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早上8点,国科大青年志愿者协会的17名志愿者秉承着志愿奉献的精神从学校出发,9点准时到达了石景山区社会福利院,开始了他们的关爱老人之举。

据悉,石景山区社会福利院有老人400多名,其中无依无靠的孤老近50名。石景山区社会福利院的硬件条件并不是最好的,但对服务标准要求最严。

活动负责人汤勇将志愿者分为两组,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分别在北楼的1、2和3层探望了老人。志愿者们一进老人们的房间,就开始主动找他们攀谈,老人们也很贴心地握着大家的手嘘寒问暖,让大家心里都暖暖的。第一组的志愿者分成几个小队与不同房间的老奶奶聊家常,各种家长里短的趣事逗得老奶奶和志愿者们哈哈大笑。第二组的志愿者看望的是老爷爷,他们都喜欢聊历史政治,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文革到改革开放,大家聊得不亦乐乎。

紧接着,护工把两组志愿者和一些老人召集到活动厅,一大群人开始各种才艺表演。一位老爷爷边弹电子琴边唱着红歌,琴声悠扬歌声嘹亮,在场的同学们连连叫好。来自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志愿者给老人们清唱了一首《映山红》,老人们也频频鼓掌。

短短两个小时的志愿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很多老人都对志愿者们的离别依依不舍,有的老人还流下了感激的眼泪。志愿者们都表示,以后只要有时间、有精力,一定经常来这儿陪老人。

是的,尽管我们能做的并不多,但要相信一点一滴的付出累积起来将对福利院的老人们有很大的意义。汤勇总结活动时说:“我们为他们做的都是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却能给他们的生活带去欢乐。对于大多数老人们来说,他们的孩子平时都很忙,所以难得有个人跟他们说话,而他们大多又行动不便,更会增添孤独感。这需要社会上的人们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安慰和帮助。希望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力所能及地奉献自己的爱心。”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发扬这一传统美德。关爱老人,善待老人,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给予老人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吧!

13日晚6点的大礼堂人头攒动,舞台两侧的屏幕上播放着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的宣传视频,京剧走进青年——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专场演出即将开始。 

6点半,帷幕缓缓拉开,中国戏曲学院的老师走上台,利用节目开始前的时间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并对京剧艺术进校园的活动进行了讲解。 

焦老师介绍到,作为我国国粹的京剧是一门年轻却成熟的艺术,说年轻,是因为京剧诞生于清朝乾隆年间,发展到今天只有一百六七十年的历史,而说成熟,则是因为京剧产生于戏曲界的“徽汉合流”现象,在日后的发展中还吸收了昆曲的元素。同时,无数的艺术大师为京剧的发展提供了推动性的作用,如老一辈艺术家程长庚、谭鑫培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尤其是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梅式表演体系现已成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老师工丑行,进行了一番自嘲后,他向现场观众普及了京剧中四个行当的知识,他讲到,京剧中有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生行分为小生、老生和武生,旦行分为青衣、花旦、武旦和老旦,净行(亦称大花脸)分为正净、副净、武净、红净,丑行分为文丑和武丑,老师对每一个行当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还举了一些家喻户晓的故事人物作为例子。 

演出即将开始之前,老师提醒现场观众注意京剧中“程式化”的表演艺术,他还现场演示了京剧中走路的四方步、跑步的姿态,博得阵阵掌声。他邀请现场观众跟着他一起学习京剧中“一指”的动作,将现场气氛推向小高潮,随即,他请出自己的大弟子辉辉表演了一段,辉辉精湛的技艺博得一片喝彩,轻巧的空翻让现场观众连连叫好。 

随后,随着大帷幕再一次的打开,观众欣赏到了第一个节目《小放牛》,是文丑牧童和花旦问路小姑娘的一段对戏,牧童滑稽的动作和灵动的表情萌翻全场,不时响起喝彩声。问路小姑娘一上台,凭着精致的扮相和彩蝶样的装束引起一片惊叹。随着表演的进行,台下不时的响起欢快的笑声。 

第一个节目在观众持久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主持人老师再次上场,他观众介绍了京剧念白的艺术。京剧念白分为京白和韵白,京白是普通话的舞台艺术塑造,说着,他来了一段《苏三起解》里的念白,带领观众模仿了几遍之后,还邀请植物学专业的一名女生上台展示。韵白即是带有方言的念白,他也现场带来了一段,观众也学得不亦乐乎。 

