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与联合培养】G托族在这里起飞

  • 黄晓慧 (研究生记者团)
  • 创建于 2007-12-16
  • 2269
 
【新闻网讯 记者黄晓慧】忙于GRE和托福考试的人有一个雅称——G托族。无论是哈佛、耶鲁、斯坦福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校,还是一些不知名的国外院校,迈出国门的另一片天地一直都承载着G托族的寄托与理想。
 
中科院研究生院也不乏“G托族”,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他们谈到各自对出国寄予的期望,以及各不相同的出国缘由,而有一点是他们不约而同都提到的,那就是中科院提供的优越的科研条件,让他们可以在这片天地里快速成长,能积累更丰富的课题经验、发表更高质量的论文,为自己的梦想起飞丰满羽翼。
 
研一也许可以看作大五
 
尽管研一上学期还未结束,林宇恒第二学期的日程却已被排得满满当当,三月份是GRE写作考试,六月份参加GRE笔试,而八月份是托福。“前天晚上为了刷考位,折腾到了夜里两点,我睡了一觉,早上起来才刷上的。”他描述着自己托福报名的经历:“我主要是为了能刷到一个离中关村青年公寓近一点的考点,所以一直在等我要的考位出来。”
 
林宇恒的专业是微生物学,方向是食品工程,他说自己明年下半年就要进入实验室做课题了,这个学科的实验会很多,但现在还没有科研的压力,时间相对宽欲,所以要赶在研二开始前把“G、托”都考下来。
 
“出国的时间肯定是在毕业之后,中科院的科研实力在国内已经是最强的了,我也希望自己能在这里有所积累。”林宇恒把出国看成了到一个阶段自然而然要做的事情。
 
当谈及为什么要出国时,他笑道:“没有什么为什么,我是研究乳酸菌的,国外的奶制品业比较发达,发展的空间和机会都会更大,我希望自己能进入世界上一流的实验室。其实生物专业出国是非常普遍的,而且一般都能拿全奖,这样就能专心地攻读学位了。美国的科研实力和经费都是世界一流的,我最想去的是康奈尔大学。”
 
林宇恒把研一的生活当作是大四的延续,“也许可以看作大五吧。我好像不存在什么适不适应的问题,课程学习和准备G托考试并不冲突。”
 
导师鼓励我出去开开眼界
 
“每次回到所里,老师都会问我GRE考试准备得怎么样了。”张想英说,当初自己并没有设想过出国和准备G托考试,她的决定来自于导师的鼓励。
 
她的导师一直非常鼓励他们出去看一看,而在她所在的植物研究所中,同届的同学就有十个左右正在准备2008年6月份的GRE考试,有人还作了如果第一次成绩不理想继续考下去的打算。往届的师兄师姐出去的也不少。
 
“国外比较重视科研,有好的paper的话对出去很有利,哪怕其他方面稍差一点。”张想英说自己习惯走一步看一步,目前的准备情况不是太好,不过即使6月份没有拿到满意的GRE成绩,只要想出去了,她就一定会继续考。
 
考G对当前的研究生课程有影响吗?张想英说:“我有点跨专业,好多东西得补,所以特别吃力。”上课、准备GRE考试、研读导师推荐的诸多书目,这些对她而言都是挑战。因此,她十分看重这一年的集中学习:“因为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为以后的思考能力,实验能力做准备,也许我们研一不学也能回所里做实验,也能完成任务,但肯定走不远,没有太强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为了走得更远,要准备更多。”
 
我想成为“无国界”科学家
 
周五晚上九点多,李舒蕊在宿舍正听着电脑上播放的单词录音,背那本人尽皆知的GRE“红宝书”,上面试密密麻麻的单词。“这样效率会高很多。这个录音光盘是随书赠送的,我现在每天都会花大概一个半小时来啃单词书。”她笑着说。
 
李舒蕊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一的学生,打算明年十月份参加GRE考试,对于出国留学,她有着和当初考研一样坚定的信念。大学二年级时,她作为学校记者团的记者在一次全国心理学年会上采访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张侃。“张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当时说的话犹如醍醐灌顶。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下定决心要考中科院心理所。”
 
舒蕊就是凭着这股冲劲复习考研并得尝所愿。而一直以来要成为卓越科学家的理想也使她下决心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被问到自己理想中的学府时,舒蕊不假思索地说了哈佛。“如果五六年的时间都待在一个地方,人就没有了斗志,这也是我不想继续在国内读博的原因。本科的时候学分绩点不是很理想,要出国很困难。研究生阶段,尤其在中科院,发论文的机会较多,出去应该会容易些。咱们学校对发论文有硬性要求,其实这样对我们也是很有好处的。”
 
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整,她已经渐渐适应了这里的学习生活,除了准备GRE的考试外,也希望能提早进入课题组,争取早日发表论文,为出国申请加分。
 
 
 
 
责任编辑:黄晓慧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