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一个被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明确指出“决不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地方,一个总理先后作出11次批示的地方。目前,甘肃省民勤县绿洲面积仅占总面积的9%,北部生态环境已濒临崩溃,近千亩耕地由于无水浇灌而放弃,农民背井离乡成为生态难民。

2007年底,被寄予厚望的《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正式出台。该规划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论证充分,目前已初见成效,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量有所增加。但一些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最明显的,就是规划对生态、民生、社会经济的考虑存在不足,尚需改进。

抢救民勤的工作,颇有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意思。上世纪50年代,石羊河8条河流进入下游民勤的径流量还有近6亿方,如今已经不足1亿方。其核心问题,正如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员赵文智所言:“水管理、水管理,没有水怎么管理?”

在近日举行的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综合治理对策研讨会上,多位专家表示:石羊河流域的治理不能仅靠水利工程来解决。更有专家提出:当地需要产业革命。

“忍”字当头的节水措施

石羊河流域的治理工作始于2006年,要说最有发言权的人,无疑是甘肃省水利厅石羊河流域管理局局长沈清林。近几年,他频繁进京参加各种研讨会,此次作为唯一参会的地方官员,其发言尤为引人注目。

沈清林表示,在无水的情况下管水,确实是一个痛苦的规划,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石羊河流域局部地下水位已经回升。

在所有的治理措施中,最行之有效的就是节水,以至于有人将规划的精髓归纳为一个“忍”字。

石羊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年超采达4.3亿立方米。规划对地下水超采进行了重点限制,计划在2010年前关闭农业灌溉机井3300眼,压减灌溉配水面积63万亩。从2006年至今,当地已累计关闭机井1933眼,压缩农田灌溉面积33万亩。

为保证工作切实开展,当地管理局颇下了一番功夫。如对流域内200多家凿井施工单位一一登记;用GPS对每一眼机井进行准确定位,详细掌握机井的井位、井深、开采层位、取水量和灌溉面积等情况;安装智能化计量设施,用水户只能在水管单位刷卡后取水;落实水权转让制度,凡是需要取用地下水的项目,必须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和水权转让可行性研究报告。另外,管理局还公布了滥开荒、乱打井举报电话,并加大执法力度。“只要接到举报电话,一定第一时间派人查处。”沈清林态度很坚决。

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的重要粮仓,2000~2006年,下游的凉州区和民勤县合计年均提供商品粮约26万吨,占甘肃省商品粮的11%。农业灌溉用水占石羊河流域总用水量的85%以上。关闭机井、减少耕地,这对于靠种粮吃饭的当地农民来说,无疑意味着收入大大减少。一个令人关心的问题就是当地农民能忍多久?其经济损失如何解决?是否需要靠国家长期补助?

为使农民持续增收,当地采取了一系列调整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的措施,计划到2020年,第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到9∶44∶47;粮、经种植比例调整到50∶50;在全流域建设日光温室27.65万亩;增加劳务输出。近3年,当地已新建日光温室4.6万亩。

发展日光温室是一条为农民增收的捷径,不过在中科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教授石敏俊看来,还是有些问题的:若按亩均生产6000公斤蔬菜计算,治理规划预期发展的27万亩日光温室可生产162万吨蔬菜,相当于甘肃省商品蔬菜需求量的96%,甘肃省内市场难以消化,即使远销中亚,也需要上千万人口的巨大市场。

石敏俊的研究小组通过两年时间的入户调查还发现,当地群众对发展日光温室的接受程度较低。

“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有多少能转化为农民的行动。”石敏俊说。研究组模拟计算的结果显示,即使对农民提供5000元/亩的经济补贴,能够发展的日光温室上限也只能达到16.2万亩,离27万亩的规划目标相差甚远。

生态恢复需几十年

节水措施的实行也使得地下水回补减少,对当地的生态恢复起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如何恢复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成为专家们关心的另一个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邱国玉认为:石羊河流域不仅仅存在水管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自然生态系统如何恢复、需要多长时间恢复。

