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19:00,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礼堂,灯光静静地撒向舞台,研究生院第六届文化艺术节重头戏之一的“五月的鲜花”歌咏比赛如约绽放。本次比赛的主题是“弘扬革命优良传统,高唱校园文化主旋律”。来自玉泉路和中关村两个校区的十一个参赛队伍联手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马石庄副院长的致词,为歌咏比赛揭开了序幕。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遮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正顽强地抗战不歇…”比赛在物理学院的男生四重唱《五月的鲜花》中正式展开,这是一首描写国家沦陷,民族垂危的深刻作品。我们的思绪一下子回到那段屈辱的岁月,惟有怒吼才能激起全民族的反抗!无伴奏的表演显现出李昌志、刘宇,阎岩和刘春四位表演者深厚的演唱功底。

    接下来,资环学院李岩同学和钢琴伴奏陶岸君同学带来了配乐诗朗诵作品《地球,我的母亲》。演绎着郭沫若先生的作品,李岩以饱含深情的朗诵和富于启示意义的主题博得了满堂掌声。

    在有力的节奏声中,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男女三重唱《红旗飘飘》登场了。穿着白色西装的梁伟伟,宁永慧两位男生和身着红色长裙的唐琳莎显得尤为精神抖擞,配合着高昂的旋律,宁永慧还带动观众们齐声打起了节拍,现场气氛第一次来到高潮。

    比赛也有不少个人演绎的作品:化学学院的王红艳带来了她的原创作品,配乐诗朗诵《父亲》,在现场青年学子中引起不小的共鸣。地球学院的黄杰则以独唱的形式演唱了大家耳详能熟的《中国人》,黄杰的不仅声音雄壮有力,声线还和原唱者颇为相似,表演可谓十分到位,赢来台下阵阵掌声。

    这时,一阵山歌般的呼喊声激起了台下观众的好奇心,原来是信息学院的表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穿着彝族服装的表演者载歌载舞,声音婉转清亮,生动活泼的表演不时引来观众们阵阵笑声,而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演绎更是让现场叫好声此起彼伏。

    同样属于原创作品的,还有管理学院吴迪、简明珏等表演的话剧《战火中的青春》。紧接着,有来自管理学院的另一个节目小合唱《小路》。《小路》是一首俄罗斯民歌,王婷、张凌等用柔美的歌声把与爱人共赴远方保卫边疆的美丽情感抒发得愈发动人。

    此后,外语系2006级的全体同学身着一式青色文化衫演唱了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旋律优美,唤起大家对青春的赞美和往事的追忆,而中间改编的说唱部分,更是体现了外语系同学充满动感活力的一面。

    生物系的带来的《和平鸽》是双人配乐诗朗诵,身着白色衣裙的李佳、黄蕾,讲述了一个为和平献出自己年轻生命的士兵的感人故事。而名为《高原红》藏舞则是地道再现了西藏的民韵。

    数学学院向我们展示的是高雅艺术的品味,弦乐四重奏《远亲人早日疗好伤》和《萨丽哈最听毛主席的话》在当晚的比赛中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吸引了不少眼球。

    时光飞逝,很快就来到最后一个节目,是人文学院郑伦和赵俊娜精心准备的朗诵《中国人, 不跪的人》。她们从一间真实的事件开始,回顾我们革命志士的事迹,赞扬了中国人的铿锵铮骨,跌宕起伏的声音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个晚上,礼堂内始终被表演者和观众的热烈情绪所包围。同学们用自己的激情,或高歌,或吟诵,或舞动,或演奏,一首首动人的旋律回旋礼堂;一段段感人的朗诵,萦绕耳边;一张张精彩定格,留在你我的记忆中。这里有清脆响亮的音乐语言,这里有淋漓尽致的文字语言,这里有传情达意的肢体语言,这里有热烈奔放的思想语言!

