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可以说如果没有科学,人类和普通动物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还不如一些动物更适应环境。由此可见科技是多么的重要!

  早在远古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就已经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和火,这无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的生活都已经离不开科技。当今综合国力的提高更离不开本国科技的进步。在这个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的时代,谈公平几乎是不可能的,有句话讲得好: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正因如此,我国努力发展科技,今天我们也走近当今时代一项尖端科技——风洞试验以及高铁列车设计与实验。

  风洞,顾名思义,就是把一团气体从一个洞里吹出来,但如果真的像想象中那么简单,他还能称得上尖端科技吗?其实风洞是为了模拟战斗机在高空超高音速飞行时的状态和在设计战斗机时所应注意的地方。随着科技的发展,对速度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而这个风洞实验就是为研究战斗机以五倍音速以上飞行时的飞行状态以及飞行时存在的问题。力学所的风洞实验装置是全球最顶尖的而且是中国人民自主研制出的,更重要的是,从事这些科研工作的研究员,年纪只有三十岁左右。这无疑是中国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此同时,这也为我们这一代中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对待知识要以更加严谨的态度,以更加严谨的思路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推动中国未来发展将成为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我们没有理由不为这个抚养我们长大,培养我们成才的祖国母亲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实验中,我也感悟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当一种实验条件难以达到时,不妨换一个思路,去改变另一种容易改变的条件,从而使得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同样有价值,也使实验变得简单易操作。风洞试验正是如此,他没有盲目的去寻求使飞机在高空中五倍及以上音速飞行的方法,而是转而去使风速达到五倍及以上的音速,很巧妙的解决了一大难题。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更应培养这种思想,不仅仅是为了将来上了大学,从事科研工作,用这种思想去解决平时遇到的数学物理难题也不失是一种巧妙的方法。

  这个实验的成功进行不仅是为战斗机的高超音速飞行提供了理论支持,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国之重器由一群二三十岁的青年人进行科学研究,更是迎来了全球羡慕的眼光。相信不久的将来实验能够走向生产,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将再一次取得巨大提升。我也相信十年后的我们能够挑起重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俯瞰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辽阔的神州被一条条铁路连接辐射,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铁路网络,而在这铁路上飞驰着的钢铁洪流之中,最耀眼的莫过于设计时速近乎三百五十公里贴地飞行的高铁。

  今日,高铁已经成为中国一张响亮的名片,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从一个跟跑者变成了领跑者,从技术的引进到如今产品的出口。这一切看起来仿佛顺理成章,但其中凝结的却是科研人员不知多少个日夜的付出与心血。谁能料想这些贴地飞行的神器都起源于一个缩小八倍的模型,利用高压气体对滑块的冲击在几百米的滑轨上飞驰。记录一次次返回的冲击波,一点点试验、拟合,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不断缩小着空气阻力对车体模型的阻碍,最终从二十多种设计中选出十种,更综合考虑了车尾的稳定作用,轨道的情况,历经六百多次实际的试车,才确定最终确定下来我国第一代自自主研制的高铁的车头形状。

  贴地飞翔的不仅仅有高铁这样走入每个人生活的交通工具,更有像高超音速飞行器这样的科幻设备。就在中科院力学所,坐落着世界上最先进的风洞实验室。在这里你可以在实验仓放进两倍于其他实验室的模型,从而得到最精确的数据。你也可以在这里研究科幻大片中才有的设备,譬如大气层外的水漂等等。也就六米大的模型,迎面吹来六七马赫的狂风,表面可以升温到三千度,连空气都变成了离子团,想想就觉得刺激。

  千百年前人类许许多多的梦想,至今日都已在渐照进现实,日行千里的高铁,甚至未来一小时环游地球的飞行器,一个已经触手可及,一个在渐渐地成为可能。而如果我们剖开这表面的发展,大概见到的是人类永远飞翔着的好奇的灵魂。这灵魂是万户飞天的神话,是阿波罗在月球上留下的脚印,是风洞之中飞翔在六马赫狂风中的飞行器,是科学得以有今日之风光的源泉。

