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化所四位博士生荣获2012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

  • 马跃良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创建于 2012-11-09
  • 316

根据中国科学院科发人教字〔2012〕149号文件“关于公布2012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评审结果的通知”,广州地化所博士生梁晓亮荣获2012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刘良英、张荧、刘有胜3位博士生荣获2012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何宏平研究员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梁晓亮,2007级硕博连读生,师从何宏平研究员,研究课题为《类质同像置换对磁铁矿异相Fenton催化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论文系统地研究了多种常见类质同像置换离子在磁铁矿中的占位和价态,及其对磁铁矿吸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对于推动我国钒钛磁铁矿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有重要的意义。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和《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等国际较高影响因子的SCI期刊上。

刘良英,2007级硕博连读生,师从曾永平研究员,研究课题为《中国沿海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指示陆源人为活动的影响》。论文对我国沿海海洋沉积物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及环境意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初步揭示了人为活动对近海海洋环境影响的规律。部分研究成果在《Environmental Pollution》、《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等SCI收录期刊上公开发表。

张荧,2007级硕博连读生,师从麦碧娴研究员,研究课题为《典型污染地区鱼类对持久性卤代烃的累积及其手性选择性》。论文利用GC/MS、LC/MS/MS及生物稳定性氮同位素组成等技术,测定了PCBs、MeSO2-PCBs、PBDEs、HBCDs、DP等持久性卤代烃在电子垃圾污染区域水生生物体内的含量与组成,研究了这些污染物在水生生物体内的累积及其沿食物链的传递特征、组织分布和手性组成特征,对于正确评价持久性卤代烃的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部分研究成果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nvironment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Environmental Pollution》和《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等SCI收录期刊上公开发表。

刘有胜,2008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应光国研究员,研究课题为《典型苯并三唑类化合物和紫外吸收剂的光降解和生物降解研究及其污水处理厂去除评价》。论文系统研究了典型苯并三唑类化合物和紫外吸收剂的光降解和生物降解及污水处理厂去除规律,为进一步控制和评价这些新型有机污染物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部分研究成果在《Water Research》、《Environment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Environmental Pollution》、《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Environmental Chemistry》等国际SCI收录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的相关论文。

中国科学院院长奖是中科院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最高奖励,2012年度共评选出院长特别奖50名、院长优秀奖300名,优秀导师奖49名。

责任编辑:马跃良

相关链接