    声音,是今夜的主角,歌声,朗诵声,琴声,鼓掌声,喝彩声,声声入耳,声声响彻于礼堂之中,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在你我燃烧的青春中不断升华。

    比赛表演结束后,马石庄副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本次比赛。接下来,在钢琴配乐声中,他现场朗诵了《忆秦娥.娄山关》。洪钟般的声音,磅礴的气势,马石庄副院长用自己的亲身演绎带来了最独到的点评。他非常欣赏比赛中的原创作品,建议评委临时增加两个特别奖,分别颁给两个原创节目:化学学院的朗诵《父亲》和管理学院的话剧《战火中的青春》。

    比赛的最终结果揭晓: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表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摘取桂冠;地球科学学院的男声独唱《中国人》和人文学院配乐诗朗诵《中国人,不跪的人》获得二等奖;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资环学院等单位获得三等奖。

    “五月的鲜花”歌咏比赛圆满结束了,而秉承革命志士的优良传统,中科院的校园文化主旋律还将如五月的鲜花,在烈日中盛放,在时光中继续唱响。

     徐扬)

 

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为了增进同学们对人和自然和谐的认识,加强环保意识,以及提升保护生态的自觉性,在信息学院的支持下,705党支部组织了面向全班同学的北京麋鹿园之行,为同学们提供了一次学习和互相交流的机会。

    5月27日早上9点,同学们准时在青年公寓门口集合,乘车前往北京麋鹿园,开始我们的这次旅行。

    一路上同学们互相交流有关麋鹿的知识,麋鹿,俗称四不像,因其尾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颈似驼非驼,角似鹿非鹿,原是我国特产的珍兽,分布于中国的东部地区,但是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气候的变化,使野生麋鹿在19世纪后半期灭绝,我国现存的麋鹿均是从英国乌邦寺引回的38只麋鹿的后代。作为一个古老的物种,麋鹿广泛地存在于古代的诗词歌赋、绘画题刻、明间传说和神化故事等文学作品中,古人就把封神的姜太公的座骑指为麋鹿,它象征着麋鹿与我们民族的悠远情结,同时增添了麋鹿的神奇色彩。

    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抵达了位于大兴区的北京麋鹿园,即著名的南海子麋鹿苑。能够近距离接触麋鹿,同学们精神百倍,经过简单的整队和活动安排的传达,就开始了我们的参观活动。最先进入是一个鹿类知识介绍馆,里面陈列着一些鹿类的模型和一幅巨大的图画,图上展示了生活在我国不同地区的鹿类,其中有会游泳的水鹿和美丽的梅花鹿,以及体型庞大的驼鹿,还有很多稀有罕见的鹿类,极大地增加了同学们的鹿类知识。

    参观展馆之后,我们来到世界灭绝动物墓区,墓碑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长长地排在一起,共有一百七十多块,每一块上面都写着一种动物的名字和灭绝的时间,其中就包括中国麋鹿:中国麋鹿,灭绝时间1900年。“多米诺骨牌”的终点是一块天然的清白石墓碑,上写: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在其背后,立着几个巨大的十字架,上面分别写着世界五大洲的名字, “多米诺骨牌”墓碑的两侧排列着工业革命后人类的“遗产”:废弃的齿轮、轮胎、钢铁铸件、塑料制品等等,反衬着这本沉重的动物死亡档案,诉说着动物灭绝的原因。抚摸着长长的墓碑,同学们沉默了,人类在不知不觉中竟然使这么多物种消失,大家怎么能不触目惊心呢?