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员肖洪浪一针见血地指出,石羊河流域是中国生态问题最严重的流域,但目前的规划中最缺的就是生态考虑,“基本是按照水利工程来实施,而忽略了应恢复成什么样的生态系统这个问题。”他说。

目前,外流域向民勤和凉州的总调水量为1亿立方米,那么,民勤地区需要多少水来恢复生态系统?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员冯起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粟晓玲的研究不约而同地得出同一个结论:至少需要几十年。冯起通过计算得出,民勤绿洲地下水总超采量接近50亿方;粟晓玲的研究显示,民勤恢复地下水位最小生态补水量为35亿方。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院副院长徐宗学研究发现,雪上加霜的是,过去几十年里,随着气候变化,石羊河流域的年平均径流呈大幅降低趋势,上世纪90年代竟比60年代下降了70%。

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生态建设也会受到很大影响。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员陈广庭指出,2000年在青土湖的风沙线前沿运用草方格内种梭梭灌木,2001年的成活率为70%,2002年的成活率则不到10%。

中科院寒旱所另一名研究员李新荣的报告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和兴趣,因为他提出,白刺等植物不需要吸收地下水,仅靠大气水就能成活,利用这种植物,石羊河流域的生态重建可以完全依靠每年仅100毫米的降水实现。对此,专家们认为很有意义、值得尝试。然而,石羊河流域整体生态恢复规划还有待补充。

商品粮基地是否重新定位

曾有人开玩笑地说:民勤不如开家赌场挽救当地经济。这虽是句玩笑话,但专家们一天的讨论下来,明显倾向于重新考虑石羊河流域商品粮基地的定位。

在中国的几大绿洲中,塔里木河流域的人均水量为5000立方米,黑河流域为1400立方米,都远高于石羊河流域的755立方米。黑河生态工程目前已完成一期,居延海再现碧波荡漾。黑河经验能否搬到石羊河也成为大家关心的一个议题。

作为对黑河颇有研究的科学家,肖洪浪认为石羊河流域治理可以借鉴黑河经验,但石羊河的问题远比黑河严重。据悉,石羊河流域的缺水程度高达31%,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都仅为黑河的一半,“仅仅依靠节水技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石羊河的问题”,肖洪浪对《科学时报》记者说。

目前,石羊河流域的自产水资源仅有人均755立方米,约为全国的1/3,仅为国际公认的紧张警戒线1700立方米/人的44%,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不到全国的1/6。赵文智认为:石羊河流域的农业节水潜能已经不大,急需其他手段。

冯起给出了这样的数据:石羊河流域的单位水GDP为3.33元/ 立方米,具体到民勤地区仅有1.1元/立方米,而全国的平均水平是17元/立方米。

“在这样的条件下,民勤湖区是否需要维持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石敏俊提出。

他的研究小组经过3年多的研究,在进行了大量农户调查的基础之上,通过数据模拟发现,推广节水技术难以从根本上扭转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压缩用水量将势必减少民勤农民收入,即便是推广节水技术和日光温室、增加非农就业等措施多管齐下的情况下,压缩用水量后,民勤的农民收入也难以恢复到现状水平。

通过研究,石敏俊给出了一种新的方案,他建议将有限的水资源分配到自然条件更好、水资源利用率更高的凉州和民勤坝区使用。通过模拟计算发现,按照这种思路进行水资源分配调整之后,虽然民勤农民的收入会降低,但流域整体的经济收益却可增加6000余万元,之后再对民勤进行经济补偿仍将提高当地农民收入。

石敏俊表示,作为甘肃省重要的粮食基地,长期以来,石羊河流域的大量水资源通过商品粮供应,以虚拟水资源形式输出到流域外部。2000年后年均输出的虚拟水约2.16亿方,相当于民勤县地下水年开采量的42%,相当于规划方案确定的民勤县需压缩的农业用水量(2.79亿方)的78%。

