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卫宁):中国与丹麦23日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在北京共同建立一所科学教育中心。

  该中心将由丹麦科技创新部、丹麦高校联盟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共同创办。按照协议,中丹双方将选择两国具有互补或重大潜力的5个科研领域进行合作研究,包括清洁能源、气候与环境;健康、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信息传播技术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有关负责人称,中丹科教中心的建立,将为双方共同开展合作科研活动、联合培养高级科技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吴晶晶、田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丹麦科技创新部、丹麦高校联盟23日在北京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共建中丹科教中心,开展合作科研活动及联合培养高级科技人才。

    据介绍,中丹科教中心将选择中丹两国具有互补或有重大潜力的科研领域,首先从清洁能源与环境保护、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健康与医药、信息通讯技术、农业食品技术、工商管理、福利经济与社会保障等领域中选取五个进行重点合作。

    双方商定,将于2009年启动相关科研活动,并在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方面形成包括哥本哈根大学等在内的丹麦高校联盟所属8所高校与中科院研究生院的互动互补。

    据了解,丹方将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的雁栖湖园区投资建造一座1万平方米的中丹中心大楼,为中丹两国共同开展研究活动和交换科研人员提供平台。中心的教职员将包括来自中国、丹麦的学者以及签约国际学者。中丹中心正常运行后,全职研究人员和教师总数大约80位至100位,其中约一半来自丹麦高校。

    据了解,近年来丹麦与中国之间的知识经济合作紧密且不断增强, 联合科研领域广泛,覆盖了可再生能源、纳米技术、生命科学和医药。双方学生和研究人员的交流互换也日益频繁,目前在丹麦留学的外国留学生有9%来自中国。

 

[科学时报 肖洁 卢家兴报道]“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这一代人将应对未来的全球性挑战。这就意味着你们肩上的责任很重,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很好地承担这些责任。”今天,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理事长郑必坚的邀请,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全球化——机遇与挑战》的演讲,并回答了与会师生和中外记者的提问。
 
报告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丹麦科技创新部、丹麦高校联盟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中科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邓勇和丹麦科技部对华事务专门秘书兼顾问Ole Fejerskov,分别代表双方在备忘录上签字。丹麦驻中国大使叶普、中国驻丹麦大使谢杭生等出席了签字仪式。
 
根据双方协议,丹麦政府拟投资1400万欧元在中国筹建一所中—丹科学教育中心(简称中丹中心,SDC)。该中心由丹麦科技创新部、丹麦高校联盟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共同创办。双方将围绕彼此的优势和感兴趣的领域开展科学合作,并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丹麦方将在中科院研究生院雁栖湖园区投资建造一个1万平方米的中丹中心大楼。中丹中心的组建成立,将为中丹两国共同开展合作科研活动、联合培养高级科技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双方将首先在清洁能源、气候与环境,健康、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农业和食品技术等领域进行合作,由中丹两国科研工作者以联合科研项目的方式,进行深入合作研究。双方还商定,将于2009年启动相关科研合作活动,并在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方面形成丹麦高校联盟所属8所高校与中科院研究生院的互动互补。
 
郑必坚表示,中丹中心将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全球化时代为世界树立一个不同民族和文化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的典范。
 
拉斯穆森说:“3天前,我在上海发布了我们的新的行动计划,以推动中国和丹麦未来的合作,重点是推动中国和丹麦更强有力的联系。我们刚刚见证了中丹中心成立的签字仪式,我相信,这将会使中丹两国在教育、研究和创新领域的合作掀开新的一页。我也期待着中丹中心能够成长为一个重要的枢纽,来推进两国在知识和人才方面的沟通。”
 
最后,拉斯穆森用中国的一句古老谚语结束他的演讲:“‘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在座的各位,你们将是中国未来的主人,你们需要给中国社会带来全新的创意,我非常期待能够听到大家对我们未来面临的挑战的观点。”
 
《科学时报》 (2008-10-24 A1要闻)
 
 

 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三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与丹麦科技创新部、丹麦高校联盟二十三日下午在北京签署一份合作备忘录,决定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共建“中丹科教中心”(SDC),旨在推动中丹两国科研工作者以联合科研项目的方式,进行深入合作研究。

  来华参加亚欧首脑会议的丹麦首相拉斯穆森专程见证“中丹科教中心”签约,中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邓勇、丹麦科技部对华事务专门秘书兼顾问费杰斯科夫(Ole Fejerskov)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备忘录。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理事长郑必坚、中国驻丹麦大使谢杭生、丹麦驻华大使叶普等出席签字仪式。

  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丹麦将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的雁栖湖园区投资建造一个一万平方米的“中丹科教中心”大楼,为中丹两国合作开展科研活动、联合培养高级科技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中丹双方将选择两国具有互补或有重大潜力的科研领域深入开展合作研究,首选合作领域主要包括“清洁能源、气候与环境”、“健康、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农业和食品技术”、“商业、社会科学与创新教学”等方面。双方还商定,相关科研合作将于二○○九年正式启动,并在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方面,实现丹麦高校联盟所属八所高校与中科院研究生院的互动互补。

  “中丹科教中心”签约之后,拉斯穆森还应郑必坚邀请,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发表《全球化——增强的机遇和挑战》的主题演讲。(完) 

丹麦首相拉斯穆森二十三日下午应邀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发表演讲,以《全球化——增强的机遇和挑战》为题,就国际金融危机、丹中合作、气候变化等话题侃侃而谈。

  国际金融危机现已影响到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对于全球经济有可能将看到一些潜在的、严重的后果。拉斯穆森称,我们听到各种各样的对经济进行重新管制以及建立新的经济秩序的呼声。“我同意要进行合作来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并且需要管制金融市场。但是,我强烈反对采取保护主义的措施”。而是应该开放市场,并且实现世界贸易的更加自由化。

  拉斯穆森提出,必须巩固并进一步推动全球自由贸易,推动资本和观念的自由流动,中国就是实现经济自由和市场开放带来非常大好处的一个最好例子。

  预计二十一世纪将会是亚洲的世纪,丹麦希望能够参与其中。拉斯穆森说,三天前他在上海发布了新的行动计划,来推动丹麦和中国未来的合作,重点推动丹麦和中国建立更强有力的联系,以利用更多的机遇,增加双方在教育和研究领域以及可更新能源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

  此前一天,拉斯穆森同温家宝已达成一项综合性战略,即在丹中两国间建立基于知识的合作。作为该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中丹科教中心”共建协议刚刚签署。亲自见证协议签署的拉斯穆森称,这将为丹中两国在教育、研究和创新领域合作掀开新的一页。

  这位首相说,丹麦的公司在中国发展业务一直非常好,在中国现有超过三百五十家丹麦公司有业务活动,而且这一数字正在增长当中,一些重要的丹麦商界人士此次也随他访华,证明丹麦人对中国非常感兴趣。

  “我很赞成给予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当然需要中欧之间找到合适的框架来解决这个问题”。他强调,欢迎中国已经发挥的作用,也欢迎中国未来发挥更大作用。

  回忆起四年前的首次中国之行,拉斯穆森印象非常深刻:从个人角度,非常喜欢中国文明所呈现出来的那种诗意的美丽;从政治层面,意识到丹麦和欧洲一定要进行全面改革,来应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