痕迹,树顶今日的光便与粉色的合欢花擦肩而过,像一段若隐若现的音调,袅袅地流泄。路两旁参差有致的小红楼,天外青黛色绵延的群山,还有枝干洁白而又安静不语的白桦树,原是新欢,却似故人。

    今天是第四天了。时间是怎样地行走,三天的美好已然流逝!然而,今天对于我而言又将是格外特别的一日;今天,将会有两名院士,亲自为我们做报告。

    时间明明还很早,路上同行之人却已寥寥。大概来自12个祖国不同省份的少年们此刻都怀揣着相同的期待而已然抵达会场了吧。因而,我不自觉地一次又一次加快脚步,任流云在头顶匆匆向后。

  李院士的演讲在一片掌声中开始。由于我远谈不上聪颖,即便李院士仔细又仔细地讲述着,我仍是迷迷糊糊的。当然,我的不安并没有持续很久——相比较而言,汪院士的报告就亲民多了。先前我对天文方面一直很有好感,这或许是出于孩童对星空本能的迷恋,亦或是对宇宙神秘历史的好奇。但是,汪院士独独针对太阳,这样炙热而神圣的星球做报告,确是不一样的奇妙体验。当视频中的天日爆发式地亮出数以万计的粒子,当来自太阳的电磁波化为莹莹极光映彻极地的冰霜,当人类的文明在自然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我唯有以感动来命名我此刻的心情。我可以遥遥地望见纯黑色的太阳神鸟在远古砖色的粗瓷上回旋飞舞,我可以听见神祠里低沉安详的对太阳神的颂歌,我可以想象驾着日车的羲和飞跃在硝烟弥漫的三国上空……“人类是自然之灵长”这句话,怎么也有点讽刺。我们,将以何种身份命名自己,将以怎样的姿态面对自然的神力,恐怕很难有定论。但以我之薄见,在科学之眼凝视着超人类的万象寰宇,尊重和叹服应该只增不减。人类本不须匍匐在地,但与自然博弈无疑是最愚蠢的决定。未来,当一切的科技都发展得过于饱和,探索宇宙定将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结束,分分秒秒在无声中溜走。耳边的掌声似乎一直没有停歇,熙熙攘攘的人群却又开始流动。该离开了。

  去哪里呢?

  我突然开始明白,在这贯穿了希望的五天里,每一个笑着流动着热血的少年,每一个眼睛里有奕奕神采的少年,他们都有着骄傲与激动的资本,为自己,为明天。院士们理应代表当今中国科学界的翘楚,可是未来,未来,谁会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领跑中国乃至世界科学界,去造就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传说?无限的可能与潜力,孕育无限的希冀与激情;我们在国科大,在这个不努力便会感到羞愧的地方,在这个群英荟萃济济一堂的地方,在这个撇见未来遇见梦想的地方,仅五天之旅,确乎收益满怀;为国之未来,确是热血难凉!

    出门的时候,舍友兴奋地告诉我,看,天外有飞机走过。

    这样的话,真是很巧——我也有一个梦想,要在这里起程。

(三)

  五天,终究比想象的快。

  回想起来,感悟太多感概太深,似乎对于国科大已然产生了一种执念。在这不短亦不长的夏令营里,随时可以感觉到学习的氛围,随时可以感觉到人文与理性并存。然而,真正的改变必然来自己的内心;从入门到离开,我所领悟到的是科学本身纯粹而有力,是科学家的执着与追求。唯有亲身来到了国科大,才第一次明白使命与责任对于有梦想的人是多么神圣,明白“性命、生命、使命”的崇高含义。或许未来的我不足够优秀能够成为国科大的一员,但是,我心已定,未来,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经过了这几天夏令营的体验,我才知道,科学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的。

    我想象的科学是高中生们做的练习题,实验室里打打闹闹不正经的“游戏”,是熬几天夜就能赶出来的论文。

    原来并不是这样的。

    科学是地理所建立的生态系统检测站,是电子所的雷达和遥感系统,是动物所的标本,是力学所的动车与飞机模型,科学是实地的考察,是细致的推理,是反省与思考,是实践与应用。科学绝非只是坐在书桌前,靠一张纸、一支笔就能推断出宇宙的奥秘。它需要我们在整个地球甚至宇宙中耐心寻找、等待,只有通过不断重复的枯燥实验,大量数据的收集,在乱麻一般的数据中抽丝剥茧地分析,再需要一点严谨与大胆的创新才能一点点离世界的真相再进一步。

    然而对科学的探索并不仅仅如此,满足这几个条件可不容易,我们缺乏可达到标准的实验工具,于是我们研制出了世界最顶级的风洞,我们建成了五水循环室,我们做出了河流、动车、飞机的等比例模型;我们缺乏收集数据的装置,于是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们将雷达的精度缩小到0.05m,截至2017年年底我们已发射了187颗卫星,我们将生态监测站布满了全国各种生态系统类型区;我们缺乏了一点严谨与创新,于是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一个个具有优秀科学素养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们被培养出。这些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多么先进,而是因为我们缺少,我们知道我们缺少什么需要什么,我们在努力弥补我们的不足,我们用一代代的科学家们的努力去填补这些空白,我们知道每一个成果的出现都需要数十年的铺垫,我们知道科学并不只靠凭空想象。

    我想象的科学家们都是不拘小节,不善言辞,弱不禁风的。

    原来也不是这样的。

    我至今仍为那些研究员们的风采所倾倒,他们身上所流露出的温雅的书卷气,那种因知识而产生的厚重、自信与昂扬不是比那些所谓的“小鲜肉”“花美男”要帅气的多吗?李家春、王景琇两位院士的讲座不也是循循善诱,妙趣横生吗?地理所的研究员们经常要到户外实地考察,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们也要常常到全国各地寻找濒危物种,为了寻找朱鹮,所里的鸟类专家刘荫增甚至在大江南北寻觅了3年。为我们演讲的两位老科学家,即使白发苍苍,依然精神抖擞,在提到所研究的领域时依然有永远探索下去的少年意气。科学家们应像是先秦的墨家,文能科学研究,武能仗剑天涯。