    之后,我们踏上了湿地景观区,来到位于野营篝火区和麋鹿保护核心区中间的观鹿台。同学们兴奋地踏上了观鹿台,眺望远处月亮湾里的群鹿。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鹿,大家都很兴奋,有的人顶着烈日数湖里有多少鹿,有的人怀疑那些一动不动的家伙是不是真的,还有的人则不断地拍照留念。下了观鹿台,就开始了分散活动,让每个人参观自己感兴趣的景点,使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充分接触大自然和那些可爱的动物。

    下午3点整,大家齐集金鱼池旁,进行了集体合影,来纪念我们此次的生态之旅。之后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些可爱的动物,乘上了返回的汽车。再度谈笑风生,赞叹麋鹿苑环境的优美,并对怎样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物种交流看法,互相提醒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持那些濒危的物种,善待大自然,真正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并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很好的评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英语俱乐部(English Club of CAS),简称ECCAS,由热爱英语,志愿提高英语能力的中国科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中科院各个研究所研究人员自愿组成的学生社团。英语俱乐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的原则,整合中科院研究生院英语资源,为会员提供多角度的英语学习交流的平台,努力提高全体会员的英语听说水平,从而促进英语能力全面提高。因此其主要任务是加强中科院在校研究生及研究人员的英语听说能力,同时协助中科院研究生院及各院所进行英语外事服务工作。 本学期英语俱乐部日常工作为:每周六组织英语角;每周日英文电影放映;英语角的宣传以及其他活动的宣传;协助法国大使馆让同学们接触到经典的法国电影等等活动。 英语角做为英语俱乐部的主要工作项目,其宗旨在于为同学们提供一个了解英美文化,练习英语口语的平台。英语角负责人每周推出固定的话题以及活动形式,并定期变换活动内容和形式。活动要求参与性强,能激发同学的兴趣,并对提高大家的英语水平有切实的作用。 英文电影放映是英语俱乐部的另一个主打项目。英文电影每周放映一次,负责人对所放映的影片进行选择及讲解并负责影片的放映。影片内容积极向上,与时俱进,并符合同学们的审美标准及观赏水平。 随着5月26日夏季学期最后一次英语角和5月27日最后一次英文电影放映活动的结束,本学期英语俱乐部的各项活动也已接近尾声。同上学期我们搞的活动相比,本学期我们更加注重了活动可开展的可行性以及参与性,积极的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这一个学期的活动进行下来我们已经形成了各项活动忠实参与者与支持者的庞大队伍,他们不仅是我们继续把活动搞下去搞好的动力更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支持,最关键的是据同学们的反映大家确实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提高了英语口语技能,克服了紧张心理,结交到了志同道合的好友,互相学习,气氛融洽。 同时本学期放映的英文电影也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无论从电影的选材还是从讲解放映上都给同学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在经过周末两天或是疯狂的玩耍或是刻苦的学习,周日的晚上我们都可以静下心来坐在阶梯教室,看一场电影,读一个故事,品一份情怀,拥一份心境。相信我们英语俱乐部的所放映的电影带给大家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感受。不甜不腻,清清爽爽,沁人心田。 在本学期我们英语俱乐部各项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大家不免对我们的活动意犹未尽,我们也感觉时间甚是短暂。提高英语水平不在一朝一夕,更不在我们举行活动的短暂时间,希望我们的活动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切实的提高大家对英语的热爱程度和敏感度,这样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衷心的希望大家英语更上一层楼,同时也请关注我们在夏季学期以及下学期的各项活动。 (中科院研究生院英语俱乐部 张婧斯)

网络教学能否完全替代教师和课堂?我们怎样才能摆脱信息技术带来的局限和束缚,更好地驾驭这一工具?信息技术将为未来的教育创新带来怎样的一个平台?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共享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和利用网络?

    5月26-27日,中国科协“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第7期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教育界、科技界、企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上述问题,就当代信息技术革命的特点以及对教育变革、教育创新的支撑与推动,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教育观念、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所带来的冲击与推进、弊端与局限,及其对社会、经济、文化、特别是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所带来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本期沙龙的主题是:看得见的世界——当代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教学创新,由中科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邓勇教授、中科院自动化所副所长王飞跃研究员共同倡导发起。中科院院士戴汝为、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中科院院士局局长马扬、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福州大学校长吴敏生、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宗凯、中科院数学系统科学院副院长汪寿阳、中科院网络中心总工程师阎保平、 中科院软件研究所总工程师戴国忠等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期沙龙。

