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数学科学学院2011年度博士(后)论”于2011年12月9日—10日在北京召开。12月10日论坛进入分组讨论阶段。应用组组织了两场报告,共8名同学分别就自己的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进行了报告。
 
      第一场报告由王丽谨老师主持。来自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王晓同学围绕非线性优化做了题为“An Augmented Lagrangian Trust Region Algorithm for Equality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的报告,主要介绍了研究过程中的切入点和思路;刘成保同学做了题为“流体力学方程中的辛算法研究”的主题演讲,较为详尽地介绍了研究背景、难点、解决方法等;石海华同学就随机分形方面做了“随机场的重对数律”的报告,理论扎实,研究思路清晰;吴新琪同学题为“基于经验似然的变点分析”针对数值模拟做出有效的分析;杨家青同学针对光学问题进行研究,报告题目是“The linear sampling method for solving the inverse periodic transmission problems”对光内部传播问题给出一定的解答。
 
     第二场报告由赵彤老师主持。在指纹识别方面,阿勇同学做了“A New Global Optimization Model for Fingerprint Orientation Field Estimation Based on Multi-candidate Local Directions”这是数学应用中较为实际的范例;陈兴同学在“疾病相关基因和miRNA预测”的报告中,系统而有效地介绍了数学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和作用引起热烈的讨论;吴鸽鹏同学的报告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对等网络搜索技术的相关研究”。
 
    所有参加报告的同学准备充分,思路新颖,富有创新性,引起了很多与会听众的极大兴趣。会后的讨论阶段,同学们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学术气氛浓厚。
 
    此场报告应用组的刘成保、阿勇、陈兴三名同学获得“最佳报告奖”。

 12月7日晚,“鹰之恋”协会11名会员在会长吴慧同学带领下前往北京师范大学,听取北京市观鸟协会的“周三课堂”报告,由中科院动物所副研究员屈延华老师给大家做题为“中国鸟类特有化与谱系格局形成”的报告。
 
课堂上,屈老师主要给大家讲述了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地区、大陆东部与台湾岛地区、欧亚大陆地区的鸟类特有化及其谱系格局的形成,屈老师的报告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例相结合,详细尽致。报告会结束后,卢光毅等四名同学分别就自己迷惑的地方与屈老师进行交流,屈老师都给予了详细的回答。参加这次活动的会员都表示“周三课堂”很不错,对于非专业的同学来讲,普及了鸟类学的知识,而对于动物学专业的同学,则加深并拓展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大家决定以后多多听取“周三课堂”的报告会,当得知此次报告会是今年的最后一场,明年3月份开始新一年度的报告。大家怀着遗憾而又幸运的心情离开了“周三课堂”,并期待明年与更多专家的交流与学习。
 
据了解,“周三课堂”是面向所有关注自然、热爱观鸟活动的朋友传播鸟类知识、介绍鸟类研究与观察方法的课堂沙龙。1997年北京一些热心环保的人员开始参加野外观鸟活动,为了使大家全面认识和了解观鸟活动,提高观鸟技巧,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观鸟爱好者的队伍当中,创办了周三课堂。如今周三课堂已走过了近九年的风雨历程,在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下不断发展和进步,从内容到形式都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这里,除了有鸟友的交流和讨论之外,更有鸟类学和生态学专家的指导,观鸟高手的经验之谈,摄鸟者的技术、技巧介绍及佳作展示。既有深入浅出的鸟类学知识、严谨的科学方法介绍,又有观鸟实战和活动感悟的品评,是热爱鸟类的朋友交流学习的好场所。

年的1124恰好是感恩节,我觉得这样的节日可以提醒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感恩,回首考研,我觉得是因为你们的存在,让我们觉得不再孤单;你们的支持,让我成就辉煌。回想自己去年的考研经历,我想我有太多的人需要感谢。

我想我选择考研的原因,起初的一大部分是家人给了我这个想法,后来我觉得我要证明自己,最终选择考研。父母是一般的老百姓,知识是少之又少,虽然他们给不了我专业知识,可是他们给我的鼓励,自信足以占据我的整个空间。妈妈总会鼓励我说,“孩子,你行的。”现在回想起来,也许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行,但他们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行,他们给的是最美好的祝福。这里特别要感谢哥哥,他走过的路比我多,经验比我丰富,而且他也是研究生,给我的经验会更加的具体,我们一起讨论过考哪里,从简单的本校,到有难度的军校,都考虑过,最后根据自己的实力、科研水平和现实要求决定考中科院,而且哥哥会指导我具体的哪个阶段该怎么复习,这些我都获益匪浅。总之,因为你们,我觉得这条路更加的明确,不会迷路,彷徨。

