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future depends on (Sino-US) cooperation, and that’s why I am so committed to friendship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Henry Kissinger, former US secretary state, told as many as 1,000 scholars and students this Tuesday at 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Kissinger, invited back to China this time by China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Forum (CSHF) president Zheng Bijian, gave a special speech on his experiences with the Sino-US relationship. Addressing the CSHF in a keynote speech, Kissinger said the US and China should cooperate to face world challenges.

    Recalling Zhou Enlai

    Kissinger began his 45-minute speech by recalling his first visit to China and his dialogue with former premier Zhou Enlai.

    “The first time I met Zhou, I told him I was in a mysterious country,” Kissinger said. “Buhou replied that no one here – surrounded by 900 million others – felt it was the least mysterious ... Since then, I’ve learned a lot about China and have witnessed sweeping and unexpected change,” he saiDuring his speech, Kissinger, who made his first visit in 1971 in a secret trip that broke a 20-year freeze in relations, couldn’t help but share his amazement at how China has changed. “China has developed in a manner none of us uld have imagined 35 years ago,” he said.Kissinger lauded Sino-US cooperation in the six-party talks, and expressed his confidence in the ability of the two countries to improve bilateral relations.

    China’s rise inevitable

    Many students in the audience were eager to know what Kissinger thought about China’s rise. “When friends and colleagues in the States talk about 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problems it presents to us, I say the risis inevitable,” he said.“Throughout history, when one country becomes stronger, the former super-power feels uneasy,” he said, “But China’s rise is inevitable. There’s nothing that can prevent it, and there’s no rto oppose it. America needs to cooperate with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country.”Kissinger extolled cooperation. Only by cooperation, he said, can all countries, the US and China included, deal with bilateral relations.

    The next US president

    Kissinger was asked to forecast the next election, but said it is hard to say with 15 months to go and 30 candidates competing for the election.

    For example, the former secretary said, if the war in Iraq ends peacefully before negotiations, a Republican candidate may have improved chances, and if not, the Democratic candidate will.

    “The premise is whether or not they can show the American people they are reponsible,” Kissinger said.

    (文章来源: Beijing today 今日北京 2007-04-06)

300年前,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有一天世界会实现普遍的和平,问题是在于通过何种方式来实现这种和平,通过人的真知灼见还是通过灾难?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在未来世界里,任何国家都不应该把别的国家看作是对手。“中美两国要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国际体制来避免灾害,来实现人类最崇高的理想。” 4月3日上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应邀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发表演讲。这位八十四岁的国际政治风云人物演讲的主题为:“我所见证的中美关系及其未来”。 长达一个小时的演讲过程中,他反复强调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国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美国抱怨是没有意义的,美国和中国要做的,就是找到一种方式来推动各自的发展。”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2007-04-04 姜靖)

     全国科技大会之后,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走到哪儿都有人想找他谈创新、合作的问题。然而,他发现一些地方无论是自主创新能力,还是对自主创新的认识仍有很多令人遗憾的不足之处。

    16日下午,在由中科院研究生院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李国杰结合我国的实际,纵论创新,剖析个案,提出了发人深省的问题。

    没有核心技术只能被技术进步边缘化

    李国杰首先从企业的创新谈起。他说,就算把科普活动也归到其中,我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只有11%%左右有科技活动。换句话说,大约有89%%的工业企业一年到头不从事任何科技活动。

    李国杰举了一个电信企业的例子。这个企业年收入有上百亿,可每年连一次讨论技术问题的科技会议都不召开。在2005年我国500强企业中,有373家提供了研发数据,研发投入比例都小于1%%。“500强企业尚且如此,更别说未能进入500强的大多数企业了。细细算来,我国真正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只有万分之三。”

    李国杰感叹,如果我们只满足于模仿外国公司的成熟技术,不关注核心和关键技术,不能把本国发明的核心技术变成企业可以用来赚钱的技术,中国就只能永远居于产业链的下游,只能以廉价的劳力赚取微薄的利润,只能被技术进步边缘化。