吴玙姜

  第一次看到蚯蚓,是在老家。

  当时还是个小孩子的我,正在不知疲倦地探索着泥土的奥秘,却被突然钻出的蚯蚓吓了一大跳。那长长的、扭曲的血棕色长条,给我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这是蚯蚓,每一段都能长成新的。”奶奶说道。“真的吗?”我看着四处逃窜的长条,再也说不出话。

  第一次了解蚯蚓,是因为国科大。

  7月27日,我跟随着2018国科大科学夏令营来到了国家动物博物馆。恣态优美的绿孔雀,飘逸空灵的朱鹮,矫健霸气的东北虎,五颜六色的珊瑚……它们在解说员的解说下,无不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我们再往前走…”我被簇拥着解说员的人流推挤着,蓦然回首,一排蚯蚓的解说图映入眼帘。

  蚯蚓?回想起小时候的事情,我突然对这种奇特的环节动物产生了兴趣,于是我挤出人群,来到它的面前。虽然已不是当年那个对蚯蚓又害怕又震惊的孩童,但当我看见它的时候,仍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可当我看完解说图后,不由得对它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在一立方米的土壤中,蚯蚓的隧道长度可超过一公里,陆正蚓甚至可以垂直钻入地下隧道二十英尺,这些数据让我震惊。蚯蚓是环节动物,没有穿山甲那样精良的装备,没有人类那样高超的智慧,它们有的,只是软乎乎的身子,和一路钻到底的决心。在坚硬的地面上,在捕食者和饥饿前后夹逼的逆境当中,是甘心等死,还是背水一战?蚯蚓选择了后者。它们选择了向命运抗击,选择了做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奴隶,选择了在无路可走之时拼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路,即便,是要付出血的代价。我看着那长长的身躯,仿佛它还在蠕动。不,不是仿佛!它是真真切切地在蠕动,它是在命运的重压之下缓慢却又坚定地蠕动!它的身躯在蠕动,“蚯蚓”精神在奔腾!

  蚯蚓,蚯蚓,你是生存的强者,是生命的强者。蚯蚓的生存能力极强,一立方米的土壤可以供四十到四百条蚯蚓存活,一条蚯蚓每年就可以繁殖五百条,蚯蚓被砍成几段,每一段都能存活。这是需要多么强的毅力才能做到的啊!在困境中迎难而上,才会创造出奇迹!

  蚯蚓,蚯蚓,你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蚯蚓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排出相当于自身一半体重的蚓粪,这些蚓粪中含有几倍于土壤的无机盐和微生物,不仅如此,蚯蚓体内含有的蚓激酶还有溶解血栓的功效。蚯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世无争,却为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物质之一——土壤的肥力保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谁能想到,我们的生命有很大一部分都受惠于这种丑陋的环节动物。又有谁能想到,做出这么巨大贡献的,竟然是如此渺小的身躯。

  其实,这样的“蚯蚓”精神又怎会只存在于蚯蚓当中呢?与我们一起度过夏令营的美好时光的学长学姐们,在开营仪式热情讲演的学校领导们,引领我们进入科学殿堂的老师教授们,都在为我们,为国科大,为国家而默默奉献着啊!而那些国科大的莘莘学子,不也是这样的吗?他们有自己的烦恼,有自己的缺点与被命运压迫的痛苦,可当他们的智慧加在一起,当他们的拼搏加在一起,就会为中国做出巨大的贡献!

  这种“蚯蚓”精神,会一直存在于我的心中!

