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至武汉已近半载,武汉教育基地第三届小洪山青年志愿者协会也在新一届成员的陪伴下走过了100多个日日夜夜。在过去的半年里,大家踊跃参与水果湖科普支教活动,不仅传播知识,也有了很多的收获。正值2015年开端之际,在此对过去半年的科普支教活动进行回顾并总结。

2014年下半年的科普支教活动,主要在水果湖第一小学进行。参加科普讲课内容的成员主要是来自病毒所的史君明和吴柳柳,以及来自水生所的班赛男和王娟萍。大家在贴近生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选择“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疫苗小知识”、“蓝藻及环境污染”等作为讲授的主题。在用心制作适合小学生的讲解课件的同时,同学们在课堂上注重和孩子们交流互动,并在课后积极进行支教心得的书写。在和大家分享为人师的喜悦和忐忑的同时,也给出了自己支教的经验和不足,这对于大家的共同进步有重要作用。科普支教活动除了课堂讲解之外,志愿者们还利用自己现有的资源,带小学生们实地感受科普。比如,带领水果湖第一小学的同学们去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江豚馆进行参观。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江豚同时,也了解到江豚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利于同学们从小树立保护我们的家园的观念。

在2014年和2015年交接之际,在会长郑东博的带领下,来自小洪山青年志愿者的三名成员和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胡思帆(原中国科学院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一起在湖北武汉和河北宁晋两地进行了气候变化方面的科普支教活动。本次活动以发放调查问卷,走访专家,给小学生们进行科普授课以及走访当地群众等方式进行。这是小洪山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一次尝试进行异地科普支教活动,并且在支教的内容和方式上都进行了新的尝试,对于小洪山青年志愿者协会进行下一步的科普支教工作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至此,第三届小洪山青年志愿者协会2014年的科普支教活动完美收官。虽然在支教的内容和方式上大家仍存在一些疑问,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面还很多,但是过去的半年里大家共同的努力和奉献让我们感受到了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热情和热心。同时来自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教育基地和武汉分院各个研究所的老师和同学们以及社会各界的热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对于我们活动的成功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们让我们知道有很多人愿意和我们一起奉献,让我们知道我们并不孤单。在此,感谢他们,也感谢我们自己。

新的一年,科普支教活动将会继续进行。课堂上,我们将继续把握好讲授主题,力图使内容和讲解方式更加适合小学生这个听众人群,同时可以进一步增加协会走出武汉进行异地支教的次数;课堂外,我们将利用武汉分院各个研究所的资源,给小学生们提供更多切身体会科普的机会。本着做好科普宣传的宗旨,我们希望支教的形式更加地多样化,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2015年里,小洪山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员们将和大家一起努力,期待大家一起为科普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1月7日下午,国科大根与芽小组一行7人来到黄庄小学,给五年级一班和二班的同学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自然教育课。

课堂上,两位老师分别介绍了鲨鱼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况,并让同学们通过现场角色扮演体验海洋中的生态食物链,认识到鲨鱼作为食物链顶端消费者存在的意义。

通过同学们熟悉的《海底总动员》电影片段,介绍不同种类的鲨鱼的个性特点,同学们对丰富的鲨鱼世界表示出强烈的兴趣。在介绍到鲨鱼被人类无情偷盗鱼翅后的痛苦经历时,有的同学甚至说出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等经典的广告词,表示非常痛恨杀害野生动物这种行为,也对食用鱼翅感到反感。从开始上课时提问同学们对鲨鱼的印象,同学们都用凶猛、可怕、残暴之类的形容词;课堂结尾时,让同学们通过画画和文字来表达对鲨鱼的印象和课堂收获,很多同学写下“鲨鱼是人的好朋友”“鲨鱼是可爱的动物”“我喜欢鲨鱼,应该保护他吗”的感言。

此次活动是国科大根与芽小组的第一次活动,上课同学们对该次课堂的配合和课堂上的有感而发感染了在场的根与芽小组成员,也鼓励了根与芽小组继续进行后面一系列以“保护鲨鱼”为主题的活动。

 

管理学院2012级MBA学生胡洪同学和2012级普研学生杨文宁同学于2014年10月赴意大利米兰,开始了自己在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MIP管理学院的学习生活。她们将在该校进行为期一年的系统学习并在此期间完成论文答辩,获得自己的海外硕士学位。

