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活动,科学家需要自由的环境,思想自由非常重要,即便科学家揭示的真相并不让人舒服,也要接受。科学家的思想如果受到限制,或者刻意想要朝某个方向发展,就不可能成为真正优秀的科学家。科学就是要敢于挑战常识,挑战权威。”今天,在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保罗·纳斯谈了自己对做好科研的感想。

一个好的科学研究具有怎样的价值?如何支持高质量的科研?保罗·纳斯给在场数千名学生作了题为《让科学发挥作用》的报告,分享自己的心得。他认为,良好的科学研究工作是开放的,证据充分,具有创新性,基于可以重复的观察与实验以及理性、客观的判断。好的科学家应当有批判精神,如果观察和试验结果与最初想法不符,就应该否定或者修正。他特别强调,科学研究是漫长而艰难的,做科研需要强大的动力,这来自于好奇心和激情驱使。

如何选择支持的项目?保罗·纳斯认为,考察项目要考虑科学家本身的能力以及申请课题的有效性。项目资助机构更应该关注层次较高的选题,只要确定大方向,不要对一些枝节过于挑剔。“他们需要信任这些科学家,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去研究。”当然,在选择项目时,既要考虑研究者本身,也要考虑到利用研究成果的人。科研成果应用通常都是跨领域跨学科的,且需要团队合作,可能会涉及市场分析、法律、金融等行业,这就需要组织者能够让不同背景的人互相尊重,消除隔阂,充分合作。

“科学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可以帮助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保罗·纳斯说,科学中创新非常重要,必须把科学成果转化成应用,并促进经济和人类的发展。原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知识相互联系,这就形成了一个互动的体系。这种科研过程,既能够影响上游科学研究,也能影响下游的成果应用。

那么,为什么有时候科学发挥不了作用?保罗·纳斯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指出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科学家朝着自己既定方向去证明假设时,有可能这个方向是错的,因此要学会怀疑和反思自己的想法;另外一种可能,就是科研项目资助者希望得到一个特定的结果,科学家感觉必须要得到那些预定的答案。这些都会对科学产生影响。他以气候变化研究举例,科学家要避免选取对一方有利的资料数据支持某种观点,尽可能地让科学免受政治、意识形态等影响。

感念师恩——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院士童秉纲

 

童秉纲: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院士

教师节即将来临,我以耄耋之年,回首往事,特别感谢下列三位老师的培植之恩。

当我读初中二年级时,我表兄带着我到郭聘如老先生家去学习语文。老先生是前清秀才,当地闻名。他每周要我写篇作文。在学习之初,他把我写的错别字一一勾出,要求我每次都要对此数个数,只许减少,不许增加,使我写字变得谨慎。我的语文功底,是郭老师指导的结果。

我是1950年在南京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热工专家钱钟韩教授讲课的严密思维逻辑,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强烈地吸引了我,成为我的样板,对我影响深远。

上世纪50年代,我在哈尔滨工大任理论力学教研室主任。1953年哈军工成立,原任交通大学航空系主任的曹鹤荪教授调到哈军工任教务部长,并任哈尔滨力学学会理事长,他是我的老前辈。我们在工作中相知,他很看重我的德才。此后,他一直提携我。例如,1980年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成立,他推荐我当副会长,并推荐我去加州理工学院当访问学者,等等。我非常怀念他对我的厚爱。

 

中国网9月4日讯(记者韩琳) 昨天上午上午9时,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首次在雁栖湖校区举行开学典礼,这标志着建设十年的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正式启用。中科院院长、国科大校长白春礼出席典礼并致辞。中科院副秘书长、国科大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校长邓勇主持典礼。国科大及各研究所的45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了典礼。

白春礼校长在致辞中说,国科大高扬“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旗帜,依托中科院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研究所的优势,发挥得天独厚的与科研实践密切结合的特色,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走进国科大,其实就走进了中科院这所大师云集、英才辈出的“大学校”。

白春礼谈到,“在高水平科研实践中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是国科大的育人品格,也是国科大的育人优势。研究生教育的精髓是与导师一道参与科技创新,在实践中获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有“两弹一星”的攻坚克难,有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严谨设计,有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苦心推演,也有我国第一台计算机的准确计算;在这里,还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矢志报国的事迹,有陈景润等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有竺可桢等淡泊名利的风范。一代代中科院人,用智慧和热血抒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赞歌,镌刻下永不磨灭的历史碑文。在这里,有大亚湾核电站中微子振荡的前沿探索,也有嫦娥奔月、蛟龙入海的技术攻关,还有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海光源等大科学装置的领先应用,这些前沿的科技平台和国家级项目,构成了同学们科技创新的实战场地。在这里,还有国内最强的师资阵容,300余名院士领衔的万名导师群体,与学生一对一的悉心指导,激发出同学们的科研潜能,让同学们真刀真枪的直面学术挑战、破解科研难题,让同学们在科技创新中学到真本领、获得真经验,成为年轻的科技“达人”。

白春礼对刚入校的6061名博士生和7786名硕士生表示,走进国科大,就要不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源泉,就要主动锤炼科技创新的实践能力,就要自觉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白春礼特别强调,今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中科院视察工作时指出: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他要求中国科学院牢记责任,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当前,全院上下正认真落实“四个率先”要求,深入推进“创新2020”和“一三五”规划,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开学典礼上,白春礼还向获得2012-2013学年“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的15名学生代表颁发了奖章。

教师代表——生物物理所研究员赫荣乔、优秀学生代表——计算所2010级博士生韩雪同学、新生代表——数学与系统科学院刘璐同学、留学生代表——来自尼日利亚的国际学院博士研究生NNAEMEKA EMMANUEL OKPALA分别在典礼上发言。

典礼之后,白春礼等中科院领导及国科大校领导、各学院院长一同到办公楼南侧草坪上,植下纪念新校区启用的两棵玉兰树。之后,白春礼等参观了新校园的教学楼、物理学院基础实验室、学生宿舍、火箭发射基地以及东区施工现场等处。

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南部,毗邻雁栖湖,由京加快速路分为东西两区。校园总用地1070亩,总建筑面积36万余平米,将作为国科大主校区满足1万余名研究生、2000余名教师的正常教学、科研和生活使用。整个校区设计既参考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技巧,更引入了先进的景观生态学理念。园区里的建筑群以中式风格为主,高低错落,铺缀有致。红灰相间的色调古朴典雅,庄重大气。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曾任中科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的颜基义同志,曾任中科院管理干部学院院长的王文涛同志和姜丹同志,中科院办公厅、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北京分院以及国科大各直属院系、高能物理所、国家科学图书馆馆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了开学典礼。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开学典礼3日在雁栖湖校区举行,标志着建设10年的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正式启用。

雁栖湖校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南部,是中科院建院60余年来最大规模的单项基本建设工程,占地1070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校园分为东西两区,可满足上万名学生集中生活和学习的需要。

国科大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新型高等学校,全日制在学研究生达4.12万名,其中博士生占49%。它的前身是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中科院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

长城脚下、雁栖湖畔的国科大新校区占地1070亩,建筑面积36万平米,是中科院建院以来最大规模的单项基本建设工程。作为国科大主校区,历时10年建设的雁栖湖校园分东西两区,整体设计既参考古典园林布局技巧,也引入先进的景观生态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