“由此可见,为了满足流域外部商品粮需求,加剧了本来就缺水的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导致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石敏俊提出,是否可以在统筹甘肃省商品粮供需平衡的前提下,重新考虑石羊河流域商品粮基地的定位。

通过非工程手段解决民勤问题的思路得到很多专家的认可。冯起明确提出:“当地需要一场产业革命。”他建议发展太阳能和小型风能为主体的新农村。

“石羊河流域发展产业的区位条件比黑河流域更好。”石敏俊说,“石羊河流域更接近兰州,从武威到兰州仅有260公里,比张掖近一半的路程,这是当地发展工业的一大有利条件。”

《科学时报》 (2009-2-4 A1 要闻)

 

2008-7-6

圖:穿過映秀鎮的二一三國道在汶川地震中被震裂

汶川大地震已過去月餘,災區正忙於重建家園,但越來越多專家學者認為,從大量的事實和證據的分析中可見,中國正處於或者已進入地震活躍期,加強地震檢測預報,避免地震造成的悲劇重演也是當務之急。

受三大板塊擠壓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徐錫偉指出,中國處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遭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這種構造使中國成為地震多發的國家,也決定了中國將處於地震活躍期。「用業界的話來講,就是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從板塊構造上看,中國處在歐亞板塊的東南隅,東南部印度板塊向北推擠,東部地區(台灣以東地區)受菲律賓海板塊影響向北西方向俯衝,而中國正處在幾大板塊的交接部位,這種大陸型板塊內部地震相對頻發且災害嚴重。」

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主任梅世榮教授指出,二○○○年以來,中國大陸周圍的印度尼西亞發生過多次七、八級大地震,俄羅斯、巴基斯坦、台灣、日本均發生了大地震,這些地震包圍著中國大陸發生。「在三大板塊供給能量之下,大陸的哪個地方遲早還會發生七級以上大地震。」梅世榮教授說。

北京地質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質力學所研究員鄧乃恭指出:「從地震活動空間的叢集性和時間的周期性來看,我們已經有充分的資料作為背景進行分析,判斷中國現在處於地震高發期。」地震帶縱穿南北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主任陰朝民表示,中國大陸目前正處於第五個活躍期,第五個活躍期是從一九八八年開始算起的,什麼時候結束目前還不敢確定。中國大陸一般每隔十四至十八年左右為一個活躍期。

中國不僅處在地震活躍的世界兩大地震帶的的夾擊之中,在中國大陸,還存在一條縱穿南北、地震密集的地震帶,在地塊移動、衝撞過程中,隨時會積蓄大量的能量,從而引發大地震。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二七指出,著名的南北地震帶從南到北縱穿中國大陸、從寧夏經甘肅東部、四川西部,直至雲南省,這是一條地震密集帶,歷史上高強度的大地震在這一地震帶頻發,七級以上的地震非常多。「一九二一年發生在寧夏海原的八點六級大地震就發生在這一地震帶上,地震直接和間接導致的死亡人數達二十四萬之巨。這一地帶之所以頻發大地震是因為它處於兩大構造域之間,即處於太平洋構造域與青藏構造域之間。」王二七說。

青藏高原躁動期

中國科學家對青藏高原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年輕的地質構造單元,上升至目前的高度只是近二百萬年的事,至今,青藏高原仍處於躁動的青春期──每年仍以五到六毫米的速度繼續上升,這是由印度板塊向北漂移,與歐亞板塊碰撞並俯衝於印度板塊之下的結果,同時,還可能受北方剛性的塔里木地塊向南楔入青藏地塊的動力作用有關。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地質學家侯泉林教授指出,二○○一年崑崙山發生的八點一級地震和今年的汶川八級地震,都是印度板塊對歐亞板塊俯衝擠壓的結果。他說:「兩個板塊的擠壓碰撞形成了青藏高原的一系列逆衝構造帶和走滑構造帶。當應力積累到一定程度,能量就會在這些構造帶釋放,這就是崑崙山和汶川兩大地震發生的原因。」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徐錫偉、中國地震台網中心主任陰朝民、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主任梅世榮等專家均指出,中國大陸處於地震活躍期,應加強地震預報,以免汶川大地震的悲劇重演。梅世榮說:「我們要努力汲取一九七五年成功預報遼寧海城七點三級地震的經驗、唐山大地震的教訓,總結後來幾次預報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教訓,把它們合理應用;再加上這幾十年來我們的地震觀測系統也在發展,大家應努力爭取,準確預報大的地震災害。」