紧接着,第二个节目《李逵探母》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听觉的盛宴,西皮、二黄腔的念白诉说了李母的辛酸和母子二人相见之后的激动。 

从《李逵探母》哀伤的情绪里走出来,老师为观众讲解了京剧的“虚拟性”,即在没有道具的情况下,演员都需要用动作来表现。他表演的开门关门以及上下楼梯让现场观众大呼好看。老师还请出了《小放牛》的演员为观众演示开门关门和骑马的动作,现场观众反应热烈,资环院的一名同学还主动上台向演员学习。

第三个节目《三岔口》则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享受,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的舞台被一位武生和一位武丑演绎得妙趣横生,紧张的打斗让观众低声惊呼,巧妙的剧情又让观众忍俊不禁,演员精湛的演技和过硬的身法则博得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 

演出结束后,老师带领所有演员谢幕,赢得持久不断的掌声,还有不少同学上台与演员们合影,笔者也跟在《三岔口》中有着精彩表演的武丑演员合影,观察到他关节突起的手背上凸起道道遒劲的血管,笔者想他在舞台上展示出来那宛若无骨的柔韧恰恰是一种强大力量的表现。 

全程观看完了表演后,来自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柳同学不禁感叹国粹的博大精深,他认为中国戏曲学院学生的表演确实让人称道,他尤其喜欢《三岔口》。

 

1211日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阶一2教室迎来了隆鉴清老师的精彩讲座——《我对奉献的思考》。本次科苑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团委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承办。

隆鉴清老师是国家开发银行高级会计师、风险投资局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MBA企业导师、2004级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校友。北京助学助教社团秘书长、从事助学助教公益事业十二年。

谈到奉献,隆老师和很多人一样,首先想到的是伟大,想到的是大爱、大能、大德、大利,想到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将他们的生命献给祖国的英雄事迹。在天安门广场上树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一种奉献、一种伟大、一种让我们肃然起敬的精神。每个人对奉献的理解不同,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够在心中树立起这样一座丰碑,那就足够了。

接下来,隆老师给我们详细解释了奉献的含义:奉献是为信仰而做出的贡献,奉献能够给人带来自信与快乐。奉献着的人们无论处在多么艰难困苦的环境、面对多么复杂棘手的难题,他们从不退缩、从不叫苦、从不抱怨,积极地应对、坚持、突破,充满自信!奉献着的人就像是带着光环在生活、工作、学习,宁静而快乐!伴随着一张张图片,一个个无私奉献者的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从大无畏的革命战士到时时刻刻想着为人民服务的雷锋,从兢兢业业、勇攀高峰的科学家华罗庚、袁隆平、钱学森到不远千里来到中国,精益求精的白衣天使白求恩。这些伟大的人物,无不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才是奉献,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正当我们以为奉献离我们很遥远的时候,隆老师告诉我们,其实奉献不管大小、多少、轻重,只要我们想加入这个行列,我们就能成为奉献大军中的一员。

讲完关于奉献的理论知识,隆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了两段视频。第一段视频讲的是湖南长沙的“暖心义工”。这个社团是纯民间的社会团体,他们通过自己的奉献,已经帮助了上百位贫困家庭的孩子继续求学。他们有一句很感人的口号是“我们的幸福就是献出爱”。蒋科,这个社团里最年长的一位成员,在他的记录本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他所记录的密密麻麻的信息,这些都是有关贫困家庭的信息。蒋爷爷,我想我可以这样称呼他,他说每当自己在给别人讲这些贫困家庭的时候,说着说着自己就会留下眼泪。留守儿童的心灵需要填补,他们的未来同样需要我们的关注。第二个视频是有关北京助学助教社团的动感影集,是去年来北京进行素质培养和参观的西部乡村师生的视频。隆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尽最大努力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本身就是一种奉献。

讲座的最后,隆老师希望北京助学助教社团能够不断发展,成为百年社团,奉献自己,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也希望在座的同学们有兴趣的能够积极加入社团,成为志愿者。在场聆听讲座的同学们纷纷响应,并表示讲座给自己的启发很大,以后会积极参与志愿行动。

 

序:时近寒冬,顿觉萧瑟。然古人曰“君子三惜。一惜此日闲过,二惜此身一败,三惜此生不学”,故于闲暇时偶作此文。但以自勉,不求人褒。

在《红楼梦》这部巅峰之作中,林黛玉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她既是“木石前盟”的女主角,也是“金陵十二钗”之首。《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其中直接以黛玉之名或其事作为题目的就达二十四回,占了整个章节的五分之一。《红楼梦》中人物有数百人之多,而林潇湘以一人之力独占五分之一的内容,这足以证明其地位之重要。