    “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是中国科学推出的一个品牌活动。本期沙龙由中科院研究生院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承办。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吕晓澎,教务长苏刚、学位办主任霍国庆也参加本期沙龙的研讨活动。

2007年5月18日,中科院研究生院第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五月的鲜花”歌咏比赛犹如春天的奏鸣曲,唱响了春的热情洋溢和涓涓情谊。信息学院合唱团倾情演绎的彝族的经典民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成为了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华彩乐章,荣获了比赛最高的荣誉——一等奖。

    在众多以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优良传统精神为主题的歌曲和诗歌中,信息学院的这首反映少数民族美好生活的民歌让人耳目一新。“啊哩哩,赶圩归来啊哩哩,日落西山啊哩哩 散了圩咯啊哩哩,欢欢喜喜啊哩哩 回家去咯啊哩哩”一群身着彝族服装的少男少女在舞台上载歌载舞,把我们带入了彝族青年赶集归来后与家人相聚的情景。悠扬的歌声传达出了幸福生活的喜悦,热情欢快的舞蹈散发着纯真质朴的气息。他们的笑容像五月的阳光般灿烂,甜美的歌声如五月的繁花般芬芳。男女的对唱部分也传递出了农家青年朦胧而含蓄的情感,独特编排的一段表达爱慕之情的双人舞蹈,其幽默地表演方式也让观众忍俊不禁。他们投入的情绪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位评委和观众,大家情不自禁的跟着节奏轻轻哼唱,也欲随着他们的舞姿翩翩起舞,当表演结束后,台下掌声雷动,所有人为之动容!

    在宣布结果的那一刻,信息学院合唱团的成员们都激动得难以自己,排练的辛苦都已化作幸福与感动涌在心头,回想排练以来的一个多月,从最初的忐忑不安到自信满满,经过了多少辛勤与汗水才成就了最后这精彩的演出,这期间的艰辛也只有合唱团的同学最了解。为了准备这次比赛,一个多月前,信息学院学生会的同学就开始积极筹备,在信息学院学生主管钱老师的大力支持下,迅速组建了由“一﹒二九”合唱团骨干成员和在信院卡拉OK比赛中获奖的歌星们组成的实力超群的新合唱团,并邀请了张帆老师作为艺术指导。作为合唱团的组织者兼钢琴伴奏董慧同学很早就开始为选歌做准备,既要切合比赛主题,反映社会主义下人民的美好生活,又要有新意,与台下观众产生共鸣,可谓颇费心思,经过了几个不眠之夜,她最后选定这首经典的彝族民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既能展现出社会主义下少数民族幸福生活的场景,又能表现出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

    接下来就是枯燥的排练。别看骨干成员都是卡拉OK比赛的佼佼者,但唱起民歌来并不是十分的应付自如,所以要从最基本的发声练起。但是成员们都很虚心的接受老师的指导,耐心的练习民歌的发声,反复寻找民歌的演唱感觉。一周三次,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之久。当演出日益临近,最后冲刺阶段,更是把排练加到了每天一次。中关村园区的多功能厅日程紧张,为了不和其他社团活动冲突,只能申请晚上5-点到7点的晚饭时间,很多同学刚刚下课,匆匆买个面包就赶赴排练现场,时间紧迫的同学更没有时间吃饭,但是团员们没有一个有所怨言,也没有一个借故迟到,他们知道申请场地的不易和排练日期的紧张,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以最完美的表现为当天的观众献上别具风味的民族歌舞表演!

    艺术指导张帆老师更是牺牲了无数个休息日来指导大家的排练,富有经验的张帆老师配合这首歌曲的欢快曲风编排出了颇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合唱团的成员虽然并不是个个能歌善舞,但只要能为表演加分的动作都乐意的去尝试,热心的团员们纷纷献计献策,如何让动作更有趣也更自然,董慧同学更是想出了让表现力超强的宁永慧和擅长拉丁舞的王洁同学来一段幽默的双人舞表演穿插期间,果然最后的演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