 

 

本报讯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在国际经济的相对地位有积极影响,使中国的相对地位有所提高。国际上称赞中国的话多了,一些原来骂中国的国家现在骂少了,对于这一现象我觉得需要冷静分析”。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经济学家王洛林在报告中指出,对于这次危机期间很多国家对中国的称赞和期望,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估计。 

  “首先要看到中国这次在金融危机中出的问题比较少,受的影响相对少一些,这并不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王洛林在题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报告中表示,中国只是相对来说出的问题比较少,这个地位的提高是相对地位的提高,“并不是这两年来经济实力大大提高使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提高,而是别人下降我们显得高了一些。” 

  “其次,对我们的称赞有的是发自内心的,可有的是出于特殊的政治经济目的,而且多数是出于特殊的政治目的的。”王洛林称,在国际关系中间只有利益关系,比如说欧盟,几个月以前,在西藏问题上欧盟几乎是一致地攻击中国,这次先后都说一向就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 

  “为什么这样呢?他们有两个目的。”王洛林分析道,第一个目的是要中国掏钱,欧盟主席普罗迪公开讲中国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意思就是你掏的钱不够。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欧盟想趁这个机会和美国争夺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权,想以欧元来取代美元,成为国际的主要货币。“要做到这一点他需要拉一些人跟他一块说,中国这次受危机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希望拉着中国。后来看到中国对这个意图反应不是太积极,最近脸又变了,萨科奇又公开见达赖。”。 

  “我们要对这次危机以后,中国地位的提高和美国地位的降低有一个清醒的估计。”王洛林认为,美国经过这次危机,在国际上的霸权地位肯定受到沉重的打击,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的一个国家,美元的地位会受到沉重的打击,但是美元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目前也没有一个货币能够取代。

 

胜任特征模型:发现优异人才的新工具
——访中科院研究生院社会与组织行为研究中心主任时勘

 

在航天员培训时,时勘(右)与聂海胜合影。
 
英特尔公司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格洛夫说,平庸的企业在危机中消失,优秀的企业安渡危机,只有伟大的企业才能在危机中成长。今天,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众多国外企业大规模裁员时,少数企业将之视作一个延揽英才的机会。如何从管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和培养优异人才,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中科院研究生院社会与组织行为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资格鉴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时勘的课题组在这一领域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完成了基于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多个行业的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和研究。
 
关键人物并不完全胜在技术上
 
随着我国更深入地融入国际社会,面对前所未有的国际竞争,企业的组织变革表现得更加剧烈。在这种竞争加剧、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管理者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人格特征和领导风格,才能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紧迫课题之一。
 
“过去企业招聘凭学历,但实际工作中发现,高学历并不一定就能作出优秀业绩来。”时勘说:“我们也参与过一些企业高管、飞行员、航天员的选拔和培训。一些优异人才,比如被选为我国载人飞船的航天员,并不是在飞行技术上比别人强多少,而是面对一些重大问题时的自我把控能力、和别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优秀。”
 
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麦克米兰受美国新闻署(USIA)委托,调查了50名USIA官员。结果发现,带来优秀绩效的胜任特征并非以往人们熟知的那些管理技能,而是“跨文化的人际敏感性、政治判断力和对他人的积极期待”等潜在的个性特征。根据这一结果,麦克米兰明确指出,传统智力测验的结果与所预测的工作成功因素之间相关性很低。基于此,他主张用胜任特征评估来代替传统的学绩和能力倾向测试,并提出了基于胜任特征的有效测验的原则。
 