一、黛玉之美

林黛玉的容貌为“金陵十二钗”之首,雪芹先生是以一首词来赞美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绝代佳人!此外,在书中的其它部分,也都不惜笔墨的渲染出黛玉超凡脱俗的容貌。譬如,林黛玉有一次去怡红院,晴雯误以为是其他人而不开门。黛玉动了气,遂伤感而泣。谁知树上的鸟雀不忍听其哭,竟飞起远避!于是,雪芹先生又赋诗一首赞叹:“颦儿才貌世应稀,独抱幽芳出绣闱。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若说黛玉具有稀世之貌以惊鸟落花,那么稍加装扮的黛玉则更加令人见之忘俗。当宝玉邀黛玉同去赏雪赋诗时,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绉面白狐狸皮的鹤氅,系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上罩了雪帽”,潇湘妃子的淑女形象便已跃然纸上。林黛玉的前身是一棵绛珠仙草,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便许以泪水相还。因此,黛玉“一日无事便也要哭上三遍”。从全书的描写可以看出,黛玉的容貌的确远胜于她人,无论是“识大体”的宝钗,还是“粉面含春威不露”的凤姐,都不能与之争妍。

黛玉的美,是一种神形结合的美,可以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黛玉和宝玉一样,都是性情中人,她也会使小性儿,也会掉眼泪,这才是真正的释然,是内心真情实感的流露!在人多口杂的贾府,人人都学会了明哲保身。薛宝钗是“一问摇头三不知”,迎春、惜春等人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连当家的“凤辣子”也要时刻顾及老太太、太太们的脸色。惟独黛玉保持了自然秉性。她不像宝钗那样时刻以条条框框来约束自己,而是该怎样就怎样,一切自然就好。她也从来不劝宝玉去做“禄蠹”,不讲“混帐话”。这种美,正是宝玉所欣赏的,也是“宝黛爱情”的基石。可惜,黛玉的真性情之美却不为其他人所接受,也不可能为封建礼教所容纳。黛玉不懂得拉关系,不懂得自保,不放弃自己的自然美,最终导致宝黛分离,酿成“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的悲剧。当然,这场恋爱以悲剧收场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倘若黛玉为了取悦他人而变得时时自我约束,那么她也不会成为宝玉心中的知己了。

黛玉之美必然会遭到他人的嫉妒。但雪芹先生却不好直接写出来,而是以黛玉的影子——晴雯来揭示黛玉最终的悲剧。晴雯是宝玉怡红院中的红人,她容貌出众,“眼角酷似林妹妹”,因此得到宝玉的钟爱,却也因此遭到旁人的诽谤、暗伤,最终“抱屈夭风流”。宝玉为此作了一篇《芙蓉女儿诔》,其表面“诔”晴雯,其实是在“诔”黛玉,暗示黛玉“冷月葬花魂”的结局。

黛玉之美不只是美在容貌,这是一种不染俗尘的美,是一种“心远地自偏”的美,是神与形的结合。黛玉之美是“宝黛爱情”的基础,却也是“宝黛爱情”的主因。“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可惜终为“水中月,镜中花。”或许,我们不应去苛求那完美的大团圆结局,有时候残缺也是一种美!黛玉魂归太虚,这在某种角度也上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绛珠本非凡间之物,“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二、黛玉之才

曹子建是历来被推崇的才子,谢灵运曾经戏言“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单以才气而论,黛玉可以算得上是“女中子建”,身负八斗之才。大观园中的女子经常在一起吟诗作对,或咏物,或言志,每每占上风的无疑便是林黛玉。黛玉在海棠诗社中的别号是“潇湘妃子”,这是探春给黛玉取的名字。对此,探春还做了一番解释——“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她住的是潇湘馆,她又爱哭,将来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她作‘潇湘妃子’就完了”。这里也暗示了黛玉诗风的凄凉。

当黛玉与宝玉偶生间隙后,满怀伤感,作了一首《葬花词》,这其中大部分是其处境的真实写照——“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道出了自己居人篱下的凄楚;“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与自恃;“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则深深流露出对未来世事的担忧。这首《葬花词》将黛玉的满腹才华表现得淋漓尽致,词中含悲,悲里吟词,令人不由地可钦可叹!黛玉所作诗词皆为内心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她不需苛刻什么,却于随意间达至化境。

宝玉挨打后,黛玉“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一时余意绵缠,也想不起嫌疑避讳等事”,在宝玉送给她的绢子上一连题了三首诗。其第一首是“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或许写一两首情诗在现在看来算不得什么稀罕事,可是在宝黛所处的时代,男女授受不亲。敢于在恋人所赠的锦帕上题这么一首诗,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呵!