新年伊始,她们将自己两个多月来的学习经历、体会,写成了体验心得,与学弟学妹们分享。

胡洪说:

眨眼间,来米兰已有两个多月了,时间过得飞快。在体验离开家人的孤独和挑战的同时,一边感受着米兰浓郁的城市文化特色,一边学习着全新的硕士课程。

开学的头几天,米兰理工MIP学院为这届中意双硕士项目的新生们举行了欢迎仪式,并带领大家参观了米兰理工的校区以及教学楼。随后,学院组织了一次米兰文化之旅,带大家参观了米兰波兰卡塔,米兰市中心,以及著名的蒙特拿破仑大街上的时装商店。

在波兰卡塔,登上一百零八米的塔顶,纵览整座城市——斯福尔扎城堡、米兰大教堂、圣西罗球场、阿尔卑斯山脉,一一映入眼帘。在时尚名店街,除了产品的精美设计和服务,给大家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意大利文化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当然,这种传承,除了在名店街可以看到,在街头巷尾的建筑规划,往来穿梭行人的穿着,也一一得以体现。

关于课程学习安排

我选择的专业是:工业企业管理‐以中欧工业企业的远景。一年的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的学习,第一个阶段从11月12日至12月19日,主要有以下学习课程:ITALIAN LANGUAGE,ACCOUNTING & FINANCE,QUANTITATIVE METHODS & BUSINESS STATISTICS,ECONOMICS & INDUSTRIAL ECONOMICS,ORGANIZATION & THEORY DESIGN,INTRODUCTION TO MARKETING & MADE IN ITALY; 第二个阶段从一月份到六月份,被安排和三个不同项目的国际生上课,主要涉及科目主要在供应链和项目管理,我个人非常期待国际化班级的课程;而最后一个阶段是完成论文,方式有两种选择:学术论文或去到企业实习完成论文。在课程安排方面,信息在学校的网站上可以查询得到,而且,学校配有协调老师会提前邮件通知上课所需要提前准备的内容,如果上课时间或地点变化,协调老师会提前邮件通知。在课程内容上,财务和组织结构设计是采用课题教学和在线课程相结合,以在线学习为主,统计的在线课程是哈佛商学院的内容,财务的在线课程是米兰理工MOOC公开课,总的来说,课堂时间短,作业不多,但是在短短的时间内,如果讲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会力争把它讲透彻,会力争每个同学都要明白,也欢迎打断进程的问题。其他几门课程都是以课堂授课方式进行,我个人非常喜欢上组织结构设计课程,老师的授课方式是以案例和游戏的形式进行,在不知不觉中灌输了课程内容,形式非常新颖。所有课程中都会有案例讨论,自由组建团队,并在有限时间内就要出结果的案例分析,在陈述过程中,老师会更加希望看到团队合作的效果,也会对陈述内容进行提问,进行发散的探讨。

关于生活

意大利的饮食文化真是很丰富,对学生来说,选择余地比较多,可以选择自己做,也可以外面买。关于住宿,可以选择住校,也可以在外面自己租房。经过比较价格、距离等因素,我还是选择了在外面自己租房。语言方面,银行、警察局、超市都是以意大利语为主,英文不太普及,所以,来之前最好能学些基础的意大利语,再加上学校有语言课程,上语言课也是用意大利语上,如果有基础能迅速吸收内容。意大利人交朋友似乎不看你是不是外国人,需要的是你够大胆,够勇敢。留学的必备武器之一就是强大的内心,如果你目前还没有,那就多加训练吧。很多意大利人对中国的事物充满了兴趣,特别是饮食,茶文化等习惯风俗。在学习之余,我和大多数意大利朋友的交流都很融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米兰理工读书的短短两个月,这里的传统文化气息和现代国际化都市氛围,让我听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声音,感受到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这里出发,我有幸能将足迹遍布在更多的申根国家,我相信,这将是一段珍贵的旅程。

杨文宁说:

MIP位于米兰一片叫Bovisa的片区,没有皇城的喧闹,每走百米就可路过一个Bar,隔着玻璃窗,可以看到交谈的绅士或是喝咖啡的老人,不禁想起金融街上的星巴克!但这里没有星巴克,Bar可算这里的一大特色。

