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考虑到生物学学科部分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密切结合的特点,成都生物所研究生部在所内开设了《生态系统生态学进展》课程,以此为试点来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该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水平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理、人为干扰与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教学方式分为课堂教学和野外教学两个方面,生态中心罗鹏研究员担任授课教师。
课堂教学的内容主要有:任课教师每次选择一个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介绍和讲解;邀请高水平的同行专家以讲座的形式开展教学,同行专家参与该次的学生讨论;学生针对自己将要开展的科研工作,从文献研究和分析着手进行讲解,并由任课老师组织课堂讨论。
野外教学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有三点。首先是让学生对主要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动态特征有直观和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考察范围包括干旱河谷灌草丛、常绿阔叶林、山地针叶林及高山草地与湿地生态系统;重点介绍内容除主要的表生过程外,也包括地质过程的效应。其次,使学生对生态系统管理方法、策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直观和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考察重点是围栏与火烧效应、放牧与采伐(采集)效应、封育与基础设施建设效应等。第三,使学生对野外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手段及其适用性和局限性有直观的认识和理解。考察重点是本所及相关合作单位在野外教学区设置的野外生态学研究设施,包括土壤(地下)生态学监测、生态水文学观测、固定样方群落学观测、气候与物候观测、野外采样等。
通过学习,同学们表示对生态系统生态学的最新进展、研究热点、研究思路与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识别了生态系统生态学领域的科学问题,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了博士论文研究的策略与框架。
研究生部表示,今后将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提高研究生理论和实践能力,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