中国历代优秀的诗词都要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可黛玉的诗中往往含着一段悲凉,这是与她的处境分不开的,同时也是黛玉诗词的一个特色,《秋窗风雨夕》是一首典型之作。在秋雨连绵的黄昏,黛玉甚觉凄凉,于是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格调填了一首《秋窗风雨夕》。《春江花月夜》本是一片美景,可经黛玉之手后,便顷刻成为悲秋之作。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不同,《秋窗风雨夕》首句便用“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奠定了全诗的悲调。而“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则被黛玉换成了“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此词一出,草木皆为之含悲!

当然,黛玉的满腹才华有时也会横溢于外。中秋之夜,黛玉与湘云在凹晶馆赏月对诗,各显文采。湘云固然诗意逼人,黛玉更是才气纵横。当湘云触景生情吟出了一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又叫好,又跺足”,说:“了不得, 叫我对什么才好?”湘云笑道:“大家细想就有了,不然就放着,明日再联也可”,可黛玉不理她,想了半日,对了一句——“冷月葬花魂”!看来究竟是黛玉高了一筹。而在与其她姐妹的较量中,黛玉也是“林潇湘魁夺菊花诗”。或许雪芹先生觉得此举于宝钗不公,于是在其后又添了一段“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可是已经有点欲盖弥彰了。

黛玉之才用“才高八斗”来形容实不为过,而且黛玉大有魏晋之遗风。正如嵇康所言“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这是嵇康的自言贴,又何尝不能说是黛玉的真实写照?!黛玉的“才华横溢”在一些人眼中是“恃才放旷”,而黛玉对于真、善、美的“执著”在一些人眼中则是“使小性儿”。恪守三纲五常固然可贵,殊不知更为可贵的并不是一些表面的东西,而是一种自我、超然的境界,而这一切都只会存在于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能哭能笑的人身上。而黛玉就是这样的“活人”,她和宝玉一样,都是苦苦挣扎于封建礼教束缚的自由斗士!

黛玉之才是放浪形骸之外的洒脱,是至人无己的超然。古人曰“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黛玉无心做隐士,也无须做隐士。她喜时可如太白那样“呼儿将出换美酒”,她悲时亦可同阮籍一般“呕血三升有余”……这才是真正的黛玉!!!

三、黛玉之痴

痴、嗔、妄是佛教中历来所推崇的“三戒”,然而芸芸众生,又有几个能脱离此“三戒”呢?尤其是重情重义之人,更是深陷于“痴”中不可自拔,黛玉就是这样一位痴情女子。雪芹先生甚至在《红楼梦》章目中直接点出了黛玉之“痴”。譬如:“痴情女情重愈斟情、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黛玉和宝玉自幼生活在一起,二人之间情愫早已暗生,只是年龄尚幼,各自没有觉察罢了。直到薛宝钗的到来,才使这平静的一切发生了变化,也才表现出黛玉之痴。

有一次宝钗劝宝玉不要吃冷酒,宝玉便放下冷酒不饮。这一幕被黛玉看在眼里,她的“痴”劲上来了……书中写道: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她“谁叫你送来的?”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这些话明说给雪雁听,其实句句指向宝玉。宝玉当然明白,“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黛玉此时也不过十一、二岁,可她对宝玉之痴已经表现出来了。

当然,在宝黛时代是绝对不可以如现在这样直抒情意的。所以,二人虽然情窦暗生,却也只能装于心中而已。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而梦中之语,更是黛玉“痴”之所在。宝玉一次去潇湘馆,黛玉正在睡觉。宝玉走到窗前“耳内忽听得细细的长叹了一声‘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宝玉便在窗外笑道“为甚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林黛玉自觉忘情,不觉红了脸。这是多么有趣、惬意的一幕,现实中无法说出的话却于梦中呼之而出。梦境其实就是一个释放性情最好的场所,虽然梦中的东西大多属于子虚乌有,也虽然多以“痴人说梦”斥之、贬之,可痴人之梦远非俗人可媲敌。同样是在梦中,当黛玉梦见宝玉将要和别人订婚时,便也顾不得什么,拉着宝玉哭道“好哥哥,你叫我跟了谁去?”“我是死活打定主意的了。你到底叫我去不去?”。这些肺腑之言在现实中黛玉是决不可能讲出来的,可是在梦中,她再也顾及不了那么多了,她的一片痴情天日可鉴!