 

  眼睛是身体最娇贵的部分,对标本也是如此,先进的标本制作技术让动物外观每一个细节一览无余,而唯独眼睛是无论如何也保存不了的,所以制作标本也有个所谓“点睛”的过程。给标本安一双眼睛,是个颇煞费苦心的活儿。点活了,一只只动物才算有了神态。

  凝视那双双眼睛,是一种突如其来的奇妙的感觉。在动物园,没有哪只动物会主动看着人类,而两眼皮子一耷拉,是退缩,两眼一白,是轻蔑。想想它们是怎么来到动物园的,一切就都明白了。在中科院动物博物馆的标本馆,目光被一双大眼睛捕获了,那是只大熊猫的眼睛,圆圆的,幽幽的,饱满而深邃。那双眼同那宽阔的脸在同一平面上,我恰好位于两眼目光交集之所,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对视感。我用着极大的力量承受着这独具穿透力的目光,我恐惧了,敬畏了。历史上,人类杀戮弱小者从不眨眼,从与强者的对视中学会了恐惧,学会了谦虚。今天我手无寸铁,直视着长着铜牙利爪之物,我被这种潜藏已久的感情震慑了。这种对视的敬畏使人反思,予人救赎。《药神》里程勇与印度神迦梨的神圣的眼睛对视后,对卖药的理解出现了本质性转变,;人类的眼睛与一双双眼睛相遇后,也会萌生敬畏,还需要有宽容。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看到窗后的世界需要我的想象。正如明月只有一轮,而月牙的姿态却风情万种,一双眼睛,却可以幻化成无数的眼神,无不顾盼生姿。只可惜一颗琉璃珠讲述不了自然界一个个温情冷暖,悲欢离合。老虎一直都是怒目圆睁?他也应该更喜欢睡眼惺忪地在水边享受三点钟的阳光,充满浓浓的“虎”情味儿吧。我不喜欢猫头鹰总是眯成一条竖缝的瞳孔似要捕猎的样子,而当他还是一只幼雏时,他看着父母渴盼的眼神,会令每一位父母动心的吧,那是每一个生命体共有的美好童年回忆吧。藏羚羊卑微的眼神无力地盯着大地,背光而幽暗。她们不该是高原的精灵吗?她们用平静的目光记录青翠的草甸,虔诚的目光直抵藏蓝的天空,这本该是亘古不变的画卷。不幸,我们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我想象着当她们的毛皮被活生生的剥去,她们哀求的眼神我久久不能忘怀,那是无声的控诉……当眼前的一切再度凝固成一个个标本时,我怔住了,怅然了,标本制作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还是没能挽留一首首自然的牧歌,一个个自然的故事。保护与敬畏生命不是当大自然的医生,动不动便对自然动刀子。而是更应该是做一个听众,一个观众,悄悄地,或是带上个小手绢,让一个个精灵自由自在地讲故事,说不定哪天打动你的,就是个美丽的倩影,销魂的眼神……

  人类可以使无数物种灭绝消亡,也可以为了濒危物种多年守望;人类可以使科研停步多年,亦可以创造与天同高的成就。人类终将立足于过去,以展望未来,故铭记过去的精神,我们将创造新的未来。
  伴随着朝阳,一行人前往了国家动物博物馆,博物馆中陈列的6000余件展品令人难以忘怀。展厅中,红腹锦鸡宣扬着中国国威,大熊猫展现了中国气概;可受伤的动物的标本却诉说着人类的所作所为,无数灭绝的野生物种预示着人类的未来。依过去的见闻,我们可以看见我们的未来,人类过去所做的一切,终将回报于人类本身,故为了自己,我们还是应当尊重这大地上一切的生灵,用自己的责任心去为自己谋划明天。
  而归来途中,我们则去往了力学所风洞实验室,有幸亲眼目睹国际最先进的,规模最大的风洞,其原理新颖且完全由中国独立自主研发。要知道,中国在短短数十年时间里,从未到有,到世界先列水平,超越了近代科学的发源地。我们的前辈立足过去,以手去触碰未来。先辈与我辈以自己强大的责任心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我辈将继承先辈的的责任心使中国屹立于世界的巅峰。
  感受过去,向往未来,感谢国科大,让我感受了现代的尖端科学,立志而奋进,故我们将继往开来,成为中国新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