    我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科研人员,可我梦想的也不过是我想象的所谓科研罢了,可我会就此退缩吗?我会害怕吗?我不会的。

    在参观途中,有些研究员们很自豪地告诉我们,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装备、我们有最先进的技术、我们在落后了几十年后终于追平世界顶尖水平……这不仅仅是研究员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是全体中国人民的骄傲。中国的科研终于在中华这条巨龙醒来后崛起。可是这还不够,我们做的还不够好,我们还有许多领域落后于世界,我们还少了一个中国籍的诺贝尔奖。但是会有的,我,全体营员们,全体高中生,乃至所有的少年们,“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希望在我们手里!我希望我能投身于祖国的科研事业。我希望有更多的少年们愿意投身于祖国的科研事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昨晚马石庄老师的报告碰触动了我的心。

  马石庄老师说,当一个男人感到害怕时,他就成熟了。害怕就是有了责任感,害怕一时的冲动,或者一时的随意散漫而失去珍物。当他讲到他四十岁之际才体会到父母的老去之时,我感触颇深。半年前,一期《读者》上曾有两三篇关于父母与孩子的故事与关系的文章,内容我不太记得清了,单只记得当时我是流着泪写完读后感的。害怕,这两个字完美的诠释了我当时的感受。害怕父母老去,害怕他们一天天渐白的发,一天天放慢的步子,害怕生命中少了他们的身影,真不敢想象那是怎样的生活!

  但父母的衰老在所难免,马老师把人生分成了四个阶段,出生,成家,立业,老去,父母已经走了前三个阶段,一天天变老是正常现象,可做子女的真的是接受不了啊!《飘》中斯佳丽心中一直认为母亲能够面对一切困难,父亲有无数办法解决问题。可是当她母亲害病死了的时候,当他父亲疯癫了的时候,她才感受到重担,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与渐渐的衰弱。珍惜吧,“这次回去给你妈买个礼物”,李老师的这个要求看似轻,实则重,可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我们无忧的旅行背后有父母彻夜的担忧,望大家铭记在心。

于满江

  坐上G6,坐上复兴号,我来到了北京。辗转不同的地铁线路,我来到了国科大玉泉路校区。“咔擦”,与UCAS 40的标志合影留念。坐上大巴来到了美丽的雁栖湖。辅导员在羽毛球馆等候我们,迎接我们。公寓式的宿舍让我们翘首以盼,推开宿舍门之后的大客厅、单间都使我对国科大的好感不断上升。在宿舍里,遇见了来自江苏各市的小伙伴们,种下了友谊的种子。晚上的破冰班会,一个班的同学们每人轮流自我介绍,一起设计营徽想口号,一起画画,实在是奇妙的晚上。之前因为没有认识的同学而不知所措的我,逐渐开始适应了我们这个温暖的大家庭,美好的时光开始了。

  这几天的夏令营安排了研究所的参观,这让我很激动,毕竟研究所在我的心目中,有些许神秘的色彩。在地理研究所,我们远观人工降雨,扭转了对地理学科的认知,原来地理,是纯正的理科。在一个大仓库一样的实验基地里,我们听研究员讲解了多个实验,许多机理。在电子所,我们坐下领略了数字地球技术,玩了AR,穿着白大衣参观了芯片的制造。那里有令人好奇的黄光灯,有教科书上的单晶硅,有从未见过的仪器。国家动物博物馆里,各种标本令大家睁大了双眼,忍不住回想起自己生物竞赛之前看的动物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力学所的风洞实验室。之前我只在电视上看见过风洞实验,然而到了风洞实验室,见到了真实的风洞之后,不禁为中科院点赞!来自力学所的研究员为大家讲解演示了风洞实验和原理,这是我在任何地方都获得不到的知识。夏令营这几天学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都是前沿科学。

  在国科大,在国际会议中心的三场讲座,是精神的升华,是知识面的拓展提升。我在这个大会议中心,了解了科学知识,更学会了志向,使命,成就的涵义。“马叔”的讲座,没有人开小差,没有人睡觉,因为他触碰到同学们内心深处的问题与烦恼。我们懂得了成长,学会了面对挫折,更学会了在仰望星空之际脚踏实地,上了大学——成年人的学校的第一课。两位院士的科学讲座,是对我们参观科学所获得知识的补充,我了解到了工程科学,了解了太阳探针(Parker),对国科大的憧憬又增添几分。

  在国科大,可以漫步校园,置身于红砖之中,可以坐在咖啡馆休息,也可以在宿舍里欢笑,更可以在晚间自由玩耍,参加各种活动,在宿舍里排练节目的一幕依旧浮现在眼前。雁栖湖,美好而静谧,我们笑称这里适合养老。这里,有我很多的第一次,我相信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国科大的一周,是我2018年最珍贵的回忆,更是我高三学习的动力来源。这几天,我爱上了国科大,爱她浓郁的学术氛围,爱这里的小伙伴,爱这里的一切。

  就要离开这里了,“咔擦”一声,我与雁栖湖,留了个影。国科大,早晚都要奔向你,请你等等我吧。

你在看死去的我

我们在看纯净的你

他犯下的罪过

总有办法能看清

我快要睡去

你钧发之际

留下的泪水

总有办法能看清

黑色可以抹去

屠杀的痕迹

唯独纯白的

前挡风玻璃

总有办法能看清

杨鸿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