    发明专利剧增的背后是什么

    人们喜欢从专利申请数量的角度审视一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李国杰列举数字说,截止到去年10月,中国国内有效专利已达到57.4万件,比1986年翻了5番。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去年来自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接近4000件,增幅达60%%,数量位列全球第八,是唯一进入前十的发展中国家。而去年,国外在华三种专利申请量达到10.2万件,国内三种专利申请量达到47万件,是国外的4倍多。数字是挺令人振奋的。

    然而,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国内外同类发明专利申请量比例最高的领域是中药,占98%%;第二是非酒饮料,占96%%;第三是食品,占90%%;之后依次是中文输入法79%%,污水处理73%%,特种陶瓷64%%。国外在华发明专利量占国内外同类发明专利比例最高的是无线电传输领域,占93%%;第二是移动通讯,占91%%;第三是电视系统,占90%%;其后依次是传输设备89%%,半导体85%%,电视零件85%%,遗传工程75%%,西药69%%。

    “可以看出,国外在我国申请的发明专利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李国杰说,光看数字容易使人盲目乐观。

    创新不是万能药

    有人把自主创新看成灵丹妙药,把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全部寄托到创新上。李国杰特别指出,创新不是万能药,不能包打天下,即使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其创新所创造的价值也只占美国GDP的一半左右。

    现阶段有的东西比创新更重要,比如纪律。李国杰解释说:“我问台湾生产半导体的老板,为什么我们集成电路发展不起来?他并不认为我们的人才和技术不够,而是说我们的纪律不严。有一段时间某个企业的产品成品率低了,查来查去,才发现是个别人吃了饭以后不戴口罩造成的影响,实际上是质量控制不严。”

    李国杰特别强调,创新不一定是创造奇迹,不要太寄希望于个人的突发奇想,更多的要依靠制度的运作,依靠团队的力量。创新不等于完美,科技含量越高,错误也就越多,不要怕创新中犯错误,加强对错误的测试与验证是成功的必然保证。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2007年4月17日 记者李大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国杰警告说,在很多核心技术上,中国实际上至少比国外落后两代以上,因此,中国科研人员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 4月16日下午,李国杰应邀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发表演讲时作上述表示。他提醒说,现在整个国家大大小小机关和各个单位基本上都是说成绩长篇累牍、讲问题只有一小段的模式,“如果这个问题不改进,大家都喜欢沾沾自喜”。 李国杰称,根据他的判断,在很多核心技术上中国至少比国外落后两代以上,包括中国的芯片、计算机等,芯片一代是两年,两代就是4年。中国科技界应不断努力缩短这个差距,他希望到2010年能把核心技术上的差距缩短到一代以内。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2007-04-17 人物点击)

本报北京4月16日电(记者齐芳)“现在比较流行大学排行榜,可是把不同类型院校以同一评审标准进行对比,这就像把苹果和桔子放在一起评价一样,对一所大学的建设是没有帮助的。”在由中科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如是说。 潘宗光认为,大学排行榜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排行榜的重要标准是老师发表的文章数量和文章的引用次数。“综合型院校由于基础学科比较齐全和强大,因此比应用型院校的排名都会相对靠前。” 潘宗光认为,综合型大学的重心是开拓基础学科、着重理论研究,创造新的知识;应用型大学主要工作除了传授和探索基础知识以外,还要把基础的科学理论转变为应用在各个领域的知识,从而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并且应用型大学必须与社会各界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担当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于他们也应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他说:“应用型大学比较注重应用型的研究,这些应用型的研究不一定会用论文、著作来发表,但是这些研究成果往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很直接的影响。” 潘宗光认为,目前祖国大陆大多数著名的大学均以主力发展基础研究,以发表多少文章作为主要的指标,反而不太重视应用型的研究的重要性。“这种情况未能配合我国经济方面的发展,所以我建议我们国家政府应该制定政策,支持不同类型大学的发展,包括综合型大学、应用型大学,还有那些专门性的大学,例如农业大学、矿业大学等等的持续发展。允许不同类型大学同步发展,让他们各展所长,不断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发挥最大的功能来服务社会、为国家培训人才、提升国家经济实力。”  发布时间: 2007-04-17 01:49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