这里的学习生活比较单纯,意大利人说英语口音比较重,英语普及率不算高,刚到时的生活学习有些吃力,适应两个月好多了!MIP的课堂氛围很自由,有疑问可随时和老师交流,老师会解释到懂为止,我很喜欢这儿的老师,她们给了我很多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课上有很多案例分析,时间有限,所以很多东西是需要自己课下看的。

说到美食,对喜欢披萨、意面、巧克力、葡萄酒、奶酪、咖啡的小伙伴来说,这里可谓天堂。总之,我觉得自己比来之前平淡很多,这里的日子可谓悠然恬淡。

 

2014年对于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从中国科大来到国科大,一字之差,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合肥与北京相距千里,本科生活与研究生生活跨度很大,周围崭新的面孔也千差万别。

早就听闻中国科大与中科院之间的关系,科大就是始于玉泉路校区,这就是科大起源的地方。科大在合肥有东西南北四个校区,可在北京的这个老校区却是我第一次造访。

四年多前,当我上大学报到时,对科大的第一印象是古朴。直到来到玉泉路校区,相同的感觉扑面而来。我习惯了雁栖湖校区崭新的面貌,也领略过中关村校区的风采,许久没有这样怀旧的感受。一切都是那么似曾相识,在科苑重新找到了母校的味道。

眼前这座建筑是中国科大在北京的综合楼,也是北京校友会和校友新创基金会的办公地点。玻璃幕墙上是不能再熟悉的科大校徽,在科大校园中无数次出现过。简简单单的校徽却能提供深深的归属感,普通的蓝底白字带给我很多的回忆。对科苑,也因为科大而有了更深的感情。

在科大校史上,只有简单一句“中国科大1958年创办于北京,1970年迁至安徽省合肥市”。从大一开学前我们来到北京参加校友见面会开始,我们就不断听到老校友给我们讲述学校搬迁的故事。那段历史渐渐丰满,在我毕业之后也不能忘记。站在科大起源的地方,仿佛看到了岁月的变迁,历史的推移,就扣在心弦上。

如今,国科大第一届的本科生来到了玉泉路校区。他们赶上了好时代,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更加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他们的到来会给玉泉路这片土地带来更加蓬勃的朝气。玉泉路19号甲,只要在这片土地上,精神就是相通的,就可以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

2014年12月30日晚六点,材料1203支部召开了党支部大会。这次的党支部大会主要是两件事,一件是预备党员的转正,还有一件是观看红色电影《歼十出击》。

《歼十出击》这部电影所讲的是一位叫岳天龙的飞行员与一位叫印双虎的飞行员经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和上级派下的一次又一次任务,从“横眉冷对”的竞争对手,变成有难同当的生死战友,最后渐渐演变成手足情深的兄弟的故事。他们还一同扛起了保卫祖国领空的光荣任务,并且不断的学习高难度的飞行动作,顽强进取,最终并肩作战、顺利完成演习和驱赶侵入我国海域的国外无人机等。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感触颇深。其中岳天龙对印双虎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你胜利了,并不代表903部队胜利,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要让全队胜利。”听了这句话我就想到,我们大多数时候都处于一个团队的集体中,一个人的成功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一个集体的成功。我们应该时刻都具有集体荣誉感,把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更应该具有这样的意识。

在影片中,岳双龙向印双虎学习眼镜蛇式的飞行技能,但是由于在飞行过程中发动机出现了故障,导致岳双龙不能够完成飞行任务安全降落。在飞机离地面还有不到2000米的时候,地面指挥部让岳双龙跳伞,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机毁人亡的情况,但是岳双龙凭借着自己冷静的态度和丰富的处理紧急状况的经验,安全的把飞机给带回了部队。这不仅给国家挽回了巨大的损失,还给空军飞行员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以规避以后这种情况再次发生。这种不怕牺牲自己,冷静执着的态度着实令人钦佩。由此可以隐射出不仅仅是岳双龙一个人具有这种精神,我们国家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空军飞行员都具有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作为共产党员,也要具有这样的不怕牺牲和爱国的精神。在国家有难的时候要保卫祖国,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应该始终铭记于心。

这些为祖国奋斗的人们,他们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摸索不断前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要知道经受磨难才能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变得更加强大,国家才能变得更加强大。在当今这个复杂的社会,只有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提高了,我们才不会畏惧霸权主义的干扰,我们才会给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加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