可惜黛玉之痴却始终改变不了宝黛悲剧的发生。当听到宝玉的新婚对象是宝钗时,黛玉彻底陷于崩溃。这次的订婚可不是梦,而是实实在在不可更改的现实!早已一身是病的黛玉,此时“那身子竟有千百斤重的,两只脚却像踩着棉花一般, 早已软了。”竟一时痴性而起,直接来到宝玉房中“瞅着宝玉笑”。忽然听着黛玉问:“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此时的宝玉已经失了灵性,黛玉也已经油尽灯枯,失去了本性。二人的对话是那么的坦诚直接,又是那么的惊世骇俗!这是宝黛的最后一次见面,这种场面处处透着凄凉,让人不禁垂泪!

黛玉固然痴情,宝玉又何尝薄义呢!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黛玉烧了诗稿,断了对宝玉的痴情,在悲愤中“香魂一缕随风散”。黛玉临终前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我不知道黛玉最终想说什么,是对宝玉的恨?还是终不忘“木石前盟”而对世事的恨呢?自古红颜多薄命,痴情的黛玉终究没有获得心目中的完美爱情……这场悲剧不能够埋怨宝玉,他是一枚“棋子”;也不能够去责怪宝钗,她同样也是一件“牺牲品”…… 宝黛爱情的破碎是虚伪、丑恶的时世所造成的。即使黛玉再痴情,宝玉再重义,也改变不了这种结局。破碎的并非永远都残缺,断臂维纳斯不也是一种美吗?!或许我们只能这样来安慰黛玉吧。

黛玉之痴丝毫不逊于小龙女的跳崖,也不逊于梁祝的化蝶……情到深处便是痴,痴到深处愈重情。黛玉之痴,叹为观止!

纵观古今,集此“美、才、痴”于一身者,非林潇湘而莫属。“拼将一死酬知己,裁红剪绿任由之”。黛玉以一生的泪水偿还了神瑛的灌溉之恩,带着对宝玉的无限眷恋而重归太虚。黛玉是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的仙子,她恃才傲物、超凡脱俗;黛玉又是一个活生生的尘世之人,她痴情重情,人所不及!

或许真如《红楼梦》所反映的那样——恋爱当寻林黛玉,持家终须薛宝钗。我却觉得倘若如此,便落入俗套了。“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不仅仅是宝玉对黛玉的一往情深,也是大多数世人的心声。“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黛玉已经逝去,可她的“美、才、痴”却将永远留在读者心中!

行文至此,附词一首:

《临江仙·忆黛玉》

木石初见通灵犀,无语问双眸。爱恨情痴几时休?怡红承笞日,泪痕鲛绡透。遥怜静日绵绵意,可叹韶华白头。秋窗风雨总关愁。伊人逐花去,明月下西楼。

 

12月7日13点30分,国科大于中国科学院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办2013级一二·九歌咏比赛。外语系和工信学院组成联队,第三组登场,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两首爱国歌曲。

 第一首为《我的中国心》,气势恢宏,一句响彻会堂的“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令会场内外的听众不觉一震,感受到了同学们的雄雄斗志和爱国情怀。第二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在男生诗歌朗诵的带领下引出音符,歌声抑扬顿挫,融合了女声的温柔和男声的庄重,唱出了年轻一代的朝气蓬勃和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表达了对毛主席的敬仰。精彩的演唱获得了台下观众的热烈掌声,让全校师生看到了外语系和工信学院的良好精神风貌。经过评委的打分,最终外语、工信联队获得三等奖。

为了此次歌咏比赛,外语系和工信学院组成联队,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外语系博士合唱团成员毛瑛、尹穗阳担当声乐指导,为队员耐心讲解,进行声乐培训;工信学院学生傅天宇担当指挥,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两院同学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进行排练,最终为歌咏比赛奉献了两首爱国歌曲。通过近两个月的准备,两院学生结下了良好的友谊,同时收获了很多快乐。

今年是一二·九爱国运动第78周年,也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在这个略带寒意的冬季午后,外语系学生用高亢而温情的歌唱,缅怀了历史与伟人,展望了未来与明天。评委老师对各院同学们的演出大加赞赏,并语重心长的总结道:“歌曲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凝聚团结,在国科大,大家要勇于担当,以国家为大,努力攀登科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