到上世纪90年代,胜任特征模型评价方法已在26个国家得到推广和应用。为探索胜任特征模型的理论和方法是否适用于我国的文化背景、管理制度,时勘项目组首先采用行为事件访谈(BEI)技术,探讨了通信业高层管理者的胜任特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信业高层管理者的胜任特征模型中,确有一些独特要素。此后,项目组对18名温州地区的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关键行为事件访谈发现,威权导向、仁慈关怀是我国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独有的胜任特征。我国企业管理者的变革型领导风格的独特要素“德行垂范”,更强调管理者自身德行对员工的垂范作用, 而“个性化关怀”还包括领导者对员工个人生活和家庭的关怀。
 
为什么有人“耳朵灵”,有人“眼睛毒”
 
“就以新闻采编人员来说,重要的不是一个从业人员受过多少专业教育、文笔有多好,而是一种特质。比如有些人天生就有新闻敏感,我们称之为‘耳朵灵’,你看不到新闻的地方他能看到新闻。还有些人对错别字敏感,扫一眼就能把错别字挑出来,这些人我们称之为‘眼睛毒’,这种人就适合做校对。”时勘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不同行业的特质归纳出来,构建出一种模型,以方便企业或组织挑选、培养和考核人才。”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一些企业开始生产技术改新,在和国外企业合作或技术引进时,这些企业管理者发现:尽管他们费了很大劲培养人才,但对国外专家头脑中的技术资源却挖不出来。“后来,我们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方法,让新手运用胜任力模型,通过技术模拟训练,用了大概3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在实践中要花5至8年时间才能习得的东西。”时勘说。
 
找出成功的深层次特征
 
据美国薪酬业协会的调查,到2003年,《财富》500强中已有过半的企业应用胜任特征模型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美国有75%~80%的企业或多或少地应用过此类模型。此外,美、加、澳及欧洲各国的一些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也开始此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和工作对象之间的控制系统越来越复杂。时勘课题组发现一个组织中,管理者对下级进行管理时,光看专业知识技能是不行的,就开始着手建构一些标准,在做了几十个行业、几百个工作岗位后,课题组从心理学、管理学的角度,在理论上建构了一套胜任特征模型评价程序。
 
时勘说:“对某岗位所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什么特质,我们在一些组织中,针对某一岗位,在前人成功的基础上,把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用科学的方式把它归纳出来并条理化,变成切实可行的人才选拔、培养和考核的指标。我们既可以作为企业招聘人才的标准,也可以当做绩效考评的标准。我们把它分成两部分,一些常见问题用通用模型就可以解决,特殊岗位、特殊问题我们会派专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个结果中科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都很重视。以此模型为基础,我们还制定了针对全国人力资源岗位的人力资源师标准,以后从业人员资格要规范管理,拿不到这个资格就不能上岗。”
 
“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是个人的潜在特征,它可能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等。就像一座冰山,知识、技能只是露出水面的部分,而水下的深层次特征,如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才是决定人们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时勘说:“像科学院要引进人才,最看重的不是他是否能把自己的研究工作做好,而是想让他成为领军人物,遇到重要问题时有决策能力,对问题有预见能力。”
 
