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行记——追忆那段在大西北野外考察时的燃情岁月

  • 孟宏虎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创建于 2014-03-24
  • 1219

蝶恋花•西北行

大漠风起烟雨荒。长河落日,星汉看八方。冷月绿洲沙茫茫,梦里依稀楼兰殇!

枯木横沙悲寂凉。沙海万里,冰封泪成霜。小桥古道西风唱,道尽边塞满沧桑。

那年,那月,我,一个人……

往事悠悠,流年似水。大西北野外出差采集实验材料的日子已悄然远去,每当独倚远望或是深夜失眠的时候,却又一幕一幕从记忆中分外鲜明地涌现出来。因此,我略带一份对那时候在野外朴实艰苦旅途的感动,提笔追忆科研“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几个片段……

2010年夏天,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完成基础课程,我便开始野外采集实验材料的旅程。我硕士研究生期间的课题主要研究西北区干旱化对荒漠植物进化的影响。当时经费十分紧张,我只能独自一个人开始了这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征途,从北京开始乘坐火车前往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和新疆的大部分地区采样。

第一次领略到大西北是一个“望山跑死马”的地方,心中充满异样的感动。由于视野极其开阔,前边看似不远的一座山,走下来却那么遥远,往往累得发虚还没到达最初以为近在咫尺的地方。

进入内蒙古的乌拉特前旗,坐乡村巴士往庙台子去采样,下车后我背着包和标本夹,看着不远处的山脚想,那个地方一定会有我想要的植物,便开始往山的方向进发。天气炎热,我穿过一条条干涸的小沟壑,走了两个多小时,山依旧还在远处,巍然不动;回首看,却总是广袤无极的茫茫原野,我独自在空旷的天地间,显得那样的渺小,那样的微不足道。中午时分,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到达山脚,带着几分欣喜在山坡徘徊,寻觅良久,却没有一株自己想要的植物。只好沮丧地坐在滚烫的石头上休息,这里没有一棵树可以乘凉,看着远处自己出发的地方,心里犹如此时此地荒凉的戈壁滩,失望之极。然而这却让我明白,尽管生境是如此的相似,也不一定有同样的植物分布,各种各样的原因使植物成为今天这样的地理分布格局,其实也是很有趣的。所带的水已经不多,我开始往回走。傍晚时分终于回到乌拉特前旗,找到住的地方,吃了一碗面,躺在廉价的小旅馆,闷热、孤独和凄苦的心情让我久久不能入眠,想起这些日子采样的经历,我明白了做科研有多艰辛。尤其是像我这样步行在广袤无垠的大西北进行考察采样,就像苦行僧般的生活,旅途的艰辛不言而喻。就这样,我经过内蒙古,穿过宁夏和陕北,沿着甘肃进入新疆。

进入新疆,下火车的时候,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长途跋涉,鞍马劳顿的沧桑在我身上,显得是那样的明显、那样的扎眼。可能是由于2009年乌鲁木齐经历了“7.5事件”的缘故,一些阴影还留在大家的心中。我上52路公交车的时候,我那个编织袋包装的标本夹以及我一身的风尘,映衬着太阳晒得黝黑的脸庞和很久没修剪的胡茬子让人敬而远之。直到我到科学院站下了公交车,我旁边的那个座位始终空着……这个情节,直到我回到研究所很久以后,仍然时时萦绕心中,挥之不去。

接下来是在天山南北采样,当我在喀什下火车的时候,我感觉仿佛来到了另外一个国度,那种感觉现在想起来还是那么强烈。那一天,灰黄色的天空灰蒙蒙的,扬着尘土,看上去跟沙尘暴没有什么一样,但是没有风,却一直在“下土”。后来我搭车进入了吐古买提乡一个叫做迈丹的村庄,我下车的时候,当地的村民一下子围了上来,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我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他们好像对我采集的植物标本很感兴趣。他们把我的标本夹打开,把植物标本一枝一枝地拿出来,折断后看、看了又闻,有的还放在嘴里面嚼着,同时叽里咕噜地跟其他人说着什么……我也听不懂。很幸运,最后他们很友好地把标本还给我,后来我在他们村后的戈壁滩采集到了实验样品,顺利地回到喀什。

有的时候为采集一个样品,付出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当时有个样点要经过乌恰,到几乎是边境的地方采样。我那个时候也搞不懂为什么在自己的国土行走出入是需要办理边境管理通行证的,我在穿过天山南麓和昆仑山交界的那个石碑不远的地方遇到一个关卡,由于没有通行证被拦了下来。当时我解释了很多,我告诉他们我是中科院的,就采集几个样品就回去了。尽管他们看了我所有的证件,还是不行,就不让过去……嘿嘿,真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他们不知道我有多希望采集到那个植物,我寻思从河旁边的山谷穿过去也许能采到样品。可是当我淌过河翻过一个小坡的时候,一名边防兵出现在山坡上,端着枪,向我喊话,让我上去。我被带到边防站,他们翻遍了我所有的东西,最后对我拿着的GPS充满疑惑,认定我是搞非法测量的,于是不由分说地没收了我所有的东西后,将我安置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在那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听着他们练操的喊杀声、歌声和号声,我在想,做这些事情有意义么?我这样辛苦为了什么?……后来他们的领导来了,跟我谈了很多,我终于明白了边防军人特有的警惕和崇高的责任。还算幸运,他拦了个车将我送到喀什。一路辗转,我回到了乌鲁木齐。

回首那些曾经漂泊大西北的岁月,现在少了些长嘘短叹,更多是那些日子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和启迪,那段不可重复的艰难历程给我在今后的科学研究中留下了太多的精神财富,使我在面对未知生活的时候变得更加勇敢、坚韧。后来的一些日子里,自己或是帮助同门采样,走了很多的地方,多次经过沙坡头、喀纳斯等景区,但未曾有一次进去看看。无论是广袤的草原、荒凉的戈壁沙漠,还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 留下了太多的回忆,现在提笔写下那么几个片段,只是为了向那些如歌的岁月致敬。也正是经历了这样的艰难,我更加珍惜后面的一切。做科研真的不容易,在看起来耀眼的光环后面,有多么的艰辛,或许只有经历了才能真正体会。

因为经历了那样的历程,后来面对的很多困难在我看来都不再算什么。虽然愚笨,但在后来的勤奋努力下,我在硕士研究生期间也略有小成,根据在大西北出差采集的研究材料,先后共发表了4篇SCI论文,其中包括1篇发表于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的研究论文以及1篇发表于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的研究综述。

在这里,我衷心感谢那段岁月里的小伙伴们,包括研究组同门闻志彬博士、马松梅博士、苏志豪博士、张宏祥博士以及师弟张健、师小军和姜小龙;兰州大学的田斌博士、贾东瑞博士;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岳亮亮博士、李国栋博士……是他们给了许多真诚的关照和难忘的帮助!

 

责任编辑:孟宏虎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