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一支拔尖创新的后备队伍 |
——记中科院研究生教育改革四措施 |
5月11日,一次特殊的报名活动结束了。但是这张报名单没有被公布,校方不愿意有学生因这次报名影响到其今后的学习生涯。虽然报名时间仅为一周,但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校方都将是一次持久的考验。
这是一个被称为“跨学科专业选择计划”(TOP100)的项目,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实施的4项教育改革创新措施之一,目的是让有潜力的优秀研究生突破学科专业限制。另外3项措施分别是跨学科课程兼修计划、通识案例必修课和相对标准考核规则。
自此,中科院研究生院开始了着眼社会需求、着力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新的重大探索。
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
“我们尝试结合国情,借鉴参考国外的先进教育培养模式和经验,要建立一套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科学的、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研究生院教务长苏刚介绍,研究生院不但推出TOP100,同年推出的跨学科课程兼修计划和通识案例必修课,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尝试。
自2001年研究生院更名组建后,中科院党组明确提出了要尽快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战略目标的要求,强调教育培养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培养的关键在于质量,加强和注重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加强完善淘汰分流机制的建设;指出了创新教育理念、完善自身特色、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战略方向。
给优秀研究生以再次选择的机会
TOP100在2007年5月第一次实行,选拔是在参加北京集中教学的2006级硕士生中展开。有21位硕士研究生幸运地入选,李玲(化名)是其中的一名。对于去年成功转换专业,她十分自豪:“进入新专业学习后,我在国际期刊发表了一篇论文。”
一年来,这些迎接挑战的研究生已经融入新的领域,虽然他们比其他同学的学习强度增大了不少,但他们对自己的整体学习生活状态非常满意。
这不是一件可以简单执行的事,因为这撼动了存在于学生、导师和培养单位这根链条上的一些传统价值观念。“换专业,对于刚读一年的研究生本身就是一个挑战,要学习新的课程、熟悉一个新的领域。另外,由于思想观念不同,有些导师开始也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自己的研究生在一年之后更换专业和导师的申请。”苏刚说。
计划实施的过程,也伴随着协调、沟通、评判、经费调整等一系列的工作。首先,研究生院向全体同学发布实施TOP100的公告,专业课程平均成绩达到80分以上的同学有资格报名参加遴选。其次,根据集中教学的学习成绩、任课老师的评价和在校综合表现,学生取得资格后,还要求参加两个考试,一个是类似GRE的专业综合考试,另一个是心理素质的测试。最后,接受一个由专业、心理和管理等多领域专家组成的面试小组,对进入面试的学生进行当面考核,研究生院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协调,确定正式候选人,而最后能够如愿以偿的学生总数不超过100位,约占全体学生的2%。
TOP其实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就是直译,表示学生必须要优秀;另一层则是Transform Opportunity Plan的缩写,即跨学科专业选择计划。一方面它让有潜力的优秀学生突破学科专业限制,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能够有效地激发在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造就具有社会竞争力的
复合型创新人才
“我现在必须加强新专业的基础知识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已经选修了相关课程。有意思的是,我将以前的专业知识也用在新专业中了,我的导师也觉得挺新鲜。”从图书情报专业转入应用数学领域的杨帆(化名)是一名个性活跃的研究生,苏刚对他印象很深,他坚持要求换专业,为此曾经找过学校两次。现在,杨帆的关注焦点已经是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了,他不失时机地和记者探讨就业问题。
如果说TOP100旨在培养有创新意识的研究型人才,那么跨学科课程兼修计划和通识案例必修课,则更着眼于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跨学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研究生。
跨学科课程兼修计划,是研究生院依据各院系目前的教学力量优势,结合当前社会的现实需求,选择管理、环境、生物、外语、法律、传媒、心理、经济、金融等学科,作为职业课程资质的培训项目方向,使学有余力的优良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位课程的同时,有可能选修另一个学科专业的职业资质课程。在这些领域获得课程结业证书或职业资格认证后,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更大的回旋空间。
另外,研究生院在全体一年级集中教学的学生中,增设通识案例必修课程。该课程拟将当代科技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法律法规、知识产权、财务规则、学术道德、组织行为、沟通艺术、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常识,作为基本知识内容传授。在授课形式上,研究生院借鉴采用了MBA案例教学的方式,重视基本常识的掌握,不片面追求知识结构,在轻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
竞争的压力不仅在未来的职场。研究生院的教育改革措施之一(相对标准考核规则)是学生需要慎重对待的一项新的竞争标准。某种程度上,它在尝试突破中国高等教育中广泛存在的“严进宽出”现象。
中科院众多研究所多元化培养学生的独特优势,也带出了如何加强各环节质量的监控和管理问题。根据中科院的实际情况,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各培养单位在考核标准及其执行方面的一致性和公平性,研究生院提出了统一的考核规则要求。初次推行的相对标准考核规则,是在文献阅读、资格考试、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的几个关键环节中,由各培养单位自主选择至少一个关键环节,组织统一考核,考核方式和内容由各单位自主安排确定。但统一采取90%通过率的方式,余下10%未通过的学生可以继续参加下一轮的该项考核。
相对标准考核规则,先在30个左右培养单位范围内自主开展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推广为院内统一的要求。
培养质量是中科院研究生院一直坚持的核心。所有的改革措施的焦点都在于,放眼向社会输送高层次、高质量人才,以满足和适应社会需求、增加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以往的创新是如此,研究生院实施的“四措施”的稳步推进是如此,今后的探索同样如此。
对于自己的学生,对于国家的未来,中科院研究生院用心良苦。
(作者:王莉萍 来源:
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