我喜欢用战友来称呼我的研友,每天来到教室看到熟悉的面孔,是我考研的一大动力。考研自习室一部分是不同目标的研友,你们坐在身边,就像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共同观察着前方的战情,我们彼此掩护、交流,争取能够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当然有考同一目标的,我们不是敌人,我们是需要共赢的战友,我们不是靠击败对方取得胜利,我们是要一起实现梦想,我们会一起分享资料,一起讨论问题,在我看来是更亲的战友。

如果你也体会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滋味,我想考研的路上爱情和考研让我再一次品味痛楚。我们相恋在大三,感情还不稳定的两个人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一起决定考研,共同见证我们在这条路上的爱情,当离考研还有两个月,他不来上自习,猫在宿舍打游戏,实在没有办法忍受他那么容易放弃,当我们决定沟通的时候,他说尽量不要影响我的情绪,希望我一切都好的时候,我都差点没有崩溃,怎么可能不影响,怎么可以丢下你,当初我们不是决定一起走完走好这条路吗,怎么就这么轻易的说出放弃了。当我也知道他后悔不已,可是无法忍受这份痛苦的时候,我的心也痛如刀绞。最后不管吵过多少架,我们还是一起走进了考场,那段时间他就是我的出气筒,给了我避风的港湾,也给了我温馨,感谢你。

从年后开始决定准备,到暑假后的投入状态,三百多个日起日落见证了我考研的历程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现在如愿的坐在了中科院的教室里,忙碌着我的研究生生活,想起你们当初的鼓励与陪伴,无限感恩,是你们陪我一起寻找生命中的美好。

  【新闻网讯 记者吕笑天】“我们赢了!太开心了!”12月10日晚10点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大礼堂,当主持人宣布本次纪念“一二·九”爱国运动歌咏比赛一等奖得主为化学学院及地球科学学院时,观众席上化学学院的选手们抑制不住激动地欢呼起来,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光辉,雀跃着相互分享内心的喜悦。辛苦的排练获得了收获,他们由衷的高兴着。为了更了解他们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颁奖结束后,记者采访了化学学院合唱团的负责人杨旸同学和指挥张军同学。
 
  “我们是一个团体,胜利是属于大家的!”
 
  散场时,记者在礼堂走道处找到了刚换完衣服的杨旸同学,当提出采访作为化学院合唱团此次负责人的她时,杨旸同学很爽快的答应了,同时略含羞涩地说,“虽然我是负责人,但是我们是一个团体,胜利是属于大家的!”
 
  记者:首先恭喜你们获得了一等奖!现在是不是很开心?你们组织排练了很长时间吧!
  杨旸:恩,真的很开心很激动。我们这次组织的很早,已经排练了两个月的时间,当时报名的同学就很多,我们尊重大家的意愿,既然大家愿意来参加合唱,就都加入了我们的团队,我们一共71个人,人数是比较多的。
 
  记者:你们的选歌还有服装方面是怎么考虑选定的呢?
 
  杨旸:选歌主要就归功于我们的指导老师张帆老师。张老师很辛苦,帮我们确定了歌曲,一直抽空来指导我们的排练,最后服装的租用也是老师们帮忙联系租借的。
 
  记者:你们一般是利用什么时间排练呢?
 
  杨旸:说到这个真是要感谢所有同学的配合,因为大家来自不同的班级,有各自的课程,尤其最近很多同学都有考试,时间很难统一,所以我们都是利用五点到七点之间的晚饭时间来进行排练,大家牺牲都很大,周五和周日训练的时间要更长一点。但是大家都很自觉主动,一般都会提前到场开始排练。
 
  记者:你们排练了这么长时间,感觉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杨旸:我们这个团体一路走来,大家一起排练,感觉都真正融入了这个团体,为了我们的团体一起努力一起进步,相互鼓励相互磨合,这种团队齐心协力去做好一件事的感觉真的令人难忘,作为负责人,我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配合!
 
  记者:通过参加这次合唱比赛,对于“一二·九”爱国运动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吗?
 
  杨旸:我感觉这种纪念活动真的很有意义,能提醒我们去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让我们的思想真正有所升华,把这种升华体现在了我们的歌声中,用融入了热情、激情、豪情的歌声去感染大家。这种活动是对历史很好的回顾,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感谢整个团队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在舞台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不参与演唱,却用手势和肢体语言指引着所有队员;他们背对着听众,却为听众控制着歌曲的节奏和演唱效果;他们背影潇洒,手势娴熟,却担负着合唱团队核心人物的重任。当他们背对着台下时,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请听化学院合唱团指挥张军同学为我们娓娓道来他的故事。
 
  记者:在参加这次比赛之前,你以前做过指挥吗?
 
  张军:(笑)我基础完全为零,纯属业余的,以前从来没有接触指挥这件事,但是正是因为没做过,而我个人又有兴趣,所以很想尝试一下,这次就报名做了指挥。
 
  记者:那你是怎么训练,从零开始一点点熟悉了指挥的手势最终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呢?
 