时勘认为,这一模型将解决现在有些人能力很强却找不到好的单位,有些单位非常缺人才却找不到适合的人才的问题。
 
胜任特征模型应用效果良好
 
目前,时勘领导的课题组将胜任特征模型的开发技术应用于实践,取得了很好效果。课题组基于胜任特征模型建立的空军选飞行员和航天员选拔心理会谈的标准,被列为国家标准,在空军招收飞行学员、航天员心理选拔和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标准至今还在使用。他们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胜任特征模型及考试效度研究”课题,为制定国家考试标准提供了依据,基于研究成果编制的考试指南(教材)和教师参考书被指定为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通用教材,成为国家标准。据介绍,时勘课题组先后在蒙牛集团全球总裁招聘、中国移动省级高管的绩效评估、高等教育出版集团的关键岗位胜任特征模型、中国科学院所局级领导干部党校培训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目前,时勘领导的课题组还把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成果用于科技部领导干部、中央组织部培训中心干部、国资委大型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的选聘和评估工作。最近,项目组正在与有关部门合作,联合开发胜任特征模型网络系统,以便把职业分类、工作分析、BEI关键行为事件分析与组织文化分析结合起来,使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技术更好地为企事业单位的管理科学化服务。
 
《科学时报》 2009-1-12 A4 科学基金
 

人民网科技北京12月12日电 (记者 胡国球) “在应急物资管理中,涉及了资源布局与调度的问题。对应急资源选址及相应资源种类、数量配置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教育学院院长黄钧在一份《应急管理综述》的报告中提出了这一观点。 

  今日上午,第三届国际应急管理论坛暨中国(双法)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在北京举办。论坛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教育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以及其余两家杂志共同承办,就有关国家应急管理政策、地震应急、应急物流、应急管理的基础理论、模型方法、技术手段等进行深入探讨与广泛交流。黄钧在会上宣读了这一份报告。

  重大自然灾害是一类有代表性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短时间内需要的物资种类多,数量巨大。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要建立各级物资储备仓库,包括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用于储备各种应急物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这些应急物资可在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涉及到资源布局与调度问题”,黄钧说,“对应急资源选址及相应资源种类、数量配置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决物资布局与调度问题,他提供了几个模型与方法:

  随机规划模型式  这样的解决方法更符合实际
  
  由于灾难发生时间和级别对城市系统的影响难于预测,资源需求量是随机的,运输系统很脆弱,道路的运输能力和供应量也是不可预测的。这个模型将应急救援问题分为预案和预案调整两个阶段。黄钧说,在预案阶段,需要应急物资的最少量和总运输时间,以及所有灾害发生前的车辆行驶路线。当灾害发生后,得到了各种不确定参数后,及时对预案阶段确定的车辆路线进行调整。快速调整应该遵循能够快速实现的原则。“这样的解决方法更符合实际”,他说。 


  多目标规划模型  有很好的实时性、动态性

  根据物资运输过程中的时间、道路运输能力、物资储备和物资需求量等条件,以追求运输成本最小、运送时间最短、物资需求满足程度最高为目标,提出了“救灾物资分发中心”的选址调度模型。黄钧表示,这个模型解决了在救灾物资调度过程中配送中心的选址,同时又是分阶段的物资调度模型,具有很好的实时性、动态性,对于灾难发生后的物资调度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网络流方法模型  要更新需求、供应等信息

  应急资源调度的两个主要方面是资源与运输工具的分配,一般而言,资源的分配过程可以用网络流模型描述,运输工具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整数流。这个模型与商业物流有点相似,不同的是,由于应急物流中供应点的数目多,使得救助的车辆路径独具特点,车辆完成了当前任务后,不必立即回到供应点(仓库),它可以在最后一个目的地等待下一个任务。他说,物资需求和供给会随时变化,每固定一段时间,要更新关于需求、供应及车辆可用性的信息。

  直接运用几种模型不对 要综合和结合实际

  每种模型各不相同,都在不同层面上解决了资源配置与调度问题。黄钧说:“这些模型是基于研究相关国家的灾害案例得出的,我国有我国的国情,所以不能简单地直接运用于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去,要结合实际的情况,综合多个模型有所改进创新的使用”。

    黄钧认为,应急管理研究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对于国家来说,把应急管理理论和技术运用到实际,加强应急资源调配环节,这是一个挑战。
  
    除了展示应急管理研究和应用成果外,论坛最后还就“应急管理实践中的问题与需求”进行圆桌会议,为进一步推动国内应急管理理论和技术走向实际应用,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