  张军:首先要感谢老师的指导,老师提供的帮助很大,然后就是自己对自己进行训练,我们这次选的两首歌《永世不忘》和《迎风飘扬的旗》,是前年国庆60周年时最热门的红歌,网上视频很多,我借鉴了视频上的一些手势和动作,一点点揣摩,也加了一些自己的东西。
 
  记者:在训练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呢?
 
  张军:训练中有个插曲印象很深。我们学院的陈立老师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帮助我们借到了礼堂进行排练,所以我们很早就有机会在舞台上训练,熟悉舞台上的感觉。有一次,地学院的同学过来借场地,我看到他们的指挥专业水平很高,和我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我当时受打击很大,情绪比较低落。大家很理解我,纷纷安慰我,让我不要想太多,努力去做就可以了。我当时已经觉得自己拖了大家后腿,找老师说不想再做指挥了,但是大家都很信任我支持我,鼓励我坚持到底。我非常感谢整个团队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刚才比赛中舞台上的我!
 
  记者:你对自己今晚舞台上的表现满意吗?觉得水平发挥出来了吗?
 
  张军:之前训练的时候,同学们和老师都提过,我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手势的力度不够,我也一直努力在改,今晚在舞台上,感觉真正融入了歌曲中,和合唱的同学们一起进入了歌曲的意境里深受感染,因此不知不觉手势力度就加强了。最高兴的就是没有拖大家后腿,没有辜负团队的信任。
 
  记者:通过你自身这两个月来的亲身训练,你感觉指挥的最大作用是什么?
 
  张军:我感觉指挥最重要的作用是调动队员的情绪和把握歌曲的节奏,因为指挥是离队员最近的,需要用自己的手势和动作来引导合唱队员把情感加入歌声中,调动整个团队的情绪与歌曲契合达到统一,创造最完美的听觉效果,为听众带来听觉的饕餮盛宴。

时间回溯至四月一号,当复试结束后,导师告知我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水生所录取时,惶恐已久的心情终于沉寂了下来。一个人,迎着和煦的春风,径直来到水生所门前的东湖之畔,眼前是碧波万顷风景宜人的东湖,身后是近在咫尺梦寐以求的水生所,她的靓影在微波荡漾的湖水里向我缓缓招手,我的思绪也随之颤动。

回首已经悄然离去的考研峥嵘岁月,有太多的感慨,个中艰辛,唯有亲身经历方能体会。昨日的梦想已成为今朝的现实,但这一段漫漫征程,自己一路走来,本可以走得更顺利,走得更远。现只愿将这一旅程中本可避免或绕道而行的坎坷写出来,方便后继者更好的前行。

如果我重新踏上考研之路,我将更加相信自己,我将为自己点亮一盏明灯:天道酬勤,只要我努力前行,永不言弃,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就像一条毒蛇,它不断吞噬你的激情,挫伤你的积极性,阻止潜能的发挥,让你毫无斗志,任由消极的情绪如同洪水猛兽般将你淹没。相信自己:我一定会取得考研的成功,应当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它的力量,特别是在我们冲锋陷阵的时刻,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我有机会重新开始,我将在坚定信念的指引下更加执着,更加勤奋。虽然这是我得以考上的最坚强的武器,但是我做得远远不够。那些全身心投入的奋斗时刻,依旧在我的脑海中熠熠生辉,照亮了我今后的道路。我不会忘记,在酷热难耐的夏日,一百多人挤在狭小的教室,呼吸着浑浊的空气,汗流浃背的情景;我不会忘记在寒风刺骨的清晨,迎着纷飞的雪花,站在腾飞园,双手通红,双脚麻痹的情景;我同样不会忘记水电楼三楼自习室和一楼过道里昏暗的灯光,还有多少次的困心横虑、夜不能寐。然而,这一切都已经过去,那些奋斗的时刻,成了记忆中最充实最闪光的片段,而我本可以让这些记忆更丰满,更美好。苏东坡云: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清代小说家蒲松林在《聊斋志异》的自序中深情地写道: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凝冰;国学大师季羡林在《修生与治学》中说:如果我这后半生还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我不肯浪费板寸光阴,开电灯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勤奋和坚持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天才般的力量,正如世间只有蜗牛和雄鹰一样能够同时征服金字塔。所以,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用勤奋和执着去谱写更美的生命乐章。

如果我重新开始考研,我会更加注重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效率。我将严格执行学习计划,绝不给自己找丝毫借口,这也是考研过程中令人愉悦的事情,当你按时完成计划时;我将更多的用思考和总结代替机械的记忆;我将听从内心的呼唤,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每个知识点,绝不自欺欺人;我将更好地做到劳逸结合,抽出时间和朋友交流思想,锻炼身体,欣赏朝霞夕阳,聆听季节变换的气息。

虽然这一切终究已渐行渐远,却可以帮助我更好地面对今后的道路,也可以为即将上路的人们提供一点心得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